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深空之下

作者:最终永恒 | 分类:悬疑 | 字数:0

第三十六章 氦3核弹

书名:深空之下 作者:最终永恒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7:08

李物长吸了一口气,缓了缓心绪,脑海中的兴奋以及紧张感开始一点点消失,取而代之的一片平静,在这一刻,什么女朋友、士兵、教授、核弹之类统统在脑海里消失了,他的眼中只有工作。

这只是一份稍稍复杂的工作,只要按照平时做那样,完成,就可以了。

氦3炸弹比普通的氢弹更加复杂,它采用三层环状结构,最里面的一层是原子弹,也就是两位士兵运送过来的那一枚;中间是氘与氚,是氢弹的主要材料;最外面的一层,则是氦3。

在丁一东教授的设计中,最里面的原子弹先引爆,产生五千万度以上的高温,点燃外边那一层氢弹。紧接着,氢弹引爆产生的亿度高温再点燃最外边的氦3层。

对比起氢弹,氦3核弹其实也就多了最外边的氦3层而已,但不要小看多出来的这一层,其技术难度却翻了好几倍。

为啥第一,氦3在通常情况是气态的,在高压下虽然可以压缩为液态,却还得配上大型冷冻装置才能长久保存,这也太麻烦了,一个小型核弹肯定不能配上这种东西的。

况且,氦是惰性气体,基本上不与任何物体发生化学反应,怎么才能把它转换成固态呢

丁一东教授研究了十年的时间,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那就是物理吸附法。他发明了一种活性纳米碳,在低温下,这种活性纳米碳可以吸附大量氦3气体。等恢复到常温,被吸附的气体也不会释放出来。

好了,这个问题解决。虽然一句话就说明白了,但却花了人家十年功夫。

第二点,还有一个工程上的难点,因为原子弹的爆炸力实在太强了,瞬间就能破坏整个装置,这就要求氢弹点燃氦3的时间必须非常非常短。

说的简单点,原子弹点燃氢弹,氢弹点燃氦3,设计非常好,但实践起来却异常困难,往往还没等到氢弹点燃氦3,整个氦3层就被原子弹一齐炸飞了。

当然,也有可能只是部分氦3被点燃,但这样的结果对众人来说依旧是失败的。

为了解决这一点,丁一东教授进行了精细的计算,核弹内部简单地说是三环结构,事实上非常复杂,目的就是为了让氦3层能被最快速地点燃。并且,氘氚层的厚度必须控制在一个适宜的范围内,使得氘氚层与氦3层要在爆炸的第一时间内接触。

他们设计了一种只有20纳米厚的铁片纸,用来隔绝氘氚层与氦3层,只要原子弹爆炸后,这层铁片纸受到力的作用被捅破,氦3就能迅速进入氘氚层,从而被点燃。当然了,这里面肯定有着防震动的设计,铁片纸不会因为普通的震动而破掉。

但是这样一来,工程上的难度就非常大了,第一,氘氚层的质量要严格控制,最好能达到微克等级,第二,在制作过程中氦3层的压力要稍稍比氘氚层大那么一点,又不能太大,否则铁片纸一旦破掉,所有东西都会混在一起,导致实验失败。

所以,丁一东教授的心里是非常紧张的,机会只有一次,失败了就再也没有。他想上去帮忙,但他也知道,自己上去了肯定是帮倒忙,只能眼巴巴地在后边干等着。

其他几人也一样,他们做了不少工作,但是最后一步,却只能干看着。同样的机器,不同的人来做,最后的结果肯定也是不一样的,就像同一个工厂,不同班次的工人做出的产品,成品率各不相同,肯定有好的有差的。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他们只能无条件相信李物。

李物则没有这么多想法,他现在进入了一个无喜无忧的境地,只是专注眼前的东西。他的双手开始操作,一件件工作如同电脑程序一般,丝毫没有差错,行云流水地做了下来。

大多数模具已经在工厂中生产完毕,最后他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东西拼装起来。

他操纵电子臂,先从黑匣子中取出那枚原子弹,小心翼翼地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当然,这枚原子弹的外壳之类早就剥离了,只剩下一层铅壳包裹着。浓缩铀的半衰期很长,辐射危害并不是非常大,一层铅壳基本上就能挡住,所以众人也没有避讳什么。

两位士兵中的其中一位正是特种部队里的赵耀,这个黑胖子没能参加晚会,反被调遣来执行这次任务,心中肯定有些不爽。但现在,他大气不敢出一声,紧张的不得了,他的抢中是真的有子弹的,万一这些科学家搞什么鬼,那肯定是一枪招呼过去。

他在军中崇尚的便是力量与热血,对于最新的武器装备更是喜欢的不得了,每次都要抢险第一个试验,什么枪械炮弹的参数都能一一背出来。但是,他看到到核武器,这种人类历史上最凶悍的杀器,还是有一种奇妙的紧张感。

“原子弹,终于见到了,氢弹、还有更强大的氦3核武,也要见识到了。”赵耀突然感觉,这一趟还比较值啊。

随着一道道程序的进行,机械臂再次操纵,取出一些泛着蓝光的固体化合物,这是氘化锂和氚化锂,氢弹的主要材料。目前科技的氢弹,都是使用固态的化合物,不再使用液态氢了。

在历史上,1952年美国人成功试制第一枚氢弹,用的便是液态氘和氚作热核材料,这使氢弹背了一个大包袱。因为要使氘和氚保持液态,必须带上一套复杂的冷冻系统,从而使第一枚氢弹达65吨,用一节火车皮才能装下。

这样就失去了实战意义,人们把这种以液态氘和氚作热核燃料的氢弹称之为湿式氢弹。

后来,科学家们发现,锂元素的同位素锂6是一种极好的热核材料。如果以氘化锂6和氚化锂6作氢弹材料,不但同样能实现热核反应,而且可以甩掉沉重的制冷系统,大大缩小氢弹的体积,实现了小型化。

人们把装氘化锂和氚化锂混和物的氢弹,称为干式氢弹。

现在,李物要制作的正是干式氢弹。这里面的步骤就非常关键了,按照设计要求,材料都是定量的,精度当然越高越好,最好是精确到01微克,也就是一千万分之一克的程度。

现在最好的电子秤,也就勉强到达这个程度。想要到达这个精度,实在太难太难了,一般的人再怎么努力,也就只能做到毫克等级1克1000毫克1000000微克,手再怎么抖,也是在几十毫克上下波动,但是李物则不一样。

他的手太稳定了,精确到微克是可以做到的,只不过是时间以及耐心的问题。机械臂不停地移动,采用极细的针管来提取最后的几微克,但这时候,还没有人手来的灵活了。李物当即自己上阵,开始人工提取。

他正在不停地尝试,想要进入一种神秘的状态,这种状态以前经常会出现,是经验以及运气的巅峰体现,有时候状态上来了,一下子就能完成。

这可能是一种熟能生巧,也可能是个人天赋,总之很难解释清楚。有时候去菜市场买菜,卖猪肉的大爷能不依靠电子秤,准确地砍出一块肉的质量,精度精确到克。李物认为,自己可能也是这种天赋,但显然比卖肉大爷强大了无数倍,他可以精确到微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625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