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深空之下

作者:最终永恒 | 分类:悬疑 | 字数:0

第一百四十九章 十五年的发展

书名:深空之下 作者:最终永恒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7:08

所有的赤炎角人高层,微微有些忧虑。

从种族值角度,他们确实比蜥蜴人高一些,也更加适应低重力环境下的生活。在这个轰轰烈烈的大建设时代,他们是有优势的,许多赤炎角工程师已经获得了工作岗位。

但种族值只不过是一种潜力,从人口数量上,他们大幅劣势,高端人口的数量也比不上蜥蜴们。

这个附属文,明因为以前的政治原因,被分裂成了点的国家,也就那么十几万人口,实在是太少了,连发展一个正常的重工业,都有些困难。

土著蜥蜴到来的半年,改变不了什么,无论是人口素质,还是人口数量,都不可能大幅提高。但是,半年内又好像改变了什么。

这些8个赤炎角国家,因为外界的压力,竟然隐隐联合了起来,形成了一个更加强大的内部联盟“赤盟”

面对这些附属文明的改变,于易峰是乐于成见的。只要他们不出现恶性竞争的局面,新人类就不会多管。

而蜥蜴们对赤炎角人的出现,反应并不是非常大,一个星际联盟,有其他的外星种族,也是很正常的。特别是建国初期,一些困扰的问题,还得求助赤炎角专家。

对于蜥蜴们而言,主要工作依旧是改造星球,和安泰克文明的统治时期没有什么不同。但这一次的工作却充满了动力,因为所有的付出都能转化为报酬,能带来更满意的生活。

而对于赤炎角人而言,是为了“荣耀”,以及文明的振兴。有一个外力的压迫,对他们来说精神格局也有了很大的不同,不再局限于文明的内斗。被比下去可就太糟糕了。

在各种合作以及竞争中,这颗金属星球上方,出现了与众不同的一面。整个星球表面被粗略划分成了几个大块,分别是冶炼区、重工业生产区、娱乐居住区等等这些区域都是临时性的,并没有特别详细地规划过,对于新人类而言,只要效率足够高,就已经足以。

时光快速地流逝,源源不断的机器人出现在地表。

几乎每一天,于易峰都会往返于未来号以及金属星球两地,审阅各种方案,有时候还需要调配一些稀缺性的资源,有时候又要处理附属文明方面的事情,忙得不可开交。

他几乎忘记了时间

现在是新人类历660年初。

自来到金属星球“gb131”,打败敌人,并开始大建设时代后,已经过去了15年的时间

而今天,巨大的欢呼声爆发在金属星球内部,因为今天,是第240座高塔完成的日子意味着整颗行星,有了初步的星际航行能力。

15年,240座高塔,差不多是一年20座的速度。如此高效强大的行动速度,几乎竭尽了每一个人的潜力

虽然说,新人类得到战星后,工业能力本身就有一个快速上升的阶段。但这些工作,还得让人来做,才会上升,不是吗

在诺亚号中,工业工厂的地盘并不能铺设地很大,毕竟整体的规划是有限的。而且,诺亚号里边的散热能力实在跟不上,大量工业产生的热量,需要散到外边的未来号,然后通过未来号向宇宙散热。

一艘飞船,就算体积再大,散热能力能有多强所以,通常人们都会储备冰块用以吸热。

如此一来,就大幅限制了重工业的发展。

现在就不同了,一颗星球的散热能力不知道强大了多少倍,再强大的工业也可以轻松维持。再加上人工重力设备的量产,能够让许多新人类工程师长期、健康地生活在这颗星球,延长了他们的工作时间。

一眼看上去,这颗金属星球表面,密密麻麻地充满了工厂

这些工厂大多数属于新人类直接管控,还有少量是赤炎角人以及土著蜥蜴的私人物品。

大量的核聚变燃料,可以从就近的气态星球收集。几个地底的巨型仓库,至少能储备几万年的能量份额。

饶是新人类彻底放开了手脚,区区十五年的时间,对于一颗战星的改造而言,也只是完成了全球范围内的240座高塔而已,其他的除了地表工厂外,并没有太多的改变。

而且从科技方面,只是人工重力技术实现了工业上的量产,没有其他划时代的成果。

这一天,随着第一期工程的完毕,伴随着“行星级曲率引擎”的第一次测试,还同时举行了一次浩大的军事演习,以展示这些年内联盟的变化。

这些演习的军事飞船,大都是收编自安泰克文明的飞船。里边有少量的蜥蜴人,以及赤炎角人士兵

“行星级曲率引擎,启动倒计时”

“十、九、八、七”

“引擎启动”

随着倒计时的结束,金属星球上的240座高塔顶端,纷纷亮起了明亮的光线。在更远处的宇宙飞船视角,这些灯光就如同240颗璀璨明珠。

这些曲率引擎的联合工作,撬动了这一片空间,使得整颗行星微微“动弹”了起来。它的表面出现了一层模糊的“气泡”,光线会在那一层空间中出现微微的偏折。

各种的飞船来回巡逻,形成了三支庞大威武的舰队,绕着星球旋转着。

新人类的母舰“未来号”并没有参加这一次的军事演习,而是在一旁远远地观摩着。许多专家专心致志,正在分析第一次试航得到的数据。

这颗星球的微微“移动”,放在整个宇宙漆黑的背景中,很难看得出来。不过,以一些固定的星光作为参照物,就能够轻易地分辨率

“目前的数据大多数正常,有几个参数需要小规模更改。”

“金属星球的自转还是稍稍有点麻烦,会干扰曲率引擎的运行。我们得想个办法,将自转给磨掉,否则为了稳定性,速度会降低不少。”一位专家皱眉说道。

星球自转这颗星球的自转速度确实是比较快的,这么多年的飞船活动,也只是让它稍微降低了一点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于易峰耸了耸鼻子,战星巨大的吨位,使得动能非常巨大,只有真正的动力引擎,反向抛射工质,才能够将自转速度给降低下来。

按照现在这种样子,新人类是没有办法了。就算拿所有的飞船,用纳米绳拽拉也不行,吨位摆在这里,差了九个数量级呢。差不多就是蚂蚁和坦克的差别,需要多少只蚂蚁才能拉动坦克啊。

“自转没办法解决,能够到达什么样的曲率速度能超光速吗要是不能超光速可就麻烦了。”

这位专家笑了一下:“能是能,就是比较低,两到三倍的光速。”

于易峰顿时松了一口气。说来也是,如果不能超光速,一开始这个问题就会提到议程上,不会现在才提及了。

军事演习还在继续,几颗巨型的照明弹闪亮在天上,行星的速度也渐渐加快。

星球上所有的人口,包括赤炎角人以及蜥蜴,站在各自的天文观察区域,他们大都是第一次体验到,这种星光的蓝移以及红移。

一个小时后,因为快速移动的关系,连外边的飞船都看的不真切了,只能从通过电视屏幕上看到。

他们欢呼着,闹腾着,这么多年的努力,转化为浓浓的喜悦感。

说到赤炎角人以及蜥蜴们,在这是十五年里,可以说是突飞猛进。无论是医疗技术、食品、交通、娱乐等等各种产业,都有了巨大的发展。

他们已经有了比较高级的工业能力以及社会福利制度,至少对比绝大多数低级文明,可以说是相当高级了。

而且,这些附属文明可是真正切切地,享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

十八个附属国家,在金属星球上建立了各个活动区域。各个国家间的经济交流也日益茂盛,一个简单的联盟已经初具雏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40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