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定河山

作者:风雪云中路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七百四十六章 其实就为了省钱

书名:定河山 作者:风雪云中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4

只要青塘吐蕃诸部不负朝廷,朝廷定然不负青塘诸部。而在那些吐蕃诸部头人告辞前,黄琼又每人赏赐上等的,在吐蕃和青塘那边,根本购买不到的。产自两淮南路的名茶六安瓜片五十斤,产自湖广北路的中等茶叶一百斤,红茶五十斤,各种上等砖茶计二百斤。

陕西路地产耀州窑瓷器各五十套,上等鲁绸、鲁缎各五十匹。当然最多的还是书籍,科举所需诸子百家一类的书籍,加上大齐律来京贵族每人一套。笔墨砚也是每人十套,上等御用监制成的白纸二百刀。此外,朝廷还对受爵的各部头人、族长,每人赐蟒袍一身。

随着吐蕃诸部族长与头人,陆续离开了西京,也代表着折腾了一个多月此事,总算告一段落。剩下的,便是春暖花开之后。在这些吐蕃头人与族长离开之后,某些有心人却是看到了一些端倪。此次黄琼对这些吐蕃人赏赐,没有一样来自桂林郡王府,不仅仅是茶叶与瓷器。

便是丝绸,都没有选用桂林郡王府,名下江南各大丝绸作坊的名绸,而是选择了名不见经传的鲁绸。而江北的那些茶叶,也有一些相当不错。比如此次赏赐的极品六安瓜片,是江北数得着的名茶。可与桂林郡王府茶园,所出的名茶就不值一提了,也从未进入过贡品名单。

这茶叶的品质,虽说未必比桂林郡王府名下茶园,真差到那里去。可这无论是价钱与名声,可就差的太远了。便是最好茶叶在市面上,售价也远远低于桂林郡王府茶叶,相差不止一点半点。可眼下这位主,不仅自己喝茶只喝六安瓜片,就连赏赐那些化外之民都赏赐同样茶叶。

要知道,原本天家用来赏人的物品,一般都出自工部御用监,或是内侍省尚宝局自造。像比如茶叶、药材等,这一类御用监自己造不出来的,按照以往的惯例,一向都是采购桂林郡王府名下茶园的。这不单单是桂林郡王府名下所出的茶叶,质量极为优良,而且均为名茶。

也有桂林郡王府,每年都上缴大量的钱粮。这种朝廷采购,也算是部分弥补一下桂林郡王府的意思。可这位主,赏给青塘吐蕃诸部的物品,却没有一样出自桂林郡王府。甚至放着上等的江南丝绸不用,去找什么鲁绸。这山东路居然还出丝绸,很多官员还是第一次得知。

这位太子爷此举,不是在光明正大的抽桂林郡王府的脸可这位太子爷,不是桂林郡王府女婿吗他那位太子妃,不是桂林郡王最疼爱女儿吗怎么这翁婿两个,刚一成亲便不对付当然,也有人怀疑黄琼此举是为了省钱。毕竟这些东西的价格,远远低于桂林郡王府所产。

每个人赏赐这么多东西,虽说一个人数额不算多。可这么多的人,累计到一起就不是一个小数目。秉承着这个观点的,大多数是对朝廷,眼下岁入之艰难了解一些的官员。不过虽说黄琼赏赐的物品,引得西京诸人议论纷纷。但总有那么几只老狐狸,在其中嗅到了一股异味。

在这几个久经仕途的老狐狸看来,赏赐吐蕃人那些物品,不选桂林郡王府名下所出,固然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省钱。毕竟一斤碧螺春的售价,可以买二十斤的六安瓜片。一匹鲁绸的价格,也只有江南丝绸的三成。至于耀州窑的那些瓷器,更是听说是窑主赞助的,更没花钱。

眼下朝廷岁入日益艰难,这位太子爷此举貌似正常。这位太子爷在京中,就被传言极为善于理财。该大方的时候绝对不吝啬,但该吝啬的时候也绝对不大方。从这方面省下一些银钱,却也算是正常。以这位太子爷一向的作风,肯定是做的出来的。这一看,的确是很正常。

可仔细在一琢磨,其中耐人寻味的地方太多了。不过对于那些人心中想着什么,黄琼却并没有太在乎。打发自己那位挂名岳父的借口很多,一句话节省开支便足够了。至于别人怎么想,那自己就管不到了。不过,黄琼没有选择桂林郡府的出产,真正的原因也的确是省钱。

如果那些茶叶、丝绸,若是采购桂林郡王府的,没有二十万贯是下不来的。而采购江北非桂林郡王府的产品,最多也就是五万贯。甚至很多东西,比如瓷器和那些鲁绸,压根就是某些消息灵通的商人免费进贡的。这么多的茶叶、瓷器、鲁绸,一共花费了不到两万贯。

最关键的是,除了鲁绸质量的确不如江南所产,但也没有逊色太多之外。其他的物品,质量并不比江南所产的差,甚至耀州窑的大红瓷还是江南诸窑没有的。吐蕃人本就喜欢色彩鲜艳的物品,赏赐这些大红瓷更对他们的胃口。那些吐蕃人,一见到这些红瓷便喜欢的不得了。

自己下的这些决定,桂林郡王府怎么想,黄琼就管不到了。封了这么多的爵位,一下子朝廷要新添一大笔的俸禄。虽说那些俸禄并不高,最高的奉恩辅国公,也就相当于一个四品官多的俸禄,可问题是架不住人多。再加上赏赐建造寺庙的钱帛,总数下来也有足足几万贯的。

二者相加,几乎耗费十余万贯。这无异于让如今本就艰难的岁入,更近一步放血。哪怕此事,自己便是那个始作俑者。但管着两京户部的黄琼,心中依旧有些肉疼。待送走那些心满意足离开的吐蕃贵族,以及二教高僧法王之后。返回后宫的黄琼,脸色多少有些不太好看。

回到彩织院后,黄琼直接去了张巧儿的院子。五日之后便是新春佳节,在外巡视的刘昌还有三天便要回来。也就是说,最迟明儿张巧儿便得带着孩子回自己宅子了。如今那些吐蕃人已经离开西京,返回各自的部族。黄琼也就没有借口,在继续将她们母子留在宫中居住了。

自己不能只考虑自己,也得为她考虑一下。今儿恐怕是自己两个人,最后一夜在一起了,所以黄琼一回到后宫便来到张巧儿院子。推开张巧儿卧房的门,却看到她正在看书。而此时,因为屋子里面火墙烧得很旺,所以女人身上衣衫很单薄,根本就遮挡不住丰盈而又姣好身材。

见到妇人单薄衣衫下的,即丰盈又娇美的身材,黄琼心头不由得一阵阵的火起。哪怕已经见到了无数遍,每次见到这个妇人,黄琼发现自己总是难以控制。在黄琼的眼中,如今虽说三十多岁,并且是两个孩子母亲的张巧儿,依旧有着祸国殃民,让人心思恒生的姿色和身材。

黄琼轻轻走到张巧儿身边,一把将妇人抱在怀中。一边不断的上下其手,一边不断的亲吻着妇人的脸庞。被黄琼弄得有些情动的妇人,第一次主动的一边解开自己衣襟,一边流着泪边回吻黄琼,边在黄琼耳边轻声道:“还有记日子他便要回来了,我们的缘分也到头了。”

“我原本就有丈夫,却还与你做出这种事情来。我罪孽实在太过于深重,没有资格乞求任何人原谅。过了今儿你便把我忘记了吧,我们也别再见面了。我有我的家,你后宫更是美女如云,不差我这一个有家室的人。你有雄心壮志,不要因为我一个有家室之人毁了你的英明。”

感受到妇人,说这番话时候的泪流满面。黄琼心疼的吻着她道:“巧儿,此事你并没有错,错的是寡人,真正罪孽深重的人也是寡人。明知道你有家,有丈夫,却依旧强行占有了你的,也是寡人。所以,巧儿不要自怨自叹。放心,只要巧儿不离开寡人,寡人会给刘昌补偿。”

“此事,非是巧儿对不起他,对不起他的是寡人,所以无论是权利、官职,还是财富,他想要什么,寡人都可以给他作为补偿。但巧儿,寡人真的离不开你,别逼寡人真的下决心把你夺过来。巧儿,寡人不想强迫你,更不想你因为郁郁寡欢,可寡人也希望巧儿别逼寡人。”

听着黄琼这番霸道之极的话,张巧儿一把推倒黄琼,主动做到黄琼身上,泪流满面的道:“你怎么可以如此的霸道,我是一个有家室的女人。千万别为了我,这不值得的。这些日子,我知道你是有为的人,不要因为我一个妇人,毁了你的英明,毁了你在万民中的声誉。”

说罢,又重重的吻上了黄琼的嘴。这一夜,张巧儿几乎没有顾忌自己能不能承受得了。用从黄琼这里学到的花样,百般的伺候着他。在无力承受风雨的时候,虽说有些羞涩,但也主动的用另外一处服侍。为了让黄琼能够尽兴,更是使尽了浑身的解数,能用上的都用了上。

而这一夜,黄琼哪怕没有尽兴,却没有召其他女人侍寝。两个人折腾了大半夜,才依偎沉沉入睡。当第二天清晨时分,黄琼醒过来的时候,看着伏在自己身上,还与自己相连的妇人。原本昨夜就没有尽兴,只是看着妇人实在无力承受,才勉强收住的他,再一次忍耐不住。

被他从睡梦之中惊醒的张巧儿,面对兴致勃勃的他,实在不忍心便又配合了起来。最终在被召唤来的顾氏诸女帮助之下,才勉强让黄琼尽兴。当一切风雨平息,看着疲惫不堪的张巧儿,黄琼下令今儿不见人。将佳人搂在怀中,让她又睡了一个多时辰后才亲自为其着衣。

待勉强起身的张巧儿,去秦氏那里接了孩子,转身来到太极宫门处,乘上等候已久的马车,回首之间却见到站在宫城之上,一直在看着自己的黄琼,不由得又是一阵黯然神伤。当马车已经走到皇城正门处的时候,张巧儿再一次回首,身后这座自己生活了一个月的皇宫时。

却发现那个身影,依稀还站在那里,痴痴的望着这边。知道那个身影是谁的她,咬了咬牙放下了车帘不敢在看。因为她怕自己当着两个孩子的面,会控制不住哭出来。而此时心思,都放在宫城上那个身影上的张巧儿,却是忽视了马车行走的方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20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