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定河山

作者:风雪云中路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的是精锐

书名:定河山 作者:风雪云中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4

面对不顾连战疲惫,趁夜来袭的官军。措不及防,本身就因为主帅重伤,而军心以乱的叛军,根本无力抵挡两支铁骑的冲杀。整整一夜激战下来,无心恋战的叛军再一次遭受到大败。甘河北岸的这两万叛军,连同溃退到这里的拓跋继迁所部残兵,被杀的四散而逃。

为了保护依旧在昏迷之中的拓跋继迁,拓跋大信亲自带着,勉强集中起来的两千党项骑兵断后。以其与这两千精骑拼死力战,最终全部战死为代价。才得以保护好不容易清醒过来,但在得知自己率领的五千铁骑,剩下十不一二后,又一口血吐了出来,重新陷入昏迷之中。

在仓促之间,只能被安置在一顶驮轿内的拓跋继迁,得以逃回宁夏府。冯舟山与欧阳善亲自督率人马,一直追杀到宁夏府门户青冈峡。面对着幽幽群山,又担心此刻留在环州城中,身边只有一百亲兵和几十个侍卫的英王安全。才最终决定收兵,带着缴获辎重回到环州。

这一战,仅仅粮草便缴获了足足三万余石,骆驼两千多峰,战马四千多匹,牛羊更是无数。至于俘虏,更是抓了足足上万人。眼下环州这几千军马,便是短时日之内后面无粮草运到,也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了。拓跋继迁花费高价,买回来的这些粮食,最终还是便宜了官军。

而两万叛军最终逃过青冈峡的,马步军全部算到一起,仅仅还不到三千人。这两战下来,叛军的实力至少去了四成。尤其拓跋继迁起家根本的平夏部精锐,损失更加的惨重。八千骑兵,退回宁夏府的还不到两千人。在贺元锋带着的大军赶到之前,叛军是无力在南下骚扰了。

虽说苦战了一夜,但返回环州城的冯舟山与欧阳善两个人,却是因为打了大胜仗而喜气洋洋,见不到一丝的疲惫。而在他们出击之后,便一直站在城墙上观战的黄琼,虽说因为是夜袭,在夜色之下除了叛军营地方向,隐隐有些火光传过来之外,其实什么也看不到、听不到。

但在二人归来之后,黄琼从二人的神色上,便知道了昨夜的战果。不待二将施礼,心中也是兴奋很多的黄琼,直接走到二人面前,拉住二人的手,由衷的称赞道:“果然不愧为我西京大营,所出的精锐之师。这两战打的实在太漂亮了,真是活生生的给本王上了一课。”

“昨儿夜间这一战,打的可都是平夏部的精锐,都是拓跋继迁的起家本钱。再加上昨儿白天的那一战,叛军之中最精锐的平夏部,恐怕是彻底的伤了元气。恐怕短时日之内,是不敢在流窜出宁夏府。你二人连战连捷、以弱胜强,此次如能顺利剿灭叛匪,你们当居首功。”

看着面前的英王,二人不由得多少有些惭愧。昨儿连续两战打的如此漂亮,首功却不是在自己二人身上,而是恰恰在这位英王身上。若不是这位英王两箭,连续伤了敌军主帅以及主要谋士,造成叛军军心大乱。连带甘河以北的叛军不战自溃,根本就无法取得如此重大胜利。

昨夜,自己二人提出趁着拓跋继迁重伤,敌军军心不稳,恐怕要急于撤退的心思夜袭敌营之后。也正是这位英王,不仅没有提出反对,还为了尽可能多的给自己增强实力。堂堂一介亲王,只留下一百亲军外加二十多个侍卫,就待在几乎已经成为一座空城的环州城内。

而且在战事上,从不指手画脚,给了自己二人最大的权限。哪怕是明知道自己将要面对险境,也从未在干涉过二人任何的决策。如果说庆阳一战,是冯舟山与杜涉两个人配合,单独打下来的。可无论是环州这一战,还是昨儿那一战,都可以说这位英王才当居首功。

想到这里,欧阳善率先对着黄琼深鞠一躬道:“王爷如此夸奖,我二人实在是受之有愧。此接连两战,能取得如此大的胜利,多亏王爷鼎力支持。哪怕是身陷险境也不动如山,对在下二人支持也从未减少。尤其是昨儿白天那一战,王爷挽三石硬弓,接连两箭射伤叛匪首领。”

“更射杀叛军最重要的谋士,还有拓跋继迁最为看重的长子,造成叛军军心大乱,才给了我等造成有利战机。也正是王爷的大力支持,我等才得以顺利以寡敌众,一举击溃党项叛军。所以此战我们二人首功,我等实在是愧不敢当。此战之中,王爷才是当之无愧的首功。”

对于欧阳善的这番话,以及一边冯舟山一脸的赞同,黄琼摆了摆手道:“你们二人,不要太谦虚了。本王只是做到了该做的事情,放手给该放手之人罢了。若是没有你们二人指挥若定,在前边浴血厮杀。单靠本王一个人,就算有三头六臂,又岂能取得如此大的战果”

“这些功劳,该是你们就是你们的。本王若是为了自己那点虚名,便是连自己部下的功劳都要冒支,那岂不是冷了这军心今后,又有那个人会肯为真心实意朝廷出力所以你们也不要因为本王,是皇子、是你们的上官,便一味的自谦。那些战功,可都是你们用命换来的。”

不想在这个话题上,继续下去的黄琼:“你们这些功劳,本王会如实上奏父皇,事后会重重的封赏。来来,你们与本王说说,根据你们的经验,叛军的战斗力究竟如何你们都是亲临一线将领,对这些东西你们应该是最熟悉的。尤其是冯将军,分别与叛军不同将领交手过。”

听到黄琼这番话,二人对视一眼之后,不约而同的心生佩服。自大齐朝建立以来,历次征战,不管统军的是文官还是武将,首功自然都是统帅的。回朝之后,该晋爵位的晋爵位,该升官的升官。至于他们这些真正在一线冲杀的武官,论功行赏的时候,却往往被排在后面。

二人都是至少从军二十多年的人,对于军中这点陈规陋习自然是清楚的。像是英王这样,将功劳全部推给下属的统帅,他们真的还是第一次见到,甚至是第一次听到。见到黄琼一脸的真诚,二人表面上虽说没有再说什么,可心中这滋味与感觉,与以往是真的不一样。

面对黄琼的询问,对视一眼之后,冯舟山首先开口道:“王爷,末将在庆阳接触的叛军,是以党项折罗部为主。骑兵为党项人,步军为汉人居多。末将在庆阳府外遭遇的叛军,明显感觉到其缺乏训练。带兵的人,也不怎么精通兵法,到了战场上往往乱哄哄一拥而上。”

“即没有主攻,也没有两翼策应,一味只会死打硬拼。所以才攻打了庆阳府,一个多月都未能攻下。而且该部叛军宿营的时候,也缺乏必要的警惕性,警戒只放在营外。一个多月没有挪窝营盘,连道壕沟都没有挖。所以末将才能与杜副使,里应外合一举击溃庆阳府外叛军。”

“但昨儿王爷与欧阳将军,所遇到的叛军却是不同,远比庆阳府外那些叛军精锐。这些叛军,尤其是与王爷遭遇的那五千叛军,都是受过一定的训练。在战场上,至少做到了进退有序。便是昨儿晚上遇袭,也能够主动留下一部拼死力战,而不是在遇袭后一窝蜂的溃散。”

“若不是王爷,一箭将拓跋继迁射伤,导致其军心不稳,恐怕昨儿夜间便是能有一定收获,也未必能够击溃甘河以北这两万叛军。根据末将审俘所知,甘河以北的叛军是以平夏部为主。统军的也是拓跋继迁的心腹和族人。当初拓跋继迁,用以折罗部为主的五万人围攻庆阳。”

“除了想要获取一定粮草之外,最大的因素就是用那五万叛军,吸引官军的注意力。给他整训叛军,尤其是他的平夏部争取一定时日。这个拓跋继迁,还是有一定能力的。他也知道,单靠他那一群乌合之众的叛军,虽说人数很多。但一旦朝廷大军抵达,恐怕就不是对手。”

“他若是不想成为流寇,至少要给自己争取一定的时日整训。虽说未必可以将他的部曲,整训成铁板一块。但是却可以让叛军,得到一定的训练。那个折罗部尽管是最早起兵相应他多的党项部族之一,可实际上与他的平夏部并不对付。折罗兄弟,对拓跋继迁也不是很服气。”

“而那个折罗部,则是除了野利部之外,宁夏党项诸部兵力最多的一支。实力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还要在他的平夏部之上。实际上,拓跋继迁以折罗部为主,出兵围攻庆阳府。实际上也是无奈之举,除了宁夏府一地在没有外来接济之下,根本养活不了这么多人之外。”

“他也是将庆阳府,当成了一块肥肉丢给折罗部,以便用来安抚这个强大的部族,顺道也变相解决宁夏府,眼下已经出现的粮荒。另外一个,便是他知道庆阳府为朝廷必救之地。他之所以将折罗部派到庆阳府,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想着要借朝廷的刀,为他解决心腹之患。”

说到这里,冯舟山沉吟一下之后道:“现在看起来,叛军内部远非铁板一块。除了铁了心,支持拓跋继迁的野利部之外,其余党项大的部族,对拓跋继迁未必是真的服气。而且就末将审讯叛军得知,拓跋继迁对各部族,也是有亲有疏的。尤其是在粮食供应上,做的很明显。”

“他的平夏部,以及他的铁杆支持者野利部,粮草供应虽说也有些吃紧,但大致上还能保持。但其他的部族,在粮草供应上却是一再受到克扣。他的平夏部,以及野利部一天能吃上两顿干的,间或还有牛羊肉可以吃。可其他部族与汉人,却是一天两顿连稀粥都喝不饱。”

“那个拓跋大信,此次出征甘河北岸,几乎带走了各部族一半的牛羊,以及全部的骆驼,以充做军粮和肉食。可别的部族,现在连牛羊肉是什么味道的,都已经快要不知道了。对于这些,不仅叛军之中的汉人不满,便是那些党项部族内部,也都是相当的不满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2559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