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定河山

作者:风雪云中路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六百九十三章 一个太监的念想

书名:定河山 作者:风雪云中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4

听到黄琼的吩咐,高怀远不敢怠慢,转身便要出去。只是在离开之前,忽然想起一事道:“太子爷,行辕之中的那些妇人都已经挑选完毕,都与刘杰或是卓某人没有什么关系。其中一部分是刘杰自己买来的,大多数是卓如孝送的。说是为刘杰,选的什么炉鼎”

想起后面,那整整两院子的妇人,高怀远摇了摇头道:“如今这些妇人,已经甄别完毕。究竟该如何处置,这行辕内的人未得太子爷的手谕,末将暂时不敢处置。是留下还是送走,还请太子爷示下。不过董夫人倒是派人传话,让暂时都先留在行辕中,待您返京的时候再说。”

“董夫人的意思是,现在打发她们回去不是时候。她们很多人的家都没有了,家人更不知道现在在何方。能被卓如孝挑中,用来巴结刘杰,足以说明她们的姿色都不差。若是就这么打发出去了,恐怕要出事的。就算打发出去,也要先找到她们的家人,家人也愿意接纳再说。”

“还有,太极宫内侍总管,在知道您不肯进驻太极宫驻跸后。从太极宫选了太监、宫女各六十名,前来服侍您。现在那位李总管,正带着人在行辕外面候着。您是不是见见为好,按照圣旨,您留在西京这段日子里应该住在太极宫。您不去倒也罢了,倒把那位李公公吓坏了。”

听到太极宫的总管太监,带着人现在就在外面等着自己。本就有些头疼的黄琼,脑袋不禁真的疼了起来。犹豫了一下后,对着高怀远道:“把那个李公公带进来吧。至于那些宫女和太监,太监留下,宫女都打发回去。那些妇人董千红不是想暂时留下吗就做些洒扫之事。”

实际上,董千红留下这些妇人的真正意图,高怀远虽说未必知道,可黄琼还是知道的。不外知道自己喜好的董千红,是为了讨自己喜欢。留下她们,让自己在尝鲜的同时念着她。虽说那些妇人,黄琼没有正眼看过。可能被卓如孝用来拍马屁的,恐怕这姿色至少都在中上。

原来即是那位被自己砍了脑袋的李节度儿媳,又是被自己送进天牢的枢密使养女,作为双重罪官家属的董千红,一直都缺乏安全感,危机感更是太强。虽说没有争宠的想法,可在西京这段吃独食的时日里面,一直都在想法子固宠。她如此做,就是为了让自己看到她的贤字。

想到这里,黄琼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她愿意怎么做,随着她去吧,反正自己想必在西京也待不了太长时日了。至少年前,老爷子肯定会召自己回京的。到时候,再打发回家便是了。如果实在没有家了的,愿意嫁人嫁人,愿意去那就去那。反正,自己不能带她们回京的。

就在黄琼,坐在椅子上胡思乱想的时候。一个身上穿着五品等级的太监,急匆匆的一路小跑了进来。进来之后,二话不说跪在地上便磕头,恳请太子殿下按照圣旨,搬到太极宫居住。以便他这个做奴才的,能够好好的伺候。他已经按照圣旨,将承乾殿、甘露殿整理出来了。

而且太极宫戒备森严,内有大内侍卫,外有御林军与卫军京营驻守。远比挤在这狭小的,根本就安置不了多少护卫的节度使府内安全的多。内部各项生活设置也齐备,节度使府这里实在太过于简陋。英王现在既然身为当朝太子,国之储君,这节度使府实在有些不够规制。

这个老太监虽说做了两手准备,带着一群太监宫女过来准备服侍。可还是在拼命的想法子,劝说英王遵旨搬到太极宫内。只是他无论怎么劝说,黄琼都是一句以后再说。看着油盐不进的黄琼,这位四十有余的总管太监却依旧不死心的,絮絮叨叨的拼命劝说着黄琼搬进太极宫。

这个总管太监如此的苦劝,实则也是有自己小心思的。如果自己不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的巴结一下这位太子爷,自己就真的一辈子,都要留在这个如今只剩下一个空壳子,基本上没有啥实权的留都中。眼下大齐朝的京城,是在东边的洛阳城,而不是自己所在的西京长安。

如今的西京,虽说还顶着大齐朝留都的名号,甚至诸有司也完备。除了三省以及翰林院一些衙门之外,该有的也都一样有。可无论是权势还是地位,早已经是今非昔比不说,离着皇帝距离更是遥远的很。他这个太极宫总管太监的地位虽高,可那也就是名义上的。

除了原本每年皇帝西来祭祖之外,平日里面根本见不到皇帝。而自从去年开始,皇帝便没有驾临过西京。他这个总管太监,与京兆那些总管太监相比,也就是一个配衬罢了。不在皇帝身边,不能替那些官员说上话,不能替主子办事,他这个总管太监上捞钱去

作为一个下边东西没有的太监,传宗接代的事自然不可能。而本朝对太监限制,更不可能有如前唐一样,获得那么高权势。没有权势,人生只有三季的太监,唯一的指望便是发财了。可不在皇帝身边,说不上话,又有那个人给他送礼没人送礼,自然也就没有地方去捞钱。

同样作为内侍省的总管太监之一,他也只能看着京兆那些总管太监大发其财,自己则每年只能指望苦哈哈的那一千二百贯制钱的俸禄。再说,自己虽说没有了直系后代,可还有一些子侄。京兆那些总管太监,那个不给自己的子侄弄个小官当当。可到了自己这里,啥都没有。

自己去年想给侄儿谋个小官,可条子递进了西京诸部之首的兵部,还有陕西布政司,结果根本就没有人理会自己,就连屁都没有捞到一个。若是放在京兆,无论那个宫内的总管太监,三省六部的那些官敢这么不放在眼里同样是总管太监,这地位差别实在有些太大了。

而眼下这位主是什么人那是本朝新储君,而且是极受皇帝信任的储君。要知道,以往废太子伴驾来长安的时候,都是下榻在长安城内由,开国初年便已经焚毁的兴庆宫剩余部分,改造成的别宫。就算皇帝来长安住在大明宫,太极宫闲着,也从来没有允许废太子住进去过。

如今这位英王,不,现在已经是储君,来长安城就被皇帝赏赐住在太极宫,这是何等的恩典与信任在加上眼下国政,几乎悉数出自这位储君之手,这无疑让这位一心想着调回京城的太监,看到了脱离苦海希望。在他看来只要巴结好这个新储君,调回京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只是这位储君宁愿挤在他眼中狭小的节度使府,也不愿意搬去太极宫,却让他大失所望。要知道,当朝皇帝每次来长安,除了偶尔在大明宫居住之外,大多数的时日也都是住在太极宫中。作为长安两宫之中,当朝皇帝驾临最多的宫殿,太极宫肯定要比这节度使府舒服多了。

而对于这个太监的心思,黄琼又那里不明白。可在黄琼看来,太极宫是金碧辉煌,而且肯定要比这节度使府舒服。可若是搬到太极宫内居住,这出来一趟就是一个麻烦事。更何况,还有多的规矩要讲。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老爷子的眼皮子底下,又那里有住在外面自在

再说了,宫中那么多的太监,谁又知道他们背后都是谁的人那些自持背后有人撑腰的太监,在祭奠祖陵都敢给自己做手脚。自己搬进太极宫中后,这些王八蛋还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情来。自己虽说不怕这些人,还有他们背后那些人,可也没有必要在他们的身上浪费精力。

太极宫也好,大明宫也罢,那都是老爷子才有资格住的地方。自己哪怕现在已经被册封为储君,老爷子也下了圣旨让自己住进去,但依旧很容易被人抓住话柄。就算老爷子在信任自己,可也架不住背后风言风语太多了。自己根基尚浅,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谨慎小心一些为好。

最关键的是,让自己搬进太极宫,黄琼总感觉是老爷子的一个试探。在试探自己,会不会被那道实际上的册封圣旨,搞得脑袋有些发昏,忘记了君臣之别。或是干脆说,老爷子在试探自己,在那道圣旨之后自己会不会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忘记了自己还不是皇帝。

所以,黄琼根本不愿意搬进太极宫中。别说这个老太监劝说,就是其他的人来劝,黄琼也一样不会答应。至于皇帝那边,黄琼早已经想要借口该怎么应付了。他现在还是二路制置大使,还要处理二路的政务。搬进太极宫之中虽说是天恩浩荡,可毕竟在见人不那么的方便了。

黄琼的固执,让这位无奈的总管太监,也只能无奈的放弃了自己原本想法。按照黄琼的要求,留下一个管事太监带着三十个太监服侍黄琼。自己则带着其余的太监与宫女,灰溜溜的回去了。至于黄琼留下那三十个太监,是因为这座节度使府内原来的仆人,都已经被锁拿。

自己虽说将那些妇人先留下做事,可毕竟有些活计,不是女人能干出来的。至于自己的那些亲兵,都是御林军出身,又那里会做那些事情。自己又不会在长安停留太长时日,现去买一批仆人也不太现实。留下一部分的太监,也算是解了行辕之中的部分燃眉之急。

待这位失望之极的总管太监离去后,黄琼有些疲惫的捏了捏自己鼻梁,提笔开始写折子。折子上,黄琼将自己对待吐蕃、党项人一些新思路、新办法,上奏给老爷子。在奏折上,黄琼也解释了自己不搬进太极宫的原因。说实在的,若不是今儿这个太监来,黄琼还没有想到。

今儿这个太监喋喋不休的劝说,让黄琼猛然之间想起,老爷子让自己住进太极宫下的是圣旨。自己不搬进太极宫居住,多少有些抗旨不遵的意思。不管老爷子真心实意也好,还是在试探自己也好,自己无论从那个方面来说也该上个折子,解释一下自己不尊圣旨的原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44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