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定河山

作者:风雪云中路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三百九十三章 一根拔不出去的刺

书名:定河山 作者:风雪云中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4

若是蜀王真的死了,哪怕明知道自己那位皇帝老子,最怕的便是兄弟相残。最不愿意见到的,便是自己儿子之中有人死去,其他的儿子毫无伤感之心,黄琼也会开怀大笑。 因为只有蜀王真的死了,黄琼才能真正的打开心中那道枷锁。

只是那个从景王,乃至易瑛口中了解到的,阴险、狠毒、狡诈并存,行事的时候几乎是滴水不漏的蜀王,难道就真的因为一场绝不应该有的失误,如此轻易便以这种近似自杀的方式,便轻易的结束自己生命

尤其是明知道多次刺杀景王家眷,都因为自己严密防守而失败。这么长时日之内,都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异动。怎么却偏偏在自己返回京城的当夜,却搞出了这么一出。怎么能让人相信,这一切都只是巧合

那个人,虽说从自己接触之中了解不多。但无论是景王的遭遇,还是听其这些年来的做法,无疑都告诉黄琼,蜀王绝对不是那种在绝望时候,只会坐以待毙外加借酒消愁的人。他那种人,就算到了最绝望的时候,也不会放弃东山再起想法,或是在咬下别人一块肉想法。

更何况,从皇帝将景王家眷送到自己这里的做法来看,足以说明他的死,就连身为他亲生父亲的皇帝,都不相信是真的。作为身为蜀王亲生父亲,看着蜀王长大,对他性格了如指掌的皇帝都不相信,自己又怎么会,去轻易的相信他真死了

在蜀王书房里面的那具尸体,搞不好只是那个狡猾多端的蜀王,用来迷惑别人眼光的替身罢了。至于蜀王本人,在昨晚那场大火,在所谓的酒醉之前,应该还是留在别院里面。但在火起的时候,可就未必还在别院之中了。

南北镇抚司的人,见到的酒醉时的蜀王也许是他本人。但那极有可能,是蜀王有意识的在装醉,故意迷惑监视他的人。而随后便在没有人见过蜀王,甚至包括他完整无缺的尸体。所有人在见到这位皇五子的时候,见到的只是一具烧焦的尸体。

面对着已经烧成了焦炭的尸体,在这个没有dna检测,判断一具烧焦的尸体,只能通过体型对比的时代,谁能保证那就是本人单凭体型和身高,便要证实一个凶狠狡诈的人真的死了。这在黄琼看起来,简直是荒谬无比。

对于黄琼来说,本身纵火就有欲盖弥彰的嫌疑。在这个科技还不发达的年代,一把大火可以掩盖住一切。一把大火下来,足以毁灭掉一切的证据。留下的尸体,即便没有彻底烧成了灰,也是面目全非无法辨认。而以蜀王的能力,找一个与自己身高体型差不多的人很难吗

想到这里,黄琼突然想起来,易瑛曾经说起过蜀王那座别院之中,至少有一条通往外界的密道。慎妃母女每次与蜀王秘密相会,都是通过那条密道进入别院的。如果易瑛没有骗自己的话,那条密道真正存在的话。便可以证实,那具烧焦的尸体根本就不可能是蜀王。

蜀王别院中的那具尸体,只不过是他用来迷惑别人,给自己争取逃脱时间的手段罢了。而且蜀王在被软禁期间,也并未真正的被切断各种消息来源。甚至都未必,放松对自己暗藏在京城中实力的控制。一条不为人知的密道,足以方便他做许多的事情了。

黄琼认为,至少在这件事情上,已经是穷途末路,明知道身后的靠山已经开始崩塌,急于脱身的易瑛,没有必要欺骗自己。而想到慎妃母女,黄琼又随即想起了易瑛交待的,慎妃那一手能让一个身高、体型都相似的人,在短时间之内变成另外一个人的神奇易容术后。

心中更加确定了,烧死的那个人不可能是蜀王。甚至有可能,蜀王别院里面那些南镇抚司的人,见到的那个沉醉的蜀王,都未必可能是蜀王。真正的蜀王,恐怕在火起之前,就顺着密道溜了出去。现在有可能,都已经跑出了京兆府。

以自己那位五哥连宫中,都安插了能将一出天大宫闱丑事,掩盖得无影无踪的人手。在刺杀自己的时候,能弄出身为天子亲军的左右控鹤军腰牌的手段来看。在京城几个城门守备那里,安插进几个自己人。而这些人在半夜放走几个人,简直不要太轻而易举。

看来自己这个五哥,当着自己那位皇帝老子的面,给天下所有人玩了一出金蝉脱壳,外加瞒天过海的好戏。想到这里,心中始终并未忘记陈瑶之仇,并不打算就就此罢休的黄琼,已经没有了继续沐浴下去的心思,站起身来便要吩咐更衣准备进宫。

只是刚刚从浴桶之中站起身来,微微犹豫了一下后,黄琼最终却放弃了现在就进宫的想法。既然蜀王玩了这么一出金蝉脱壳,就不会不留任何的后手。恐怕在这个时候,他早已经离开京城很那在追得上了。而在皇帝已经产生怀疑的情况之下,肯定会派出人手仔细查看。

这个时候,自己在插手便有些多余了。更何况自己有些事情,也出现了一定的疏漏。并未将蜀王别院内有密道的事情,及时的上奏给老爷子。当时是因为自己无法查证,不想贸然的行事,以免引起本身就多疑的皇帝,在无端的对自己的猜忌。

尤其是在易瑛离去,自己缺乏人证的情况之下。可现在看,当初的慎重现在却是相当致命的。这个时候自己在出头,只能招惹更大的麻烦。而且到了眼下这个时辰,蜀王怎么跑的已经不重要了。判断出他离开京城后,下一步会去哪里,才是找到他的关键所在。

只是他离开京城后,真的会返回川中吗毕竟哪里才是他苦心经营的老巢,无论他在其他地方暗中的势力再大,但他的根本却始终都在两川。除了川中,黄琼一时之间,一时之间想不出自己这位五哥,下一步会逃向哪里。

都说狡兔三窟,这位即阴险、又狡诈的蜀王,真的只有川中一个老巢吗可不折返川中,他又会去那里这天下,还有那里适合成为他另外的巢穴。黄琼相信,在自己将景王家眷带回京城后,这位曾经风光一时。虽说远在藩镇,但在朝中威望远高于太子。

甚至因为表面上的急公好义,被一些朝臣称之为贤王的蜀王,至少在大齐朝天下明面上,是在无容身之地。除非皇帝真的认为他死了,否则不为了别的,就是为了自己的江山。哪怕是在顾及天家颜面,不能光明正大的追捕。但私下也会派出得力人马,到处秘密搜捕他的。

而以他的性格来看,隐藏在民间就此销声匿迹,绝对不是他的做派。哪怕他聚集的财富,足以让他荣华富贵的过完下半生,他也绝对不会如此做。一个习惯了权利的人,一旦失去了权利之后,绝对不会就此甘心就此沉沦的。

否则他也不会为了一个皇位,连杀兄灭弟的事情都做了出来。为了在宫中安插一个钉子,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会送进宫去。这样的人,绝对是那种不到生命最后一刻,也绝对不会放弃的人。所以,就算逃出去了,他也不会老老实实的隐居,过完自己后半生的。

但投靠外邦,无论是北辽、大理,还是西面的吐蕃,恐怕对于蜀王来说,更是下策中的下策。投靠与大齐势均力敌的北辽,他除了做一个任人摆布的棋子之外,不会有任何一点好处。北辽即不可能让他掌兵,也不可能让他有任何的机会,单独建立自己的势力。

做一个只能被动任人摆布的棋子,恐怕绝对不是他这种,已经习惯了万人之上,更是野心勃勃的人能接受的。除非真的走投无路,他绝对不会选择去北辽寄人篱下的。而大理国哪怕关起门来称孤道寡,但实力远远大得多的大齐朝,不过是一个蕞尔小邦罢了。

大理国既没有实力,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帮助他继续争夺皇位。而且投靠大理国,搞不好那天,就会被想要讨好大齐朝的大理国给送回大齐。甚至不敢,也不愿意得罪大齐的大理国,在他去投奔的时候,愿不愿意接纳他都两回事。

至于投靠吐蕃,除了那里苦寒,内地常人难以忍受之外。眼下已经是四分五裂,各部落早已经自行一套的的吐蕃诸部,根本没有那个实力帮着他东山再起。投靠吐蕃,他即受不了那个苦,也更见不到希望。他久居川中,对大理国与吐蕃的现状,恐怕比谁都清楚。

自己能想到的,他又岂会想不到这些对于一个野心如此庞大的人,寄人篱下绝对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可回川中,对于他来说就是好的选择吗老爷子能将他软禁在别院之中,这么长的时日,以自己那位皇帝老子的精明,成都那边绝对不会不暗中查访的。

他千辛万苦的逃出京城,就绝对不会在返回成都自投罗网。哪怕是他真正的根基,都在川中那里。但以他为人之精明,不可能做出如此蠢事来。可北上、西返,甚至南下都不是好的选择。他逃出京兆府之后,究竟会向哪里去黄琼反复琢磨,也没有能够想明白。

尽管蜀王逃向何方,对于黄琼来说都是有心无力。可大仇未报,仇人却消失不见,这让黄琼心中多少有些接受不了。尤其是在发现蜀王的死,只是玩了一把金蝉脱壳之后。下一步皇帝该怎么做、会怎么做,都不是自己能够把控的情况之下,黄琼心中更是有些难受。

轻轻撩了一捧水在脸上,实在想不明白的黄琼,干脆暂时放弃了继续猜测下去的想法。他决定先看看皇帝下一步,该怎么做在做具体的决定。眼下这个时候,这件事情根本就不是自己能够插手的。强行插手,想必只会引起皇帝的不快。

正像是高无庸说的,这个时候千万别没事找事。储君的位置,哪怕是黄琼再不看中。可皇帝的想法,黄琼却不能不顾及。蜀王也他的儿子,他可以打、可以杀,但别人若是多嘴,恐怕皇帝就会不高兴了。自己这个时候插手,恐怕能起到的作用,只会是适得其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958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