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定河山

作者:风雪云中路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七百三十章 卖的好便宜

书名:定河山 作者:风雪云中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4

其实这群龌蹉官又那里知道,黄琼让郑道远负责此事的真正用意黄琼之所以点名让郑道远负责此事,主要还是因为郑道远处事公平,本人还算是清廉,而且为人颇具才干。那些吐蕃人,又经历了李节度父子两个多年的盘剥。嘴上虽说不敢说什么,但心中还是多有怨恨。

若是这个时候选一名贪官负责此事,搞不好真将吐蕃人逼得造反。眼下西京诸官员,实在有些不敢用的黄琼,手中唯一可用的人也就是郑道远了。再加上郑道远如今署理西京兵部尚书,管着西北二路的军务,以及各地兵备道,选择郑道远也可以变相,对那些吐蕃人施压。

最为关键的是,黄琼早在到西京不长日子,就接到老爷子密旨。老爷子让他在宁夏府平叛结束后,将郑道远留在陇右或是陕西任职,不许他再调回京城。知道老爷子,这还是打算彻底斩断郑道远,与大姐金城公主之间,自郑道远调回京城后,现在又旧情复燃的私情。

黄琼又能说什么郑道远是人才,而且是一个难得的人才。虽说有些傲气,但无论是清廉,还是才干都是一顶一的,这可谓是人才难得。将他留在西京,黄琼多少还是有些不情愿的。他其实更想借着此次陇右平叛的机会,让其回京后再升上一级,然后将其放在户部或是吏部。

可现在老爷子这个态度,让黄琼多少有些头疼。眼下正好推进盟旗制度,需要一个得力人手。郑道远又是人才难得,所以黄琼干脆让郑道远主持此事。推进盟旗制度,是一件极其繁琐又复杂的事情。没有一两年,根本就搞不定。待那些吐蕃头人回去后,还要坐镇西宁州。

正好这段时日,也可以让老爷子冷静一下,多考虑怎么处理这对野鸳鸯。毕竟高怀远,也已经长大了。而那位名义上的驸马,现在虽然还没有驾鹤,可从传来的邸报上看,也就是最后一口气了。事情不能总这么吊着下去,有了问题总得去解决,就这么拖着也不是一个办法。

事情定下来后,几个官员也离开了。原本想要留郑道远单独谈谈,但犹豫了一下,最终黄琼还是决定,让郑道远先与那些青塘吐蕃人多接触、接触,先深入了解一下情况再说。想到这里,黄琼也就决定还是先放一放。有些疲惫的黄琼闭上眼睛,靠在椅背上想要养一会神。

只是就在他刚闭上眼睛,门外一个小太监,小心翼翼的走了进来。听到脚步声,黄琼有些不悦的睁开眼睛。那个小太监见到黄琼神色有些不高兴,急忙跪倒一边磕头,一边战战兢兢的道:“爷,李管事让小的回话,收了那个大和尚钱几个太监,已经按照您的钧旨行刑完毕。”

“他们收的那些金子与银票,也收缴了上来。刑局的李管事,让小的请太子爷示下,那几个太监是直接打发出宫,还是罚去做苦役。因为都是您的贴身太监,所以此事他不敢擅自做主,所以还请太子爷发落。刑局的人,现在带着那几个家伙,就等在万春殿的外面候着那。”

这个小太监战战兢兢的说完,黄琼却没有回答他,而站起身来走到万春殿外,看着受了二十板子后不敢趴着,强撑着跪在万春殿外面,不断拼命磕头的那几个,收了波南觉的钱就把自己这个大齐朝,现任储君给卖了的太监。还有刑局的十几个太监,以及太极宫都总管太监。

这些太监,都是那位都总管太监的属下。属下犯了这么严重的错误,那个都总管太监也是一样战战兢兢。哪怕现在是数九寒冬,可他一样是汗流浃背。虽说西京是留都,在这里做总管太监,与西京那些留衙门的官员,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也基本上是等于来养老的。

皇帝一年只有祭祖的时候,才来西京一个月,还经常的一年都不来。来的时候,也不一定都住在太极宫。长安城内有两座宫殿,城外前唐到本朝太祖修建的离宫,也是有好几座。有的皇帝住在大明宫,有的皇帝,比如理宗与世宗皇帝,则干脆就住在骊山,因为那里有温泉。

而有的皇帝,比如高宗与宣宗,则喜欢住在城北的御园。也就是前隋立朝,兴建新的大兴城,就是现在所在的长安城,以及这座太极宫之前,原北周以及建都长安历代王朝的皇宫。那位兴建于前汉,经历了前后二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长达数百年。

自前隋以前,建都在长安历代王朝,都进行修缮后作为皇宫,整整传承了几百年的未央宫。这座皇宫自前隋开始,虽说不在作为皇宫使用。但从隋朝开始,一直到前唐亡国,再到本朝一直都是作为御园使用。其中还是各种殿堂馆舍,亭台楼阁、层层叠叠,依旧是辉煌壮丽。

虽说在本朝开国之战中,因为自晚唐以来饱受战乱,又地处长安城外,大多数时间无人看护保养,部分宫殿已经在乱军之中灰飞烟灭。但毕竟没有遭受到大规模的,有意为之的毁坏。再加上唐武宗曾经大规模的修缮一次,所以到了本朝开国时,却是依旧尚存一部分。

而在开国之后,太祖与太宗皇帝也曾经部分修缮过。拆除了已经毁坏的前中后三大殿,将材料修建了不少的阁楼,将其建成了一座相对幽静的皇家园林。本朝历代帝王来西京巡幸时,住在那里也不在少数。尤其是高宗皇帝每次来西京,一般都住在那里,直接作为行宫使用。

当年自幼便在西京长大,在迁都京兆之后又被太宗皇帝留下镇守长安,以及西北将近十年。对八水环绕长安的感情,远比他眼中四战之地的京兆深厚的多。高宗皇帝,甚至一度将京兆降为行在。将京兆的大批勋贵,都迁回了长安。打的就是将都城,重新迁回长安的打算。

所以,高宗在位年间,大不多数时间都是驻跸长安的。而京兆只留下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宣宗坐镇。如果不是高宗年间关。原来富裕的关中平原,便是挖地三尺也供应不了,一个庞大的,汇集了文武百官的京城所需。

而江南漕粮,又因为黄河之险阻隔,无法直接驶入长安。重新开凿运河,即不可能也负担不起。让高宗真正认识到他爹,当年之所以迁都真正原因,不是因为他爷爷,而是因为就粮。对关中与长安粮荒,同样无可奈何的高宗,最终还是选择返回了京兆,将长安重新降为陪都。

而高宗皇帝,也在顺路祭奠完毕太宗陵墓后,驾崩在了抵达京兆的最后一个夜间。在西京十年之中,高宗皇帝不知道什么原因,只是在大明宫住了一年。待城外的御苑修建完成之后,便一直住在那里处理政务。一直到返回京兆,再也没有踏入长安二宫一步。

如今高宗皇帝驾崩已久,但那座御苑却重新修缮后保存了下来。只是,后来历代皇帝再没有人去住了。毕竟御苑在长安城外,即往来不便也不安全。所以,更多的还都是住在大明宫。大齐朝的历代皇帝,也只有黄琼这位奇葩的皇帝老子,来西京才住在太极宫。

今上第一次来西京之前,太极宫因为常年无人认真管理,都已经破烂不堪了。甚至正殿太极殿,都已经坍塌了。若不是今上,恐怕这太极宫如今都已经不在了。去年皇帝没有来,便让这宫中的一众,等着被皇帝召见宫女太监很失望。好在,今年皇帝没来,太子还是来了。

尤其是这位太子,与前面那个空头太子不一样。这个太子,可是手中大权在握。在朝中就一直监国秉政,如今更是执掌陇右、陕西二路,节制黄河以北诸路,以及两川、湖广诸路。每天送过来的折子,都是堆积如山。与之前那位太子爷,连折子都碰不到,可谓是天壤之别。

之前更是连杀了几任二品大员,一个兵部尚书说撤了就撤了,这在之前那位太子,想都不敢想的。自己好不容易,逮到这么一个机会。自己还在想着怎么巴结这位太子爷,想着有机会调回京兆内侍省。却没有想到,自己这边还在挖空心思呢,却这几个蠢货全部都给毁了。

搞不好,自己还得受这几个蠢货的牵连,被这位太子爷处罚。这个总管位置,虽说不是什么重要的位置。可不管怎么说,他也是一个从五品太监。至少在本朝太监最高品级,不得超过从三品,内侍省几个局总管,也不过三品的情况之下,做到总管也大小算是熬了出来。

更何况,每年皇帝来西京,自己也能有机会面圣。每年西京两宫维修,也或多或少的还能捞上一笔。却没有想到这几个混球,居然搞出这么一件事情来。为了二十两黄金,居然将太子爷给卖了。难道他们就真的没有听说过,这位太子爷眼睛里面是不揉沙子的主

别说杀了他们几个小太监,就是杀了自己这个总管,都跟碾死一只臭虫一样轻而易举。他们可以拿其他亲王不当回事,可这位太子爷是什么人,他们就敢如此胆大那几个混蛋为了一点钱,便胆大包天的将这位,杀一个二品节度使,眼睛都不眨的主给卖了。

二十两黄金,不过不到二百贯制钱。他们就做出这种,连脑袋都不要的事情。就连自己这个都总管,都至少要落下一个驭下不严的罪名,重一点纵容属下收受钱财的罪名,也一样是逃不掉。这位总管太监也被吓了一个半死,心里面恨死那几个惹是生非的家伙了。

尤其是那个送了自己两千贯银票,才得以被自己推荐到这位太子爷身边,做一个七品管事太监的那个家伙,在心中更是被他骂了一个狗血喷头。若是收了他钱事情暴露,自己就算不想被牵连不到都不行了。从这个角度来看,自己又何尝不是,为了两千贯将这位太子爷卖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02740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