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定河山

作者:风雪云中路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六百九十一章 隐忧

书名:定河山 作者:风雪云中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4

诸路卫军不仅缺额日众,而且各级武官多贪图享乐之辈。诸路节度使,心思真的放在下属身上的,十无二三。心思更多的,是怎么利用手中的权利去捞钱。当初为了制衡诸路节度使权利,而设置的节度副使,节度同知,非但未能起到制衡作用,反倒是与其同流合污。

尤其是两淮、江南诸路节度使,以及所属卫军几乎全部糜烂不堪,除了扰民已经毫无战力。国家在岁入日益匮乏情况之下,还养了这么多,几乎占据了全国军力四成的卫军,大部分已经成为徒耗粮饷的无用之辈。如今送山西、陇右二路的情况来看,地方卫军勘用者寥寥无几。

一旦天下有战事,动辄便调动四大营与西京大营的精锐。长此以往下去,劳师靡饷不说,还使得四大营往往更加疲于奔命。如开国初年,山西、陇右这样的叛乱,根本勿用调动这些抵御外敌的精锐。诸路卫军,便完全可以敉平。而如今,这样的叛乱却只能出动朝廷精锐。

四大营与西京大营这样的精锐,长期在这种情况之下消耗。不仅将会疲于奔命,而且有经验的老兵与下级武官损失也日多。在此多事之秋,对朝廷的危害将会越来也大。最关键的是,近几年来,从地方卫军之中兴起的这股奢侈享乐之风,甚至已经向边军与朝中精锐蔓延。

如今诸路边军走私情况日益增多,而四大营与西京大营的精锐,虽说还勉强保持着置身事外的情况。但随着轮换来的,在边军或是卫军发了横财的武官进入军营后,军心也出现了不稳。更为关键的是,各级武官更愿意调往边军,或是卫军,也不愿意来四大营与西京大营。

近几年,每年轮换到西京大营的优秀武官,数量越来越少。如今在西京大营,想着走各种门路,谋求外放到边军或是地方卫军的武官,则每年都在增加。他在西京殿前司任上,为了挽留那些优秀的武官,可谓是想尽了办法。但受制于朝廷的律例,他的办法实在不多。

与西京大营每年轮换,或是外放出去的武官相比,进来的优秀武官数量,年年都在下滑。那些轮换进来的,往往不是老迈不堪,便是不堪大用。差额,只能从士兵之中挑选。可挑选又要受兵部的限制。此次陇右平叛,费劲了就二虎之力,才为英王殿下凑齐了勘用的武官。

长此以往下去,四大营与西京大营,这两根大齐朝定海神针,势必早晚都要被挖空。若是自开国以来,为大齐朝征战天下,外御强敌的四大营与西京大营垮了,那么这大齐朝也就完了。将来无论是北辽南下,还是内部有人在兴兵作乱,朝廷将再难拿出精兵强将御敌。

整顿卫军,拿出一个更合理的武官轮换、提拔机制,是朝廷眼下的当务之急。若是在任眼下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用不了十年,朝廷将再无可用之将。这份奏折上谈的全部是眼下当务之急,至于对自己儿孙照顾,这位老爵爷除了勘用者用之,不堪者免之外,一句都没有多说。

看着奏折上,星星点点明显是咳出来的血迹,黄琼心中蔚然一叹。他看出来了,老爵爷的这封奏折压根就不是写给皇上的,就是写给自己的。老爵爷在奏折上虽说不多,但字里行间,也写出了对老爷子的极度失望。一句墨守成规,而朝廷却到了不变不足以求生的地步。

便说出了,这位老爵爷对老爷子的失望之情。而最后那句,请英王殿下念天下之忧而忧的话,也说明了这道折子是写给自己的。合上这本奏折,黄琼的心情不是一般沉重。老爵爷这是在用命给自己进谏。什么叫做忠言逆耳,这才叫做真正的逆耳忠言,很难听,可得听。

想到这里,这里黄琼长长的一阵叹息。哪怕在最后,这位欧阳老爵爷推荐新的西京殿前司都指挥使,话语之中的强硬。貌似自己不接受他的意见,这西京大营便要废了的那句话。带来的那点不愉快,随即也散去。放下手中的奏折,黄琼久久不语,心情也愈加的沉重。

直到高怀远到来,才让黄琼的心情略微好一些。但高怀远口中说出消息,却是让黄琼更加郁闷。对延安府的属官进行审讯的结果,基本是一场空。从经历到推官,再到知事、照磨、司狱,什么都不知道。唯有延川知县透露出一点东西,可他说的那些玩意与没说一个样。

他只知道,卓如孝从肤施郡公府强取豪夺的石脂矿与铁矿,主事的是他的副职,也就是延川县的县丞,也就是他原来府中的管家。也不知道花了多少钱帛,打通了陕西路的安抚使司以及按察司。居然将跟着他多年,对他忠心耿耿,但却是已经四旬的管家弄到了县丞的差事。、

而按照朝廷的定制,县丞这个官员虽说不入流,只是一个八品官,但却需要举人选拔,而且年龄不得超过三十五岁。这个卓如孝却如此大的本事,将自己一个管家,还是一个年过四十的半大老头子,弄到了一个府之地,果然是神通广大。

哪怕这些年,州县一级的属官,尤其是县一级的主薄、典史,驿站的驿丞,几乎成了一路诸有司官员,调任或是致仕安排身边亲信的专用官位。哪怕这些职位,只是九品官员,但大小也是一个官。如此一来,对自己的亲信也算是一个交待,也不会让那些亲信感觉到被抛弃。

而这些官职,是用不到经过吏部的,一路的安抚司便可以批准。但一个八品的县丞,虽说由安抚司在本路举人之中甄选后,向吏部上报名单,可批准还是由吏部批准。虽说这种八品的官职,吏部极少驳回。可与名单上报的,还有拟任官员的居然凭证,身份户籍信息等。

一个四品知府的官家,能是一个举人,这一点黄琼打死也不相信。这位管家能出任县丞一职,恐怕卓如孝不知道耗费了多少本钱。而据那位延川知县供述,那两座矿的事情,他是半分不许染指。甚至就连想要迈入都不可能。那两座矿,几乎成了他辖区内的独立王国。

有一次他实在耐不住好奇,想要去探视一下究竟。结果还没有到外围就被发现了,被看守人员发现差一点没有被抓了起来。虽说因为被蔡师爷认出,而侥幸逃过一劫。可也因为此事,结结实实的挨了蔡师爷几记响亮的大耳光。再后来,每年知府大人都赏给他两千贯钱。

说是那两座矿的分红。每年两千贯钱到手,又有了前车之鉴,他也就没有自讨没趣的,再去过那两座矿了。他只是觉得那两座矿,与肤施郡公府管理的时候,显得了神秘了不少,而且劳工的需求量也一下子大了不少。至于其他的,倒是没有感觉出什么不一样来。

虽说他的地盘上,出了这么一个他这个知县,都不能踏足的地方,这个百里侯当的有些憋屈了一些。挨了蔡师爷几个大耳光,也有损他知县大老爷的面子。但一他只是卓如孝下面的一个七品知县,人家是四品知府大老爷。自己不单单是卓如孝的属官,级别上更是相差几级。

连上折子权利都没有他,就算在不满也撼动不了人家的地位。便是闹的大了,丢官的也肯定是自己。现在有钱拿,自己何必斤斤计较反正那个县丞,除了关系到那两座矿山的事情之外,别的事情根本就不插手。反倒是让他没有了之前的县丞制约,权利反倒大了不少。

至于那两座矿,到底是归肤施郡公府,还是归知府大人,对于他来说没有半分的区别。反正归谁,也轮不到他说话,两个人都是他得罪不起的。有那多管闲事的功夫,自己还不如多想方设法的,多捞一些钱自在一些。除了这点东西之外,这位知县大老爷子是一问三不知。

而那两座矿实际的主事者,卓如孝管家居然会武不说。在抓捕他时,被他依仗武功打死了两个兄弟。结果恼羞成怒的军士一阵乱箭,给射成了一个刺猬,等抓到人时死的不能在死了。不过,那位知县大人老婆交待事情,相对那位一问三不知的知县,可谓是劲爆的多。

原来那位虽说年过三十,可依旧面容姣好的夫人,居然与蔡师爷有那么一腿。那位知县大老爷,去年新得的儿子,更是蔡师爷的种。结果,审讯时在旁边一直旁听的那位知县,当时就急了。他没有想到自己老来得子,却是别人的子,当时就扑上去蒙揍自己的老婆。

那力度,与之前犹如一滩烂泥相比,几乎不能同日而语。十几个军士都差一点没有拽得住,这位知道自己被带了绿帽子之后,暴怒异常便要对自己老婆,拳打脚踢的知县大老爷。搞得审讯,差一点都要进行不下去了。最后,还是高怀远将那个知县叉了出去,才得以进行下去。

而这位给自己丈夫,带了帽子的知县夫人。到底没有白给那位蔡师爷生了一个儿子,供出来的东西却是最多的。不仅比她丈夫的多,甚至超过了延安府其他州县官员的供述。虽说身为知县夫人,可不管怎么说,这种场面毕竟还是第一次经受。更何况,她本身就是一个女人。

这位知县夫人,在张皇失措之下,不仅供出了她刚生产不久的孩子,是蔡师爷的之外。还供出了,那两座矿山出产的石脂,以及打造出来的铁器,很大一部分都运到了北辽。他们在榆林镇边军那里有眼线。而且级别好像还不低,好像是都统同知,所以他们走私很便利。

那位蔡师爷,实则通过向北辽走私的这条线,明里暗里是捞了不少的钱。这些年,至少几十万贯。那位县丞虽说管着两座矿山和铁场,可那些东西卖给谁,卖多少,价格又是多少,都是蔡师爷一手定的。仅仅那位蔡师爷放在他那里的钱,就足足有十万贯山西票号的银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808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