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定河山

作者:风雪云中路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三百七十一章 旧案

书名:定河山 作者:风雪云中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4

司马宏看着被自己这番话,刺激的脸色从黑色变成了紫色的苏进,却显露出没有一丝的得意。而是脸上带着三分失意、七分不甘的神色道:““老朽是世宗朝最后一科明算科状元,自然精通明算之术。而精通明算之术的人,你说算计会差吗”

“老朽若是真的盗卖御用之物,又岂会被你,一个多少年都未出京城一步的书呆子,抓到把柄的你少在那里自作多情了。今儿,老朽就明白的告诉你。老朽倒霉,是因为在钧窑都监的位置上,先是因为钧窑改制的事情得罪了太子。”

“后又身不由主的,被卷入了太子与景王的明争暗斗才倒霉的。与被你参倒的工部官员,完全是两码回事好吧。而工部那些官员实际上,也不是被你给参倒的。是倒在了景王的手中,因为工部上下一直都是由太子一党把持的,是太子最早的钱袋子。”

“其余诸王早就看不过眼,一直都在想方设法的找工部麻烦。正好遇到钧窑发生的盗卖御瓷一事,被景王抓住了把柄,连同瑞王一同出手,才有当初的从工部尚书、两位侍郎,连同下面四十多名官员一同被革职锁拿一事。”

对于二人的争吵,黄琼并没有去理会。而是就坐在那里静静的听着,直到司马宏将当年的案子真实情况掀起来,眉毛才略微动了动。五年前的一端公案,居然牵扯出来太子与景王、瑞王的一桩恩怨来,这是黄琼没有想到的。

钧窑所在的均州,现在就归郑州府管辖。以景王的为人,在就藩郑州之后,对着日进斗金的钧窑不插手,那就不正常了。不过,五年前景王实际上已经被蜀王给控制了。也就是说当年的案子,倒未必真的是景王做的。出手的人,极有可能是背后的蜀王。

至于景王,只不过成了这事的背锅侠罢了。而且挑起别人之间的争斗,自己在一旁坐收渔利,这倒也像是自己出兵平叛以来,接触到的蜀王一贯作风。不过盗卖御用之物,按照本朝律法就是一个死字。此人能够活到现在,应该是后面有人保他。

不过,能从这样一个泼天大案中,保下来一个官员,而且很有可能处在漩涡中心的官员,这个人应该不是一般的人。要知道作为钧窑都监,钧窑出了盗卖御用物的事,他这位都监的罪名不可能会比别人小。哪怕就是他没有参与,但一个失查之罪就够他掉脑袋的了。

这个人虽说眼下处境不是太好,但却还消消停停的活着,就足以说明暗中保他的不一般。否则,连工部尚书都倒了,他一个五品都监却没有什么大事。司马宏因为什么倒霉的,说实在的黄琼没有多大的兴趣。但对背后保他的人是谁,黄琼兴趣却是很大。

而黄琼脸上表情细微的变化,虽说正忙着与司马宏吵架的苏进没有发现。但是明显老奸巨猾得多的司马宏,却是看在了眼里。想起这位年轻的王爷,在郑州府大开杀戒,一口气砍了一百多个人的脑袋。若是连景王府那些狗仗人势的奴才都算上,足足有二百人。

便是连新蔡长公主的儿子,也是他的嫡亲表哥都杀了。而眼前这位苏知府,在调任郑州知府之前,是他英王府的长史。也就说明这位苏知府,是他英王的人。自己在这里找苏进的茬,不等于在找他的茬一样吗想到这里,司马宏立马很明智的闭上了自己的嘴巴。

见到司马宏闭上了嘴,那边的苏进被司马宏之前的话,噎的一时说不出来话,二人的这番争吵总算告一段落。黄琼淡淡的一笑,对着司马宏道:“刚刚听到司马老先生的话,当年的案子另有隐情。不知司马先生可否与本王详细说说,若是真的有冤情,本王也好替您申述。”

黄琼这句话刚一说完,司马宏非但没有表现出感激之情,反倒是面目有些苍白。沉默良久才叹息一声道:“伸冤老朽早就已经没有那个心思了。太子只要在位一天,老朽这个冤就没有地方去申述。英王您为了老朽一个罢官之人,去得罪太子犯不上。”

“当年老朽奉诏,以工部御用司员外郎的身份,调任钧窑都监。原本以为获取一个外放的机会,总算可以大展拳脚了。却没有想到,还没有上任,便已经被卷了一场争斗之中。我之所以能出任这个,号称大齐朝工部除了督水司之外,最肥的缺原来本身就是算计的结果。”

“我并非是时任工部尚书的心腹,甚至可以说在清一色太子死党把持的工部,我这个小小的五品员外郎是一个另类。我能出任这个都监,是一场幕后激烈争斗最终的妥协。后来我才知道,被我顶替的那个前任,是太子的心腹死党。”

“在均州有两个职责,一个是捞钱孝敬给太子,另外一个便是监视与均州近在咫尺郑州的景王。那位都监被调走,对太子来说损失不为不惨重。最后我这个因为从不站队,而被选出来的继任者成了太子整治的对象。而想要安插心腹也未能成功的景王,也极其不待见我。”

“原本在御用司,虽说平日里面也要受内侍省那些阉宦的气,但小日子过的还算是滋润。而且御用司平日里面,掌管各种御用器具的督造,也算是一个肥缺。我这个人虽说向来不站队,但有的人却怕我闹事,所以该有的都有。”

“那里想到,调任被视为工部肥缺前三的钧窑都监后,那两年的任期却成了一场噩梦。钧窑与半官办、半民办,出乎了专门窑烧制御用瓷器,其余窑所产的瓷器准许发卖的的汝窑不同,自本朝太宗年间重新开办以来,一直都为官办。”

“最早归内侍省御用监管理,后来因为弊端太多,在宣宗年间便划到了工部掌管。钧窑所出瓷器,与被当年桂林郡王称赞为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人称似玉、非玉、而胜玉的汝瓷相比,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

“有着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向来以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鱼虫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以及奇妙韵味而享誉天下。常言道物以稀为贵,这市面上越是稀罕的东西,这价值也就越高。”

“钧瓷价值千金,除了本身因为是御用瓷,民间流传极少之外,钧瓷难以烧制也是主要原因。百瓷入窑,成品不过三成左右。两样原因加在一起,所以才使得民间有黄金有价、钧无价之说。而在外洋和北辽,钧瓷更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正因为如此,钧瓷与桂林郡王府所出的铁观音茶叶,向来是我朝最奢侈的物品。别说寻常百姓之家,便是那些官宦、王侯世家,非到一定的等级,得历代皇帝的赏赐,否则也难得一见。也正是钧瓷价值昂贵,这才有了前唐玄宗,以及本朝高宗那两道钧不随葬的圣谕。”

“这钧瓷价值万金,自然会引来不少有权势之人的窥视。我在上任不久,便发现有人居然堂而皇之的,就在官窑周边开设私窑,而且居然还能役使窑工为其烧造瓷器。而这些私造的瓷器,无论是工艺还是外观,与官窑烧制的居然一模一样,甚至连御用监的章款都有。”

“唯一不同的,便是缺了某某呈上的文字款。要知道,御用瓷器有两种落款,一种直接刻有御用监加上年号的款,这一类的瓷器大多数为小物件。那些大物件为了保证质地足够,一般都要有两个款,除了御用监的款之外,还有某某呈献的款。”

“钧窑为天子御窑,所产之瓷向来是宫中所用,其他人家无论身份贵胄与否,未得御赐便擅自使用,那是逾越的大罪。而且钧窑因为是御用窑,巡查之严不次于皇陵。若是其他人家擅自开窑,一经发现轻者流放、重者斩首。”

“当时,居然有人就在官窑的眼皮子底下擅自开窑,甚至到役使官窑窑工为其烧造瓷器的地步。这若是传到宫中,我这全家人的脑袋还要不要了更何况,钧窑就在郑州府的地盘上。而郑州府又是景王的地盘,在不知道这些私下开窑人身份的情况之下,我只能慎重一些。”

“原本,我还想着虽然不能名查,但是只要用心,暗查也是一样的。结果却没有想到,只查了一个开头便已经查不下去了。因为我上任还不到三个月,实际上便已经被架空了。身边除了带的一个侍奉起居的侍妾之外,连一个可用之人都找不到。”

“真正的权利,都落到了督造太监与副都监手中,老朽这个都监成了他们手中的摆设。甚至就连我接任的时候,他们移交的账本根本就是假的。那个督造太监,原来是太子身边的内坊令。副都监是时任工部尚书的嫡亲侄儿,从工部营造主事调过来的。”

“老朽这个都监原本就是一个中庸的结果,身后没有过硬的后台,人家那二位自然不待见。他们两个狼狈为奸、欺上瞒下,不仅大肆克扣窑工钱粮,还私自开窑烧制钧瓷。官窑周边的私窑之中,有六成是他们私设的。烧制钧瓷私下贩卖以牟取暴利。”

“虽说被他们架空,但老朽并不甘心。好在他们也不赶尽杀绝,只要我老实听话,许诺一年十万贯的好处。还按季节,不时的给一些所谓的冰敬、炭敬,想以此收买老朽,为他们在必要的时候定罪。毕竟私开御窑,一旦被发现便是一个死。”

“尤其还是在景王已经就藩,距离均州不过百余里的郑州,他们更需要找一个替罪羊人选。谁也不知道,景王会不会插手钧窑。毕竟有些皇子,贪婪成性已经是全天下都知道。而老朽这个没有后台的都监,在他们的眼中就成了最适合的人选。”

“老朽便利用他们的这个心里,一方面与其虚与委蛇,一方面暗中查访。老朽知道,他们如此仗义,甚至是光明正大,身后必定会有仪仗。他们都是太子身边选出来的人,这背后的仪仗恐怕除了太子之外,也不会有其他的人了。也就是说此事,肯定会涉及到太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752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