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锦屏记

作者:弱颜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三六三章枫林

书名:锦屏记 作者:弱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2

第三六三章枫林

应泽等人吃过了酒席,便纷纷散去。

天色还早,荀卿染坐在暖阁中,与麦芽、许嬷嬷等人商量,她们刚搬过来,该拜会拜会主人只不知这抱朴园的女主人是谁。

“奴才这两天在这院子里收拾,那玉虚散人深居简出,好像没有妻室。倒是见过一位严夫人,应该是玉虚散人的晚辈,管理着内宅事务。”许嬷嬷道。

“就准备几个尺头,再烤制两样点心送过去。看严夫人什么时候方便,咱们过去拜会拜会。”荀卿染吩咐道。

许嬷嬷答应一声下去准备。

礼物送了过去,那位严夫人竟主动过来见荀卿染。

这位严夫人看样子约略有三十多岁的样子,身材娇小,打扮的十分利落,一张粉白的瓜子脸,说起话来软软糯糯,是典型的江南美人。

“本该早过来拜见,知道奶奶怀着身孕,怕奶奶才搬过来要歇一歇才肯见人。”严夫人道。

两人客套了一番。

荀卿染便小心探问,在这园子内主人家都有什么忌讳。

“奶奶只管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想怎样就怎样。”严夫人忙道,“只是,家父喜欢清静,性格有些古怪。若是礼仪不周,还请奶奶不要见怪。”

荀卿染自然说无妨。

“若是缺什么,也尽管打发人来,比外面买的强一些。”严夫人道。

荀卿染只当是客气话,自然客气地回应。

送走严夫人,众人少不得有些议论。

“虽说是商人家,这能得了皇上封赏的就是不一样,那规矩礼数,却和大家子一样的。”

虽说主人家并不挑剔,但荀卿染依旧告诉许嬷嬷、桔梗等人约束手下的丫头婆子,不能做了恶客。

到了晚间,夫妻两人****歇息,荀卿染就向齐攸问起玉虚散人。

“是位老者,话并不多。与其说是商人,倒更像个儒生。”这是齐攸对玉虚散人的评价,“对我淡淡的,倒是对君晖极好,”齐攸想起那天见面的情形,“他对君晖的态度,有些像长辈,却又没有架子,反而多了几分尊重。”

“他们要养这么大的宅子,可做着什么营生?”

“他家有子弟依旧在江南经商,每年自有银钱送上京城来。”齐攸道。

荀卿染心中对玉虚散人更加好奇。在她搬过来的第三天,才见到这位闻名已久的奇人。

那时候荀卿染正带着福生和瑄儿在枫林边散步,远远地看见有人在湖边垂钓。她见那人年纪大概有五十开外,穿着一身藏蓝色直缀,正是齐攸说过的玉虚散人的模样。她想起严夫人说的话,犹豫着该上前打招呼,还是绕开免得打扰了玉虚散人。

玉虚散人却站了起来,朝她们走了过来。

玉虚散人走到近前,朝荀卿染躬身施礼。

“给夫人请安。”

荀卿染忙屈膝还礼。

“老先生便是此间的主人了?我们是不是打扰了您?”

“正是老夫。不过是无事出来走走,谈不上打扰。”玉虚散人道。

“这两个都是夫人的孩子?”玉虚散人看着福生和瑄儿问。

“这是我的女儿,这是我的义子。”荀卿染道,就让福生和瑄儿见过玉虚散人。

玉虚散人将福生和瑄儿打量了一番,就从怀中掏出两个玉坠。

“这是在佛前供奉过的,给哥儿和姐儿戴在身边,或能驱邪避祸。”

却是两个小巧的平安坠,玉质温润清透,却也不会昂贵的让人无法接受。荀卿染略做推让,便收了下来。

玉虚散人并没有离开的打算,反而陪着荀卿染在沿着湖边慢慢走了起来,并说起曾在荀君晖处看过荀卿染提的门匾对联。

“……君晖说他的字,还是跟着夫人学的。”玉虚散人道。

直接称呼弟弟的名字,语气中透出亲切,又说到姐弟俩小时候的事情,看来弟弟和这玉虚散人交情非比一般。

荀卿染这么想着,就笑着点点头。

“我那时候也是幼年,姐弟俩临摹同一本字帖,君晖年纪小,有的时候坐不住,我不过稍作督促罢了。”

“夫人的字可也算的一绝了。恕我直言,令尊虽说学问极好,只是说到书法,还比夫人略逊了一筹。夫人那时年幼,就肯在习字上下如许的功夫,想必是受了别的长辈的影响。”

当初下功夫练字,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荀君晖能科举成名。她为了督促弟弟,同时也是自己喜欢,因此才下了那番功夫,后来就成了一种习惯。

“荀家本就是世代书香,读书习字蔚然成风,若说影响,应是这家风影响吧。”

“哦,”玉虚散人沉吟道,“老夫还以为夫人是受了令堂的影响,君晖曾说过令堂极好诗文的。”

荀卿染心中一动。玉虚散人所说令堂,肯定不是方氏。可是,弟弟又怎么会跟他说起生母爱好诗文。

“家中嫡母出身定远侯府,对诗文不过平平。我和弟弟的生母,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那时候弟弟还在襁褓,我比弟弟大一些,不过可惜,便是我,如今也记不得生母的模样了。”荀卿染说着打量玉虚散人。

玉虚散人眼中闪过一丝黯然。他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带着荀卿染走入枫林。

“这一棵,还是颜家第六代家主亲手栽种的……”玉虚散人指着一棵约两人合抱的大树道。

这枫林已有百年的历史,玉虚散人竟能清晰地说出每一棵的来历。

荀卿染有些心惊,好在她在谈起和弟弟的生母的时候,就将丫头们都打发到了远处。因此,玉虚散人的话,只有她能听见。

“百年大族,一夕烟消云散。总算没有焚琴煮鹤,还有这一处园子留下来,还有这些枫树,……让后人能够凭吊。”玉虚散人抚着一棵枫树,眉宇间满是酸楚。

荀卿染有一瞬间的失神,不过她很快镇定下来。

“老先生做如此打扮,想必精研道家经典,通透世事。道家处世,最高境界讲究和光同尘,与时舒卷。老先生以为如何?”荀卿染笑着问道。

“夫人果然博学。”玉虚散人望着荀卿染,似乎有些惆怅,又很是欣慰。“和光同尘,与时舒卷。夫人说的对,老夫也极崇尚此道。”

那就好,荀卿染心中道,微笑着点了点头。

玉虚散人博古通今,又熟知这抱朴园内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的掌故,竟带着荀卿染一一看过去。

“这些掌故,想必君晖都已经领略过了。”荀卿染再一次笑道。

玉虚散人也笑了笑,“请他搬进来住,他总是不肯。若不是怕夫人在外面受苦,他绝不肯上门来找我。”

从那以后,宾主之间便没有了隔膜。有的时候远远地见了,不过相互点头致意,有的时候会过来说两句话,有的时候只在远远地看着荀卿染带着两个孩子玩耍。双方都十分自然、自在。

荀卿染渐渐地喜欢上了抱朴园,喜欢上了这座枫林。

福生和瑄儿显然也喜欢这里。

如今已经是深秋,林中到处是厚厚的落叶。午后温暖的阳光从树枝间洒落下来,映着火红的枫叶,将人的脸也染上了淡淡的红霞。

荀卿染和齐攸沿着林中的青石小路慢慢地走着。他近来无事,也少出去应酬,每天有大把的时间陪着荀卿染。

福生和瑄儿两个被包裹成圆滚滚的小包子样,正一边笑着,一边追逐着小梅花鹿玩耍。小梅花鹿已经长出了柔软的鹿角,它已经和两个孩子玩熟了,轻盈地躲闪着,有的时候则会停下来,被两个孩子捉住也不挣扎。

“福生和瑄儿这些天都玩野了。”齐攸道。

“这样也好,你看福生又长个了。瑄儿也比一般女孩儿结实。”荀卿染笑道。

大家族的女孩子都是娇养,像珏姐儿,比瑄儿还大一些,却每天不离奶**怀里,很少自己走动,更不可能像这样在外面玩耍。

“鸾玉姐姐说,瑄儿这样很好。以后长大了,心胸眼界也会宽些。”荀卿染道。

“我又没说不好。瑄儿这样很好。”齐攸道。

“若在那边府里,便没这般自在。”荀卿染道。

齐攸点头,伸手将落到荀卿染头上的一片枫叶拿掉。

“今个儿四爷去了府里,老太太还好吧”

“祖母身体还好。”齐攸语气有些迟疑,“太太前个又被娘娘诏进宫里去了。”

“老太太就没进宫和娘娘说说话?”荀卿染微微皱眉。

“老太太也曾进宫,不过娘娘身体娇弱,许多言辞都听不得。老太太刚开口,娘娘就说肚子疼……”齐攸也皱起了眉头。

两人沉默着走了几步。

“随他们去吧。”荀卿染突然停住脚,“太太所忌讳的不过是咱们,如今咱们出来了,四爷为了让她们安心,故意躲着朋友们,都不肯出去交游了。她们还有什么不足。”

“什么都瞒不过你。”齐攸看着荀卿染道,“卿染,我这样做,你怪不怪我。”

荀卿染本是为齐攸不平,听齐攸这样说不由得扑哧一笑。

“四爷天天陪着我,我高兴还来不及。我只怕四爷自己觉得憋闷。”

“我不憋闷,我正沉溺酒色,不思进取”

“不,这是韬光养晦。”荀卿染正色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43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