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锦屏记

作者:弱颜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五九章 梅园夕照(二)

书名:锦屏记 作者:弱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2

第一五九章 梅园夕照(二)

几个王府的丫头在前面领路,荀卿染和齐攸往梅园深处行来。梅园,正如其名,园中遍种腊梅,除此之外,只有绿萝,并无其它花木。显示冬天赏梅,而没有梅花可赏的季节,便靠这绿萝装点。一路行去,假山、亭台疏密有致,匠心独具,大有古意。

沿着青石甬路,地势见高,转过假山屏障,前面豁然是一大片梅林,林中矗立着一座八角飞檐的阁子,上书三个大字观雪亭。

早有小丫头走在前面去禀报,亭子内的两人站起身,迎了出来。

对于康郡王,荀卿染早有耳闻,与齐攸私交甚好。有唐佑年在前,荀卿染心中想得,康郡王也必是位翩翩少年。然而……

“哈哈哈,小齐,你可来了,等了你有一会了。”走在前面的是个青年男子,笑着迎上齐攸。

荀卿染知道,这应该就是康郡王。因着某个原因,康郡王之名,对荀卿染可以说是如雷贯耳,因此,她不由得仔细打量。看年纪康郡王也就二十出头,身形略微富态,金冠束发,腰横玉带,身上是金色暗纹蟒袍,外罩狐裘大氅,倒也显得气度不凡。再观其相貌,鼻梁高挺、眉目清晰,算得上是个俊逸的人物。

齐攸带了荀卿染出门,目的是家庙,可他们做的事却是要保密的。因此齐攸才会先到梅园,将马车留下,另换了轿子带荀卿染去家庙。荀卿染心下便猜,这康郡王和王妃,只怕也是齐攸找来,为遮人耳目的。现在听到康郡王说已经等了好一会了,荀卿染脸上不觉有些歉然。

“妹妹别信实了他的话,他和小齐开玩笑的。”

随着说话声,康郡王背后闪出一道亮橘色的身影,正是康郡王妃,曾和荀卿染在容氏的寿宴上见过一面。

“见过郡王爷,郡王妃。”齐攸拱手施礼。荀卿染也跟着飘然下拜。

“咱们兄弟,不用这些客套,来,我这备了好茶,就等你们来。”康郡王托了齐攸的手腕。这两人平时熟不拘礼,齐攸也就不勉强,两人先行一步进了亭子。

这边康郡王妃也扶起荀卿染,含笑上下打量。

“劳郡王妃在此等候。多日不见,郡王妃容光更胜从前。”荀卿染笑道。

虽是客气话,却也并非虚妄。康郡王妃,在京城贵妇中也是颇有些名气。荀卿染的身量在女子中已经是高的,康郡王妃比荀卿染还高些,直与康郡王的身量相仿佛。她是康郡王姑**女儿,比康郡王大上三岁,两人是自小订下的亲事,到康郡王十三岁,两人便成亲了。如今做了八九年的夫妻,膝下育有一子。

康郡王妃李氏,皮肤白皙,一双单凤眼,眼梢微挑,两道长眉,全都自然而然,不是粉黛之功。细计较起来,康郡王妃这容貌,只能算中等,然而偏有一种叫人一见难忘的气质。荀卿染暗自将康郡王妃列为气质美人,是个极有特色的女人。

“妹妹取笑我,倒是妹妹,往这一站,就让我这满园红梅都失了颜色。”康郡王妃笑吟吟地道。

两人说笑着,也进了亭子。

这亭子设在山丘之上,从这里向四周看去,就可将梅园景色尽收眼底。亭内并不见炭盆等物,但进得亭来,却觉得从脚底下隐隐透出股暖意,似乎是设了地龙。

亭内摆着桌椅,四人围着桌子坐定。

“我刚得一罐永春佛手,就将去年冬至节搜集的梅蕊上的雪,取出来这一坛,泡这茶最为适宜。小齐,今天可要尝尝你煮的茶。”康郡王拿出一个小瓷罐笑着对齐攸道。

荀卿染这才注意到,桌子旁两个红泥小炉上,正烧着水,桌上却是一整套的品茗用具。

康郡王妃瞟了一眼康郡王,语气微嗔,“哪有你这样待客的,让客人来煮茶的。还是我来罢。”

齐攸却已经在丫头端来的铜盆里净了手。

康郡王妃一笑,“我也久没喝到小齐煮的茶了。”

齐攸将茶罐打开,用茶勺取了一勺茶出来,略停,示意众人看清。

荀卿染无聊时也曾将茶经看过许多遍,认得出,这茶叶,紧结肥壮,叶片卷曲,色泽砂绿乌润,正是贵重如金的永春红芽佛手。

“用了四匹儿马,才从定淳老王爷那换来这么一点。”康郡王抱着那小小的茶叶罐,有些肉疼道。

齐攸这边气定神闲,已经用沸水烫杯温壶,将茶叶放入茶壶中了。倒掉洗茶的水,这才将沸水再次倒入壶中,凤凰…头向客人示敬,春风拂面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泡好了茶,将茶水倒入公道杯,才分别倒入每个人的闻香杯。

荀卿染捏起闻香杯,将茶水倾入品茗杯,又将闻香杯在手心中搓了搓,轻嗅杯中的余香。早在冲泡的时候,就有馥郁香气在亭内飘散开来,如今闻着,更是幽香绵绵。荀卿染放下闻香杯,才用三指取品茗杯,茶汤橙黄清澈,永春佛手果然名不虚传,荀卿染心下赞叹,轻啜慢饮。

四人慢慢一边品茗,一边欣赏梅林风景。

康郡王似乎有些遗憾,“可惜这几天没有雪”

“京城人口中称道的京城四景之一,梅林雪映斜阳,说的可就是这梅园了?”荀卿染问道。

康郡王妃笑吟吟点头,“等哪天下了雪,还请妹妹再来,与这时景色又是不同。”

“京城美景数不胜数,这四景,是私家的园林中最为令人称道的,也分秋冬春夏四季,除了我这梅园,抱朴园的秋天漫山红叶,芷园夏季的十里荷香,还有就是梨园春天的梨花海。”康郡王侃侃而谈。

这四处景致,荀卿染自入京以来,也有所闻,只是无缘得见,直到今天,才只见其一。

康郡王妃轻飘飘地瞥了康郡王一眼,就从桌边起身,拉了荀卿染一起离席。

两人到亭子后院落内,康郡王妃更衣,就领荀卿染到暖阁中,与荀卿染在炕上坐了。

“妹妹也善品茗?”康郡王妃笑问道。

“不过略知皮毛,不敢班门弄斧,还要向王妃请教。”荀卿染道。

“叫你不要客气,我的闺名叫鸾玉,小齐也要叫我一声姐姐的。”康郡王妃道。

“鸾玉姐姐。”荀卿染从善如流。

康郡王妃笑了起来,“这就对了。说起请教,你这可是舍近求远了。这茶道,我和王爷还有小齐是在一起学的。当初尉迟师傅亲自授业,小齐可称其中翘楚。”

齐攸曾和康郡王妃一起学过茶道?这她还是第一次听说。荀卿染暗自思量,关于齐攸的事,她所知并不多,其中大多是出自容氏之口。齐攸和康郡王相交甚密,是自小的交情。看齐攸与康郡王和康郡王妃相处,甚是自在。这康郡王妃自小也曾充男儿教养,凡读书、琴棋书画,甚至骑射,都是和康郡王在一处习学。那是不是说,康郡王妃对齐攸也是非常了解的?

“尉迟师傅,可是闽南有名的茶道大师尉迟晓静?”

“正是,你也知道他?”康郡王妃有些惊讶地问,转而又释然,“也是了,你们家知道他也不稀奇。”

荀卿染心中暗笑,康郡王妃先前惊讶,是奇怪以她的身份,怎么会知道尉迟晓静,继而释然,却是想到了颍川荀家,即使是身为庶女,自也不比一般人家的女孩。

“家中有藏书阁,闲暇时也曾细读过茶经。尉迟大师却是听家父和家叔提起过,说也曾有过来往的。”荀卿染道,“听说尉迟大师很少收徒,王妃何其有幸!”

“也是机缘,尉迟大师那时已经不收徒,因着欠了老王爷一个人情,才教了我们几个。那时在梨园,我们都还小,每天在一处,小齐、阿丹、阿泽、”似乎想到什么,康郡王妃突然打住,“呵呵,还有我,那时淘气,哪里静得下心,开始时,可是让尉迟师傅大伤脑筋那。”

………………

观雪亭内,康郡王遣退了伺候的丫头。

“什么事让你这么急,还要派人来请我给帮你遮掩?”康郡王探究地看着齐攸问道。

“一点小事,不好让家里知道。”齐攸淡淡道。

康郡王看了眼暖阁,“和你这新娘子有关?”

齐攸不置可否,既没有说是,也没说不是。

康郡王转了转眼珠,笑道:“你不说,我也能猜出八九分。这女人的事,没有能瞒得过我的。小齐,哥哥可得提醒你,女人要宠,但绝不能宠过头,宠过了头,乖猫咪会变雌虎,那个苦头……,咳咳”

康郡王坏笑着碰了碰齐攸的胳膊肘,“哥哥是过来人,你有什么难题,尽管和哥哥说。这女人的心思,哥哥最明白,哥哥给你支招,包管……”

齐攸淡淡的一眼扫过去,“包管怎样?”

康郡王听齐攸语气不对,“包管,那个……”

“上次咱们约了一起练练拳脚,说好三局两胜,你却耍赖,不如这两天有空就补上吧。”

康郡王立刻干笑了几声,可怜巴巴道,“小齐,没有你这样的。上次又不是我的错,明明是你听差了。你把我摔的烂桃似地,不是两清了吗,怎地还记仇。你可不能娶了媳妇,就把兄弟们当土踩啊。”

“明天正好有空。”齐攸不为所动。

“哈哈哈”康郡王豪爽地大笑三声,揽过齐攸的肩膀,低声道,“兄弟,是我错了还不成吗?”

齐攸又斟了杯茶,康郡王接过去,脸上嬉笑的神情一扫而光,“这次你办差事回来,听说陛下很是嘉许。你那原来的打算?”

“没有变。”齐攸简单道,“我父亲已经同意了。”

“那陛下的意思?”

“已有五六分了,还要加把柴。”

…………

齐攸看着夕阳西坠,从怀中掏出怀抱看了一眼,便站起身,“时辰不早,该回去了。”

康郡王知道齐攸有安排,也不挽留,只打发人去请康郡王妃和荀卿染出来。

“放心,今天这件事,别人我一概没有告诉。就是鸾玉,我也只说是你们夫妻偷空来赏梅。”

齐攸拱拱手,他和康郡王是发小的交情,知道康郡王是个在大事上心里有数的,很值得信赖,他们之间并不需要道谢的话。

…………

齐攸和荀卿染回到齐府时,已经天近傍晚。因齐攸早就安排妥帖,荀卿染也不着急。

荀卿染在二门下了马车,和齐攸一同往内宅来。

“给四爷、四奶奶请安。”旺财家的迎面走来,屈膝万福,陪了满脸的笑,“四爷、四奶奶出门,怎么没招呼奴才跟着伺候。”又伸了脖子看那马车。

“四奶奶这是从……,唉呦,这梅花开的真俊,不用说了,肯定是康郡王家那梅园的。”旺财家的看到麦芽带着两个小丫头,都抱着几支腊梅,顿时眉开眼笑道。

荀卿染含笑,“果然还是你有见识。正好你碰上了,帮我将这几支梅花送给各个院子里插瓶。”

旺财家的赶忙上前接了几支腊梅在手, “奴才有什么见识,只是这样好的梅花,也只有郡王爷家有,也只有咱们四爷要的来。”

荀卿染笑笑,打发了旺财家的,就回宁远居来。

宜年居

容氏倚在榻上,看着几案上花觚内开的艳丽的红梅。

“……那边都安排妥当了?”容氏问坐在脚踏上的姜嬷嬷。

“四爷安排的,必是极周到的。老太太放心吧。”姜嬷嬷道。

“我也想放心,只是……”

“老太太一心想的是齐家,是齐家的子孙。既然四爷愿意接手,老太太正好少操些心,保养身子要紧。”

“这几个孩子啊,若都和老四一样,我睡着都要笑醒的。”

“几位爷都是孝顺的。”

容氏叹了口气,“染丫头那,你怎么看?”

姜嬷嬷沉吟片刻,“四奶奶,人是极好的,处事公道,有手段,只是心肠太慈软了些,却还晓得大局,知道分寸的。”

“心肠慈软,谁生下来就是硬心肠那。”

“老太太说的对,四奶奶年纪还小,还没经过事那。老太太慢慢教导着,四奶奶是明白道理的。”

容氏闭上眼睛,喃喃自语,“老四能为她这样,倒让我吃了一惊。原还怕她拢不住老四的,现在却有些怕了。……这人,是不是都难逃一个命字?攸儿……”

容氏的语音极低,姜嬷嬷只恍惚听得情痴、宿命、冷情。

“四爷是老太太身边长大的,他的脾气老太太最清楚。说冷情,是对别人,对家里人,四爷却极有担当。”

容氏似乎并未听见姜嬷嬷的话,半晌才睁开眼,“月牙儿那丫头如何了?”

“说是早上起来哭了一会,后来就好了,只是还有些认生。奴才瞧着,性子也还柔顺,倒不是个没规矩的孩子。”

“那两个丫头虽然妥当,终究年纪小了些。还是要麻烦你。”容氏对姜嬷嬷道。

姜嬷嬷从脚踏上站起来,恭敬地的答应了,“老太太还是心慈,疼这孩子,这是她的造化了。”

年尾,齐府内外早挂起了大红灯笼,到处披红挂彩,年味十足,就是下人们得的赏钱多了,脸上也喜气洋洋,说话走路都比平时利落。

前院一间小书房内,气氛却和外面的有些不同。

“你都打听准了?”齐修捻着酒壶,问站在面前的罗平。

“奴才打听的真真的。是****奶身边的冬儿姑娘,特意吩咐请的那张太医,根本就没去请蒋太医。这两天奴才到那张太医家附近走了走,都说张太医发了一笔财,还买了个十三岁的小妾进门。”

齐修啪的一声将酒杯摔在地上。

“果然是这样,那天我也被她骗过了,为她掉了眼泪。结果又被她给算计了。只可怜我那苦命的望月儿。怎么就这个时候撞了上来,疼杀我了”

“二爷,轻声些,保不齐****奶的人在暗处看着二爷。”罗平贼兮兮地到门口向外张望了一番,才又掩了门回来。

“二爷是个情重的人,在奶奶跟前,就吃亏了。”罗平从地上拾起酒壶,放到桌子上。

“你在说说你柳奶奶葬在何处了?”齐修红着眼睛问道。

“是葬在家庙的墓地里。奴才怕人认出来,一开始没敢太靠前。后来他们葬了柳奶奶,奴才才偷偷上前,已经做了记号。可怜柳奶奶,被说是暴病,烧的只剩下灰了。”罗平说着,瞅着齐修的样子,也拿袖子抹了抹眼睛。

齐修心中大痛,不觉掉了几滴眼泪。

“二爷还是别挂了幌子,这大年下的,让人看见,传到****奶耳朵里,又要有场气生。”

“现在她是金宝贝了,谁都碰不得她了”齐修气道,“早晚有一天,让她知道我的历害。”

“二爷息怒。二爷这两日伤了心,不如偷空到杏花巷那边去逛逛,散散心。”罗平陪笑道。

“那有什么好玩?”齐修想起那边是玩腻了的,因而并不在意。

“二爷,奴才听说,那边新开了家酒楼,请了几个唱曲的,都是江南采买来的,还没开张,听说很有几个可人儿。”罗平凑到齐修耳朵边,谄笑着道。

齐修便有些心动,“那就去看看?”

“二爷去了,保证不会后悔。”罗平挤眉弄眼,心里盘算,那月香楼新近****了几个唱曲的,其中一个与柳氏有五六分相象,趁着齐修这股热乎劲,或许能窝盘住了齐修。那样,他这个牵线的也能从中,嘿嘿,罗平的手在袖子里兴奋地捻着,似乎已经有大把的银票落在手里。

※※※※※※※※※※

30粉红加更。继续求粉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756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