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锦屏记

作者:弱颜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五十七章 议亲

书名:锦屏记 作者:弱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2

第五十七章 议亲

荀卿染和齐婉丽站的地方前面有一道花墙。花墙那边有条小径直通着园门。发出喊声的是个穿着翠绿衫裙的大丫头,正一路小跑,追赶走在前面的高大男子。

“四哥哥要去做什么,怎么忙成这样?香橼追他他都不停。” 齐婉丽诧异道。

荀卿染也看清楚前面走的那男子正是齐攸。只见齐攸脸色有些阴沉,径自往园外走。只隔着一道花墙,他似乎并没看见齐婉丽和荀卿染,径自往园外走。对于后面女子的呼喊,他似乎完全没听到,脚下丝毫不停。他人高,腿长,并不见走的多块,可一眨眼,就出了园门。倒了苦了后面那个叫香橼的女孩,跑的一头汗水,还是没有追到人。

“四爷去康郡王府有事,香橼姐姐你追不上的。香橼姐姐有什么话,或是什么东西,一会我帮姐姐捎过去吧。”

香橼追到园门口,就被一个衣帽整齐的小厮拦住了。

“哦,是黄芩啊。”香橼也认得那小厮,“四爷方才换衣服的时候。忘了带荷包。我怕四爷在外面要用,急着送过来。”香橼拿出一只荷包。

“哦,那交给我就好了。”黄芩接过荷包。

“你记得一定要交给四爷,别忘了嘱咐四爷,少喝些酒,早点回来……”

黄芩接了荷包,转身就走。香橼犹不放心,还在黄芩身后不住地嘱咐。等黄芩走的不见了,香橼才慢慢走回来,这才看见齐婉丽和荀卿染。

“见过六姑娘,见过荀三姑娘。”香橼屈膝福了一福。

荀卿染借机打量香橼,十五六岁的年纪,鹅蛋脸,杏眼嘴唇,是个标志的丫头。荀卿染知道像齐家这样的豪门大族,家里伺候的丫头起码要选头脸齐整的。齐家几个姑娘身边的丫头,不论是样貌穿戴,还是举止做派,都比小户人家的主子姑娘还体面几分。香橼是齐攸身边的大丫头,这个相貌在齐府的丫头里,也是数得上的。

“四哥哥是去做什么,怎么这样急?”齐婉丽问香橼。

“婢子也不知道。”香橼笑道,“四爷才从外面回来,就被老爷叫去前面书房。方才四爷回屋换了衣服,就又忙忙的出去了。”

“看来是老爷有事要四哥哥去办,才这么急。”

“宋嬷嬷还吩咐了婢子别的事,婢子先告退了。”香橼又向齐婉丽和荀卿染福了一福。才转身走了。

方才齐攸明显面色不佳,这丫头既然是贴身伺候的,没理由毫不知情,可却丝毫不露口风。

“四表哥这丫头不错,那宋嬷嬷又是什么人?”

“当然不错,香橼原来是老太太身边的人,后来给了四哥哥。宋嬷嬷是四哥哥的奶娘,四哥哥院子里的事,都是宋嬷嬷在管。”

荀卿染哦了一声,就不再多问。

―――――――――

齐二夫人屋内,一个小丫头正站在齐二夫人跟前,小声向齐二夫人禀报。

“方才老爷和四爷在书房说话,没让人在跟前伺候,婢子并不知说了什么。只是开始还好好的,也不知老爷说了什么事,婢子就听得四爷说“这个条件我答应。”最后四爷又说就这么定了,还说让老爷到时候不能反悔。……四爷出来时脸色不好,匆匆去换了衣服,就出去了,听说是找康郡王喝酒去了。婢子进书房给老爷倒茶,看老爷坐在那。似乎在犯愁,可不一会又高兴起来,然后就去找老太太说话去了。”

“行了,你下去吧。等等,记得叫你老子娘到方管事那里,领半年的银米,是给你小兄弟的,等明年他年纪够了,就叫他进来当差。”

小丫头磕了头,欢天喜地地走了。

“可是攸哥儿背着你有什么事?”方氏正坐在齐二夫人身旁,这时开口问道。

齐二夫人想了想,“应该没什么事。我想,这些天为了贤妃娘娘,家里多了很多事,许是老爷让他做什么,他有些不愿意。你不知道,他的性子……,可有些事也只有他办得好,有时候老爷和我都奈何他不得。唉,全是老太太给惯出来的。”

“攸哥儿还和康郡王交好?”方氏对于齐二夫人的抱怨并不在意。

“嗯,他做御前侍卫, 常在宫里走动,结交了一帮青年子弟,其中有不少宗室,都是差不多年纪的,平时也没个上下尊卑。老爷的脾气是不喜这些的,无奈老太太宠着,说他这脾气像极了老国公爷。 他也并没给家里惹祸,老爷也就罢了。”

“这康郡王。年纪不大吧,可曾娶了王妃?”方氏问道。

齐二夫人看着方氏笑,“康郡王是娶了王妃的,侧妃都有了两个。不过妹妹尽管放心,这几年,先是先皇驾崩,然后当今皇上登基,皇后娘娘就薨了。皇上又忙于政务,好多年轻的宗室子弟都没指婚事,其中好几位年轻的郡王、世子,比如永宁郡王世子……”

齐二夫人掰着手指头跟方氏数了一遍,又道:“妹妹看中了哪个,先和我说。我也能早点和贤妃娘娘说。这样的好事,不知多少人家惦记着,早点定下来,免得被别人抢了先。”

“我那天在侯府遇见永安郡王世子,他就很不错。不过听说永安郡王妃为人严厉,不好相处。还是大姐和娘娘做主吧,最好是没娶亲的郡王。我就一个淑兰,虽然规矩礼数她都学的很好,只是皇家规矩严,我还是有些舍不得。若是嫁给郡王,一进门就是王妃。自己当家,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妹妹你是真疼女儿,放心吧,我记下了。想咱们姐妹三人,我那时全是祖父母做主,到你的时候,是娘带你事先相看了。到了三妹,那时全是母亲做主,让她按自己心意挑选。要说这婚后日子,……,三妹妹过的最舒心。可惜,三妹夫命短。对了,三妹明天什么时候能到?”

“朔哥儿捎信回来,今天到通州,明天大约午后就能进京了。”

“几十年了,咱们三姐妹终于又能聚在一起了。”

―――――――――――――――――――

七月十六,郑姨妈带着女儿和侄女终于到了京城,自然先被接到安国公府,第二天才到荀家来见方氏。

听得外面报说郑姨**车已经到了门口,方氏早已准备好,立时领着众人一路接到二门。

郑姨妈比方氏年轻几岁,保养得宜,年近四十的人,依然是秀发如云,除了笑起来眼角有几道皱纹,脸上皮肤光滑细致,看着着实年轻。

郑姨妈身后带着两个女孩。大的十四五岁,一张小巧的瓜子脸,皮肤白皙水润,鼻梁挺秀,秀眼修眉,全身透着江南女子的柔媚,正是郑姨**女儿,名叫郑好儿。另一个女孩只有十三岁,和郑好儿身量相仿,却是容长脸,弯弯的眉毛,一双大眼睛十分活泼,忽闪忽闪似乎会说话一样,正是郑姨**侄女,郑元朗的嫡亲妹子郑姝儿。

方氏挽着郑姨**手,众人跟在后面,进了思安居的正房。方氏和郑姨妈在榻上相对而坐,郑好儿和郑姝儿姐妹坐在左首的椅子上,荀卿染姐妹四个坐在右首的位子上。荀大*奶站在地下,招呼着人送茶送果,不仅亲自倒茶。又是亲自剥果子进给郑姨妈。

“这孩子,还是成亲的时候见过一次,如今越发利落能干了。”郑姨妈赞道。

方氏扫了一眼荀大*奶,撇了撇嘴,并没说什么。

“……咱们姐妹多年未见,不如你在我这多住些天,咱们也能好好说说话。”

“我也是这么想着的,可是昨天到了安国公府,老太君知道我那房子还没收拾好,硬要我留下,单拨了香萝院给我和你两个外甥女。那院子在她们花园子旁边,单独有门通着外面的街道,住着十分便利,我就答应了。”

荀卿染陪笑听着方氏和郑姨妈说话,感觉郑好儿和郑姝儿姐妹两双眼睛,总在她身上打转。郑好儿还不十分明显,可郑姝儿却是毫不掩饰。荀卿染故意一转头,正对上郑姝儿一双大眼。郑姝儿眨眨眼,冲着荀卿染笑,满是赤诚,荀卿染也笑了。

郑姨妈说着话,就叫人送上三只狭长的锦盒。打开来,里面满满一盒子的五花八门的东西,有无锡泥人、苏州的绣帕,荷包,杭州的纨扇、还有镶银的玻璃靶镜和西洋的香皂。

“这里是些江南的土产,还有咱们家的铺子进的西洋玩意儿,是你们这两个妹妹亲自挑的,算是姨妈给你们的见面礼,别嫌单薄。”郑姨妈笑着道。

荀卿染几个忙上前谢了郑姨妈。

郑姨妈笑着将荀淑芳、荀淑芝、荀卿染和荀淑兰看了一遍,就抓了荀卿染的手,拉她坐自己身边。

“这个就是染丫头,果真是美人坯子,比那画上的人还漂亮几分。”

郑姨妈一边夸,一边又把荀卿染从上到下仔细打量了一遍,连连点头。

“我们年纪大的人,说起话来,怕你们嫌烦。你们姐妹们一处玩会去吧。”郑姨妈道。

方氏见郑姨妈似乎有话要说,便又打发了荀大*奶和屋里伺候的人都出去。

郑姨妈这才笑着向方氏开口。

“二姐,咱们姐妹两家亲上做亲,你看怎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424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