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锦屏记

作者:弱颜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六十七章 备嫁(二)

书名:锦屏记 作者:弱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2

第六十七章 备嫁(二)

周围人包括荀卿染在内。都是一愣。那牙婆似乎也没想到出这样的事,忙先给荀卿染陪笑,就过去要拉那女孩起来,那女孩死活不肯起来。

“求姑娘留下我,我什么活都能干。”女孩跪在那里磕头。

那女孩抬起头来,不过十三四岁的年纪,一张巴掌大的瓜子脸,泪眼盈盈,颇为楚楚可怜。荀卿染记得她是第一批就被剔除的人。

那牙婆见荀卿染有些迟疑,就笑嘻嘻地拉了那女孩起来,往荀卿染身前推了推。

“姑娘,您仔细瞧瞧,这个丫头又洁净,模样又周正,又心灵手巧,您瞧她这手,也是能做针线活的。”

牙婆又掀起女孩的裙角,露出一双花样精致的绣鞋。

荀卿染瞧见了,吃了一惊,倒不是因为绣鞋样式太过精致,而是这女孩子竟是一双尖翘翘的小脚。荀卿染记起方才这女孩子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的。只怕许嬷嬷和薛嬷嬷两个早瞧出来了。

这个时代也听有人裹脚,不过多是南方一些地区,而且多是特殊行业,寻常人家毕竟少见。因此围观的些小丫头都探头探脑起来,看稀奇。

“姑娘瞧这丫头,粗活虽做不了,可做些针线、端茶倒水却是能的。姑娘以后是大富大贵的人,买了这个丫头,或有用处。”那婆子陪笑道。

“求姑娘救救我,不要让我就要落到那见不得人的去处。”那女孩又哭泣起来。

“这丫头这张嘴很是不好。我们家姑娘是菩萨,不计较。若是遇上那历害的主,只怕还没赚到银子,陪了命还惹了官司。”许嬷嬷笑呵呵地向那牙婆道。

牙婆脸色变了几变,忙赔礼不迭,就扯了那女孩要离开。

“等等,这个丫头,我买下了。”却是辛姨娘开了口。

“姨娘……”薛嬷嬷似乎有些意外,在辛姨娘耳朵边低语了几句。

辛姨娘摆摆手,“我知道,无妨的。”又对那女孩道:“我买下你,你也不用去你说的那地方,你可愿意?”

那女孩见不是荀卿染要买她,便有些不愿。

辛姨娘笑,“你是不愿意了?看来你不是怕去什么地方,而是实在想跟着我们家三姑娘吧。可我们三姑娘已经买够了人,你还是找下一家吧。”

那女孩被说的脸一红,牙婆看着不是事。忙上前拉了女孩退了出去。

天气转凉,荀淑芝的婚期马上就要到了。荀卿染就拿了平时攒下的银子,让人出去打了两只金镯子,又拿了自己做的两色针线,送给荀淑芝做添妆。

小吴姨娘正在荀淑芝的房内,对荀卿染送的针线看也不看,不过看了荀卿染送的金镯子,脸上才露出些笑来,亲自招呼着丫头们送茶送果。

“我也给三妹妹准备了件东西。” 荀淑芝说着,便去箱子里取出个小包袱,拿到桌子上打开来,却是一件锦缎烟霞红的妆花褙子。

荀卿染记得还是年前,荀淑芝因给方氏做了一套衣服,方氏非常喜欢,就赏了这块料子给荀淑芝,当时荀淑芳看着眼红,却也没能得到一块。再看做工,针脚细密,领口袖口都用银线绣着缠枝花卉。荀卿染也是做惯活计的,知道这件衣服可是花了大工夫才能做出来。

“妹妹试试,看合不合身。”

荀淑芝抖开衣服。荀卿染站起来,拿衣服在镜子前比了比。

“长短肥瘦都正好,二姐姐费心了。”

荀淑芝有些不好意思。

“三妹妹,我们从小到大,都是一个院子里住着。我不会说话,姨娘脾气……又是那样,三妹妹待我的好,我都知道的。我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只好做件衣服,谢谢三妹妹,这些年的宽容。”

原来荀淑芝心里也是明白的。

“二姐姐这样说,我倒要惭愧了。”

小吴姨娘正从外面端了盘葡萄进来,并没听到两人说话,却一眼看见了桌上的衣服。

“唉呦,姑娘好生生把这件衣服拿出来做什么,这料子就是太太也不多的,姑娘日夜赶工做出来,以后嫁过去,有什么应酬穿出来,才显姑娘的体面和能干那。”

“姨娘,这衣服是给三妹妹的。”

“啊?”小吴姨娘一愣,脸上全是不舍,可又看到旁边放着荀卿染刚送的镯子,实在不好再说什么。

“三姑娘送我们二姑娘的镯子,只要有银子就能买得到的,反是我们二姑娘给三姑娘这件衣服,那可是千金难求。不说这料子的难得,单说这手工,一二十两银子是值的。”

荀淑芝脸就红了。呐呐道,“姨娘……”却也再没有别的话。

荀淑芝出嫁那天,荀卿染第一次看到了张子皓。张子皓身量高挑,许是年纪尚小的缘故,身板却有些瘦弱,不过他相貌清秀,言谈举止也是谦恭稳重。听人说他是个性格很好的人,荀卿染心中为荀淑芝庆幸。

转眼便到了荀卿染的婚期,婚礼前一天,按照京城风俗,荀家特意请了一个全福太太和荀大*奶一起,带着一共一百二十台嫁妆,去安国公府安床。

送嫁妆之前,荀大*奶带着荀卿染去看了她的嫁妆,竟满满地摆了一院子。从床、桌、器具、箱笼、细软、衣服、被褥等一应俱全,日常所需无所不包。最大的一件便是一张花梨木的拔步床,然后是内外房家伙如案桌、方桌、茶几、古董架,床前橱、衣架、春凳、梳妆台等应有尽有,甚至连马桶都包括在内。

“姑娘别笑,这马桶可是必不可少的。这是马上能动,讨个好兆头,愿姑娘嫁过去就能开枝散叶,多子多福。”

那个全福太太笑着向荀卿染解释。

荀大*奶领着荀卿染一样样地看。时不时提点两句,也就是这件东西是如何如何得来不容易,那件东西做工如何精致,这件花了多少银子,那件用了多少人工。荀卿染自然连连称谢,那全福太太也不住口地赞方氏贤德、荀大*奶能干。

这边荀大*奶带人去铺床,荀卿染就叫人请了荀君晖过来。

她那天买的两个丫头,一个取名叫做茶花,一个叫做紫菀。这些天都留在水畔居,一边查看两人品行,一边让桔梗教她们规矩。她明天就要出嫁。已经想好了把年纪大些更加稳重的茶花给荀君晖,自己则留下紫菀。

一会工夫,荀君晖就来了。

荀君晖已经到书院读书,他和荀君皙在书院附近租了一个小院子,本来早就要搬过去,但是他不放心荀卿染,便还住在外院,直等送荀卿染出嫁,才会搬过去。对于荀君晖搬出去住,荀大老爷本来并不同意,但是毕竟君晖一进京就一直住在外院,他租的那房子,又靠近书院,每天去书院读书也很方便。荀君晖和荀大老爷说了几次,荀大老爷也就同意了。方氏心里是巴不得的,但是嘴上却不肯说。见荀大老爷肯了,方氏还主动拿出钱来,要替君晖买下那所房子。

荀卿染跟他说了买丫头的事。

“木棉年纪渐大,问问她自己的意思,要想着提前给她安排好出路。这个丫头,先让木棉调/教着,等木棉出去的时候,她也能顶用了。”

荀君晖点头应了,又说起给荀卿染置办嫁妆的事。 原来他不放心,连日都是和荀君皙一起,从书院下了学,就盯着给荀卿染置办嫁妆的事。

“……即便帮不上大忙,总要在旁边看着才能安心。虽没有田宅,那些家伙倒也够用了。”荀君晖道,又低了头,“若是我年纪大些就好了……”

荀卿染明白弟弟的心思,少不得开解他两句,“钱财身外物,这已经比原本想的好很多了。”

桔梗端了茶进来,就退了出去。

“姐姐,你似乎不是很开心?”

屋里只有姐弟两人,荀君晖小心翼翼打量着荀卿染的脸色。试探着问道。

荀卿染一愣,从拿起旁边的靶镜照了照,“我还好吧,哪里有不开心了?”

“虽然没有不开心,可也没有开心。姐姐脸上,少了几分喜气。”荀君晖闷闷地道。

荀卿染顿时沉默下来。

“姐姐,你不喜欢这门亲事吗?我是不是不该把姐姐的八字告诉容老太君?……齐攸,齐四哥的为人我打听了,他不是好**之徒,朋友相处,也很有义气。国公府根基深厚,老太太、太太、上上下下一大家子人,规矩多些,却也有它的好处,谁都不能乱来。姐姐嫁过去,只要做足本份,就无需担心什么。”

荀卿染认真地看着荀君晖。她这个弟弟还是第一次在她面前说起这些。原来他是很赞成这门亲事,原来他小小年纪,已经有了这样成熟的想法。

“你说的很对。”荀卿染点头道。

情投意合的婚姻实在是个奢望,而良好的婚姻关系都是需要细心经营的。脸上缺少喜气,荀卿染摸摸自己的脸,那么或许她该好好调整一下心态,积极一点,最起码给这份婚姻一个良好的开端。

“姑娘,太太那边叫您过去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05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