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锦屏记

作者:弱颜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三八六章云开雾散

书名:锦屏记 作者:弱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2

第三八六章云开雾散

“齐大人。”随着一声呼唤,一个身穿红色侍卫袍的男子不知何时出现在御书房内。

齐攸不觉一愣,却是飞快地将鱼肠剑又收入袖中,转过头来,面对那男子。

这个人齐攸认识,是正德帝的几个亲卫之一。这人从不和人比试,但是侍卫中纷纷传说他的功夫是亲卫中最顶尖的。或许齐攸过去对此还有些疑惑,但是今天,这个人走进御书房,和他之间的距离伸手可及,而他却没能事先发现,不仅是脚步声,就是气息都没有感觉到,这让他对此人有了新的认识。

“原来是李大人。”齐攸客气地道。

“皇上召见齐大人。”这姓李的侍卫向齐攸拱了拱手,“请齐大人跟我来。”

皇上召见,齐攸的手在袖中攥了攥拳头又松开。

“那有劳李大人带路。”齐攸也拱了拱手道。

这姓李的侍卫领着齐攸从御书房出来,直到玉乾殿前才停了下来。

“请齐大人在这里稍等。”侍卫对齐攸道,便先进去禀报。

不过一会功夫这侍卫就又退了出来,请齐攸进去。

玉乾殿内,正德帝正大马金刀地坐在御书案后写着什么。他只穿着常服,头发简单地挽着,并没有戴冠,一派居家气象。

齐攸赶忙上前见礼。

正德帝从书案后抬起头来,他方才已经听了侍卫的禀报。齐攸在御书房内有意自裁。不过此刻的齐攸,却没有丝毫异样。果断,镇静,处变不惊,齐攸都做到了。正德帝暗自点了点头。

正德帝放下笔,从书案后走出来,伸手扶起齐攸。

“皇上……”从他走进玉乾殿,正德帝的装束、举止无一不散发出亲近、宠信的信号,这让齐攸略有些茫然。

正德帝仔细打量着齐攸,齐攸从小到大一帆风顺,如今经历了些风浪挫折,并没有一蹶不振,却是将过去的锋芒都收敛了起来,更加沉稳。果然不愧是他看重的人,是棵好苗子。

“有段日子没见你,越发进益了,很好,很好。”正德帝说话的口气,完全是一个长辈面对寄予厚望的子侄辈的亲切和欣慰。

“来,到这里坐。”正德帝拉着齐攸,走到旁边的矮榻上坐下,“这是新送来的冬茶,你陪朕一起尝尝。”

齐攸自是推让,不敢与正德帝对坐。

正德帝唬下脸来,齐攸这才坐下了。

两人慢慢喝着茶。

“最近都在忙些什么?”正德帝喝了两口茶后,又问齐攸。

齐攸都如实答了,他闲在家中能做什么那,简单归纳起来就一句话:老婆孩子热炕头。

“放你自在了这么多天,也够了。”正德帝微笑,“明天你就回来,朕这很多事情,交给你才放心。”

齐攸赶忙就要谢恩。

正德帝拉住齐攸,看着齐攸的眼睛略有些湿润。

“你和你父亲这样像,又一直在朕身边,朕竟没有认出你。”正德帝叹道,“一叶障目,一叶障目啊。”

“皇上,此话怎讲?”齐攸道。

正德帝所说的他的父亲,自然不是指的齐府的二老爷。果然不出他所料,容氏那天进宫,说的就是他的身世。若是正德帝不提,他自然只当不知。正德帝主动提及,他自是要问个清楚。

“坐下说话。”正德帝拉着齐攸到旁边的矮榻上坐下。

“攸儿,你该叫朕一声伯父的。”正德帝一语惊人。

“ 朕和你父亲是同一天出生的,朕比他早生了两个时辰……,端怡亲王夫妇去世的早,皇祖母就接了他进来养在宫里。他在宗室中排行为七,朕与他年纪相仿,自小一便起玩耍。他小小年纪便承继了亲王爵位拿双份俸禄,比朕这个皇子都要风光……”

而且还长得那般俊秀。春风得意马蹄疾,似乎就是为他写的。正德帝的眼中流露出几分怀念、怅惘。

“……那一年,七弟奉旨去江南查办案子,回来之后就得了急病。太医束手无策,可怜他年纪轻轻,还没来得及成亲就过世了。”

正德帝将往事徐徐道来。

“那天,齐老夫人禀告说七弟还有后人,朕本不信,不过心里却盼着这是真的,因此立刻下旨暂停查抄齐府,将齐老夫人宣进宫来。她告诉朕,那个孩子便是你。”

正德帝说到这,停了下来,看着齐攸。

“老太太可有凭据?”齐攸问。

正德帝点了点头,“这些年你在朕身边,朕总觉得莫名的亲切和熟悉。齐老夫人一说出你是七弟的儿子,朕就已经信了。……不过皇家子嗣,自是要郑重。”

正德帝说着,从怀里取出一枚龙纹玉佩。

“这是七弟的贴身之物,从不离身,那次从江南回来,却不见了踪影。朕曾问起,他笑而不语,只说朕很快就会知道。那时朕也在忙着别的事情,也就暂时放在一边。他那时样子很快活……”

“这枚玉佩,是按着齐老夫人的指示,从齐家家庙佛前的香炉下取出来的。”正德帝将那枚玉佩递给齐攸,“这是七弟给你母亲的。你母亲后来将这玉佩,连同你一起交给了齐老夫人。……齐老夫人年幼时住在江南,与你外祖母是闺中的手帕交……”

“齐老夫人说这么些年,之所以从未透露过你的身世,是因为对你的身世有疑虑,而且也是遵从你母亲的遗愿。 只是她觉察大限已到,觉得若不说出来,这世上便没人知道了,因此才将你的身世说出,让朕来决断。”正德帝回想起容氏进宫来的情形,心中微哂。容氏话说的很漂亮,但选择说出齐攸身世的时机却说明了一切。

齐攸手里握着那枚玉佩,“遗愿?”

“七弟是在江南与你母亲结识,打算回京后请旨迎娶你母亲。你母亲没有等到七弟,便上京来寻,那时候七弟已经病故了。你母亲生下你,托齐老夫人照顾,便……追随你父亲去了。”

齐攸半晌无言,第一次知道万姨娘是他是生母,同时知道的是万姨娘早已经被齐二夫人害死。现在知道了父亲是端怡亲王,母亲是江南的闺秀,同时也知道这两个一个病死,另一个殉情而死。

正德帝并没有立即出言开导,这样大的事,他得给齐攸一些时间消化。

齐攸抚摸着手中的玉佩,这玉佩竟是块暖玉,触手温润。他垂下眼帘,掩饰心中的波澜。

贵为端怡亲王,有了心仪的女子,并让那女子珠胎暗结,即便病的再重,来不及迎娶,但是做些身后的安排交代,却是不难。但是从正德帝的言辞中透露出来的消息,是皇室中谁都不知道有这个女子的存在。

而他的母亲,通过容氏留给他的那些在江南等地的田宅,已经查到江南董家的头上。容家在江南任职的时候,曾于董家颇有些来往。她的母亲,看来便是某个董家女所生的女儿。皇家骨血何等珍贵,就算是端怡亲王去世,也可以凭借那枚玉佩上门,却只暗地里生下他,还留下嘱咐,让容氏隐藏他的身份。

史官的记载,二十几年前,端怡亲王因急病过世,从发病到去世,不过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事实上那,端怡亲王的死因却是个极大的谜团,众说纷纭。

不说那些传言,只讲事实。端怡亲王年轻气盛,身份尊贵,又自幼在宫中很得那时候的太后宠爱。他与众皇子一起长大,在这些皇子争夺储位的过程中,他难保没有所偏向。

而端怡亲王去江南负责追查的案子,据说便有几位皇子牵连在内。

另外,端怡亲王去世那年已经快满十八岁,他的亲事已经被皇家提上了日程,先帝与那时的太后有意将王侍郎的女儿指婚给他。端怡亲王从江南回来后,这件事更是摆到了明面上。但是端怡亲王却拒绝了指婚,据说因此先帝还翻了脸。

而那王侍郎便是现在的户部王尚书,那个要指婚给端怡亲王做正妃的女儿,后来指婚给了一位皇子做侧妃。那位皇子就是眼前的正德帝,当年的侧妃如今已经成了四宫主位之一的德妃。

他的母亲和容氏千方百计隐藏他的身份,事出有因。

但是容氏,最终却将这个秘密说了出来。

“这些年,朕早将你当做朕的子侄一般。如今,你更不需再有任何疑虑。”正德帝开口道,“这天下,没几个人比你更尊贵,与朕更亲近。”

齐攸抬起头,正德帝的目光是诚挚的。他明白,那些过往的真相不是他能够去追寻的,正德帝口中说的,就是真相。

“臣愿意为陛下效犬马之劳,肝脑涂地,万……”齐攸跪地道。

正德帝忙起身将齐攸扶起来,笑道:“攸儿,你是皇子龙孙,这世上,只有他们为你死。”

齐攸自然明白,他表白了忠心,而正德帝也作出了承诺。

“皇上,”

“哎,怎么还不改口?”

“皇伯父。”

“嗯,这就对了。说起来,齐老夫人将你的身份遮掩的很好……”正德帝笑道,“让朕只是疑心,却无从确定。”

快结文了,推推弱颜的完本旧书,弃妇种田文,一如既往地悬疑温馨。

书名:《重生之花好月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74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