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极品国师

作者:木易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六二四章 辞官换迁都

书名:大宋极品国师 作者:木易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02

“看样子,国师计划迁都燕京之事久矣,做了不少准备工作,不过若是朕不同意呢?”

秦天德早就料到了赵昚的反应,他微微躬身,抱拳道:“请官家三思,臣的决定,向来都是以大宋的江山社稷考虑,从未考虑过自身安危,以官家的圣明,自当能够明白其中的缘由,莫要让臣失望。”

这些话,虽然依旧显得有些狂妄,不过朝中官员,不论是敌视秦天德的,还是赵鼎胡铨那样跟秦天德有联系的,都不能不承认这一点。

都不是瞎子,大宋能有今日究竟要归根于何人,朝中大部分官员心知肚明。

边境地区四大宣抚使是谁坚持主张设立的;散漫的军纪是谁一力坚持整顿的;直插金人辽东半岛起到奇兵效果的两支海军又是怎么组建的;吐蕃又是怎么被打的赔款割地求和;西夏与金国为何连连败在宋军手下;令天下各国闻风丧胆的宋军火器营的那些火器是怎么研制出来的。。。

虽然秦天德从未自我标榜过什么,不过只要想一想宋朝自从赵构退位后的一系列变化,就不难得之,哪怕是如今英明威武的皇帝赵昚,当年能够即位,也是秦天德一手操办的。

所以虽然不明白秦天德为何坚持要迁都燕京,不过百官没有再开口质疑,即便是参政知事蒋芾,也因为没有得到赵昚的示意,而站在一旁默不作声。

赵昚沉默了片刻,似乎是在思索秦天德刚才的话,不过当他再次开口的时候,朝中官员就知道,今日之事恐怕难以善了。

“按照秦卿家这么说,你这个国师,比朕这个皇帝更替江山社稷操心了?朕若是执意不准,莫非你还能以死明志?”

秦天德脸上的肌肉,以旁边几人能够看到的速度跳动了几下,猛地挺起腰板,昂首看向高高在上的赵昚:“官家,若你还心中对太上皇还有孝心,就应当遵循太上皇当年旨意。

虽然如今官家日渐成熟,已经显示出了帝王风范,但臣乃是太上皇当年钦点的摄政辅国大之人,更是有权判断官家是否合适亲政!

臣一直以为官家已经能够继承太上皇开创的大好局面,因此这些年逐步将朝权交还官家,但官家若是令臣失望的话,那么臣不介意再度谨遵太上皇旨意,替官家主持朝政,除非官家已经将太上皇之命抛诸脑后,又或者失去孝道,打算违背太上皇当年的旨意!”

“秦天德,你这是在威胁朕么!”

“不敢,官家贵为九五之尊,臣怎敢威胁?不过若是官家同意迁都燕京,臣愿意当众宣布交换朝政与官家,臣更是辞去国师一职,从此归隐。”

秦天德依旧是还是那个胆大妄为的秦天德,半点也没有改变。这种交换,跟皇帝之间的交换,当着百官之面跟皇帝的交换,赤 裸裸的交换,也就只有秦天德才能够做得出来!

朝中大部分官员纷纷低下头去,不敢看赵昚此刻的表情,以蒋芾为首的那些被赵昚亲自提拔起来的官员愤怒的瞪着秦天德,而赵鼎胡铨等人则是心中长叹,不住的微微摇头秦天德这是自寻死路!

迁都燕京一事真的有这么重要么,非要以这种方式来逼迫官家接受?难道你不知道,就算官家不得不答应下来,可你今日当着百官如此羞辱官家,来日你失去了摄政辅国国师之名,性命还能久么?

忧心忡忡的史浩看了看一脸坚毅毫无畏惧之色的秦天德,又看了看气的脸色发青的赵昚,想要开口从中调解,却被赵昚冷冷的瞪了一眼,只能低下头收了心思。

“哈哈哈,好,秦天德,你很好,大宋能有你这样一个魏征般不畏死的大臣,是我大宋的造化,是朕的福气。”赵昚的涵养功夫长进了不少,很快脸色就恢复了正常,“好,既然你执意如此,朕就答应你好了,迁都燕京,不知诸位卿家可有异议?”

秦天德为了迁都,不惜再次触怒赵昚,更是以还政赵昚作为交换条件,这种时候谁敢有异议提出?就算不怕得罪几乎发疯般的秦天德,也要考虑会不会让赵昚记恨谁都知道,如今赵昚最缺的就是这个亲政的名分了。

赵昚环顾一圈,点了点头:“既然诸位爱卿都无异议,那朕决定就按照国师所奏,迁都燕京。不过秦爱卿,你当真要辞去国师一职么?”

妈的,当了皇帝的果然都没有一个是简单的!

秦天德早就能够确定,赵昚根本也打算迁都燕京,因为岳震绝对已经把当日他对岳震讲述的那些事情转告给了赵昚。

赵昚不是那种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皇帝,所以绝对能够理解迁都燕京的原因,而且也会同意。只不过迁都一事是在太过重大,若是由他提出迁都燕京,不论是主张还都汴梁的官员,还是主张定都临安的官员,都不会支持。

而且还很有可能被官员上述指责背弃祖先基业,丢弃太庙等罪过,迁都燕京之事就算能够确定,也得不到诸多大臣的真心支持。若是在迁都过程中稍有差池,那就都是他赵昚的罪孽了。

不过这件事由秦天德提出则大不相同,尤其是以这种方式提出,在所有人看来,赵昚是迫于无奈不得不答应秦天德的,而且秦天德对赵昚的羞辱,会令得群臣同仇敌忾,不但不会在迁都过程中制造麻烦,更是会对秦天德的狂妄恨之入骨,对赵昚的忍辱负重感到心痛。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就是这么个道理。

若是后世对于秦天德坚持的朝廷迁都燕京评价负面,那么过错都是秦天德,但若是正面评价,功绩自然又算到了赵昚的头上。

这些情况秦天德很清楚,赵昚一直拖延这么久,迟迟不对迁都一事表态,今日又在朝会上询问秦天德,根本就是为了引秦天德挑起迁都燕京的话题,而且还可以令朝中官员都无话可说。

“秦爱卿,朕在问你,你因何不答?莫非是留恋国师之位?”

“回禀官家,名利于我如浮云,若非当年奸臣秦桧弄权,江山社稷将倾,臣不得已踏入仕途,后又答应太上皇,臣如今本应是一富家翁,悠闲的过着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生活,何至于沦落到如今这般里外不是人的局面?

官家大可放心,臣去意已决,几日前就已奏明太上皇,所以官家不用担心臣将来反悔,去求太上皇官复原职,只是希望官家给臣三日时间,好让臣准备好一切,搬离国师府。”

说到这里,秦天德突然转身背对赵昚,环顾朝中百官一圈后,冷声道:“如今迁都燕京一事那是由本国师提出,得到官家准许。将来若有人敢从中作梗,又或者谗言作祟,不要以为本国师辞官之后就那他没有办法!”

“虎死威犹在,何况你没死。秦爱卿当年的豪言壮语,朕还记忆犹新呢。。。”

秦天德再次辞官了,这一次的辞官没有在朝野引起太大的影响。人本来就是健忘的,哪怕是临安城的百姓,亦是如此。

乘坐官轿,在路过太平坊的时候,秦天德听到了一个稚嫩的声音:“小爷来首保护费了,每家一文,赶快准备好!”

掀开轿帘,就看见住在鄂王府的辛弃疾叉腰站在当街,一手拿着糖葫芦吃个不停,身前的长桌上摆放着一个口袋,太平坊的商家小贩纷纷前来放入一文钱。

如今临安城诸多街市的保护费仍在继续,只不过收保护费的已经不是国师府的秦三,出面保护街市安宁也不再是秦天德,而换成了当今朝中新贵,担任赵昚起居郎的鄂王四子,人称四公子的岳震。

而辛弃疾成功被岳震发展成为头号心腹,由于年纪小,还不足以进入仕途,因此收保护费的重任,就落到了他的肩上。

在朝中官员看来,岳震比秦天德还要可怕。不但继承了秦天德那无耻的性格,狡诈的心思,更是自幼就伴在皇帝身边,得到皇帝的信赖,如今更是沿着昔年秦天德崛起的足迹,先以白身被擢升为起居郎,将来的成就,还需要怀疑么?

可以说,秦天德以往所做的一切,都已经完整的被人继承了下来,哪怕自此以后再没有秦天德这个人,一切也不会改变什么,因为岳震的诞生,仿佛天生就是为了取代秦天德的。

跟在轿子旁边的秦三自然也看到了接替了他那威风工作的辛弃疾,不满的撇了撇嘴,只不过这是秦天德默许的,因此他也不好说些什么,只是有些心有不甘罢了。

等到轿子在国师府门前落下,秦天德走出轿门,回到府中,正准备换下一身朝服的时候,岳银瓶忽然匆匆忙忙的与赵茜一同赶来了。

“官人,你的计划恐怕有所不妥,秦二此人信不过,若是官家不重新安排,将来恐怕悔之晚矣!”

秦天德一愣,不明白岳银瓶为何今日会突然提及此事:“瓶儿,你为何这么说?”

“官人你可知道,那秦二昨晚离开府中后,并没有直接返回府衙,而是改道起居郎府,求见小四那个白眼狼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986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