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极品国师

作者:木易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六一四章 胡字第二家——吐蕃

书名:大宋极品国师 作者:木易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02

其实对于张麒的提议,让吐蕃用银两来赎回俘虏,并且赔款纳贡这些,秦天德心底还是较为满意的,尤其是满朝文武没有像以往那般用什么礼仪之邦、以德服天下之类的废话来阻挠,更让他心中宽慰。

这么多年来,朝廷终于放下了那在国与国之间一钱不值的面子,这不能不算是一大进步。

只不过张麒不了解他的计划,注定了他想要通过此事名留青史的念头难以实现。

“回禀官家,官家不需要再为吐蕃使节抵达临安一事费神了,因为他们根本无法到达临安,臣已派人在中途截杀了!”

什么!

秦天德的这一句话,不仅令得百官震惊,就是一直笑容不改的赵昚都脸色大变。

派人截杀他国使节,而且事前不奏明皇帝,这是何等的胆大妄为,何等的目无君上?

何苦呢,你这是何苦呢?难道到了这个时候,你还要争这一口气,在朝中树立你国师摄政辅国的形象?

赵鼎胡铨等人心中暗叹之余,不由得大骂秦天德不识好歹,在这种情形下,居然还要挑衅赵昚帝威,稳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片刻惊愕后,赵昚的表情恢复了正常:“秦天德,你很好!”

赵昚话语中的冰冷,令得百官噤声,但秦天德却像是听不出来的似的,一抱拳:“谢官家称赞。臣还有一事启奏官家,臣认为杀胡令的范围应当扩大,除了契丹人外,还应包括吐蕃人!

吐蕃犯我边疆,杀我百姓辱我妇女,涂炭生灵,不杀不足以。。。”

“等一下!”赵昚突然开口打断了秦天德的话头,“国师的意思是说,那俘虏的数万吐蕃将士,全部都应当被杀么?”

侵宋的两路吐蕃大军,以及随后被虞允文击败的吐蕃援军,除了丢下四五万具尸体外,共计有将近十万的俘虏,按照秦天德的意思,这十万俘虏都要被杀,这怎能让深受儒家理念教导多年的宋人接受?

面对议论纷纷的群臣,赵昚直视着秦天德,等待他的回答。

秦天德也不犹豫,径自开口道:“官家英明,臣的确是这个意思。”

“秦大人还请三思!”赵鼎再也忍不下去了,“秦大人可知白人屠否?大人此举恐有伤天和,不可如此鲁莽啊!”

“是啊。秦大人,吐蕃侵我大宋,的确有错在先,但若我大宋因此而屠杀其十万降兵,实在恐为万民所指。”胡铨也开口劝说道。

秦天德知道这二人是真心替自己着想,可问题是他的主意不会因此而改变。

“两位大人,你可知那十万降兵乃是何人?可是因为真心悔改才投降大宋?他们手上,可曾沾染过我大宋百姓的鲜血?

吐蕃蛮夷,与游牧民族一般,分部落而居,此次诸多部落青壮集结成军,侵我大宋。吐蕃谋我大宋西陲久已,自唐以来,数次犯边。今次犯边,被斩者近五万人,俘者却有十万之众。

这十万人一旦放回,不啻于放虎归山,假以时日,区区四五万的损失随意即可补充,将来或许不用三年,吐蕃会再次犯边,而今次放回的十万人,亦在其中!

到时候我大宋百姓再次面临战火,遭受其屠杀,敢问诸位大人,你们心中又会作何感想?有什么理由让百姓一次又一次的用他们的性命,来为我大宋的一个虚名埋单!

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卒,对于秦国以外六国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刽子手,可若没有当日白起背负人屠骂名,几十年后,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又岂会那么容易!

今日我意已决,不论官家同意与否,本国师都甘愿背上这个骂名!降卒,屠!吐蕃,屠!杀胡令,自今日起,涵盖契丹吐蕃两族,本国师要让吐蕃蛮夷,见到我大宋旗帜,就两股发颤望风远逃,要让天下诸夷见识我汉家血性!”

一番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说得朝中百官在无人敢于质疑,就连赵昚都没有因为秦天德狂妄不敬而有所不满,只是有些发愣的看着秦天德。

“官家若是无异议,臣还有一事启奏。待将吐蕃彻底赶出利州西路后,臣恳请官家奏准,命王贵元帅领本部兵马攻入吐蕃境内,不论男女老幼,但凡非我汉人,一律斩杀,我大宋扩土开疆就在今朝!”

“不可!”这一下,几乎大半的官员都出言反对了。

杀胡令中包括吐蕃已经成了既定事实,他们也没话可说,因为秦天德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常年受到蛮夷的侵扰,他们很清楚这十万人放回去后,来日必定又会再度寇边,还会有边境百姓死于对方手中。

不过秦天德提出的令王贵继续率军,西征吐蕃,这让他们无法赞同,因为他们担心,大宋一旦卷入与吐蕃的战争中,便会无礼北伐,收复中原的最好时机就会这么白白丢失。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如今吐蕃青壮损失严重,国内后继乏力,而我大宋挟余威趁势攻入,开疆扩土就在今朝,而且还要让吐蕃损失惨重,百年之内不敢觊觎我大宋西陲!”

整件事随着秦天德再次在朝堂中展现出来的强硬姿态,以及赵昚的沉默中,通过了。等到散朝后,赵鼎胡铨等人匆匆赶至端诚殿的时候,却发现端诚殿内,已有两人先到了。

一人正是赵昚身边,虽暂无官职但却以为心腹的鄂王四子岳震,另一人则是工部尚书陈规。

“元则,你怎么会在此地?”

诸人直接忽视了岳震,不是因为瞧不起岳震,事实恰恰相反,这些人都已经看出来了,岳震的将来一片坦途。

身为秦天德的小舅子,如今得到赵昚的信赖,而且又继承了秦天德的一肚子阴谋诡计,不但现在可以说是无人敢轻易招惹,就是将来赵昚跟秦天德反目,秦天德退出临安,岳震也依旧会得到赵昚的信任,进入仕途,最大的可能就是宰相之职,接替如今秦天德的一切。

之所以忽视,是因为他们看不懂岳震在秦天德和赵昚之间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更是不知道秦天德是怎么想的,为何要将一个可能对自己不利的人,放在自己身边,难道只是因为郎舅关系,因为对岳银瓶的喜爱么?

他们来找秦天德,为的是王贵率军征伐吐蕃一事。

吐蕃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族人的骁勇,在唐朝时期就与唐朝之间和战不定,而且胜多负少,曾经一度攻破长安。

如今吐蕃分裂,大小政权众多,但对于侵宋抢掠人口财富方面还是保持着统一的态度。

王贵手下兵将不过六万人,这些兵力攻打吐蕃,根本就是孤军深入,很可能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在他们看来,秦天德的对外重心,绝非是在西方,而是在北方,因此绝对不会耗费太多人力物力在攻打吐蕃的过程中,所以他们不明白秦天德为何要在此刻宣布杀胡令涵盖吐蕃,还要派军西征。

就算要打,也可以等到北方大局已定后再打啊!

然而陈规的出现,以及秦天德的一番话,终于让他们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按照秦天德的意思,王贵领兵攻打吐蕃,绝对不会深入,主要是在周边一带,做出灭绝的姿态,吓唬吐蕃人逃离,同时用吐蕃人来练兵,检验工部以及将作监研制出来的新式火器。

在秦天德的一些被宋人看做奇思妙想的构想下,在陈规这个管形火器鼻祖的大力研制下,宋人终于研制出具备战争功效、威力较强、携带较为便捷、可以量产的火器了。

而秦天德提出的地雷说,也得到了匠作监的发展,如今工部和匠作监的火药以及火器储量都达到了一个临界点,需要实验兵器威力,从而决定是否可以量产了。

明白秦天德整个计划,赵鼎胡铨等人也就无话可说了,匆匆告辞,如今宋军多出征战,朝中大小事务极为繁忙,官至极品如他们也忙的不可开交。

岳震听到了自己要听到的东西,也离去给赵昚报信去了,只有史浩没有离去。

看到史浩还在,秦天德不由得有些疑惑:“史大人莫非还有别的事情?”

史浩脸色异常,犹豫再三,才问道:“不知国师大人准备何日离开临安?”

“史大人何出此言,为何突然会对我的去留如此关注了?”秦天德放下了手中的茶杯。

“这。。。”想来口齿伶俐的史浩居然变得磕巴起来,“秦大人,你,官家,唉!你可知道,如今官家以不同于往日,纵然有太上皇作保,可若不是眼下正值紧要关头,官家恐怕早就对你动手了!你甘为官家磨刀石,下官敬佩,但如今官家已经如你所愿,你若还不离去,等待何时?”

史浩所说,秦天德何尝不知?如今的赵昚已经掌握了朝中大权,除了缺少他秦天德名义上的那一句话外,基本上再无其他,而这都是他秦天德最近两年来,长期不上朝造成的。

现在是大宋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北伐灭金收复失地指日可待,只是因为这其中的许多事情都是他秦天德一手安排的,所以赵昚不方便对他下手。

将来一旦大势将定,他秦天德就会变成飞鸟尽的良弓,下场不言而喻。

在史浩看来,眼下是秦天德离去的最好时机。只要秦天德将后续的计划说出,哪怕只是告诉赵鼎或者胡铨,令其替自己继续整个中兴大宋的计划,他自己就能够出乎赵昚意料之外的安然离去!

“多下史大人关心,不过将来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需要我,所以我目前还不能离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109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