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极品国师

作者:木易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五九九章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书名:大宋极品国师 作者:木易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02

当秦天德离开后,李光脸上憔悴的神色突然消失不见,迈着坚定的步子走到房间左侧一个盛放花瓶瓷碗的架子旁边,转动了一下架子上的一个花瓶,整个架子突然移开,露出了一个通道,四个年龄不一,有中年有老年的人,一头大汗的走了出来。

“泰发兄,你这密道实在是太过闷热了,在待片刻,老夫恐怕就要气闷昏厥了。”

“泰发兄果然厉害,还是你这招管用,总算是问出了些眉目。”

“只是我们这群人,年龄加起来都还几百岁了,联合算计他,传扬出去是否会太过丢人?”

“上回你就这么认为,怎么现在还这么认为呢?刚才他的话你没听见么?若非以泰发兄重病难治为由,你以为如何才能让那奸猾小子说出这些?”

“不过话说回来,秦家小儿倒还算好心,一直担忧泰发兄的病情。”

秦天德曾经在房中环视过,因为没有见到经常被算计的屏风,所以以为无人偷听,何曾想到过会有类似于隔间的密室?

密室里走出来的几人,正是赵鼎、胡铨、张浚、史浩四人,将适才秦天德与李光的对话,听了个清清楚楚。

“他为何那般痛恨游牧民族呢?”

这个话题,让这些在宦海沉浮多年的老臣不解,然而就在他们议论此事时,枢密使胡铨却邹起了眉头。

“泰发兄,你为何没有询问他,金人究竟打算主攻何处,他又打算如何击败金人?”

胡铨的一句话,让几人都安静下来,同时看向了李光。

如今淮河边境可为漏洞百出,京西南路由于刘琦被秦天德急调回京,导致边防诸军群龙无首;淮南两路本是韩世忠节制,本当无忧,可秦天德却将江淮之间的百姓强行迁至长江以北,据说还是他自己出钱安置这些百姓,那,金人究竟主攻何处?

李光一拍脑门,一副懊恼的模样:“哎呀,老夫适才忘了问了,这可如何是好?”

张浚知晓军事,也有过多年领兵经历,他略作思索后,说道:“恐怕完颜亮将会主攻京西南路,淮南两路,守备严密,金人绝对难以攻入。秦天德将刘大人高调调回京城,未必不是做给完颜亮看得。”

但与张浚同样有过统兵经验的赵鼎,却对这个问题持有另一种看法:“德远,你这么想,是因为你知道良臣未死,可秦天德他不知。。。不对,这小子已经知道了!”

想到秦天德之前在与李光的谈话中,对韩世忠的态度,赵鼎忽然明白过来,众人略一思索,想到秦天德提及若是韩世忠不死,是统领两只海军攻入山东境内的最好人选,顿时醒悟过来。

不过此刻却不是讨论秦天德究竟如何知道那是他们设下的计策,判断金人主攻方向则是当前最为紧要的事情。

“老夫以为,真正地战场不在淮河沿岸,而在于长江天险,你们难道忘了秦天德自掏腰包,令岳发祥以及江淮之间的大小官吏,将大部分百姓都强行潜质长江以南了么?”

不论秦天德在官场如何横行无忌,不过他对百姓的态度却始终如一,这一点在场的几人都很清楚,但秦天德狡诈惯了,很多时候只凭着他做出来的一些事情,对他的真正目的很难做出判定。

几人为此又讨论起来,反倒是李光对此似乎不是很上心。

片刻后,只见李光身形一颤,一手抚胸,一手捂头,身子朝着胡铨的方向倒了下去。

“泰发兄!”

四人大惊,李光如今身子多病,这是他们都知道的,否则也不会利用李光来套秦天德的话。如今李光先是和秦天德谈了许久,有跟他们聊了半天,极有可能是精神不济,连忙扶着李光躺到床上,又换来了门外的下人,令其去找大夫。

李光强打精神,说是自己无恙,只是过于操劳精神不济,而且午膳未进,需要进补以及修养即可。

总算在四人的千叮万嘱中,送走了赵鼎四人,李光又精神了。从床上坐了起来,匆匆穿上鞋子,对着床下一躬身,恭敬的说道:“令得官家在此污秽之处久候,老臣罪该万死。”

声音落下,床底传来一阵悉索之声,片刻后,两个人从床底冒了出来,一个是赵昚,另一个则是岳震。

“官家您受委屈了。”老李光看到赵昚从床下出来,连忙躬着身子,吃力的拂打起赵昚身上的灰尘,岳震也在一旁帮忙。

“李大人身子不适,需要多休养,切莫如此辛劳,快快坐下。”赵昚赶忙扶起了李光,令其坐在床上,这才叹道,“朕乃是一国之君,今日却要在此坐那苟且之事,还要躲在此等阴暗之处,真是让祖宗蒙羞!”

“官家,您千万别这么说。”岳震慌忙劝慰道,“勾践卧薪尝胆,受尽天下之苦,最终大败吴国,争霸春秋。如今官家为了大宋的兴旺,不惜自降身份,此乃大宋之福,乃是大宋中兴之兆啊!”

“没错,官家莫要自责,大宋能有官家这样的明君,乃是大宋之福,天下之福,百姓幸甚,老臣幸甚啊!”李光口中宽慰着赵昚,眼角却是扫向岳震,为岳震刚才的话语所惊。

谁家的少年郎,能像岳震这半年纪时,对官家说出这样的话来?

赵昚缓步来到一旁,坐在椅子上后,看着李光说道:“此事李大人劳苦功高,拖着病体,套出秦天德这么多话来,朕自当铭记在心。还望老大人保重身体,就像那秦天德说的一般,朕要让你亲眼看着我大宋扬威四方之日!”

“多谢官家关心。”李光连忙起身答话,“只是,老朽不知,官家为何不让老朽询问国师,金人究竟选择何处主攻,他又准备如何应对?”

赵昚轻笑一声,没有回答,而是看向岳震,后者心领神会,当即开口说道:“李大人毋需担忧,此事官家已经知道了。”

“官家已经知道了?”

“没错。正如适才赵相所料那般,金人必定主攻淮南两路,而我姐夫他根本就没想过在淮南两路抵御金人,真正的战场在长江。。。嗯,应该是叫做采石矶的地方。

官家,那地方是叫做采石矶吧?”

“就是采石矶。”赵昚点了点头,不过眉头却皱了起来,“事关我大宋兴亡,秦天德不但隐瞒天下人,更是连朕这个一国之君都隐瞒,使得朕不得不出此下策,躲在床下偷听,当真可恶!”

“采石矶?官家,您为何这般肯定?”

秦天德的计划,一直都很保密,根本无人知晓,可是赵昚如今却说得这般肯定,怎能不令李光好奇呢?

回答他的还是岳震。

只见岳震脸上露出笑容,得意的说道:“我姐夫这是作茧自缚!李大人还不知道吧,他已经密令潼川府路转运判官虞允文虞彬父前往采石矶,并且修书一封给我二哥,让他将来听命于虞允文,将将士集结在采石矶。

哼,他以为此事行的隐秘,却不知他手下影卫中早有人被我收。。。效忠了官家,也亏得时顺师傅这几日不在临安,才能够偷听到他这么重要的事情。

以他的行事作风,与金人的一战必定是在采石矶,而且主帅将会是虞允文。”

“虞允文?”李光思索了一番,根本没有听过此人,不由得有些担心,“他是何人,有何本事,为何国师会将这么重要的责任交付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

“名不见经传?说得好,朕也很是好奇,为何他总是能够对一些名不经传,但却才华横溢之人一早掌握!

先是周子充陆务观,然后是尤延之和杨廷秀,现在还有这个虞彬父,除非他手中真的握有天书一卷,详细记录了我大宋散落在各地不为人知的栋梁之才!”

看到李光眼中露出疑惑之色,岳震又配合的解释道:“李大人有所不知,虞允文秘密抵京后,曾面见过官家,官家也曾对他进行过考校,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在川蜀为官,辅佐郑刚中郑大人,颇有政绩,而且更是因我姐夫的意思,独领一军,可谓文武双全。

而且周子充周大人前几日回京述职,官家曾询问过他有关我姐夫与虞大人的过往,周大人只说,我姐夫对虞大人的评价极高,说是大宋栋梁之才,至于我姐夫如何识得虞大人的,却也不知。。。”

岳震的一番讲述,李光已经渐渐听不进去了,周子充、虞彬父这几个名字在他脑中盘亘,他渐渐意识到一个问题。。。

赵昚似乎是察觉到了他的想法,轻声道:“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不论秦天德对这些人有着如何的知遇之恩,但他们都是我大宋的子民,是朕的臣民!

此等栋梁之才,自当为朕所用,替朕效命,为朕治理天下,岂能听命于一个擅权的国师?

李大人,今日朕对你所说之事,事关重大,切莫外传,朕倒要看看,将来他有什么手段能从朕的天下,逃出朕的掌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265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