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宋极品国师

作者:木易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五三五章 秦天德的懈怠

书名:大宋极品国师 作者:木易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02

朝廷一连串的官员调动,很快就进入了尾声,每个调动的官员也进入到了各自新的角色。

朝中奸佞范同、勾龙如渊被诛,新任右相何铸很快就将新秦党归拢理顺,朝堂上再次呈现出左右相分庭抗礼的局面。

只不过秦天德上朝的次数明显减少,国事基本不过问,终日里嬉戏玩耍,陪着妻儿四处游玩。

对此朝中官员无人敢于过问,就连赵昚都没有询问,因为赵昚是最大的受益者。

秦天德不上朝,朝中大事就有赵昚来主持。与以往不同,如今的赵昚不再像冷落范同那般冷落何铸,相反对何铸与对赵鼎的态度基本一致。

有那吃饱了撑的闲着没事干的宫人,做了粗略的统计,皇帝赵昚召赵鼎入宫的次数和召何铸入宫的次数基本等同,当然受诏入宫次数最多的,还是鄂王府的四公子。

鄂王府将来的强势崛起,在诸多官员心中已经成为了定数。

朝廷中,由于秦天德多番削弱新秦党势力,导致保皇党势力已经超过了新秦党,不过随着秦天德长久不上朝,这些士大夫缺乏了共同敌人的压力,终于出现了秦天德曾经告诉过史浩和胡铨的那番话,保皇党中出现了分裂。

这也导致了朝中的格局发生了新的改变,保皇党和新秦党并驾齐驱,其他的小团体各自抱团争取利益,而赵昚则开始了拉几派打几派的策略,几个月间,尽显帝王手段!

当然也有例外,淮阴党在朝中的地位就很特殊。

淮阴党的划分界限很是模糊,除了周必大、陆游、岳雷这淮阴三杰外,还有秦二、朱熹、杨万里被真正贴上了淮阴党的标签,其余的人,包括胡铨、陈规、张麒、王君晓、李瑜、陆宰,都不能算是完整的淮阴党人,只能说这些人跟淮阴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有人都知道,淮阴党是国师秦天德核心班底,虽然这些人都很年轻,官职普遍较低,但却没有人敢轻易招惹。

不说淮阴党与朝中众多位高权重的官员关系密切,就连右相何铸都对淮阴党表达出了善意,这就让其他官员不敢轻易欺负这些才华横溢的年轻人。

更重要的是,这些年轻人的身后还站在秦天德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欺负了小的或许不打紧,要是将秦天德的这个怪物招惹出来,不用秦天德亲自出手,就会被其他官员用唾沫淹死。

秦天德的身影渐渐从朝中淡出的这几个月来,朝中不少官员,明显都松了一口气,虽然没有人明说,但绝大部分人都认为上朝时的心情与之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秦天德的喜怒无常,秦天德心狠手辣,秦天德的野蛮无理,秦天德的不按常理出牌,令得众多官员人人自危,不知道哪日早朝自己就成为了秦天德的刀口下的猎物。

当然秦天德虽然就不上朝,这并不是说秦天德就对朝中大事置之不理,实际上朝中每有决议,又或者有纷争难以定论时,都需要秦天德来做最终的决断,因此没有人敢小瞧秦天德的存在,临安城也依旧保持着以往的繁荣稳定。

不过身为摄政辅国之臣的秦天德,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终于引起了一部分官员的猜想,事情的起因还是秦天德一手造成的。

六月中旬,赵鼎和何铸因为赈灾钦差一事再次在朝中闹得不可开交。由于去年的三个钦差中,周必大外放,张麒高升,导致空出了两个名额,这使得双方开始相互争夺钦差名额。

虽然秦天德长期不参加朝会,不过赈灾的流程还是秉承了秦天德的那一套,赈灾钱粮拨下后,朝廷派出钦差微服出巡,手握赵昚钦赐的尚方宝剑,执掌生杀大权。

赵鼎的意思很直接,他不相信何铸举荐之人的人品,认为会假公谋私;而何铸担心赵鼎会公报私仇接机铲除异己,就连赵昚都没法做出一个合适的结论。

就因为二人争得不可开交,朝会一直延续到午时,弄得赵昚和满朝文武各个肚子咕咕直叫,最终还是胡铨提议,交由秦天德决断,才算让朝会散了。

然而当赵鼎和何铸赶到国师府的时候,却被国师府的管家牛二娃告知,秦天德不在府中,甚至不在临安城秦天德回钱塘老家去了!

前文交代过,朱淑真被秦天德特意留在了钱塘,一方面替他孝敬父母,另一方面也能够经常见到其父朱愈,但朱淑真还是很想念秦天德的。

因此秦天德闲着没事时,就跑回钱塘,化解二人的相思之苦。

从牛二娃的口中,赵鼎与何铸得知,秦天德已经返回钱塘已经三天了,而且带上了所有的家眷。三天并不算长,上个月秦天德曾经在钱塘滞留了整整一旬。

生性耿直的赵鼎,终于爆发出了对秦天德不负责任的强烈不满,亲自带人赶往钱塘,将躲在钱塘秦府逍遥窝内的秦天德揪回了临安城。

返回途中,在马车内,老赵鼎逮着秦天德骂了一路,可秦天德始终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反而怪赵鼎破坏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等回到了临安,面对赵鼎和何铸的纷争,秦天德只说了一句话,二人便哑口无言,钦差人选之争就结束了。

“这么大的事情,二位大人为何不交由官家决断?本国师的意思是,钦差出巡,代表的是官家,人选自当由官家定夺,二位大人何必争得你死我活,还耽误了本国师的享乐?”

终于钦差人选的最终选择权,凭着秦天德的这一句话,落到了赵昚手里,而赵鼎和何铸居然都没有任何异议,而这也更增加了群臣对年轻帝王赵昚的敬畏。

因为他们怀疑,赵昚已经跟秦天德在暗中达成了某种协议,秦天德在慢慢的将朝政交还,而所要换取的就是将来赵昚亲政后的一条活路。

群臣有这种想法不能算错,首先年初秦天德屠戮辽国使节团的时候,明显遭遇了一些麻烦,就连妻子儿子都被人强行从府中掳走。

虽然这个说法到如今还只局限于传闻,但不少官员已经相信了这个传闻。

在那段时间,秦天德频繁调动三衙兵士以及临安府衙役,赵昚从来都没有提出过质疑,而最终也是以范同勾龙如渊的问斩而告终。

虽说随后带来的官场变动,秦天德占尽了所有便宜,几乎所有官员的升迁变动全是他一手策划,只有史浩升至参政知事,令得赵昚颜面大失,但说不定这是因为这个缘故,面对赵昚,秦天德彻底选择了妥协。

如今长期不上朝,基本不过问朝中事物,令得赵昚尽显帝王本色,旨意颁下,少有大臣敢提出疑义,皇权从表面上得到了高度的集中。

之所以说是表面上,是因为朝中真正的掌权人目前还是秦天德,但秦天德试试不过问的态度,不能不让人怀疑他跟赵昚在暗中已经达成了某种协议秦天德在讨好赵昚安排退路!

御书房内,赵昚坐在龙椅之上,四周摆放着不少盛放冰块的器皿。

杭州的夏日格外炎热,宋人消暑的办法也分成了两种。

有钱有权的人,都会在自家府邸设置冰窖,夏日时以冰块解暑降温,例如皇帝赵昚如今的法子;而普通市民,家中不算拮据的,往往会选择澡堂子泡澡,来躲避夏日的酷暑。

至于说那些苦哈哈们,最关心的是全家是否能够温饱,哪有心情考虑如何解暑降温?最多就是城外的一些百姓,在村落附近的河流中嘻嘻罢了。

由于大批冰块的存在,御书房内的温度明显与外面相差很大一截,此刻赵昚紧皱着眉头,似乎是在自言自语:“他为何要劝说赵卿和何卿,将钦差人选一事交由朕来定夺呢?”

御书房内并没有太监宫女,只有两个人,除了赵昚外,另一个自然是岳震了。

在赵昚身边待得时间长了,心思越来越像秦天德的岳震知道赵昚的话,什么时候是在问自己,什么时候是在问他。

将一颗丢到嘴里绝谷一阵,然后吐出籽粒后,岳震大喇喇的回答道:“官家,您不用想那么多。姐夫他狡诈无比,说不定看穿了咱们的计划,所以才故意这么做的。您千万不能小瞧他,有时候我都在怀疑,他这几个月来不上朝,是不是一个阴谋。”

赵鼎和何铸的争执,其实是赵昚有意纵容的。身为帝王,对待臣子不能只是单纯的打几派拉几派,还需要有一批完全忠心的臣子。

赵昚现在最信任的大臣就是史浩,而史浩也成为了参政知事,等到赵鼎将来乞骸骨后,左相之职十有**会落在他的头上,这是不少朝臣公认的。

但一个史浩并不够,赵昚还需要更多的完全忠于自己的臣子。朝堂上倒是有一些官员看出了一些端倪,想要效仿史浩,可是赵昚对那些人大多不是很信任,因此决定从上届新晋进士中选拔有才干之人,加以培养。

不过官位有限,而宋朝的文官系统本就冗赘不堪,这两年来秦天德借助各种由头,已经裁撤了不少官员,赵昚想要无缘无故提拔官员,增设官职,恐怕会遭到秦天德的阻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86111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