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开局一个明末位面

作者:桃符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三百七十四章崇祯的无力

书名:开局一个明末位面 作者:桃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37

崇祯对着台下的众大臣一阵咆孝,挖了我老朱家祖坟,还想让朕诏安他们,你们是真没把朕当人啊。

想到这里崇祯的眼睛都红了,下面的大臣们彼此眼观鼻,鼻观口,口关心,平心静气,一句话也不说,张献忠投不投降对他们来说不重要,也不触碰他们的利益,因此他们很乐意作壁上观,看崇祯与杨嗣昌斗心眼。

杨嗣昌这时跪在地上,不言不语,头微微低着也不说话,等崇祯咆孝完了,杨嗣昌才再次开口道:“臣以为可以接受张献忠的投诚。”文網

崇祯这时瞪着杨嗣昌喝道:“杨嗣昌,你是兵部尚书,不想着如何用兵剿灭叛贼非要让叛贼投降,而且还是掘了大明皇陵的叛贼,你想如何”

杨嗣昌听了这话头缓缓抬起来,目视崇祯道:“陛下,这就是兵部核算出来的最符合当前利益的方桉。”

崇祯看着杨嗣昌道:“你什么意思”

杨嗣昌微微沉吟道:“陛下,张献忠盘踞湖北据兵二十万,贼势不比高迎祥小多少,若是按照陛下的意思,咱们需要调动大军剿灭之。”

听了这话崇祯道:“那就调兵,让卢象升去。”

杨嗣昌听了这话道:“陛下,卢象升本是宣大总督,需要镇守宣大府,以防鞑子犯边。”

“最近鞑子不是在打朝鲜吗他们短时间不会犯边的。”

“陛下,军国之事岂能儿戏,宣大乃是九边重镇,岂能长时间空虚。”

崇祯闻言微微皱眉道:“那就让孙传庭去。”

杨嗣昌道:“孙传庭乃是陕西巡抚,手下兵马不过一万出头,一万对二十万,就算孙大人是神兵天降,恐怕也胜算不大啊。”

“那就从其他地方给他派兵,让洪承畴帮他。”

“陛下,李自成还盘踞在山西,需要洪承畴大人的兵马剿灭啊。”

崇祯闻言眉头皱成川字道:“那就派其他地方的兵马,山东左良玉不有三万山东兵吗山东无战事,派过去支援孙传庭。”

杨嗣昌闻言道:“陛下所言极是,左良玉将军确实可以作为应援,若是调动左良玉将军倒是可以与张献忠一战。”

“那就派左良玉去,张献忠逆贼也,朕要抓住他,押到京城凌迟处死。”

听了这话杨嗣昌道:“陛下所言极是,此等逆贼绝不容饶恕,不过陛下,从山东往湖北调兵,花费极大,还请户部给山东总兵左良玉拨军饷一百万两银子。”

“什么”

听了杨嗣昌的话,户部尚书李侍问差点一跟头跳起来,一百万两银子,我日了狗了,现在户部赤字有多严重你知道吗

李侍问这时连忙从人群中钻出来跪在地上道:“陛下,这些年连年交战,辽响已经占据户部税收的半成,现在内部战争,就是剿灭高迎祥就花了咱们户部小一百万两银子,现在再让户部拿出一百万两,陛下,户部真的拿不出来了。”

崇祯听了这话看看户部尚书李侍问,头疼的很啊,李侍问是崇祯启用的老臣,李侍问是明万历三十一年的广东乡试举人,第二年的甲科进士,后担任礼部主事,在之后魏忠贤得势,权势滔天,到处修建生祠,当时官员遇到魏忠贤的生祠必须朝拜,不过李侍问却不屑一顾,于是就被魏忠贤记恨,不过他还很聪明,知道得罪魏忠贤,不会有好果子吃,于是就趁着魏忠贤没发难的时候,托病辞职,躲过一劫。

后来崇祯上位,魏忠贤倒台,李侍问被启用为户部侍郎,总督漕运,到任之后,李侍问还是很有才干的,不单规范了规章制度,并且带头整顿漕运,受到了崇祯的喜爱,升任户部尚书。

可是自到任一来,李侍问才知道大明朝最难干的官就是户部尚书了,地方闹灾了,需要笔款,朝廷衙门发拨工资,需要拨款,辽东更是吃钱的大户,陕北民变,山西民变,湖北民变,河南还民变,平叛需不需要钱。

好家伙自上任一来,李侍问一个五十岁的小老头就成把成把的掉胡子,愁啊。

现在李侍问恨不能一文钱掰成两半花,那真是相当的凄惨啊,而且这些年大明风雨飘摇,能正常征收赋税的地方寥寥可数,军饷开支又是一个天文数字,这简直就是把李侍问往死路上逼啊,幸好蓝田县还是讲究的,从不缺少赋税,可是也是杯水车薪啊。

现在好了,你们打个张献忠张嘴就要一百万军饷,你们是真敢开牙啊,是把我们户部当成冤大头了啊。

李侍问跪在地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明的户部什么德行他太知道了,别说一百万两,就是一万两银子他都要努力斟酌的把这笔钱省出来。

大明其实这些年的赋税还是比较多的,虽然多地闹灾荒,大明的税收比往年少了一些,可是也能达到一千五百万两。

可是这些钱对比大明的大窟窿简直是杯水车薪,别的不说,光辽东一镇,每年基础军费就要四百万两,如果再遇到特殊战事,四百万两肯定不够。

除了辽东,陕西,山西,湖北,这些地方剿匪军饷,养护军队,加起来也要四五百万两之巨。

而且除了这些用兵的地方,就是一些地方养的兵马,比如山东有总兵,有水师,各地都有军队,官员的俸禄,加起来也需要四五百万两银子。

这样就是一千二三百万两银子出去了,这还没加上各地藩王的俸禄,这也是一大笔开支啊,大明国运至今二百七十余年,朱家子孙疯狂的繁衍,根据明神宗实录记载,万历二十三年,宗室人口就高达十五万七千人。

根据近代明代万历会计录整理与研究记载,万历年间全国财政支出为一千宗藩俸禄开支就高达五百五十万两,接近当年全国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

三分之一的税收都用在藩王身上,再加上辽东用兵,国内剿匪,各地养兵,朝廷俸禄,一下子就把大明的税收用的干干净净,前些天下雨打雷,把紫禁城北面一处宫殿噼踏了,皇帝都没舍得重修。

不是崇祯不想修,而是户部真的没钱啊,户部的账都放在明面上,今年收了多少钱,用了多少钱,一目了然,根本做不得假,这些钱加起来,今年最基础的开支都朝着两千万两去了,而今年才一千五百万两的税收,这大窟窿如何填,都把户部搞得焦头烂额。

而现在杨嗣昌开口就是一百万两的军费,支持山东总兵左良玉进攻张献忠,那是真敢开牙啊。

李侍问出列哭穷,杨嗣昌神情自然一句话也没说,好半天才开口道:“李尚书,张献忠反贼流寇,挖掘皇陵,罪不容恕,当凌迟处死,现在陛下有意征讨,你却百般不愿,这是为何,难道就因为区区一百万两白银,而让反贼逍遥法外,还请李尚书速速筹措银饷,我兵部也好速速派兵,清缴此贼。”

李侍问听了这话看着杨嗣昌,眼神中全是怒火,我户部什么德行你不知道吗你这不是在火上浇油吗

不过李侍问也不傻,也明白杨嗣昌的意思,杨嗣昌这是以退为进,他想诏安张献忠,可是呢,皇帝不愿意。

那么就摆事实,讲道理,现在更是想要用钱让皇帝低头,而自己就是杨嗣昌想要抓过来用的枪,杨嗣昌想要逼着自己对皇帝说,户部没钱,还是不要轻易动刀兵这样的话。

可是自己能说吗

这话不能说,杨嗣昌这个王八蛋啊,真是她娘的阴损毒坏,不似他爹杨鹤那般忠厚。

李侍问想着便不在多言语,现在情况就是这个情况,一切都明白在眼前,户部没钱,真的没钱,他甚至透支了来年疏通漕运的钱来解决今年的问题,可是你再拆了东墙补西墙,你也不能把东墙全部拆了啊。

所以李侍问不言语了,只是跪着,心中暗骂杨嗣昌不当人子。

就这样局面僵持住了,朝廷群臣都不说话,有啥好说的,看热闹吧,看看这皇帝是为了江山能舍弃祖宗,舍弃个人的屈辱,还是一怒之下,不顾江山,硬掏出一百万两银子灭掉张献忠。

咦,这话说的不严谨了,左良玉那货手里的兵马可没有洪承畴,卢象升他们的精良,就算兵进湖北能不能打得过张献忠还是另一回事。

张献忠虽然是流寇,可是战斗力也不俗气啊,多次跟蜀中的秦老夫人交手,还能全身而退,就很说明问题了。

想到这里众人都偷瞄崇祯,只见崇祯的脸一阵青一阵白,一阵五颜六色,气的胸口上下起伏,可是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杨嗣昌不着急,跪在地上,就好像老僧入定一般。

终于经过了漫长的沉寂之后,崇祯黑着脸道:“张献忠想要受诏安,手中兵马必须全部去除,朕可以给他一个大官,但是手里不必养兵马。”

听了这话杨嗣昌拱手道:“陛下说的极是,不过。”

“嗯”

崇祯看向杨嗣昌,杨嗣昌道:“陛下,张献忠流寇习性,初受朝廷诏安,心中还很忐忑,尤其是他知道得罪陛下,更加不敢交出全部兵权,这兵马全部去除,他肯定不会答应的。”

崇祯握了握拳头道:“不答应,朕就不同意他诏安。”

“陛下三思。”

杨嗣昌再次躬身,崇祯咬了咬牙道:“杨爱卿,张献忠不想交出兵权,还想接受朝廷的好处,哪有这般好事,汝莫非忘了令尊之事。”

崇祯一句话戳到杨嗣昌的肺管子上了,他爹杨鹤诏安一辈子流寇,最后被流寇背刺,落了一个发配流放,病死他乡,这也是杨嗣昌心中的痛。

因为当初因为他父亲的事情,他差一点就与仕途无缘了。

想到这里杨嗣昌知道这是崇祯在发泄不满,在敲打自己,杨嗣昌收敛了一下情绪道:“陛下,您把兵部交给臣,臣知道父亲当初犯下的大错,臣也心中自责不已,所以臣冒着被陛下不喜的风险,也要把事情最好的解决方桉,禀告陛下。”

“良药苦口利于病,大明积弱多年,国力空虚,户部无钱,此时绝对禁不起一场大型战役,如果我顺着陛下的旨意,只要调动兵马对张献忠发起一场剿灭战而已,到时顺了陛下的心意,可是会让大明的情况更加糟糕。”

“臣不能只为了讨好陛下,就做出如此事情,如果这般做了与佞臣何异,如果臣真的如此做了就是愧对陛下的信任,愧对这兵部尚书的职位。”

“古语有云,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张献忠犯下如此过错,肯定是要受到惩罚的,可是现在不行,现在大明需要的是休养生息,需要的是恢复国力,而不是继续战乱,所以臣冒着杀头的风险,提出诏安张献忠,只要把他招入朝廷之内,等大明恢复国力,想要杀他还不轻而易举”

“宋时反贼宋江何等嚣张,大败童贯,高求,朝廷一时间拿他无办法,可是被朝廷诏安之后呢,皇帝一杯毒酒就解决了,何须派大军征讨,空耗国力呢”

“还请陛下三思,莫要意气用事。”

杨嗣昌言辞凿凿,恳切的对崇祯说道,崇祯听了这话,眼睛微微发红,他知道杨嗣昌说的有道理,可是这口气他就要这样忍受了吗

想到这里崇祯叹息一声:“罢了,你说说张献忠同意诏安的条件吧。”

听了这话杨嗣昌道:“是,刚才陛下提议的除去他的兵权,张献忠并不同意,可是臣与他协商,他虽然不愿意放弃所有兵权,但是也愿意除掉大部分兵马,表示归降之心,他只留少许自卫兵马,人数大约在两万左右。”

“两万人。”

听了这话崇祯的表情变好一些,毕竟从二十万变成两万,这个诚意还是蛮足的,崇祯听了这话道:“还有呢”

杨嗣昌道:“第二就是他的所有封号都会祛除,在给陛下亲自上一封请罪书,忏悔他的过错。”

崇祯闻言冷哼一声不说话了。

杨嗣昌也没在意,继续道:“最后他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他想要一个驻扎地,最好是蓝田县。”

“什么”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948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