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开局一个明末位面

作者:桃符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二百四十一章一万担粮食换知县

书名:开局一个明末位面 作者:桃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37

呼呼呼

熊熊的炉火,燃烧起熊熊的火苗,李朝生坐在路旁烤火,外面不知何时下起了雪来。

雪花飘飘,风也潇潇,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当然这只是想想,现在才刚十一月份,这里那来的腊梅树啊。

“旅长,按照您的吩咐,所有显眼的武器都放起来了,大家伙手里现在就有几把蒙古腰刀。

听了这话李朝生点点头,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响动,原来是洪承畴来了,李朝生听了这话道:“有请。”

洪承畴这时下马,被眼前这片军事基地吸引了,这里的建筑太有特色了,这灰色是什么

往里走,洪承畴看见了院内站岗的士兵,身上的棉袍看起来就厚实,比自己军中将士的都厚了一大圈,这棉花没少放啊,还有脚上的棉靴,看着就暖和。

另外这些站岗的家丁也不一般,一身军武之气,尤其是身上那若有如无的杀气,看样子是见过血的。

没想到李朝生手下竟然有这样的人物,不过洪承畴只是稍微惊讶,并没有觉得不妥,关中大族都有养护院家丁,养刀客的习惯,比如曾经的大商人范永贵家里就有六百刀客。

按道理这是大明律法不允许的,可是不允许又能怎样,按照大明律法,官员贪污六十两银子,就该剥皮填草,可是现在哪个官员敢说自己没有贪污超过六十两

还有人规定,地主商人不能穿绸缎衣服,不能雇佣奴仆,可是现在几人遵守现在真正遵守的人反倒成了异类。

洪承畴继续往里面走,很快看到一群壮硕的大汉在院子里面练兵,洪承畴看了几眼,心中有些惊讶,好整齐的队列,这样的队伍是有杀伤力的。

看来这蓝田李氏武力充沛啊。

洪承畴想着,这时就见不远处一个房门开着,李朝生已经带着一群人迎接自己呢。

“见过洪大人。”

李朝生笑呵呵的抱拳。

洪承畴看了李朝生一眼道:“你们李家好大的势力啊,这些护卫都快赶上某家麾下的百战精兵了。”

李朝生听了这话连连摆手道:“洪大人说笑了,他们也就是跟土匪打过几架,您不知道啊,蓝田土匪甚是强悍,我这家大业大,不养一些护院,心里不安啊。”

“这倒是真格的,某家来时刚去了趟长安卫,听那里人说,咱们蓝田有个张麻子,势力颇大啊。”

李朝生听了这话点点头道:“确有此事。”

洪承畴道:“某家就是腾不出手来,否则还真要看看这张麻子的手段。”

李朝生听了这话笑道:“这张麻子虽然势力很大,却不足为虑,此人还算仁义,最近蓝田闹灾民,他清峪竟然用自己的粮食救济了数万灾民,现在他在蓝田人的眼里可不是土匪。”

“嗯,救济灾民”

洪承畴一皱眉道:“此子莫非是想要裹挟民意,要挟朝廷”

李朝生听了这话没说话,心里却是略微一惊,这洪承畴看人很准啊。

不过李朝生继续说道:“应该有这样的想法吧,不过不重要现在灾民漫山,有人能救灾民,不是大明之幸,百姓之幸吗”

听了这话洪承畴深以为然:“你说得对,虽然此子居心不良,但是能行善事,某家便放他一马。”

李朝生闻言道:“是啊,这样的人可能也是迫不得已,官逼民反,既然心存善念,当安抚为主。”

听了这话洪承畴突然狐疑的看了李朝生一眼道:“你不会跟着张麻子有联系吧”

“没有啊,洪大人何出此言。”

李朝生略微一惊,自己莫非露出马脚了,跟这些心思复杂的人说话果然要小心,洪承畴又开口道:“没有最好,有也无妨,这年头跟土匪有勾结的大族,也不缺你一家。”

这话说的很有道理啊,土匪抢劫大族,有些大族为了不被土匪抢劫,就会想方设法跟土匪建立关系。

这个在地方上也不少见,不算什么新鲜事。

这时李朝生岔开话题,不能在这上面纠结了,于是说道:“大人外面天寒地冻,屋里一叙。”

说着李朝生把洪承畴领进了自己的小屋,一进屋子,屋内的热气就让洪承畴微微眯缝起眼睛。

“你这屋子,挺暖和啊。”

李朝生指了指自己的土炉子道:“全仗此物。”

洪承畴这时看了有些不明所以,伸手一靠近,顿时一股热气,洪承畴好奇道:“此为何物”

李朝生连忙开口道:“这东西叫土炉子,类似于咱们冬天用的火盆,只是改良了一下。”

洪承畴这时皱眉道:“你这炉中烧的何物,火焰如此旺盛”

李朝生笑道:“炭石。”

“此物怎可屋中燃烧,会毒死人的。”

洪承畴开口。

“大人请看,此乃烟囱,炭石有毒,毒在其烟,现在有这个铁皮空心管把烟倒出,屋中自然无毒。”

听了这话洪承畴道:“此物甚妙,回去我也让工匠学着打造一番,冬日取暖甚妙。”

洪承畴说着拿过凳子,把手放到炉子上烤,李朝生让人给洪承畴倒了杯热茶,自己也陪着。

“陕西今年灾荒严重啊。”

洪承畴烤着火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李朝生不明白他什么意思,这时洪承畴道:“我看见你外面设立粥棚,你这还有余粮”

李朝生闻言立刻警惕道:“家中并不富裕,没有余粮。”

洪承畴道:“我打听了,你李氏现在是蓝田县最大的地主,你家没有余粮”

李朝生看了洪承畴一眼道:“大人既然打听应该知道,我家大部分土地是今年秋天才购买的,不成想也赶上灾年,所以家中并没有多余粮食。”

洪承畴听了这话看了李朝生一眼道:“你我又不是第一天认识,你的为人我知道,不见兔子不撒鹰,我知道你手里有粮食,我也不白要,我给你一桩前程,你送我一万担粮食可好”

听了这话李朝生一皱眉道:“现在整个陕西,我认为没有什么前程能比得上一万担粮食”

“你不听听,怎么知道就没有一桩前程值一万担粮食呢”

洪承畴反问李朝生,紧跟着说:“我现在是陕西布政使你知道吗”

李朝生看着洪承畴道:“贺礼我都送了,我怎能不知道。”

洪承畴继续说道:“我现在主政陕西,值此灾年,朝廷给我任免六品以下官员的特权,蓝田知县张德正被罢免,现在蓝田正缺一个知县你知道吗”

李朝生听了这话一皱眉,他明白洪承畴的意思了,他是想用蓝田知县这个官换取一万担粮食,不过一万担确实有些多了,而且自己也不能轻易就范,自己要告诉洪承畴自己是个不容易拿捏的人,让他别太放肆。

想到这里李朝生道:“知县死了还有县丞。”

“县丞不堪大用,我已经一撸到底,贬为庶民。”

“县丞不行还有主簿。”

“文弱老儿,岂能担任一县百姓生死大事。”

“还有典吏。”

“管狱小儿,蝇营狗苟,不能为一县丞之尊。”

“那朝廷可以派官吏下来,一个知县的实缺,不会没人动心吧。”

“呵呵陕西现在就是一锅沸水,那个不知死活的往这里跳,小子,没人了,现在蓝田县县衙大门洞开,形同虚设,我到县衙时,还见六岁顽童在往知县的椅子上撒尿呢”

洪承畴瞪着眼睛看着李朝生,李朝生这时看着洪承畴道:“别人都不愿意当这个县令,你觉得我能当”

洪承畴看着李朝生道:“你的手段我见识过,一个月不到,陕西最火的两个买卖调料包,与玉仙楼都是你的手笔,今日来你这一看,兵精粮足,还有余粮设立粥铺,你是蓝田县最好的选择。”

李朝生一皱眉道:“你认为我会干”

“你会的,尽管陕西现在是一团乱麻,可是乱代表着机遇,我能看出你是个有野心的人,不会安稳的躲在这小山村的。”

李朝生听了这话微微一笑道:“我,我干不了。”

“可有什么顾虑”

“我一届白身,既不通四书五经,又不懂圣贤之言,更无功名在身,当这个县令于礼不合。”

李朝生看着洪承畴说道。

听了这话洪承畴从怀里掏出一张文牒道:“此乃某家特意找的西安学政云道理索要的保举文书,以西安府学政之名保举你为南京国子监的监生,有了这名头,你来当这蓝田知县,名正言顺,于情于理于法,都挑不出毛病,现在差的就是你把名字写上去。”

李朝生沉吟半天,这蓝田知县对他的诱惑太大了,毕竟只要当了蓝田知县,自己就能名正言顺的主政一方,外加六大峪口,可以说蓝田就是自己的封国。

自己在这里可以过着割地封王的生活,自己在说的话就是政令,大义,实力,全被自己占据了,自己将所向睥睨。

没理由拒绝啊,就因为那一万担粮食,其实自己只要稍微省一点,然后在现代世界买一点粮食,肯定很快就补回来了。

想到这里,李朝生咬了牙道:“八千担粮食,八千担我就干。”

洪承畴听了这话道:“不行,一万担粮食,一粒米也不能少。”

李朝生皱眉道:“一点商量余地也没有吗”

洪承畴道:“这些是我自筹的军粮,少一粒米,就可能有一个士兵饿肚子。”

李朝生这时眉头皱的更紧:“军粮也要自筹,朝廷这时把陕西放弃了吗”

洪承畴听了这话沉默了许久道:“不到山穷水尽之际,谁敢说一句放弃啊。”

听了这话李朝生沉默了,紧跟着点点头道:“可以,一万担米,我给了。”

听了这话洪承畴笑道:“好,爽快,那么恭喜李县令了。”

李朝生拱了拱手,紧跟着洪承畴挥手让人把蓝田县令大印给了李朝生道:“这就是蓝田大印,你拿着它就算是蓝田县令了,至于后面吏部任命文书,半个月内送到你手里。”

李朝生这时接过大印,说是大印其实不大,材质为黄铜,上面刻有蓝田县正堂五个大字。

有了这个印李朝生就算代理县长了。

洪承畴把大印给了李朝生道:“行了,李县令某家饿了,县令大人莫非不管饭”

听了这话李朝生道:“谷子,下去准备饭食。”

这段饭很简单,白面膜,大白菜,外加一盘五花肉,洪承畴吃的很多,那吃相不像是一个布政使大人,反倒像是一个饥饿的老汉。

李朝生的吃相倒是挺优雅,洪承畴看着李朝生这吃相道:“以前我吃的比你还优雅,可是当看到饥民之后,才知道什么都是虚的,吃饱才是真格的。”

听了这话李朝生道:“大人看过很多饥民。”

洪承畴道:“咱们这边还强一点,陕北已经开始易子而食了。”

洪承畴说道这里强悍如他也顿了一下,紧跟着继续吃白面膜与大白菜,不过那五花肉不动了,本来那五花肉他吃的是最香了。

李朝生也被易子而食四个字吓到了,不在这个时代,不在这个氛围,可能很难理解这四个字,甚至不会有太多触动,可是在这个时代,这样人人都面黄肌瘦的年代就会知道这四个字是何其残忍。

你吃我子,我吃你子,此乃易子而食。

李朝生不敢想象那画面,作为一个现代人,尽管已经习惯了明末残酷的生活环境,甚至可以面无表情的看完杀人,却不敢想象那画面。

洪承畴吃饱了,他现在很忙,要离开,粮食他会让副将来押运,只要准备好就行,而洪承畴走了之后,李朝生吩咐把去年抢劫范永贵剩余的旧粮给洪承畴,地瓜这东西他还不想给洪承畴,毕竟这东西太高产了。

作为秘密武器用更好,若是拿出去,粮食问题大大缓解,陕西那些贼寇怕是坚持不了多久。

李朝生是个伪善的人,听到易子而食,他会震惊,难过,可是真的让他把秘密武器拿出来救助百姓,他却不愿意,因为这会阻碍他窃取这个国家。

他的目标一直很明确,推翻大明,他来当这天下之主。

不过天下之主没当上,他现在倒是当上了一县之主。

蓝田县令,外加蓝田最大的土匪头子,有权,有兵,那蓝田就是自己的地盘,不过现在别急,等吏部任命诏书下来再说,手续全了才叫名正言顺。

不过这些天李朝生继续跟着人走访,这一次李朝生特地叫上了清风,清风可是六大峪口水渠的缔造者,水利专家。

这回他要修整个蓝田县的水渠,毕竟他现在是蓝田之主,目光就不能太狭隘。

想明白这些,李朝生带着清风一行,策马考察蓝田境内的水渠,发现蓝田县竟然有许多古沟渠,把这些古沟渠都打通,把水库都建设起来,清风说,最起码可以满足蓝田县百分之八十的灌溉需要,那样就不怕旱灾了。

对此李朝生表示满意,只要能满足百分之八十的灌溉,那蓝田就不会缺粮,甚至会有很大的富裕,到时候蓝田县就抖起来了。

为了表示对清风的嘉奖,李朝生破例把自己带回来的一本穿越者必备神书农田水利工程送给了清风,清风对这本书如获至宝,因为里面很多水利方面的知识,是他从来没有考虑过得。

很快一行人溜达到了北乡水库附近,这里是一处荒废的水库,也是蓝田县存留最大的烂尾工程,可以说这个水库要是完成了,北面这六个镇的用水问题基本可以保证。

清风这时指着这个烂尾工程给李朝生介绍:“这个北乡水库,根据资料记载,最早修建是成祖时期”

这北乡水库是永乐大帝朱棣最开始修的,当时朱棣大帝刚击败蒙古人,发了一笔财,在大臣的建议下要做一些有利于儿孙后辈的事情,于是就在全国各地,大肆修建水库,整理水渠。

不过可惜的是,这北乡水库修建了一半,朱棣就没抗住,死在远征的路上,紧跟着朱高煦哥三就开始抢帝位,这修水库这么花钱的大事也就停了,因此全国上下这种烂尾工程,不在少数,再之后,老朱家一代不如一代,这工程也就彻底烂尾了。

直到今天,他李朝生准备重新修建这烂尾的北乡水库,然后以北乡水库为状向外辐射,然后每隔一段距离修一个小水库,如果遇到洪涝天,小水库可以往大水库倒水,实在不行还能反过来由北乡水库向外泄洪。

可以说只要这水利工程修好了,年年都是风调雨顺,年年都不至于颗粒无收。

李朝生想着,决定把灾民全都派出来修水库,这样省工钱只要管一顿饭就给你玩命干的廉价劳动力,可不多啊。

李朝生想着,紧跟着策马一行人往回走,可是路上李朝生遇到了揪心的一幕,他看到一个灾民把自己的孩子,卖给了当地一个大户人家,只换取了区区五十斤的高粱米。

看到这一切,李朝生都傻了,这时一旁的谷子道:“旅长,走吧,这种事,天天都在蓝田县发生。”

李朝生听了这话一愣,一旁跟着的李朝龙道:“这种大灾之年是难免的,而且这些孩子还算命好的,最起码在咱们蓝田县内买孩子都不是为了吃,在其他地方,这些孩子买回去,就是锅里的一块肉。”

听了这话李朝生转头看向李朝龙,李朝龙这时看着李朝生道:“这几天有不少灾民去我家跟我爹聊天,我爹说的,在咱们家附近的灾民里,就有人把自己的孩子卖了,当天晚上那孩子就被人吃了,那人亲自看见有人在啃自己的孩子,现在整个人都疯疯癫癫的。”

李朝生听着李朝龙的话,心里觉得无比堵得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世道如此,为之奈何啊。

李朝生叹了口气道:“拿出一部分粮食,成立收养院,给我买这些孩子。”

李朝生看着李朝龙说道,李朝龙听了这话没有任何犹豫,表示表示同意,并且要求亲自管理这件事。

在李朝龙看来这笔买卖很值,李家能发扬壮大,离不开李家人的精诚合作,无私奉献,说白了目前,姓李的在李朝生的队伍里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这很好,可是随着李朝生慢慢发展,姓李的不够用了,这就让李朝龙很着急,这样的念头,只有姓李才能信任,人心隔肚皮,族人最可靠。

可是现在族人不够怎么办

这些孩子就是很好的选择,能选择出来卖的孩子,不会有虚弱,疾病,残疾的,因为这个年代这样的孩子活不了,自然就给他淘汰了。

留下来的都是强壮的,适应能力强的孩子,而这些孩子还只有七八岁,这时候三观还没被竖立完全,完全可以进行洗脑教育,只要好好培养,将来给一个李姓,那他们将来就是李家的人。

因为李家族人里就有很多这样的外来户,比如李德珍,李德宝二人的父亲,就是外族人改性过来的,现在也不是很忠诚吗

所以李朝龙对此很上心,花点粮食买回来,给个姓将来就能收获一堆忠诚的族人,这个买卖怎么看都不带赔本的啊。

回去之后,李朝龙就开始买孩子,五十斤高粱米,或者小米,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这买卖很公平。

买卖双方也都很遵守规则,卖孩子的父母,一个个面无表情,孩子给你你给我粮食,少一粒高粱米,我就跟你拼命。

买方后面是一百多人的队伍,主要是防备灾民哄抢。

无知的幼童看到那么多的粮食,嘴角流出口水,看着忙碌的父母用斗量卖他们收获的高粱米,脸上露着傻笑,心中想着,今天晚上有可能吃到美味的高粱米饭了,典型的被人卖了,还在帮着数钱。

李朝龙一斗一斗的给人丈量着米,一斗下去,李朝龙用刮板把上面鼓起来的高粱米打掉,这时候卖孩子的父母就会要求李朝龙把斗蹲一蹲,这样就能多装一把米。

这时人都在斤斤计较,别说一把米,就算一粒米也不能丢弃,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命会不会被最后一粒米救活。

李朝生在一旁看着,眼神中充满了悲凉,自己竟然在干拐卖孩子的勾当,可是他不得不这么做,因为他不这么做,谁知道有没有丧心病狂的家伙把这些哇哇哭的孩子变成一锅肉。

能救一个是一个吧。

石小磊在一旁站着,脸上也是无奈与愤怒:“这朝廷没有救了,卖儿卖女都没人管。”

郭小胖这时在一旁掉书袋道:“其实遇到灾年,卖儿卖女就是官府发明的一种救灾方式。”

谷子听了这话道:“怎么可能,这天下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救灾方式”

郭小胖苦笑道:“汉书食货志记载,大汉初年,天下灾,人相食,为此汉高祖刘邦下令民间卖孩子,用孩子来换取活命的粮食,原文为: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

听了这话石小磊与谷子都瞪大了眼睛:“这是皇帝下的命令”

李朝生听了这话:“他这个皇帝就是个臭流氓不过,那种情况也没有别的最优解了,此乃无奈之举。”

李朝生说着,这时卖粮的那里突然起了争执,李朝生几个一愣,发现竟然是有人要把女儿卖给李朝龙,李朝龙不愿意收,这个顽固的家伙,一直固执的认为只有男人才是家族振兴的未来,才是能开枝散叶的存在,女儿只能当童养媳,没用。

不过不说这是个陋习,不过这个时代人都这么认为,一时间想要扭转这个想法,也不是很容易。

这时就见一个妇人跪在地上磕头道:“老爷啊,我们家妮可听话了,您就给她一条活路吧,我求您了。”

妇人磕头,李朝龙皱眉,紧跟着妇人道:“我不要五十斤高粱米,四十斤,三十斤都行啊,您就救救妮吧。”

妇人磕头哭泣,小女孩这时也忍不住了,哇的一声哭出声来,声音之凄惨,令人唏嘘,周围的灾民却不说话了,这年头卖儿卖女也不好办,大户人家买闺女都会有一个有经验的婆子出来看,那一个将来能出落成一个美人,就要那一个。

而这个妇人的女儿,长得一看就丑,主要是脸上那胎记太明显了,左眼整个眼眶都是黑的,长大了一定也奇丑无比,这谁买谁吃亏啊。

李朝龙很纠结,这时李朝生看了看一旁的谷子道:“去跟李朝龙说一声,男女咱们都要,五十斤高粱米咱们还是能出得起的。”

谷子听了这话看着李朝生道:“那女娃很丑。”

“丑女多才,少废话,赶紧去。”

李朝生瞪了谷子一眼,这又不是选媳妇,丑点怎么了,丑女家中宝,因为她们不会花很多时间梳理打扮自己,就能好好的做学问。

一提到做学问李朝生脑袋一个激灵,紧跟着吩咐下去,全县灾民里寻找秀才以上功名者,这些人可以运到李家小学堂教书。

至于这些人还穷酸,摆谱,那就饿着,饿的眼冒金星他们就知道子曾经没这么曰过。

“对了,找到之后,每个人就说管一顿饱饭,然后全都送到李家小学堂,让李朝文管理,李朝文该当个校长了。”

李朝生说着,石小磊立刻去办这件事。

这大灾之年也有大的机遇,以前这些穷秀才肯定还有一碗饭吃,可是现在挨饿的他们还会迂腐吗要是还迂腐那就活该饿死了。

李朝生想着,缓缓的向军营走去,他在思考一个问题,目前蓝田县拥入的灾民能有六七万人,这些灾民已经足够多了,再多蓝田可就真的盛不下了。

而且蓝田的存粮也是问题,所以李朝生现在有个大抉择,那就是要不要下令封锁峪口,让灾民不得进蓝田。

这个决定李朝生有点下不来,实在是过于残忍了,李朝生纠结了许久,最后还是咬紧牙关下令:“封锁峪口,从今天开始蓝田境内不允许灾民拥入。”

蓝田县是最后一个下令这么做的县城了,其他县早就下令了,可是那些如筛子一样的县根本挡不住灾民,不过李朝生下令就决定能拦住。

蓝田本来有人口二十万,现在有将近七万人拥入,二十七万人,聚集在蓝田一县,下面就是考验执政者能力的时候了。

无论是粮食,还是人口调动,这都是太考验执政者智慧了。

而现在这样一个大难题就落在李朝生身上,不过在进行工作之前,李朝生需要得到吏部的任命书,正式就任知县一职位才能开始正式下达自己的政令,现在还不到时候。

这几天李朝生回了趟现实世界,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了解了许多这方面成功的经验,最后确实让李朝生看到了一个被证实过,绝对可行的方案,只是这个方案短时间有效,长时间有害,这个方案就是我国在最困难时期进行的大锅饭政策。

就是粮食的集中分配,这个在困难时期绝对是一个绝妙的办法,不过这个办法必须要有足够的铁腕才能成。

而李朝生有这个铁腕。

峪口关闭,收孩子也就停了,李朝龙这段时间一共收了一千个孩子,其中男女比例六比四,这些孩子被送入了李朝生准备扩建的李家小学堂,跟李家的孩子一起学习文化,并且李朝生在他们文化中格外加了一些洗脑的东西。

毕竟洗脑要从娃娃抓起,比如忠于宗族,忠于李朝生这些概念,这些课程都是杨书白亲自去教授,李朝生相信杨书白不会让他失望的。

李朝生很期待这些孩子快点长大,他们长大了,李朝生就能收获一批有文化的铁杆手下,自己就能更加快速的扩张,谁也挡不住自己的扩张。

那时候天下就离自己不远了。

李朝生正在畅想着未来,这时岱峪方向汇报,有军马来蓝田,好像是给旅长你送吏部文书以及官袍的使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49380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