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开局一个明末位面

作者:桃符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二百五十四章红薯粉工坊

书名:开局一个明末位面 作者:桃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9:37

“帝企鹅,恐怖如斯啊。”

李朝生给谷子介绍帝企鹅的经历,这越说,李朝生越觉得可怕,好一个帝企鹅,手握流量与现金流,无往而不利。

谷子也瞪大了眼睛,明显是震惊到了。

二人溜溜达达往前走,很快来到了前面,前面卖吃,卖喝的更多,几个人吃喝一顿。

谷子不由感慨:“一年前我还觉得西安城繁华无可取代,现在咱们蓝田的繁华程度,仅次于西安城,过几年恐怕便不输西安了,这些都是旅长您的功劳啊。”

这句话不是恭维,而是真情流出,身后的几个警卫员也都一脸认同,这一年完全是在李朝生的英明调度之下,才完成了由灾荒之年到如今盛世一般的转化。

人心都有一杆秤,谁不知道这里面的深浅呢。

一行人一路向前,许许多多,认识的人跟李朝生行礼,李朝生一一回应,尤其是街道上新盖起来的许多灰色的二层小楼,这些都是本地富户的产业。

也算是李朝生的一种利益交换,李朝生需要他们的土地,需要他们把地租全都从以前的五成,降到现在的三成地租,未来李朝生还希望再降下来一成,两成地租才是李朝生想要的。

而作为富户,他们没了土地收益,李朝生就变着法的让他们经商,让他们的金钱可以流通起来,带动整个蓝田的经济发展起来。

毕竟,银子不流通,那就是一堆金属,只有流动起来才能体现他的货币属性,才能带动百姓的生产力,财富是怎么诞生的,财富是百姓们奋斗出来的。

而钱就是能够调动百姓积极性的催化剂,如果失去百姓的奋斗,那么钱就毫无意义。

李朝生来到这个世界好几年了,明白一个道理,做事一定要因地适宜,不能做太过跨越的事情,无产阶级,李朝生想要完成的转化,不过李朝生发现在这个世界很难。

也没有成功的土壤,再说地主就不是人了,除了少数剥削的太狠的,其余能改造就尽量改造,把他们利用起来才能最快的提升自己的实力。

蓝田县现在这个模式就不错,地主把土地上的利益让出来,李朝生给他们商业上的支持,土地利益给了百姓,百姓手里有了余钱,就有了购买力,这时候地主又可以把钱赚回来,同时李朝生又能给地主收商业税。

什么崇祯皇帝不允许收商业税。

哦,那没事,咱们收的不叫商业税,咱们收的是进城税,商铺管理费,城市道路整理费,巧立名目,收个税还不容易。

至于商业税,咱们只字不提,响应朝廷号召,决不收商业税。

这没毛病吧

商业税,不得不说,一个国家不收商业税,那纯属脑残,蓝田县现在商业才刚刚起步,可是收上来的商业税已经有全县总税收的三分之一了,这要是彻底发展起来,跟农业税收相持平绝对没问题,甚至能够远超农业税。

到最后,如果经济真的发展到那个地步,甚至可以不收农业税,就比如真实世界,农业税就在2006年一月一日正式取消了。

这是一个社会高度发达的标志,也是李朝生向往的目标。

蓝田县就这样被李朝生盘活了,诺达的蓝田县开启了自己的商业时代,不过在众多商业中,李朝生却控制了最关键的几个点,盐铁不用说了,国家规定,朝廷专卖,其次李朝生控制了粮食,现在蓝田最大的粮店是李朝生的。

并且李朝生成立了粮食局,主要负责分发粮票,同时给全县所有私人粮店配发粮食,统一标价。

大体可以看成,全县所有的粮食店,都是粮食局的分店,李朝生所有蓝田粮店是直营店,而其他粮店属于加盟店,不过货物由总店配送。

商业发展,民间,继续修水渠,种粮食,现在蓝田一半的土地都种上了玉米与土豆,这两种粮食的高产,让县里的人有了很高的认识。

而对于这两种作物,李朝生经过很长时间的寻找,才在现实世界寻找到了没有转基因的原始玉米种。

这种玉米种好处就是可以自己留种,不需要依赖进口玉米种子,缺点也很明显,产量比进口的玉米种子差了很多。

不过不要紧,就算这些可以留种的玉米种子产量略低,可是这产量在这个明末世界也算是高产。

这个玉米种被李朝生种在了汤沟镇自己的那片土地上,为的就是留种。

这不留种不行啊,这未来地盘大了,玉米种的多了,全种高产的玉米种子,将来光运送种子也的把自己累死啊。

而这些个高产的玉米种都是经过阉割的,第一代长得棒子大,玉米粒多的,可是第二代,第三代,那真是产量感人。

一个大玉米棒之上,长二十几个玉米粒,怎么一个凄惨了得啊。

所以李朝生找到了原始的玉米种子,将来可以统一种这种玉米种子,这样就不用自己来回倒腾玉米种子了,不过现在这玉米只在李朝生汤沟镇的玉米地里播种。

而那片地李进理看了几次,一脸的不乐意,这玉米长得棒子太小了,只有别人家三分之二大小,产量太次了。

至于土豆,地瓜倒是都可以留种,不过这两样东西的储存时间不长,相对玉米来说,储存条件也有些苛刻。

因此只可以当几个月的主粮。

不过最近蓝田县多了个粉条坊,这可是一个新产业,据说是知县老爷开得。

蓝田粉坊

李朝生看到面前这个挂着大招牌的房子,走了进去,一进屋,屋里的伙计迎了上来,对着李朝生道:“县尊您来了。”

李朝生摆摆手道:“大家伙忙着呢”

听了这话,伙计道:“刚接到玉仙楼三百斤红薯粉条,二百斤土豆粉条的订单,我们正在加班加点的做呢。”

听了这话李朝生点点头道:“对了,最近生意如何”

伙计道:“还行吧,不过人不多,基本就是那些富户家过来尝个鲜,穷人家没有来的。”

李朝生听了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毕竟做粉条挺费红薯的,虽然蓝田现在有点余粮了,可是还没有富裕到这种程度。

一般也就是富户来尝尝鲜,不过用量最大的是玉仙楼,这红薯粉条味道非常好,放进肉里就有肉味,放进菜里就有菜味。

无论是炖个小鸡,还是熬个白菜,放一把里面都多了一种口味,而且这东西很新鲜,开始拿出来的时候,很多有钱见过世面的富户还以为是燕窝。

因此也有人把这粉丝叫做赛燕窝。

李朝生询问了一下伙计,这时门口突然有人背了个口袋进来,伙计看了李朝生一眼,李朝生笑道:“先接客人。”

听了这话伙计迎上前,看着面前背着一个麻袋的老汉。

“大爷,您来什么事啊”

听了这话老头一愣,看着伙计道:“你们这是做赛燕窝的吧。”

伙计愣了一下,也不知道老头在那里听的消息笑道:“是啊,不过那东西不叫赛燕窝,叫红薯粉,大爷您要做点吗”

老头听了这话点点头,很不舍的把身后的口袋拿下来道:“我这有二十斤地瓜,你看看能做多少。”

伙计听了这话看着老头道:“大爷,我们这一般,七斤地瓜,一斤粉条。”

“啊,七斤地瓜,这,这也太贵了。”

老头听了这话一把护住了手里的地瓜,看了看伙计道:“能不能便宜点。”

伙计耸了耸肩道:“这个真省不了。”

老头听了这话有些失望的提起地瓜要走,可是刚出门十几步,转身又回来看着伙计道:“俺做了。”

伙计看着大爷这个样子,转头看了看李朝生道:“成,大爷,您这二十斤地瓜,我给您三斤粉。”

大爷听了这话本来不开心的脸上,多了些许笑意道:“那谢谢了啊。”

伙计点点头,转身拿着地瓜去上秤杆子,这时李朝生笑呵呵的看着老头道:“大爷,家里哪的啊”

“蓝关镇。”

老头说着,听了这话李朝生笑道:“蓝关镇今年收成不错吧。”

老头听了这话脸上嘴巴一裂,都笑出折子了:“托了县尊大人的福,比往年都好。”

听了这话李朝生笑呵呵的说道:“那就好啊,要不是丰收年,你这二十斤地瓜做三斤粉条,有点”

老头听了叹了口气道:“败家是吧。”

李朝生笑了笑:“没有,就是好奇,您老人家很喜欢吃粉条”

老头摇了摇头:“俺没吃过。”

“哦,您没吃过,您就要做三斤粉条”

听了这话老头笑了笑道:“嘿嘿,今年年景好,家里有富裕粮食了,前些天俺们村有一个逃难的大姑娘,俺们家用五十斤玉米换回来当儿媳妇了。”

“俺寻思俺们老孙家好不容易娶个媳妇儿,就张罗张罗,买了十斤肉,听人说这赛燕窝炖肉最好吃了,俺就寻思来做点,回家也有个牌面不是吗”

李朝生听了这话哈哈笑道:“这话是实话,哈哈”

李朝生跟老孙头聊了几句,这时伙计把粉条拿出来,当面过秤,三斤高高的。

老孙头拿着粉条乐呵呵的回家了,这粉条是作坊提前做好的,这样方便,不能现做,现做太麻烦,好几天才能出货,谁能等你好几天。

李朝生这时背着手到后面作坊去视察一下,到了后面有好几个工人正在洗地瓜,地瓜洗好了,直接切块,放到石磨里面去磨碎。

地瓜磨碎后,地瓜粉连带地瓜水一起放到一个大盆里,大盆很大,上面全是水,地瓜粉落入水中,分解的淀粉不溶于水,直接沉到盆底,然后把水倒出去,留下在盆底的就是初制淀粉了。

也就是大家伙平常做菜用的红薯淀粉。

红薯淀粉沉淀出来,紧跟着用豆腐包把淀粉包裹起来,挂在架子上沥干水分,晾晒一下。

等成了干淀粉之后,这时进入制作粉条的过程,把淀粉用水调成浆糊装,然后开锅,锅里烧水,锅上面放一个架子,准备清蒸。

拿一个陶瓷大盘子,里面涂上一层油,这时候把淀粉糊糊倒上一些进盘子里,然后上锅蒸三分钟,打开看红薯淀粉变成透明的,这就算成了,这时候在倒一层红薯淀粉糊糊在这透明的红薯粉块之上。

再上锅蒸三分钟,如此反复,最后能获得一个很大的红薯粉块,这时用刀在粉块上进行切割,切成条状就是粉条。

这就是最原始的红薯粉制作方法,现代就用机器了,而且机器压出来的粉条是圆形的,这个是古代工艺做不出来的。

李朝生浏览了一圈感觉还挺满意,当然了这是按照这个时代的眼光评判的,要是用古代的眼光,那就是不合格。

原因也很简单,卫生条件就不行,拉磨的驴,驴粪蛋掉落一地,还有地瓜洗的也不是很干净,不过这并不重要这个年代有吃的就不错了,谁还挑卫生条件啊。

李朝生巡查一圈,对此很满意,并对工坊的负责人提出鼓励,并且提出意见,做完地瓜粉条,剩余的残渣不要丢掉,可以用来养猪使用。

工坊负责人这时有些尴尬的说道:“县尊,这地瓜渣渣都被人收走了,有人用这地瓜渣渣掺杂一些玉米面,做成一种饼子,味道很不错,都卖光了。”

听了这话李朝生一愣,紧跟着笑了,这年头人都吃不饱,猪也就能吃点草了,想着李朝生摇了摇头,转身离开。

这时到本次出行最后一站地,新式火器营。

新式火器营这是李朝生最近一年来的心血,一个营四百人队伍,全部装备老孙头工匠部制作的燧发枪,这可是李朝生的一张王牌,属于旅直属营,全员燧发枪,使用定量子弹,领导人石小磊。

这只部队可是李朝生未来推广的模范化队伍,就是老孙头工匠部的制作能力上不来,不然李朝生想要全旅武装成全火器部队。

不过现在有一个营的兵力,李朝生也感觉自己强的可怕,最起码面对鞑子,李朝生觉得自己能够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19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