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作者:不吃烟火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447章 卫觊之怒,大汉未来的军制

书名: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作者:不吃烟火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4

工坊的革新。

在豫州,雍州有条不紊的推行。

洛阳。

户部之所在。

羊衜面前放着几个陶罐。

崔烈介绍道:“尚书,这便是洛阳如今贩卖储存极久的饭食,多为泥封,苇叶隔层,草饼覆盖包裹封藏。”

“鱼鲊。”

“腌菜。”

“蜜糖渍。”

羊衜思忖道:“你与工部商议一下,让他们冲压一个铁盒,放置肉食之后冲压铁盖封存,另外再弄一份粟米杂粥,还有冬梨,既然陶罐,泥封可以储存,铁器应该更好用才是!”

“诺。”

崔烈应道。

羊衜嘱咐道:“切记,一定要封存之后再行烹饪,此为杀邪气,听说太医府以窥镜观摩入微之处,能够见到不少邪风成虫,热气消杀最为有用,又有烹饪之效!”

“尚书。”

“是不是太过浪费了。”

崔烈无奈道:“以前的肉干,炒豆,还有烘干的果蔬亦是上品的粮草,况且战马行军打仗也要喂食豆类才能保证体力,为何要研究新的军粮,何况这也是工部之事啊!”

“废话。”

“镇国府如此用兵,耗费粮食太多。”

“若是未来几年,大汉举国之力兴盛南地,户部储备可能供给不上。”

羊衜黑着脸说道:“故而,我们要减少粮食的浪费,至于铁料够不够是工部的事情,粮食够不够才是我们户部的事情!”

“诺。”

崔烈讪笑着离开大堂。

耕田事在工部的舆田司,可储备却在户部。

开垦南地四州,耗费最大不是工部,更不是镇国府,而是户部的粮食。

所以,羊衜才如此迫不及待的开源节流,只怪他自己没有眼力见,竟然能问出如此愚蠢的问题。

大考取仕的盛景之下。

大汉筹备战争的动作越来越明显。

三日之后,羊衜用食盒提着几个铁盒进入天禄阁。

先对着刘牧作揖施礼,方才向荀彧,顾雍,程昱,贾诩,荀攸等人颔首。

“羊卿!”

“还未到午食之时啊!”

刘牧望着放在桌案上的食盒打趣道。

“陛下。”

“此为新制军粮。”

羊衜打开木质食盒,从里面取出三个铁盒一一放下。

瞬间,卫觊脸色变得铁青无比,本来铁料就不够用,户部还用铁盒储备军粮辎重,真的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这是?”

刘牧望着桌案上的铁盒错愕无比。

若是他没记错,自己今年应该还未召唤统子购买特性,怎么大汉的走向愈发奇怪,羊衜连铁罐头都拿出来了?

“羊尚书。”

程昱无奈道:“你这是准备让将士食铁吗?”

“错。”

“此物便是军粮。”

羊衜目光扫过左右,铿锵有力道:“工部改建工坊,以冲压为铸造之便,某让他们冲压铁盒,内呈肉食,谷粮,果蔬,以热气烹之,今日便可打开一观。”

“不锈吗?”

荀攸疑惑道。

羊衜淡笑道:“荀司丞,铜铸器而锈蚀,故先人附着于锡,某既然要用铁盒来储备军粮,自然是附锡之铁来冲压!”

荀攸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

“典君。”

羊衜微微作揖道:“劳烦取小戟开盒。”

“嗯。”

典韦点了点头。

从腰间抽出小戟,依次将三个铁罐头打开。

若有若无的肉香,果蔬香,还有米粥的香味溢散出来。

“肉食。”

“香料,盐巴烹之。”

“谷粥,正常烹之。”

“冬梨,以红枣,蔗糖烹之。”

羊衜一一介绍道:“此物初造,还不知可以储备多久,但只需要试验储备超过二十日,某以为可以大量储备。”

程昱捏着胡须道:“若如此,热水岂不是亦可储备?”

“砰。”

卫觊猛的拍了下桌案,大声道:“程司丞,是不是在找几个瓮奴,给镇戍司的将士热饭喂食,你们是行军打仗,不是出去春蒐,冬狩。”

“说一说而已。”

程昱讪笑道:“若是能盛水,在大漠亦是利好。”

“某……!”

卫觊气急怒笑道:“铁料不论,尔可知锡料有多么难取吗?”

“此为工部之事。”

程昱幽幽道:“人有了,工械有了,卫尚书总不能因为矿料不足,便苦了将士吧!”

“彼其娘之。”

卫觊眸子大瞪,心中暗骂一声。

若不是担忧殿前失仪,他早就上去问候程昱了,简直不为人子。

“陛下。”

羊衜作揖道:“臣恳请工部再开工坊,以琉璃烧制大瓶,烹饪此物贩卖于坊间,尤其是果蔬的储备,在寒冬,初春必是畅销之物,行商司昨日核算了一下数目,一年或可为大汉纳钱超过三十亿,衍生的钱币流转,或超过三百亿!”

“造吧。”

“能造多少算多少。”

刘牧从身后的木架上取出一个玉勺,舀起一块肉罐头塞入口中,咀嚼道:“味道尚可,不过吃的时候最好热一下,比肉干要强出不少,至于谷粥暂时便不用储备了,还是以炒豆为重!”

“诺。”

羊衜作揖恭拜道。

刘牧放下玉勺,目光扫过众人道:“明日,会试便要放榜了,不管是筹备明年的兵事,还是大考都不得松懈,中枢,门下,你们且去六部院议事,定一下军备与粮草的储备!”

“诺。”

荀彧,顾雍起身作揖恭拜。

继而,二人领着六部官吏离开天禄阁。

刘牧目光落下,沉声道:“公达,你要复正卒,戍卒之制吗?”

“陛下。”

“兴兵,不可止。”

荀攸进言道:“镇戍司,这些年有扩兵章程,但除却重伤不能征战者,极少有退兵籍之卒;臣以为当定下年逾四十之龄,便可退还地方为武吏之长;所以可取正卒制,然不能强行调天下适龄之人参军,或可问询天下百姓,十八至二十四年岁愿入军者皆为正卒,行三年之役,入军籍便是军卒,逃役者有罪,累三族三代不可为官;三年期至,发还地方安排务工,或均分田亩,或补偿钱财,此为上上策!”

“文和。”

“仲德。”

刘牧思忖道:“你们怎么看待此军制?”

“陛下。”

“此制,当天下承平之后推行。”

贾诩蹙眉道:“如今,将卒求功,若贸然推行正卒制度,恐怕会挫伤锐气,况且我们如今还不到更换军卒的时候。”

“征南地是契机。”

程昱思忖良久,言简意赅的回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