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作者:不吃烟火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409章 辜月,大汉告西域令

书名: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作者:不吃烟火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4

寒冬已至。

各部司的钱粮拟算。

各州郡县的仁政拟定。

种种事宜,忙的六部院常有值宿之事发生。

同时,礼部不甘落后,筹备明年大考取仕事宜。

神武阙上。

一封请奏出关讨逆的公文呈于桌案。

刘备西出玉门,走的匆忙无比,以四万五千军畜力行军,直入敦煌,所用粮草还是陈槐代为筹措,由三族秋收时补齐。

“刘玄德。”

“祖宗之土不可失啊!”

刘牧摩挲着手中的一枚镇戍符令,眺目望向万里流沙之处。

敦煌。

柳中城。

沙碛之地,西行二百六十里。

车师后国先王阿罗多之子,卑君分国所在。

这位被汉军从车师后国剥离出来的储君之子,如今早已不复年少,披着锦衣裘皮,跪伏于地上。

曾经设下的三百帐车师国百姓,繁衍生息过万人。

可就是这万人之众,此刻全部聚集于王帐之外,小心翼翼的望着立于帐前,双手可垂膝之人。

“卑君。”

“你今年几何了?”

刘备斜睨着跪在地上的老者问道。

“禀天使。”

“臣,岁六十有九。”

卑君猛的打了个寒颤,却不敢隐瞒半分。

当年,他父王阿罗多从车师后国叛乱,国中无人追随,遂投入北匈奴帐下。

最终,汉军长驱直入,将他与三百帐车师国百姓迁入敦煌,迫使阿罗多从北匈奴折返,重新降于大汉,并任车师后国之王。

然,这些年他的父王早已老去,大王之位更是被人夺取。

他根本没有想过回去争夺王位,况且这些年西域对于大汉的贸易往来极为频繁,他所率之人,可以掺和一些贸易,早已失去为王的野心。

如今,汉使率数万大军,护一队商贾而至,是要重定车师王系吗?

“六十九。”

“老了,当卸下权力。”

刘备按着腰间刀柄,肃然道:“今,本将奉命统御率善三卫,行使西域诸国,宣大汉天子告西域令,尔听令否?”

“听令。”

“卑君跪请天子令。”

“大汉陛下万年,大汉万年。”

卑君脸色微变,直接俯首叩请。

大汉天子御制,一曰诏敕大汉,一曰令敕外邦。

今日,大汉之将总率三卫铁骑,行于诸国,宣大汉天子告西域令。

这可不是什么善事,而是代表天子对西域的分崩离析不满,欲重新整合众国。

“臣刘备。”

“是以辜月,宣令车师。”

刘备从马腾手中取出一卷黑红相间的天子诏令文书。

“陛下万年。”

“大汉万年。”

顷刻,帐外汇聚的车师国百姓尽皆跪听。

宣令车师,便不止是告令卑君,而是整个车师国。

他们头不铁,见得到大汉率善三卫军卒攥紧兵锋,犹如猛虎扑食一般可怕,还是早些跪下听令为好。

况且,这些年他们与大汉百姓无异。

名义上隶属车师后国,且为卑君之民而已。

“汉承天命,朕御万邦。”

“躬擐甲胄,尚武振国。”

“鲜卑乌桓,罪于汉土,魍魉不复。”

“覆载之内,日月所照,霜露所履,皆为臣妾。”

“忆往昔,汉恩列国,仁予内外,义无亲疏,顺者赏赐,逆者诛罚。”

“然,大汉革制,当取新政,秉持仁圣,安民置业,修得居所,不至苦寒。”

“故,遣使玉门,西出敦煌,兵勒万骑,旗径千里。”

“特敕,宣朕谕令于众国,镇抚诸城,举措利害,善择其宜。”

“闻令之君奏于朝,王室之子入于质,自可编民入册,累使军役,核纳赋税,循礼安分,不可违制,共襄盛世。”

“若不能觐,修尔城池,时待讨伐。”

“记,枉顾令者,汉定无赦,卿可发兵,各问其罪。”

“砰。”

刘备合上天子御制之令。

一双冰冷的眼眸,如刀般落在帐下。

“闻令之君奏于朝。”

“王室之子入于质。”

卑君猛的打了个冷颤。

他久居汉土,自然听得明白诏令是何意。

大汉这是要以令除灭列国名号,将君王,王室全部迁居汉土。

那时,西域诸国方可在大汉官吏的治理下编民落户,并且如同大汉的百姓一般,给大汉缴纳赋税,施行兵役制度。

最可怕,莫不过刘备有自己决定的权力。

若有国度不从令者,便可率兵伐灭,以无赦之名夷其国,绝其苗裔。

“谨记。”

刘备按刀走向战马,淡漠道:“若是不遵天子诏令,尔可整备兵马,修缮城池,等候大汉的讨伐,若是遵令,明日前往敦煌太守府报备,听从大汉安排。”

“臣……!”

“民,谨遵大汉天子诏令。”

卑君欲哭无泪,更无反抗大汉之心。

大汉先礼后兵,对他们已是恩赐,还敢奢求什么啊!

这些年,他屡屡听闻当今汉天子的铁血,连鲜卑,乌桓都被伐灭,整个西域诸国加起来都比不上一个鲜卑,有什么资格抵抗汉天子的诏令。

“将军。”

“不留驻兵马吗?”

玛利亚姆遮着面纱,满是疑惑的问道。

“不必。”

“大汉可是仁义之国。”

刘备跃上战马,率军朝着东南方向的车师前国而行,满是自信道:“先礼后兵,若他们不遵陛下诏令,才是不臣之人,方可率兵讨灭。”

“此为他们之幸。”

“明尊大慈父,必将永悬天穹之上。”

玛利亚姆眼中满是尊崇之意,朝着洛阳方向回眸一瞥。

“待出了敦煌。”

“你与通山商会,便可往西而行。”

刘备眸子复杂道:“大汉,有军卒在西域之西,尔等身上有大汉的公文,若有急事可寻于他们!”

“多谢将军。”

玛利亚姆微微颔首。

通山商会,可是西域连通大汉最大的商会。

不算西府军遣派的护商之师,仅内部的武夫游侠便超过千余,且都是大汉骁勇之人,无惧路上的马匪劫掠。

所以,他们与率善三卫分别,并无惊惧之处。

“将军。”

“我们这般也太慢了。”

羌渠从后方御马而至,劝说道:“不若离开敦煌之后,直接兵分三路,一路讨伐众车师国,一路发焉耆,一路发楼兰。”

“善。”

“某觉此计甚妙。”

雷定凑上来连连附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