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作者:不吃烟火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8章 凉州之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书名: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作者:不吃烟火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4-19 21:14

走出诏狱。

阳光洒下,驱散刘牧身上的阴霾。

转头眺望远处,金光熠熠的皇城,就像是匍伏在地上的凶兽,仿佛张开血盆大口,想要将天地吞没。

回到司隶校尉府。

关于十二从士,二十五假佐的名单已经被蹇硕送了过来。

“世子。”

荀攸审视着名单,蹙眉道:“这份名单,一大部分是三河之士,一部分是鸿都门学中人,难道陛下只准从中择取吗?”

“不是。”

刘牧提笔而书道:“择优而取。”

“诺。”

荀攸方才松了口气。

一份名单,超过百人之数,多是天子门生。

如果府中属官仅从名单中择取,刘牧这个司隶校尉,可就被天子架空了。

“河东卫裴。”

刘牧笔墨轻顿,嘴角扬起一抹笑意。

卫觊,卫伯觎,少年早成,以才学见称,传闻中卫仲道的兄长。

河东闻喜县裴茂,裴巨光,一人镇关中,未来的大汉列侯,曹魏尚书令。

这两人,文治武功皆有所长,没想到竟然在名单行列。

仅片刻。

刘牧拟写好三十七人名单。

除却荀攸,戏志才,以及答应蔡邕的羊衜,其余之人全部从刘宏给的名单中择取。

至于陈国相顾雍,还有颍川的荀彧,钟繇,则被他留在豫州,等骆俊登临豫州刺史之后,三人将会撑起整个州府运转。

随着司隶校尉府的构建,冀州战争进入尾声。

张角没有超脱天数。

八月之时,还是病死在广宗城。

冀州这片乐土,打的遍地荒芜,各郡凋敝。

一方渠帅张牛角被射杀在战场之上,接替其掌权的褚飞燕更名换姓为张燕,领着十余万黄巾军从常山国遁入太行山中。

广宗,曲阳两城,成为绝地。

十月末。

洛阳城,恢复些许繁华。

从陈国迁至洛阳的满宠迈入司隶校尉府侧堂。

“见过御史。”

满宠带着敬畏,恭敬作揖道。

刘牧整合着公文,说道:“称世子便可,监州尉别于绣衣直指,不需要以御史相称!”

“世子。”

满宠从怀中取出密报,恭敬道:“皇甫将军在冀州大捷,斩敌三万,被迫跳河逃生的黄巾军超过五万之众,张梁枭首而亡,大军已经发往曲阳征讨张宝。”

“嘶。”

堂下,荀攸,戏志才倒吸了口冷气。

一场战争,斩敌三万,跳河求生的五万人,得是多么惨烈的战争。

“世子。”

典韦脸色黢黑道:“某等征豫州,荆州都没有杀那么多敌人,既已破敌,皇甫将军为何还要逼人跳河求生!”

“不错。”

许褚愤愤不平道。

“你们两个。”

刘牧恨铁不成钢的抬手虚点两下,呵斥道:“战场之上只有仇敌,近一年的战争,对于冀州而言,早就不堪重负,百姓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哪里还有什么旧情。”

“哦。”

典韦,许褚悻悻应了声。

满宠点了点头,附和道:“近日,冀州有百姓作歌,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可见对于冀州百姓来说,皇甫将军是复土之将,有大功于朝!”

刘牧摆了摆手,问道:“凉州如何?”

“世子所料不差。”

满宠急忙道:“听闻大汉内乱,湟中义从胡,先零羌犯上作乱,杀护羌校尉泠征,又拥金城人边章,韩遂为帅,攻杀金城太守陈懿,恐怕会朝着三辅进军。”

“世子。”

荀攸神情大震,起身悚然道:“若是危及三辅,便是动摇大汉社稷,当早些奏禀陛下,遏止凉州叛乱,才能将战祸止于京畿之外。”

“不。”

“公达此言差矣。”

戏志才摇了摇头,反驳道:“世子是司隶校尉,就算是肩负绣衣御史之职,也不能干涉凉州之政,平叛是大将军府之责,就算是廷议,也是三公九卿与天子共议,世子岂能逾越上书。”

“哒。”

“哒。”

“哒。”

刘牧手指轻叩案面,摇头道:“司隶校尉治三河,三辅,弘农,至于是否有战事,自有朝廷下诏,况且司隶校尉府属官还有二十余人未曾到任,凉州之事不必再议。”

“诺。”

荀攸心中满是无奈。

黄巾未平,凉州又起波澜,大汉还真是灾祸连连。

“这才是开始。”

刘牧心中呢喃自语。

他知道,凉州的叛乱,只是太平道之乱的后遗症之一。

明年开始,交州,南中,乃至江东,辽东,还有南匈奴都会作乱。

可笑的是,朝中还在争权夺利,为了三公九卿之职打的头破血流,甚至出现廷尉卿崔烈,五百万钱买司徒的事情。

有时候,他真的看不懂刘宏。

说他是明君称不上,昏君亦然,在争权夺利中威压满朝公卿。

可对外做事却毫无章法,视百姓如草芥,令各州崩摧,不断发生叛乱之事。

“世子。”

荀攸叹道:“凉州之事,可要安排人前往长安坐镇?”

“不急。”

刘牧想了想,说道:“大汉王师压在冀州,新募兵卒被大将军何进所掌,就算去了长安,些许武吏挡不住叛军,所以想要平叛,还需要从冀州战场调兵,遣人去长安无用!”

“诺。”

荀攸无奈坐下。

凉州之事迫在眉睫,难以明白自家世子为何不为所动。

不过,终究是人下之臣,能进言,能举荐,但绝对不能逾越决策。

凉州之乱的爆发。

终究,引起朝廷内部动荡。

曾经匍伏在大汉铁蹄下的羌胡,竟然敢犯上作乱,擅杀太守,实为大罪。

饶是如此,刘宏与满朝公卿都未曾放在眼中,只是下诏免去凉州刺史左昌之职,又调任扶风士人宋枭接任凉州刺史。

十一月,凉州平叛未果。

“凉州之事。”

“你这个绣衣御史可知?”

刘宏下诏,召刘牧入宫问询。

“知道。”

刘牧垂袖跽坐在嘉德殿下,肃然道:“听闻凉州叛乱,臣便遣人前往秘密查询,前刺史左昌借叛乱征兵,贪墨禄秩数千万,新刺史宋枭到任之后,又想要让州府士人抄录儒经,以儒学治民。”

“杨赐门生。”

“腐儒之徒。”

刘宏目光凶戾,对宋枭极为不屑。

叛乱之际,不思发兵平叛,竟然想要抄写儒经,让凉州百姓明大义。

难道,一本经书,就可以压得叛军投降吗?况且,叛乱的可不是凉州百姓,而是羌胡与湟中义从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