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作者:不吃烟火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84章 血漫信都,矗立于冀州的忠义军

书名: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作者:不吃烟火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4

“八州黄巾之乱。”

“玄德公以为是官宦乱政?”

“错了,是士绅郡望兼并良田导致百姓成为无根流民。”

“这天下,有太多人靠着士族存活,天子诏在州郡就是一张废纸。”

“如果陛下妥协士族文治天下,百年之后又是一场乱局。”

“何况,陛下的目光从来不是大汉,而是开疆拓土。”

“战争是最快,是能彻底解决弊端的办法。”

“但又不能使大汉耗光国力,所以需要有人牺牲,竖起不臣之名聚集不臣恶士。”

“玄德公如此,刘景升如此,其他人是真的有不臣之心,且是被孝烈帝与陛下逼迫到不得不反的路上,使他们明知打不过陛下与大汉王师,都要在州郡决一死战。”

徐庶持着木杖递给刘备,言辞恳切的解释道。

“这就是天子之权。”

“这就是大汉的天子吗?”

这一刻,刘备持着木杖,有种毛骨悚然之感。

曾几何时,他想过复兴先祖宗王之荣光,想过匡扶汉室。

赴北伐鲜卑之时。

平城关外战场厮杀,持刀枭首为功。

杀一万,杀十万,杀三十万,他都可以淡然自处。

可是见到天子之谋的血腥,才明白战争只是最为平和的手段。

当他亲手掀开这血腥的一角,方才明白自己不是孝烈帝刘宏,不是牧天子,更成不了大汉的天子。

刘备与徐庶的对话。

注定不可能被载入史册之中。

可是,张飞单骑出城,持矛背刀,往南一骑绝尘,必将被载入史记。

“走了。”

“玄德,孤寡耳。”

南皮城楼之上,刘德然负手而立。

一抹人影走出,带着笑意说道:“某不是很明白,忠义之人,不是更能让刘备强大吗?”

“那玄德便是人。”

“而不是大汉的天子。”

“天子需要臣,不需要兄弟。”

刘德然转头道:“王仲士,你是士,刘玄德生于草野,你们都不明白大汉的天子是什么人,心存仁义不可为天子,孝烈帝,牧天子,才是天生的天子。”

“是吗?”

王模淡笑道:“可他麾下无将了。”

“将,缺吗?”

刘德然沉声道:“某闻青州有义士,名为太史慈,有万夫不当之勇,刚从辽东回来,你们要为玄德筹谋,再加上武安国,足够定青州为基石了。”

“呵。”

“你倒是有些意思。”

王模摇了摇头,淡笑道:“你好似很懂怎么做天子。”

“家师是卢子干。”

刘德然走下城楼,自嘲道:“那时公孙伯圭家世显耀,玄德喜欢锦衣声乐,恐怕某是一众门生中最为好学之人,所以某悟通了天子之道,愈发对这个大汉感到恐惧,若不是族中要争雄,某此生就在涿郡耕田,做一个不争之人,因为踏入乱世,便一切不由人了。”

“隐士吗?”

王模眉头微微挑起。

这种人,在大汉极为常见。

洞彻世间之理,又对万物感到恐惧,避世耕田两耳不闻窗外事。

可当这些人踏入乱世,才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以俯瞰之姿,来俯照天下军政事,不通之处,亦能鞭策入里。

安平。

郡治信都,漳水河畔。

关羽将手中粗糙的锋矛插在淤泥中,用染血的手捧起冰冷河水,灌溉火烧般刺痛的喉咙。

自渤海南皮立旗,以五百八十二人为卒伐邺。

一路上厮杀十余战,每一个县都有持械背弓的乡勇义士,亦有扑杀义军的冀州军卒。

所以,追随他者死了不少,可人数却到了千余。

“君侯。”

“斥候急报。”

一个乡勇匆匆跑过来,急忙道:“邺城发兵四路,想要将我们围杀在安平,距离我们最近的便是淳于琼!”

“在何处?”

关羽直起腰身,翻身跃上战马。

“七里河,就在我们的上游。”

乡勇抽起锋矛递过去,目光灼灼道:“他麾下有五千军,还有不少是旧王师亲卫,我等绕开还是备战?”

“不。”

关羽持着锋矛,下令道:“陈田,即刻备军南下,杀一个出其不意,若是等四方合围,纵然能突围,也会付出无法承受的代价。”

“诺。”

陈田立刻转身大喝。

“下雨。”

“还是下雪。”

关羽抬头望向阴沉沉的天际。

如今,临近寒冬,这般天象,此战怕是难了。

不知凛冬之际前,他能否杀到邺城,更不知忠义军还能在冀州大地留存多久。

忠义军南下。

朝着河流上游赶去。

刚走没有半个时辰,冰冷的雨水从天穹垂落。

军卒失温,连关羽都走的极为艰难,却没有一个人张口抱怨。

四军合围,罪子袁绍要绝了冀州忠义军,但有热血之士,焉能允许。

轰隆一声,惊雷炸响天际。

寒冬的雨,伴随惊雷,极为罕见。

可是,这道惊雷,为关羽照亮了前路,也让急行军的淳于琼大军,看清楚忠义军所在。

“吁。”

淳于琼提刀勒马,擦了擦脸上的雨水,朗笑道:“关云长,某领军披星戴月,终于赶在他人之前截到你了。”

“贼子奸佞。”

“也敢在关某面前叫嚣。”

关羽提锋上前,冷声道:“王师八校之将,有负天恩,竟然敢附逆罪子,某定提你首级前往洛阳,悬于北邙告罪!”

“哦?”

“不知谁会死在此地。”

淳于琼嗤笑一声,眼底满是不屑。

他从来不是拱卫牧天子的忠臣,而是袁氏的门生,是伏于大将军府的掾属,更是孝烈帝手中的棋子。

他不想死在洛阳,仅此而已。

这血染的大汉,不是非黑即白,忠与不忠。

以忠义论人,以黑白证过往,是多么浅显无知之人的见解。

一个草莽出身,凭借军功而封忠义之名的人,恐怕根本不了解大汉的天子有多么冷血吧。

“杀。”

关羽眸子冰冷,不愿多加拖沓。

淳于琼麾下是精锐,披甲之卒众多,且穿着冬衣。

而他麾下的忠义军都是乡勇之士,衣服,军械都是从士绅望族手中夺取,拖下去只会陷入困境。

“轰隆。”

“轰隆。”

惊雷巨响,穿过乌云照亮大地。

这一刻,天穹犹如琉璃,被雷霆击碎,遍布龟裂明光。

茫茫旷野,雨水冰凉,呼吸都带着白气,却不能磨灭沸腾的杀意,使得双方悍然冲杀在一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