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作者:不吃烟火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435章 北疆三卫,但行仁事程仲德

书名: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作者:不吃烟火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4

邹楫的绝情。

让高男武,高发歧心若死灰。

直至车舆驶入幽邃的神武门宫道,二人才从恍惚中清醒。

神武门另外一头,是大汉的军政核心,天子与群臣理事的大业宫,周围巡视者更是殿中尉卒,非是他们能够擅闯之地。

啪的一声。

高男武直挺挺的跪在神武门前。

见状,高发歧咬牙跪下。

今日若是求不来生路,跪死在神武门前,总比被大汉的军卒砍下脑袋,烧了身躯要好。

“过去一点。”

“莫要拦了路。”

一个殿中尉卒过来肃然道。

“诺。”

高男武连忙跪着挪了十余步。

这一幕,殿中尉卒都看的连连摇头。

一介外邦之王,何苦如此失仪,不就是一死吗?

随着骄阳升空。

六部院,镇国府之人入宫理事,一辆辆车舆经过之时,无不是掀起帷幔看着这副奇景。

“何事?”

“竟然令他跪在此地?”

吕布靠着神武门,给典韦塞了一把烤枣。

“礼部事。”

典韦把烤枣塞入革带悬挂的皮包中,低声道:“有人上禀,说是高句丽王愿意除国号,去大王之名,请求归附大汉,不过被典客司的员外郎拒绝了。”

吕布愣了一下,诧异道:“北府军破城,吓死其王的高句丽?”

“嗯!”

典韦点了点头。

“啧。”

吕布摇了摇头,转身走向镇国府。

一连三日。

神武门外,成为不少人拥簇之地。

洛阳的百姓,外邦商人,连各州参考的贡士都来看一眼。

甚至,消息都传入城外的军营之中。

大汉罪营。

轲比能烧着火灶,满是感慨道:“此人聪慧,可比段日陆眷!”

蹋顿冷笑一声,说道:“某可是听说夫余王尉仇台,于不少人面前驳斥高句丽王室并非出自夫余,此子取死有道!”

“高句丽。”

“当真是有大幸。”

轲比能神情复杂的望向洛阳城。

当年,若他们有高男武这般睿智,怎么会沦落到如此下场。

与此同时。

大业宫,天禄阁内。

刘牧审阅过礼部呈递的考卷,沉声道:“策论西域?”

“是。”

骆俊恭敬道:“策论之题是中枢令所定,余下文考题皆是由六部尚书,国子监,共同拟定!”

“便如此吧!”

刘牧沉声道:“尽快刊印,行会试之事!”

“臣遵诏。”

骆俊恭敬道。

刘牧靠着大椅,淡笑道:“高男武还跪着呢?”

“是。”

骆俊脸色顿时发苦。

一国大王,跪在神武门前祈求并归大汉。

这是礼部的失职,然这种宣扬大汉的雄事,他又不好托殿中尉驱离,只能任由这么跪下去,等候刘牧下御制处理。

“此事,到此为止吧!”

“高句丽除国号,传镇国府,设北疆三卫。”

“六部院,镇国府,合议治土纳百姓之事。”

“至于陈桐上书远交近攻,为营州开矿,便择夫余人为先。”

“朕听闻尉仇台讥讽高句丽王室,既然他们并归为大汉百姓,自要平旧怨。”

“典韦,你传镇国府,责令王戎为将,从肃慎,挹娄,北沃沮,百济抽调军卒,辎重,再统北疆三卫讨灭夫余!”

刘牧敲打着扶手,眼中满是漠然之色。

“臣遵诏。”

骆俊,典韦肃然应诺。

刘牧之口谕,定两国之生死。

顷刻,便让六部院,镇国府为之震动。

不久,邹楫端着饭食与清水,行于神武门外,望着摇摇欲坠的二人叹了口气。

“上使。”

“请给高句丽一个机会。”

高男武跪行两步,与高发歧一左一右抱住邹楫的大腿。

“起来吧。”

“陛下不愿见大汉人行跪礼。”

邹楫将饭食放在地上,沉声道:“吃了饭以后,回去好生休息,明日一早来礼部商议归治之事,莫要误了时辰。”

“多谢。”

“多谢上使。”

高男武,高发歧喜极而泣,连忙起身作揖道谢。

连跪三日,他们成为所有人的笑话,但终究是为高句丽求得一条活路,未来他们也是大汉人了,凌驾于夫余等国之上!!!

门下,大堂之中。

六部院,镇国府对坐。

程昱神情平淡道:“陛下口谕,某想诸位都明白,高句丽纵是归治,也当类同率善之族,你们门下与六部何意?”

“遵诏而行。”

顾雍神情肃然道:“从荀令君拟定的第一份率善规章开始,修改为北疆三卫之族的规章,至于讨伐夫余之事,想必镇国府不需要兵部供给辎重吧!”

“不需要。”

贾诩摇了摇头,淡笑道:“一个夫余而已。”

“可惜。”

卫觊惋惜道:“工部有大匠勘测,营州乐浪郡的铁矿,纵是整个大汉都算首屈一指,从高句丽转为讨伐夫余,还是有点太远,浪费的时间太多。”

“挖矿。”

“亦可为大汉之功。”

程昱意味深长道:“你们可以在率善的章程中,添加挖矿的功绩,毕竟雍凉的矿产也不少!”

“哦?”

顿时,六部不少人眸子一亮。

顾雍脸色发黑道:“仲德,但行仁善之事啊!”

程昱干咳一声,起身道:“诸位且继续商议,某回镇戍司拟镇戍令,好使王戎将军早做筹备!”

“嗯。”

众人连连颔首。

生怕程昱留下,再说出什么惊天之言。

毕竟,曾经一句围捕叛逆,已经被不少人奉为圭臬,隐隐有种成为大汉国政的苗头,万万不能让他再肆意发言谏政了。

“走了。”

程昱脸色有些难看,气冲冲的离开门下尉。

他所言都是为了大汉,更是不惜背负万古骂名,怎的就不受待见了,还是镇戍司的莽夫好相处啊!

“诸位。”

荀攸沉声道:“北疆三卫,恐怕镇国府有人要前往营州处置,且高句丽的归治,六部院亦要遣人前往。”

“有田令君。”

顾雍不禁说道:“某会请诏陛下,使元皓巡视营州之时,处理高句丽归治,你们镇国府准备谁去?”

“某去吧。”

戏志才淡笑道:“正好去看一看陈桐治下的营州。”

“可。”

荀攸,贾诩颔首。

顾雍揉了揉眉心,无奈道:“元皓此行还有一年有余,希望他不会突发奇想渡海去瀛州,不然都不知何时能归。”

“瀛州?”

众人脸色变得古怪无比。

以田丰的性子,瀛州怕是非去不可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