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作者:任鸟飞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一百四十五章 九龙夺嫡之局即成

书名: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作者:任鸟飞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3

叶诗韵这次生孩子着实是让赵俣紧张了好一会。

赵俣是真担心,连遗言都交代了的叶诗韵没准会有个三长两短。

如果真是那样,赵俣的五个大美妞可就只剩下四个了。

这对赵俣来说,可不只是少了一部分金手指,甚至是整个人生都会留下巨大的遗憾。

赵俣都有些后悔没跟叶诗韵说自己也是穿越者。他真怕来不及把这个秘密告诉最该知道的人。

然而,事实证明,赵俣想多了。

叶诗韵生孩子虽然没有麻晓娇等人那么顺利,但她其实也没费太大的劲,就属于正常范围内吧。

只不过,赵俣关心则乱,才觉得叶诗韵生孩子的时间过长了,差点派人去干涉,害叶诗韵陷入危险。

好在,就在赵俣要做出这个错误的决定之际,叶诗韵生了,紧接着,就有女官来禀报:“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叶皇妃母子平安!!!”

双喜临门!!!

关键,赵俣最重视的叶诗韵,也顺利地闯过了这道鬼门关,这让赵俣着实是高兴不已!

赵俣当即下圣旨:“二子并诞,国祚大兴,思与群臣,共同斯庆,内外文武赐帛各有差……大赦天下,普天同庆……”

随后,赵俣大赏了接生的稳婆、御医、使应等相关人士,以表彰他们的功劳。

同时,赵俣给叶诗韵的便宜父亲和李恪非各连升三级,让他们父凭女贵。

不多时,就有人把赵俣的两个儿子抱到赵俣面前,让赵俣看看,同时,按照惯例,赵俣要给他们赐名。

害怕将这两个前后就差了半个多时辰出生的孩子给搞混了,赵俣的第八子,也就是李清照生的孩子,特意用红色的襁褓包裹,由翠玉亲自看着;赵俣的第九子,也就是叶诗韵所生的孩子,特意用黄色襁褓包裹,由赵元奴看着。

赵俣抱着自己的第八子看了一会,一下子就想到了八贤王,所以就给他起名“赵贤”。

轮到自己的第九子,赵俣想到了刚刚的惊心动魄,那时自己只希望他们母子能常伴自己左右,平安健康即可,便给他起名“赵存”。

老实说,赵俣给自己的孩子起名,有些过于随意了。

要知道,很多皇帝给自己的皇子起名时,都会注重统一性,像都用同一个偏旁部首,以赵俣他们这一辈来说,就都有一个“亻”旁。

可到赵俣给自己的儿女起名时,他也不知是不是预感到了自己的子嗣会有很多,搞统一性,没准会给自己挖坑,让自己越来越不好起名了,所以干脆就不找规律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麻晓娇生下了赵俣的第三女,晁敏生下了赵俣的第四女、韩雨生下了赵俣的第十子、赵麦生下了赵俣的第五女、蔡璇生下了赵俣的第十一子、魏芷生下了赵俣的第六女、许卿生下了赵俣的第七女,曹氏生下了赵俣的第八女、徐氏生下了赵俣的第九女,周氏生下了赵俣的第十二子。

张纯看到这个节奏,又看了看自己和李琳已经高高挺起的肚子,说了一句:“你十三,我十四,我怎么感觉,九龙夺嫡之局快成了?”

李琳瞪了爱乱说话的张纯一眼,说道:“不算你我所生的,现在都已经有十二位皇子了,他们各个都很健康,哪有什么九龙夺嫡?之后万一真出了这个破局,别说那些折了儿子的女人知道是你咒的非跟你玩命不可,就是赵俣知道了此事,也不会放过你,估计冷宫就将是你的余生归宿。”

张纯吓得赶紧把嘴巴给闭上,再也不提什么九龙夺嫡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说张纯肯定不敢再说了,但她总感觉,赵俣的这些儿子,将来肯定消停不了……

……

因为青唐吐蕃的顽固旧势力被赵俣君臣用雷霆甚至是铁血手段全都拔掉了,使得陇右都护府成了一张白纸。

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赵俣君臣将一批优秀的人才、袁倾城总结的先进的农耕技术以及由麻晓娇研发的先进科技全都送到了陇右都护府。

赵宋王朝移过去的一百万河北灾民,勤劳勇敢,热爱这里非常有希望的新生活,所以在朝廷白送给他们的土地上努力劳作,兢兢业业。

动荡了多年的番人平民和奴隶也无比珍惜赵宋王朝分给他们的土地,渴望过上和平安稳的生活,进而积极配合赵宋王朝派去治理他们的人进行建设和播种。

老天也会成人之美,很照顾陇右都护府,让这里今年风调雨顺。

这就使得,陇右都护府遍地生长着旺盛的青稞、小麦、大麦、荞麦等农作物。

老一辈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说他们这一生都没见过这样的盛景。

吕恵卿保守估计,只要今秋能顺利秋收,当地的人过个两三年丰年,一点问题都没有。

另一方面,打通了丝绸之路后,赵宋王朝积极向西域三十六国派遣使臣,与各国建立联系,表明通商意愿,同时通知各国,凡是通往西夏的贸易通道皆已不通,想要与我赵宋王朝进行贸易,今后只能走我赵宋王朝的陇右都护府。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畅销品以外,赵宋王朝还派遣商人去西域各国推销玻璃制品、香皂等奢侈品。

一时之间,西宁城高度繁荣起来。

而农商的大力发展,也使得陇右都护府真正融入了赵宋王朝。

关键,受陇右都护府的带动,加上朝廷在陕西推出的一系列减税、大力发展陕西的工农业等措施,陕西六路的经济也在迅速恢复,逃出陕西的人得知这些以后,开始陆陆续续地回到了陕西。

见陇右都护府这么有用,陕西的经济、民力恢复得这么快,之前阻止赵俣攻取青唐吐蕃、劝赵俣放弃陇右都护府以及认为赵俣在青唐地区大开杀戒有失文明的旧党官员全都闭嘴了。他们终于意识到了,赵俣的选择才是真香。也开始想明白了,对外拓边,或许真的能够解决赵宋王朝所面临的问题。

当然,针无两头利。

将青唐吐蕃彻底并入赵宋王朝,使其变成了赵宋王朝的陇右都护府,让它源源不断地给赵宋王朝供血,让宋军再无后勤压力,赵俣君臣又彻底铲除了陇右都护府的青唐吐蕃残余势力,没有了后顾之忧,压力无疑就到了西夏一边。

李乾顺君臣很清楚,如果西夏再不打破赵宋王朝的布局,肯定会被赵宋王朝一点一点蚕食,或者等到西夏国内的经济崩溃,从内部瓦解,让赵宋王朝捡现成的,总之,他们再不想办法,西夏可能就危险了。

李乾顺君臣先是尝试着拉拢赵宋王朝的边臣、大将,想让他们献城投降,不战而屈人之兵。

但陇右都护府现在发展得太好了,陕西也恢复了元气,而西夏的被动所有人都看在眼里,以至于四九投国军的人实在太少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这样的蠢货。

不久之前,在西夏的拉拢下,熙河路便有一个名为张庚的基层军官,图谋带着部队叛逃到西夏。

可是这件事很快就被他们同军的人给举报了。

熙河路经略安抚使胡宗回,当即派人将张庚捉拿,施以极刑,有意跟张庚一块叛逃的将士全都砍头,同时,他们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被抄家,其家男人尽数刺配三千里,女人全都进入妓营,通报全军。

李乾顺当然不能就这点手段。

与此同时,李乾顺继续派遣使臣去向耶律延禧求娶一位辽国的公主担任自己的皇后,同时向耶律延禧表明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想要跟辽国进行深度的绑定。

关键,李乾顺让他的弟弟李察哥大肆练兵,准备找机会夺回横山地区、夺取陇右都护府。

赵俣君臣深切地知道,西夏在暗中厉兵秣马,若是给了西夏太多的和平时间,绝不利于赵宋王朝的边防,更别提收复西夏了,只有趁着两国局势紧张,先一步引发战火,才能早日击破西夏,防患于未然。

不久之后,章惇传信给王厚,要求他马上想办法,招降西夏国中的三朝宿将、统帅卓啰监军的仁多保忠。

这仁多保忠早在宋军攻取天都山之际,就有意投降。

可王厚却认为,仁多保忠本人虽有意投降,但他的下属大多敌对赵宋王朝,只劝降他一个光杆司令,也没什么用,此举不仅过于冒险,还得不偿失。

不想,章惇却不为所动,反而更加急切地责备王厚,催促他行事。

无奈之下,王厚只能派遣使者前往西夏游说仁多保忠。

结果,使者路走到一半,即被严密守卫的夏军给捉了。

赵宋王朝游说仁多保忠投宋一事自然被李乾顺君臣所知。

如此一来,仁多保忠即使不为李乾顺所杀,也很难再受李乾顺重用了。

却不想,章惇依旧让王厚派人去劝降,甚至还让王厚不惜多花钱帛,也要笼络住仁多保忠。

结果显而易见。

仁多保忠全程都只在家里闭门思过,不理朝政,都被赵宋王朝接二连三、明目张胆地拉拢,整成了个西夏国中最大号的亲宋份子。

事到如今,这谁还能看不出来,赵宋王朝这就是故意的。赵俣君臣压根儿就没考虑过劝降仁多保忠,也可以说,他们根本就不在乎仁多保忠投降与否,他们要的无非是两点:

第一点,激怒李乾顺,逼迫西夏先对赵宋王朝开战;

第二点,不管能不能招降到仁多保忠,总之先废掉西夏国中的一员能征善战的老将。

这就是赵俣君臣的一个阳谋,烦请李乾顺君臣查收。

需要说明的是,此计不是章惇献的,也不是曾布献的,而是蔡京献的。

不得不说,蔡京的精力是真旺盛啊。赵宋王朝的经济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进展飞快,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蔡京竟然还有精力关注战事,同时,蔡京还一直盯着赵挺之搞的钱法改革。

毫不夸张地说,但凡哪里有问题,蔡京绝对会在第一时间给这些人上眼药。

见此,赵俣也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蔡京这个人了。

为了确保西夏人真的能被切实激怒,蔡京又给赵俣献了一个缺德谋划——让西夏人裹挟威望还不够高的李乾顺向赵宋王朝开战。

此时,在延安府担任长官的是边臣陶节夫。

陶节夫是章楶麾下的幕僚,早年在广东基层为官时,他只凭借个人魅力便折服了当地匪寇杨元,让杨元在自投罗网后,还甘愿遭到处决。

陶节夫后来也因为这文武双全的出众素养,得到了时任广州知州的章楶的看重,并因此追随章楶来到了陕西。

如今,赵宋王朝想要挑起宋夏之间的矛盾,让西夏人裹挟威望还不够高的李乾顺向赵宋王朝开战,陶节夫自然也是当仁不让。他作为宋夏边境的军政长官,不但拒绝前来友好通商的西夏人,甚至连一些靠近边地的牧人,也会无缘无故地抓起来杀掉。

赵宋王朝如此作为,自然是激起了西夏国中的愤恨。

李乾顺先是派遣使者来到汴梁城交涉。

但赵俣派去谈判的是强硬派大臣林摅。

林摅在谈判桌上指出,西夏数次派大军攻打赵宋王朝的陇右都护府,破坏和约在前,又常常派遣探子来赵宋王朝探听情报在后,我大宋诛杀的是西夏的探子,而非平民。

这些事西夏确实干了,赵宋王朝抓着这些据理力争,西夏使臣能有什么办法?

事实上,谁都能看得出来,宋夏之间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唯有一战,才能解决。

见此,李乾顺君臣终于绷不住了,夏军开始重新袭扰赵宋王朝的边地。

夏军首先出现在了靠近湟州的临宗寨一带,但旋即就被宋将麻永宗所击退。

只在同月,夏军又进犯了鄜延路和泾原路,先后焚毁了五座堡寨。

紧随其后,李乾顺再发大军入侵泾原路,并一度包围了平夏城及没烟峡一带的堡寨,剩余的夏军则沿着葫芦河南下,一路攻到了镇戎军与渭州附近,掳掠了数万人口。

临走时,李乾顺还留下话语转告赵俣,“请斥章惇、蔡京弄权肆情,故举兵讨之。”

李乾顺本想装个逼就走。

谁想,陕西六路都统帅章楶,根本就是故意放夏军深入的。

等夏军以为他们大胜而归,不想却被宋军瓮中捉鳖。

宋军大将刘法,一战击溃夏军主力,掩杀夏军三十余里。

李乾顺要不是跑得快,他都得被留在陕西。

此战,不仅被掳掠的人口让宋军尽数救回,宋军还俘获了大量的战马、牛羊、帐篷等物。

有了这个绝佳的借口之后,赵俣正式下诏令:成立宣抚司,令章楶为陕西、西夏宣抚使,吕恵卿为陕西、西夏制置使,陕西各地加强戎备,抵御西夏侵扰,同时伺机收复西夏。

赵宋王朝收复西夏的战争,正式拉开帷幕……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