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作者:任鸟飞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一百零七章 人菜瘾头大

书名: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作者:任鸟飞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3

“京天资凶谲,舞智御人。”

北宋灭亡后的九百多年,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将一顶大奸臣的帽子结结实实地戴在蔡京头上。

王安石也曾戴过这样的帽子,他甚至被看做是“乱臣贼子”。

但在后世,王安石已经被重新认定为中国十一世纪中后期的改革家。

蔡京是王安石学说的继承者,他不仅继承,而且在实践中发展了王安石变法改革的思想。

蔡京的崇宁变法与王安石的熙宁变法既一脉相承,又有所调整与深化。

这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从实际效果来看,崇宁变法取得的成就要比熙宁变法大很多。

当时,政治上,旧党势力已得到清除,结束了赵宋王朝蔓延了几十年的党争之祸,为社会经济发展打下了政治基础;

经济上,重视农桑,鼓励开荒,尤其是调整了茶、盐、钱法等经济政策,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

军事上,出兵十万征西,收复青唐失地,巩固边防,提升了皇帝与朝廷的威望,提高了北宋王朝的国际地位;

教育上,蔡京在崇宁年间主持的“崇宁兴学”,在全国范围内普遍设立地方学校,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又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等;

民生上,蔡京将社会救济规模化、制度化,设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

客观地讲,蔡京主导的崇宁变法的确让北宋社会面貌焕然一新,甚至一度使北宋王朝达到了巅峰时期。

好吧,这里面有不小的虚假成分。

但就事论事来说,在蔡京当宰相的那段时间,哪怕赵佶君臣那么败祸、那么折腾,北宋王朝也至少能维持下去。

等到方腊起义爆发,蔡京为北宋王朝攒下的家底被掏空,赵佶想要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时,蔡京敏锐地看出来了这里面存在的危险,所以他坚决反对。

也正是因为蔡京坚决反对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赵佶才第三次把蔡京拿下,让王黼当上宰相,强行推动了这个导致北宋王朝灭亡的战略战策。

等到赵佶、王黼君臣捅出天大的篓子,没法收场,北宋王朝面临灭亡之际,赵佶又把蔡京找出来第四次复相,想要让蔡京帮他力挽狂澜。

可那时,蔡京已经快八十岁了,老到眼睛快看不清字、腿疾不能下跪的地步。

然而,即便如此,蔡京依然选择重新出山,想要挽大厦之将倾,扶狂澜于既倒。

当然,你可以当蔡京是在贪权,但这里面有没有报答赵佶对他的知遇之恩的意思在呢?

蔡京一生四次当宰相,又四次被致仕。

假如他第三次不复相,从此退出政坛,在杭州颐养天年,那么以他所取得的极为耀眼的政绩,他肯定不会被《水浒传》塑造成一个奸臣的形象,他在历史上的评价也肯定不会是负面的。

哪怕他第四次不复相,他也多半不会被打成六贼之首,成为北宋王朝灭亡的替罪羊。

可是,他答应过赵佶尽死以报,他要兑现自己的诺言,如果赵佶需要他,他随时都会欣然复出。

蔡京的门人吕川卞为其作墓志铭,其中一句“天宝之末,姚、宋何罪?”

天宝是唐玄宗盛世时期的年号,姚崇和宋璟是天宝年间的贤相。

吕川卞的意思是:“唐玄宗自己差点把江山折腾没了,不能归罪于贤相姚、宋二人。”

老实说,赵俣也是这么认为的。

功是功,过是过,说蔡京是奸臣,也没问题,毕竟他向赵佶提出过“丰亨豫大”的治国理念,虽说源自于他对他对《易经》丰富哲理的认知,也反映出他对理想政治的思索与憧憬,但也有纵容赵佶享乐的嫌疑,他早年也确实帮赵佶买过花石纲,这都能算是奸臣的行为。

但话又说回来,否认蔡京的能力和功劳就有点自欺欺人了,至少是有点不知道这段历史。

而且,赵俣还是原来的观点,一个人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肯定不是一般人。

而像蔡京这样,能一个人独自当了十七年宰相,绝对是有过人的地方。

赵俣相信,像蔡京这么有过人能力的人,用好了,绝对大有可为。

所以,满朝文武猜得没错,赵俣把蔡京提拔起来,为得就是,在章惇不行了的时候,用蔡京来取代章惇当宰相。

至于蔡京喜欢奢华,赵俣觉得,只要自己不学赵佶穷奢极欲,而且始终致力于反腐倡廉,蔡京,也包括别的大臣,最多也就像寇准那样,不会太过贪婪。

总之,不论别人怎么评价蔡京,但作为取代赵佶的皇帝,赵俣对蔡京很放心。

与蔡京相比,真正让赵俣不太放心的是赵挺之。

赵俣真怕,赵挺之志大才疏,把钱法改革给搞砸了。

所以,决定让赵挺之代替蔡京进行钱法改革了之后,赵俣把赵挺之留在最后,还特意留出了不少时间跟赵挺之谈货币改革的事。

叶诗韵给赵俣分析总结过,这个时代的货币存在着诸多乱象:

货币种类繁多,铜钱、铁钱、交子、会子等并行,导致市场混乱;纸币(如交子、会子)过度发行,引发通货膨胀;私铸钱币现象严重,劣币泛滥;货币政策僵化,未能灵活应对经济变化;货币流通不畅,影响商业活动;货币贬值导致财政收入减少;货币管理腐败频发,影响朝廷信誉;金融工具单一,难以满足经济需求;货币波动导致物价不稳,影响民生;还有,对外贸易中货币兑换不便,影响国际贸易等等……

这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地步。

而蔡京是好用,也有能力,但蔡京的问题也很明显,那就是,蔡京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经济发展。

历史上,在蔡京的主持下,北宋王朝过早地消耗了民力,也激化了社会矛盾,尤其是蔡京主持的经济改革的成果并未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反而刺激了赵佶君臣等统治阶层的腐败,这才加速了北宋王朝的衰败。

当然,这也要归咎于赵佶,是赵佶穷奢极欲、好大喜功,逼着蔡京快点赚钱,蔡京为了保住手上的权力,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他才不得不拼命地给赵佶搞钱,以供赵佶挥霍。

还有,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赵佶喜欢奢华,他手下的大臣,各个学他,一个比一个贪婪,各个的园林修得美轮美奂,以至于花石纲大行其道,贪腐横行。

赵俣肯定不会走赵佶的老路,自不必多说。

同时,赵俣也得防一手蔡京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经济改革,避免过早地消耗民力,否则,没准兜兜转转,赵宋王朝就又会走回历史上的老路。

也正是因为出于这样的考虑,赵俣才选了相对保守的赵挺之来对钱法进行改革。

赵挺之显然是有备而来。

在赵俣询问他钱法的改革方向时,他立即就给出来了他的策略,也就是:

统一货币体系,减少货币种类,确立主币与辅币的明确关系,简化流通;建立准备金制度,确保纸币有足够的金属货币或实物支持,防止滥发;严厉打击私铸,提升铸币技术,确保货币质量,维护市场秩序;根据经济状况调整货币供应,避免通货紧缩或膨胀;建立独立审计机构,确保货币发行和流通透明,防止腐败;通过调控货币供应,保持物价稳定,保障百姓生活……

赵挺之的这些策略,有些跟叶诗韵给赵俣的应对措施不谋而合。

只是赵挺之对促进商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推动金融创新、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没什么考虑。

于是,赵俣拿出叶诗韵列的大纲,给赵挺之补充了一下他所欠缺的部分……

其实,对于经济改革,赵俣真是不太懂,甚至是两眼一摸黑,但架不住他背后有叶诗韵,还有蔡京、赵开、张悫等人做参谋。

后来,赵俣直截了当地将赵开和张悫叫来,让他们充当赵挺之的副手,协助赵挺之搞钱法改革。

最终,赵俣等人定下了,钱法改革应注重货币统一、发行控制、商业促进和财政增收,同时加强监管与创新,确保货币稳定,推动经济繁荣,这个大的战略方针……

这天,赵俣和赵挺之、赵开、张悫等人谈得很晚。

等赵俣回后宫时,已经是深夜了。

赵俣直接去了叶诗韵那里,将自己跟赵挺之等人,制定钱法改革策略时,所遇到的问题说出来,让叶诗韵帮自己解答。

不想,叶诗韵听完,竟然没有立即回答赵俣的问题,而是径直拉着赵俣上床,她还在赵俣耳边充满诱惑地说:“臣妾明早向官家禀报,今日官家也累了,不如早些休息?”

赵俣知道,叶诗韵不是在拿捏自己,而是她食髓知味、人菜瘾头还大。

赵俣说得这些事也不急于一时。

关键,这么多问题,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答完的。

再说现在确实很晚了。

于是,赵俣就随便收拾了叶诗韵两顿,让叶诗韵连连求饶过后,今天也挺累的赵俣就睡了。

第二天已经养成早睡早起习惯的赵俣,天刚亮就起床了。

见叶诗韵还在睡。

赵俣想了想,并没有叫叶诗韵,而是准备等自己跟张虚白他们练完养生术,再叫叶诗韵给自己解答昨天自己问她的那些问题。

可就在,赵俣在赵元奴等侍女的伺候下,洗漱完毕,又穿好衣服,准备离开之际,叶诗韵头也没回说道:“官家所要之策,皆在桌上,臣妾很困,便不起来送官家了。”

赵俣走到书案前一看,就见桌上整整齐齐放着一沓元书纸,以及一本书。

这沓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赵俣昨天问叶诗韵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叶诗韵写得非常详细,而且是逐条分析解答,一条都不落。

看这沓纸的数量,赵俣估计,叶诗韵应该是一宿没睡。

赵俣明白了,为什么叶诗韵昨晚没有回答自己。她要是回答的话,搞不好自己也得熬一宿。

而那本书则是《基础经济学》。

赵俣打开一读,上面全都是满满的干货。

叶诗韵用浅显直白的话语解释了什么是经济学,如何运用经济学,还有很多以前赵俣一直不懂的经济学问题的解答。

赵俣估计,叶诗韵是怕自己智商不够,理解不了她已经说得很清楚的经济学,还很贴心地给自己举了一些浅显的小例子。

赵俣走到床边坐下,然后对着叶诗韵的俏脸上亲了一口:“爱妃辛苦了。”接着许诺:“朕今晚还来爱妃这里休息。”

也不知叶诗韵听没听见赵俣说什么,只听她有些敷衍地答道:“嗯好。”

赵俣走后,叶诗韵一直睡到下午才起床。

见叶诗韵起来了,赵元奴赶紧端来了一碗燕窝,很殷勤地说:“娘娘好起,此乃官家特意教御膳房给娘娘准备的燕窝,一直温着,快趁热吃一碗。”

虽然燕窝在这个时期并不像后来那样被广泛认知和使用,但这个时代的人们已经对燕窝有了初步的认识。

不过,在此之前,燕窝还没有成为一种非常流行或常见的食材,它更多只是处于被初步发现和认知的阶段。

是叶诗韵这个吃货特意让黄经臣给她找来的燕窝,又从袁倾城那里要来燕窝的做法转教给了御膳房的御厨,燕窝才逐渐成为赵俣后宫妃嫔饮食中的一道流行菜。

目前阶段,燕窝并不算贵,它其实都不如烹饪它的配菜贵。

但这根本不是贵不贵的问题,而是这燕窝是赵俣特意让御厨给叶诗韵做的。

关键,赵俣说了,今晚还会过来叶诗韵这里休息。

在赵元奴等叶诗韵宫里的女人看来,叶诗韵这是得宠的节奏。

更关键的是,叶诗韵的战斗力,她们谁不知道?这只要叶诗韵得了宠,她们早晚有跟着喝到汤的时候。

再加上,叶诗韵性格好,对下人出手大方。

赵元奴等人是相当拥护叶诗韵。

见赵俣还能想着给她要碗燕窝补一补,叶诗韵满心甜蜜地想,‘还行,也不枉费我竭尽全力地帮你。’

就在叶诗韵吃着燕窝、想着今晚再跟赵俣玩点什么新花样之际,李琳、麻晓娇、袁倾城找了过来。

见叶诗韵竟然还没起床,李琳问:“昨晚赵俣折腾了你几次,让你连床都下不来了?”

叶诗韵随口说道:“也没多少,一夜七次郎而已。”

李琳“哼”了一声:“我倒希望他真有你说的本事。”

叶诗韵知道,身体强悍的李琳,肯定知道赵俣的底细,她在这方面她跟李琳斗嘴,绝对有输无赢,所以,她很明智地转移话题:“你们一大早就来我这,有什么事吗?”

没人跟叶诗韵计较现在已经是下午了不是早上,麻晓娇直接说出来她们来找叶诗韵的原因:“纯姐最近是不是有点太拼了,喜多听李师师说,她已经一个多月没出过屋了,我觉得,咱们应该过去看看她,她别出事了……”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