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作者:任鸟飞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一百四十章 五女:赵俣就是一坨唐僧肉!

书名: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作者:任鸟飞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3

这次,赵俣不仅准备将神机军扩军到前、后、左、右、中五军,他还有更大的扩军动作。

赵俣准备在东京汴梁城周边地区布置数十万大军,以营建四辅。

所谓四辅,就是仿效汉代的三辅制度,通过建设辅郡以及扩军来拱卫京师。

根据东京汴梁城周边的形势,这四辅赵俣选择了北辅澶州,南辅颍昌,东辅襄邑县,西辅郑州。

此四地靠近京畿地区,位置险要,易守难攻,除了守御京畿地区以外,也能便于随时调兵,与西夏开战、辽国开战以及与还没有诞生的金国开战。

最先提出四辅设想的人,不是章惇,也不是曾布,而是蔡京。

蔡京其实一直想当宰相,也想插手军事。

奈何,赵俣知道蔡京有才,可同时他也知道蔡京做事没有底线,关键赵俣不想走上靖康之耻的老路,所以,对于蔡京,必须得限制使用。

基于此,赵俣只让蔡京管经济,不让蔡京碰别的,尤其是军事。在军事方面,赵俣更信任章惇和曾布。

但蔡京不知道赵俣是这么想的,他只当赵俣不知道他还有军事方面的才华,所以他给赵俣制定了四辅这个军事计划,希望能凭此涉足军事领域。

别的先不说,如果靖康之耻发生时,赵宋王朝有完善的四辅,怎么可能让数万金军如入无人之地?

更为关键的是,赵俣得吸取历史上赵佶收复燕云十六州时宋军野战打不过辽军的经验教训。

建国之初的禁军,是一支规模庞大、战斗力较强的中央军队,在维护赵宋王朝的统治、抵御外敌入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等赵匡胤死了之后,禁军慢慢就变味了,最终逐渐成了现在这样,干什么都行,就是不会打仗,而且没人能说得清楚,赵宋王朝到底有多少禁军,每年还要花出去高额的军费。

如此一来,势必要对禁军进行改革。

赵俣的思路很简单,那就是,既然禁军不管用了,就招募能打仗的人来组建新军。自古以来,哪出强兵,就去哪招募新军。

神机军就是这么应运而生的。

可神机军的数量太少了,扩编完,正军也才两万五千人马,加上辅军也不过才七万五千人马。

这点人马打一些小规模的战争还行,想要消灭西夏、消灭辽国、以及消灭有可能诞生的金国,明显不够用。

要知道,在赵俣君臣的计划下,灭西夏一战,可是随时都有可能开打。

而且,只要赵宋王朝对西夏发动灭国之战,辽国绝不可能袖手旁观,所以,赵宋王朝势必要打大战,甚至有可能打一VS二的灭国之战。

真要是这样,赵宋王朝就只能在全国范围内调兵。

可问题是,历史上,赵佶收复燕云十六州时,就这么搞过。

当时,有被分散在陕西六路的西北禁军,有被分散得更散的京畿禁军、河北禁军、江南禁军,再加上厢军、乡军,宋辽边境最多时,聚集了大几十万宋军。

而当时的北辽只有区区数万人马。

然而,双方交战的结果却是,数十万宋军被两万辽军打得大败而归。

之所以会败得这么难看,原因有很多。

首先就是,那些宋军,平时根本没见过面,更没有合作过,什么作战习惯、生活习惯完全不同,甚至就连语言都不通。

这就相当于,一个个各地的地方独立团,被临时拼凑起来,去对付辽国齐编满员、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抱着必死之志的两万多精锐骑兵。

而且,在辽国境内打仗,宋军是客场作战,地理地形风土人情一概不知。

结果,可想而知。

后世有人总结过,北宋后期的宋军,在他们自己的辖区之内打打治安战肯定没问题,甚至跟西夏的精锐连年交战,都没问题,可一旦几万人,十几万人集结起来,宋军就不会打仗了,战斗力迅速下滑。

为什么那时的宋军打不了万人以上的战役?

这除了那时宋军的军制问题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当时的北宋王朝不培养用于大兵团作战的战役级别的将领。

那时北宋王朝的武将,不论你多高的级别,手下能直接指挥的军队绝对不会超过五千人马。

这还只是账面上的人马,实际上,因为吃空饷等原因,可能连一半都不到。

这就使得,那些武将表面上是“军长”、“师长”,真实作战指挥能力最多是个“团长”,甚至有可能只是一个“营长”、“连长”。

这些武将一旦被拉上前线,参加几万人规模的大战役,需要他们运筹帷幄了,需要他们排兵布阵了,他们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他们平时干得都是营长、连长的活,突然给他们一个方面军总司令,他们立马就拉胯了,地图他们都看不懂,自然只能是被敌人吊打了。

究其原因还是,那时的赵宋王朝,不信任武将,坚持以文治武。

这就使得宋军一旦集结起来打国战,都是一大堆武将带着各自手下的军队集结在一起,然后由一个文官来指挥他们作战。

这要来的是范致虚这样只会纸上谈兵的纯文人担任统帅,十几万大军也是纷纷钟被几千金军给击败,要来的是李纲这样懂些军事的,则会晚一点被击败。

为什么在李纲这样懂点军事的文人的指挥下,还是得吃败仗?

那是因为他们的权力太小,没有指挥空间。

一旦要打大仗,就是朝堂上的那些不懂军事的文人瞎指挥,有时候,敌人如丧家之犬一样跑了,不让你追击,有时候,明明是敌人的诱敌深入之计,又非逼着你出战。

这样的例子在两宋时期太多了,甚至有太多的大将都是因此而败亡的。

有了这些血淋漓的教训,赵俣又怎么能不建四辅,搞出四个可以打大仗的大军团?

于是,尽管曾布有些犹豫,担心刚刚才勉强压下去的冗军问题再度出现,但在章惇的支持下,赵俣还是颁布了建设四辅新军的圣旨。

值得一提的是,计划中,这四辅新军的装备还是旧式装备为主(赵宋王朝的火药武器和神臂弓还没有这么大的产能,目前不可能给这么多军队列装),但其组织架构却是新军的模式,也就是全都采取李琳所设计的双首长制和以文人充当监军的新制度。

四辅大将和四辅都监都是赵俣亲自挑选的。

北辅大将种朴,都监孙路;

西辅大将王赡,都监张询;

东辅大将高永年,都监范纯粹;

南辅大将王愍,都监孙览。

这四辅都监,在西北的一系列战事中,全都充分证明过他们自己,各个文武双全。张纯也一一分析过他们,认为他们的能力和忠诚全都没有问题。

而四大将,除了老将王愍以外,另外三大将在历史上要么为国战死、要么不堪受辱自缢而亡,都是不畏生死且能征善战的大将,绝对可以担当大任,而老将王愍更是以一己之力率领两千兵甲不全的宋军死战不降最终抵挡住了大几万夏吐联军攻打的猛将。

这八个人中,自然是以章惇的亲信为主,像孙路和张询,都是章惇的铁杆儿亲信,后者更是章惇的妹夫。

这也方便将来章惇指挥这四辅新军作战。

不过,赵俣也没有将这四辅新军全都交到章惇的手上,甚至没有全都交到新党的手上。

范纯粹是范仲淹的第四子,新任旧党宰执范纯礼的四弟,根正苗红的旧党。

——元祐年间,西夏入侵泾原路,范纯粹遣将曲珍救援,曲珍疾驰三百里,在曲律大破夏军,捣毁横山,夏军遁去。此外,范纯粹在知庆州、延州等地时,积极修筑堡寨,加强边防防御,为巩固北宋西北边防做出了贡献。具有一定的军事才能。

而孙览的兄长是元祐大臣孙觉,他本人同样对新法不太感冒,也属于旧党。

——早年,在机缘巧合之下,孙览到了章惇手下,给章惇开边梅山出谋划策,当时,他展示出来了非常优秀的军事素养,为宋神宗时期的西南开边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他被调到西北,表现得依然很好。

对于赵俣要扩军几十万,保守的旧党,自然要劝谏阻止,甚至又出现了劝赵俣放弃青唐地区交好西夏的声音。

知陕西凤翔府冯澥上的《论湟廓西宁三州》奏疏中就认为,青唐之地都是不毛之地,没必要花费巨大的资源占领,不如全部舍弃,以休养民力,交好西夏,使两国和平共处,总之,说来说去还是那些弃地派的老观点。

冯澥睁着眼睛胡说八道,把吐蕃政权的膏腴之地、人口大区、潜力无穷的交通要道说成不毛之地,欺君罔上,惹怒了赵俣。

赵俣将冯澥一撸到底,贬到海南,永不录用。

赵俣随后下旨,警告赵宋王朝的大臣,反复变换国策最是伤民,谁要是再妄想改变赵宋王朝的国策,便是赵宋王朝最大的罪人,对于罪人,自己绝不轻饶,同时再次强调本朝绝不会改变既定路线方针。

见赵俣铁了心地要将赵宋王朝的内部矛盾转为外部矛盾,阻止肯定是阻止不了了,又见赵俣能任用范纯粹和孙览担任两大都监,还让由忠君爱国的文人组成的监军深入军队,摆明还是很倚重他们旧党人士的,并没有完全被新党人士所裹挟,所以旧党人士也只能先放弃他们的坚持改为支持赵俣的决定,免得把赵俣惹毛了,把旧党全都干掉。

如今四辅新军已然开始建设,有章惇和曾布这两个经验丰富的老臣调度,进展得非常顺利。

但在赵俣看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

这个问题就是,神机军有李琳指导思想,可四辅新军却没有这样的条件。

于是,赵俣让李琳编写一本《新军指导思想》,以忠君爱国为基调,让那些去四辅新军担任监军的文人学习,并以其考试成绩作为他们职位高低的重要参考标准。

“《新军思想指导》编著得如何了?”赵俣问李琳。

“已编完,臣妾再校正一遍,便献给官家刊印。”李琳说。

赵俣点点头。

这时,饭菜已然上桌,赵俣和五女试了试这正宗的东北菜。

别说,这正宗的东北菜还真是不同凡响,吃得赵俣和几女叫好连连。

赵俣最喜欢吃的就是地三鲜,一大盘肉差不多都让他一个人给吃了。

就是,这地三鲜好吃是好吃,但吃完以后,赵俣浑身燥热不已!

这也正常,这又是虎肉,又是鹿肉,赵俣这个正常至极的男人吃了这么多,不燥热不已才怪。

赵俣看着五女问:“你几个为何无恙?”

一旁的尚药奉御王雯替五女答道:“虎肉至阳,鹿肉温热,女子,尤其孕妇,不宜多食,故奴婢事先已告知几位娘娘不可贪多也,而官家是男子,多食有益无害,故未阻止。”

赵俣对王雯说:“害朕苦也,还不速来为朕降火!”

“诺!”

言毕,王雯边向赵俣走来、边宽衣解带。看她迫不及待的样子,很难说她不是早有预谋。

让人意外的是,王雯并没有吃独食,她来到赵俣身边,边帮赵俣脱衣服,边说:“陛下食之甚多,再来几人助我一臂之力。”

王雯话音一落,她手下的直长、司医、医佐、书吏就呼啦啦地跑过来了十几个,似乎她们也早已在此等候多时了。

不一会的功夫,赵俣就被一大群女人给湮没了……

对此,五女眼皮都没抬一下,而是继续该吃吃、该喝喝。

没办法,后宫中就赵俣这一个男人,所以他在很多女人的眼里就是一坨唐僧肉,有机会肯定想狠狠咬上一大口。

话说,之前她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现如今,她们已经吃上肉了,也得让别人喝点汤不是……

……

……

想写孟相或者刘清菁来着,都铺垫好了。

可到了最后关头,犹豫再三,还是没敢碰这很多人接受不了的东西。

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