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作者:任鸟飞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九十九章 建中元年

书名: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作者:任鸟飞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3

过了年,也就是1100年,赵宋王朝正式改年号“建中”。

老实说,赵俣不喜欢这个年号,“建中”,听谐音,有点“贱种”的意思。

好在,这注定了只是一年多的过渡年号,赵俣只要忍到向太后过世,就可以把它给换掉,然后彻底开启真正属于自己的统治时期。

蔡卞很效率。

年前,包括司马光在内的那十三个人,就被蔡卞定了罪,铁证如山。

从这十三个人家,仅金银就查抄了近千万贯,田产查抄到了多达一百多万亩,有些人家,甚至就连家仆都是人人锦衣金带,其中一人家里更是抄出来了三十几个没奈何(也就是五十斤一个的银球,甚至还有五十斤一个的金球)。

拿到这个结果之后,赵俣将清单扔到了一直在为司马光等人辩解的大臣面前,质问:“这便是尔等所言的君子,一心为我大宋?”

面对这样的结果,一时之间,谁敢再为司马光等人辩解?

其实,说老实话,司马光真有点冤枉。

他家抄出来的钱财田产并不算特别多。

但架不住他的亲族仗着他的权势,横征暴敛,积攒了大量的财富。

关键,蔡卞将司马光和另外赵俣精挑细选出来的十二个大贪官一块查,他们的财富总和加到一起,可不触目惊心吗?

蔡卞当即请求,加大治理贪腐的力度。

很显然,新党这是准备趁着这个机会,大肆清算旧党。

在赵俣看来,赵宋王朝现在最大的问题,还不是冗军的问题,而是冗官的问题。

为防止武将专权,从赵匡胤时期起,赵宋王朝就推行“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文官的地位被拔得极高,导致官僚队伍恶性膨胀。

像赵匡胤时期,赵宋王朝全国上下一共就只有两三千个官员。当时,官僚体系精简,中央设三省六部,地方以州县二级制为主,也能治理天下。

到了赵光义时期,官员的数量就翻了一倍。而且,科举每科录取人数从赵匡胤时的十到三十人增至二百到三百人,整整翻了十倍,开后世“恩科”先河。

到了宋真宗时期,这每科录取人数就涨到了约五百人。

到了现在,每科录取人数已经达到了一千人。

其实,科举的问题还不算大。

真正的问题是,中高级官员可荫子孙、亲属,如宰相可荫十人,导致“一人入仕,子孙亲族俱可得官”。

为了安置冗余官员,从宋真宗时起又设“提举宫观”等虚职,当时此类闲官就已经占官员总数的百分之十。

这些积累下来,到了宋真宗时期,赵宋王朝的官员就达到了一万两千多人。

到了宋仁宗时期,又翻了近一倍,赵宋王朝的官员高达两万一千多人。

宋神宗时期,进一步达到了两万四千多人。

而到了现在,由于党争等因素,官员已经快四万了。

——新旧党争中,每一方上台都大规模清洗异己、安插亲信。例如:新党执政时,旧党官员被贬或闲置,但保留俸禄。

现如今,赵宋王朝官员的俸禄占财政支出的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赵宋王朝收上来多少税收,能扛得住这个财政黑洞的消耗?

为弥补财政缺口,之前朝廷只能加重赋税(如“方田均税法”被扭曲为敛财工具),激化社会矛盾。

更让人无语的是,官员的数量翻了几十倍,工作效率反而变得更低下了。

现在是,官员实际职务(差遣)与本官品级脱节,形成“有官无权”或“有权无官”的怪象。

这导致官员互相推诿、因循守旧,没有多少人干正事。

苏轼给赵俣上的奏章中就严厉批评这种现象,称之:“今之官吏,不敢行一事……”

还有就是,寒门士子通过科举入仕的机会被挤压,大量有才之士因党争或荫补制度无法晋升,寒门士子入仕受阻,“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的科举理想破灭,而荫补官员占据高位,形成“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虚假繁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已经不是短时间就能彻底解决掉的问题了。

但有一桩好处就是,赵俣不怕收拾这些贪官收拾得太狠了,就无人可用。

这么说吧,就赵宋王朝现有的官员,都够把那些贪官换几百遍了。

而且,赵宋王朝还在搞科举取仕,荫补制度也还在大行其道,另外赵宋王朝还有太学,大量的太学生在那排队等着当官。

在这种情况下,赵俣支持治理贪腐,不仅不会有人阻止,那些等着拿到实权一展其政治抱负的官员,更是恨不得举双手双脚赞成。

所以,赵俣大手一挥,继续……

得了赵俣的圣旨,新党人士那是撸起袖子大干特干。

不过,有一点赵俣卡得很死,那就是空出来的这些岗位,赵俣可没有给谁谁谁的亲信,而是给了赵俣和张纯挑出来的人才。

换而言之,借着新党清算旧党,以及治理贪腐,赵俣将大量有能力的官员提拔起来。

当然,因为这段时间主持治理贪腐的是新党,近期上岗的有能力的官员,大多是新党。

对此,赵俣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只有这样,新党才有大力整治贪腐的干劲。

在这个过程当中,大量的赃款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朝廷。

赵俣力排众议,先支付了拖欠日久的军费,包括之前朝廷欠下的有功将士应得的赏赐。

这使得整治贪腐的行动以及赵俣本人得到了军方的大力支持。

另外,赵俣也开始支付拖欠官员的俸禄。

也就是说,这些贪官倒了,大家全都捞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那整治贪腐,肯定还得继续,谁反对,那就是跟军政双方的大部分人为敌。

在这个过程当中遭到“迫害”的一些旧党人士,不是没去找向太后,想要向太后出面解决旧党被打压一事。

可向太后却告诉这些旧党人士,赵俣不是在打压旧党,他只是在解决朝廷所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难题。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

赵俣这次让张商英、李清臣、苏轼筛选出来了大量有能力的官员。

谁都能看得出来,赵俣这是准备用这些有能力的官员来取代那些贪官。

而那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没有能力的官员,也一并被拔除了。

——在想要“抢地盘”的新党的反复建议下,赵俣将磨勘制度取消,全面评估各地官员的政绩,政绩考核不过关的官员一律退位让贤,以前那种按资历自动晋升不问政绩的事彻底没有了,今后的风气是能者上无能者下。

旧党人士也明白,赵俣这真不是在针对旧党。

要知道,这次筛选出来的有能力的官员,确实不全是新党,而是新党旧党都有,认真说起来,因为旧党官员的总人数比新党官员的总人数多,被赵俣和张纯筛选出来的人才中属于旧党的还要更多一些。

只是,目前整治贪腐的是新党,他们就算是清理掉那些贪官,将那些无能的官员赶走,也只会从赵俣和张纯筛选出来的人才中挑属于新党的任用。

这导致有些州县甚至出现了一整个州县都是新党官员。

见新党如此“攻城掠地”,旧党真急了,只能一遍一遍的找向太后。

向太后没办法,只能找赵俣商量解决的办法。

“迫于向太后给的压力”,赵俣只能让苏辙也负责整治贪腐的工作。

等到旧党动手以后,下手一点都不比新党软弱,他们丝毫没有因为他们要收拾的官员大多也是旧党就手软,主打的就是,你不下去,我怎么上来?

不得不说,“用后任查前任,查到问题了,就能顶替前任”这招实在太狠了。

当然,也得承认,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免有那些红眼了的后任,为了能够坐上前任的官位,而栽赃陷害。

对此,赵俣的宗旨是严格执行诬告反坐,并且到了这一步,查案的可就不是新党或者旧党了,而是由皇城司以及赵俣针对此事特意成立的东厂负责严查。

为了减少成立东厂的阻力,赵俣任命向太后的心腹宦官杨戬担任厂公,而东厂的主体则由宦官担任。

这也是张纯给赵俣的建议,目的自然是为了帮赵俣强化皇权与中央集权。

其实不用多说,这就是明朝的锦衣卫和东厂。

值得一提的是,鉴于原来的皇城司与锦衣卫还是有不少差别的,赵俣又重新定义了皇城司的职责,使其直接听命于自己,负责侦办钦定案件、缉捕要犯,无需通过常规司法程序。另外,作为赵俣的亲军卫队,皇城司承担侍卫仪仗、巡查皇城、保护皇室安全的职责。再有就是,皇城司独立于六部之外,可以直接向赵俣弹劾官员。主打的就是将皇城司彻底变成锦衣卫。

而东厂,也是独立于六部之外,直接向赵俣汇报,其职能包括监视官员、百姓及皇城司,成为赵俣耳目,防止权力被官僚集团垄断,它又可以与皇城司相互制衡,避免单一机构权力过大。

由于皇城司和东厂可以绕过繁琐的司法流程,快速响应赵俣的指令,这使得,在这次整治贪官污吏的过程中,出现的几次问题,由皇城司和东厂出手,全都减少了官僚体系的推诿扯皮,高效又妥善地将问题全部处理掉,充分又快速地执行了赵俣这个皇帝的意志,确保了整治贪腐和整治怠政得以顺利进行。

皇城司和东厂,尤其是后者,一战成名。

新党和旧党中,不是没有有识之士,意识到赵俣强化皇城司的职权和创建东厂,目的不简单。

可目前阶段,新党和旧党最大的敌人是他们彼此,他们一时半会还顾不上赵俣的小动作。

更主要的是,新党和旧党还没意识到这是针对他们的机构,毕竟,皇城司本来就有,东厂又是为了解决他们党争的问题刚建的“小机构”。

因此,一时之间,深陷党争的新旧两党官员也就没太把皇城司和东厂放在心上。,

这也就使得,皇城司和东厂有了快速发展壮大的机会。

至于等新旧两党人士反应过来?

那时的皇城司和东厂已经成长为他们撼动不了的存在,赵俣更是羽翼已丰,又没有了向太后的制约,他们再想反对已经无效了。

经过整治贪腐,加上由蔡京主持的叶诗韵的三条经济策略开始发力,源源不断的财富汇集到京师,短短几个月时间,朝廷就开始扭亏为盈,有了些许积蓄。

近来,蔡京又给赵俣献计,在经济体制方面进行变法,尤其是进行茶法盐法的变革。

叶诗韵在第一时间就提醒赵俣了,蔡京的这些变法,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搞到钱,但也会加剧社会矛盾,可以用一段时间,但不能一直用,否则贻害不小。

军事方面。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调集,七万宋军已经集结在了大名府附近,随时都可以北上。

另外,赵俣让宗泽、张叔夜、王禀、何灌招募的神机左军和神机右军,也已经聚集到了汴梁城中,现在正在开封府的校场进行训练。

这两支军队,赵俣采纳了李琳的建议,实行双主官制,即:监军负责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军队服从赵俣和朝廷的指挥;主将则专注于作战指挥和训练。两者相互配合,将保证军队有战斗力,又避免军队脱离皇权和朝廷的控制。

简单说一下。

赵俣让童贯(以及他背后的李琳)负责建立和训练神机左军和神机右军。

宗泽担任神机左军的都监,王禀担任神机左军的主将;

张叔夜担任神机右军的都监,何灌担任神机右军的主将。

神机左军和神机右军都以虎蹲炮、轰天雷、神臂弓等武器为主,也都采取的是四千步军配一千轻骑兵的编制。

还有,神机左军和神机右军的装备是最精良的,赵宋王朝有什么好东西,赵俣都给这两支军队装备上,而神机左军和神机右军的骑兵,更是奢华至极的一人三马(大约一半战马、一半挽马,必要时可增强神机军的机动性)。

另外,在童贯的建议下,赵俣又集结了一万厢军,以及不少骡、驼、大车,给神机左军和神机右军担任辅军。

总之一句话,赵宋王朝这边真的做好了不惜一战的准备。

下面,就不知道辽、夏两国如何应对了……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