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作者:任鸟飞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一百二十四章 绝户计

书名: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作者:任鸟飞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3

虽然宋夏议和了,但西北的战事,却并未就此停下来。

这是因为赵宋王朝还在对青唐吐蕃发动灭国战争。

青唐吐蕃在地图上看起来不大,远不能跟西夏相比,但这里却占据着陇右河西一带的人口稠密地区,其所暗含的国力与底蕴足堪西北强藩之称。

青唐吐蕃由吐蕃帝国的赞普后裔唃厮啰所建立,在很多地方也称为“宗喀王朝”。

这个国家虽然无法重现昔日吐蕃帝国的辉煌,却也一度雄踞西境,与西夏、回鹘诸国分庭抗礼。

其都城为青唐城,前身是昔年大唐陇右都护府的治所鄯州(也就是后世的青海省省会西宁市)。

唐代安史之乱后,鄯州为吐蕃占领,虽然在归义军时期这里也短暂的在名义上为唐朝恢复,但实际上一直由番人势力所控制。

至赵煦时期,这里已经脱离中原王朝直属三百余年。

青唐吐蕃的核心区域为鄯州、湟州、廓州一带,极盛时期的统治范围达到了兰、会、熙、河、岷、洮、宕、迭地区,国内总人口在一百五十万至两百万之间,依靠如此的人力、财力,青唐吐蕃不担扩军二十余万,更在国中修筑堡寨无数。

青唐城位据丝绸之路的中转要点,西接青海路,东靠陇右,北托祁连山,南临黄河,西域商人若想和赵宋王朝贸易,大多会路过此地。

这也使得青唐城不但在政治、宗教、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更在经济上占据了东亚大陆中不可替代的生态位。

党项李氏虽然在唐末崛起为河西最强大的势力,却始终无法占据青唐城,即使强悍如李元昊,也在多次战争中败于唃厮啰之手。

但唃厮啰死以后,甚至不等唃厮啰死,青唐吐蕃就内乱不断,唃厮啰的后裔,以及当地的一些豪酋,纷纷各自割据州城,分庭抗礼。

这些年来,西夏一直在分化青唐吐蕃,以求多股助力在战略上包围赵宋王朝。

可青唐吐蕃占据着丝绸之路的要道,光收过路费,已然赚得盆满钵满,自然不愿意全力攻宋。

宋神宗时期,青唐吐蕃还曾协助赵宋王朝攻打过西夏。

但与此同时,青唐吐蕃中,一直有多股豪酋势力亲近西夏。

后来,甚至就连其二代赞普董毡都在暗通西夏,其子甚至迎娶了西夏的公主,两国由此达成和亲之好,似乎有结成联盟的态势。

而赵宋王朝这边也意识到了青唐吐蕃是个隐患,更意识到了河湟地区在战略上的重要价值。

宋神宗时期的战神王韶,便向朝廷进言,与其坐视青唐吐蕃被西夏拉拢,不如抢先一步下手,拓边熙河地区反制西夏。

这正对了当时想要大展拳脚的宋神宗和王安石的意思。

于是乎,在宋神宗和王安石的支持下,王韶亲率大军出征,正式开启宋吐战争。

经过一番血战,宋军一举拓边两千余里,夺得熙、河等州,总共招抚番人近百万人口,建立了赵宋王朝的边关重镇熙河路。

董毡后来也曾反攻,想要夺回熙河地区,但被王韶、李宪等人所败,不得不重新臣服于赵宋王朝,两国开始和平共处。

后来,董毡被其养子阿里骨诛杀,阿里骨成为三代赞普。

但那时是高滔滔和旧党执政时期,他们不愿对外发动战争,甚至一度想将熙河路送给西夏。

这等于是坐视阿里骨统一青唐吐蕃。

结果,阿里骨凭借着超强的手腕统一了青唐吐蕃,青唐地区也再度脱离了赵宋王朝的控制,又成为赵宋王朝的心腹大患。

等到阿里骨的儿子瞎征继位,成为四代赞普,他既无威望,又无手腕,只知杀戮,结果其国中近半豪族叛离青唐城,以至青唐地区大乱,各自为战,自相残杀。

而赵宋王朝这边又到了赵煦亲政时期。

当时,青唐吐蕃的不少豪酋,都来投赵宋王朝。

后来,豪酋边厮波结甚至带着讲朱城、一公城、错凿城、当标城四座青唐边关的重镇以及全族,前来投靠赵宋王朝。

青唐吐蕃当时的局面,明眼人都能看明白,这便宜不占白不占。

于是,赵煦同意对青唐吐蕃开战。

此战以孙路为帅,大将王赡和大将王愍为先锋。

此战一开打,便有太多太多的番人部落愿意归降赵宋王朝。

熙河路的将士们全都觉得这次灭青唐吐蕃十拿九稳,请战之声日盛。

王赡更是突发奇兵渡过黄河,一举斩杀了据守关隘的吐蕃酋长密戬,夺取了青唐重镇邈川城(也就是湟州)。

一个月后,驻守青唐城西境重镇宗哥城的酋长舍钦脚同样投降赵宋王朝,派出使者献城给王赡。

宗哥城一向被称为青唐城的门户,此地一陷落,青唐城便危在旦夕。

接着,宋军在青唐城外稳扎稳打,将周围的一众小城接连攻下,隔绝了青唐城与外界的联系。

见事不好,青唐城中的豪酋心牟钦毡将当时的傀儡赞普陇拶软禁,派出使节向宋军请降。

王赡接受心牟钦毡的请求,率军来到了青唐城下。

心牟钦毡带着陇拶,二代赞普董毡的妻子契丹公主,三代赞普阿里骨的妻子西夏公主以及回鹘公主,一块出城投降。

——后来,王赡又俘获了前赞普瞎征。

至此,立国近百年的青唐吐蕃灭亡。

赵煦个人的功绩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

这场灭国之战,进行的异常顺利,前前后后只用了两个多月,宋军就很顺利地攻克了青唐吐蕃的都城青唐城。

然而,只在短短的一个月之后,青唐国内就又爆发了此起彼伏的叛乱。

原本还沉醉在顺风局中的宋军,突然间就陷入了到处都是敌人的困境中。

这不单单是身在青唐城和邈川城中的宋军被重重包围,与后方断了联系,就连靠近熙河路腹地的一公城、当标城等新归附赵宋王朝的要塞重镇,也全都遭到了围攻。

之所以形势急转直下,主要是因为,赵煦君臣想以中原王朝的州郡制度完全控制住青唐地区,触动了奴隶制部落酋长的利益。

于是,只在宋军占领青唐城一个月后,青唐吐蕃国内便“满山而呼,昼夜不息,合十余万人,四面急攻。”

而西夏也趁机出兵数万,支援青唐吐蕃。

一时之间,深入青唐地区的宋军,便成了一支孤军。

这主要是因为,赵宋王朝这边忽视了青唐吐蕃中各部落酋长的实力,对于这种政治结构相对松散的部落联盟政体而言,打垮一个权力核心,并不代表就可以削弱所有酋长。

因此,在王赡进入青唐城后,便被动陷入了无休无止的治安战中。

这样一来,青唐吐蕃就变成了一个大烂摊子。

等到赵俣登基,赵宋王朝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青唐吐蕃是弃还是守的问题。

一直以来,章惇都非常热衷拓边,也就是用武力解决赵宋王朝的边患问题,帮赵宋王朝开疆拓土。

早在宋神宗朝时,他就亲自主导了开边荆湖的一系列战役。

到了赵煦一朝,他又在重启宋夏战争上居功至伟。

只是,西夏不同于普通的游牧部落,早在五代宋初时,西夏就已经蜕变成了一个农牧结合的封建国家。

赵煦亲政后,赵宋王朝跟西夏来来回回打了四年,期间进筑堡寨近百座,动员人次近百万,耗费人力财力无数。

以至陕西的经济再不调理,可能就要出大事了。

这时,赵宋王朝好不容易深入横山地区,全据西夏重镇天都山,正该见好就收,全面停止西北的战事。

赵俣继位之前,赵煦已经联合了曾布、章楶驳回了章惇与熙河路长官孙路的提议,拒绝出兵青唐,铁了心恢复边境和平,调和经济。

后来,是因为青唐吐蕃国内的局势太差,本着捡便宜的想法,赵煦君臣才出兵青唐地区的。

不想,到头来,宋军却落得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灭青唐吐蕃之战,自然是由章惇主导的。

这也成为了政敌攻击他的切入口。

旧党领袖韩忠彦弹劾章惇,想让章惇承担起这次青唐战役轻敌冒进的责任。

旧党的一众言官,更是从民生的角度出发,他们认为绍圣一朝百姓疲敝,都应该归咎于章惇的穷兵黩武,他们希望赵宋王朝能完全放弃青唐地区。

老实说,旧党所说的财政和民生问题确有其事,言官任伯雨便认为,此时正逢陕西的解盐盐池损坏,光每年损失的财政便高达三百余万,关中地区又累年荒旱,物贵人饥,百姓纷纷逃出陕西,十减六七,即使今年百姓得到了丰收,但物价仍然是正常时节的五倍。

这么一看,确实应该让陕西休养生息几年。

可章惇却认为,应该对反抗的吐蕃酋长施以严酷的镇压政策,他甚至提出了,要将所有反抗的酋长一族的男丁全都杀死,女人充入教坊司,只为了尽可能的保留住灭亡青唐吐蕃的军事成果。

无疑,这个艰难的选择落到了赵俣的头上。

张纯知道了此事之后,对赵俣说,青唐早晚都要收复的,而且,如果撤出青唐城回到湟州,修筑协防堡寨的花费,会比不撤军时还多,绝不会省钱的。

对此,赵俣也有点印象,因为历史上赵宋王朝的大臣后来就算过这笔账。

赵俣还知道,要是选择撤军,大将王赡会因为不堪受辱而自尽,未来帮赵宋王朝收复青唐的大将王厚也会被贬。

于是,赵俣选择顶住旧党的压力,帮章惇拖延从青唐撤军一事。

为了支持章惇,赵俣还勒紧裤腰带,拿出来五百万贯钱帛以赈济边境百姓,奖赏有功将士。

章惇看出来了赵俣的意思,全力配合赵俣尽快从向太后手上夺权。

这才有了后来,章惇全力支持赵俣,赵俣一直护着章惇,章惇为了表示效忠赵俣,连他的嫡亲孙女章楠都送给赵俣了。

如今,赵俣已经从向太后手上收回自己的所有皇权。

青唐吐蕃是弃还是守的问题,不能再悬而未决了,因为这样下去,对赵宋王朝是很不利的,也会影响前线将士的士气。

此时,宋军虽然掌控了战场局势,但西军的军纪之差,赵俣一清二楚,不用去问,赵俣也知道,他们在青唐地区肯定没少烧杀抢掠。

更何况,不久前,姚雄不但弹劾王赡贪功冒进,贻误国事,还说王赡、王厚在攻灭青唐时,搜刮吐蕃贵族府库中的财货宝物,吃相十分难看。

同样还有人弹劾,姚雄在去救援王赡的时候,顺便去劫掠了溪兰宗堡,焚其族帐而还。

宋军这么搞,很明显,也不要指望再得到什么青唐民心了。

本来的郡县政策就水土不服。

现在宋军又杀红了眼,到处劫掠。

这时候再拿范仲淹的以仁爱守边来说事,就太矫情了。

而此时,朝中大臣,尤其是保守派大臣,主张的是,宋军撤出青唐地区,对青唐地区实施羁縻统治。

但与此同时,在只有赵俣和章惇两个人的时候,章惇给赵俣献了一个绝户计,即:将青唐中参与过谋反的豪酋族人全部缉拿,对其全族施行从婴儿到大酋长逐一凌迟处死的恐怖政策。

章惇给赵俣分析,与青唐吐蕃国中,贵族、平民、奴隶三等分的严苛制度相比,赵宋王朝这边的社会结构无疑对底层番人更加友好。虽然比之普通汉人,番人在赵宋王朝的机会仍然不多,但比起回吐蕃当贱民、奴隶,赵宋王朝这边的生活体验,则过之远矣。当然更不用说那几乎不存在于青唐吐蕃国中的阶级流动了。而在赵宋王朝这边只要得到朝廷重用,跻身为边关宿将的番人也是比比皆是。所以,底层番人肯定愿意接受赵宋王朝的统治。现在,只要消灭青唐吐蕃的贵族阶层,就能在青唐地区实施郡县制,彻底占领青唐地区。

章惇还说,只要赵宋王朝彻底控制住了青唐城,靠着丝绸之路供血,陕西的经济很快就能恢复。

不得不说,章惇此计比历史上蒙古军的那种全民突突政策还狠。

只是,赵宋王朝的文明放在那里,朝议必然是反对滥杀这种做法的。

可话又说回来,现在也不可能约束西军秋毫无犯。

关键,如此不上不下,根本不可能控制青唐。

还有,前线的粮草,已然无法维持宋军驻守前线了。

章惇的意思是,让前线军队学胡人打草谷,就地补给。

总之就是,章惇想不择手段保住青唐吐蕃这个战果,来恢复他因主导灭青唐一战没有成功而失去的威望。

赵俣听完,沉思了许久,说道:“将奴隶全部解放,对平民以下秋毫无犯……”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