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红楼天骄

作者:醉饮美人膝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四百二十四章金鸳鸯宣牙牌令

书名:红楼天骄 作者:醉饮美人膝 字数:4.1千字 更新时间:03-04 14:12

在薛宝钗的蘅芜院,略坐了一会,众人便离开了。

接着,大家又来到了缀锦阁。

这里已经摆设齐整,上面左右摆放着两张榻,榻上都铺着锦裀蓉簟。

每一张榻前,放着两张凋漆几,也有海棠式的,也有梅花式的,也有荷叶式的,也有葵花式的,也有方的,有圆的,其式不一。

一个上头放着一分炉瓶,一个攒盒。

上面二榻四几,有贾母和薛姨妈分别坐了,余者都是一椅一几。

东边的首位让刘姥姥坐了,刘姥姥之下便是邢夫人、王夫人依次而坐。

西边第一个史湘云坐了,第二便是薛宝钗,第三便是林黛玉,第四便是迎春,探春、惜春依次坐在下面,贾琮坐在了最后。

尤氏、李纨、凤姐等人之几,设于三层槛内,二层纱厨之外。

攒盒式样,亦随几之式样。每人一把乌银洋錾自斟壶,一个十锦珐琅杯。

待众人都坐定,贾母这才开口道:“咱们先吃两杯,今日也行一个令,才有意思。”

薛姨妈笑说道:“老太太自然有好酒令,我们如何会呢,安心叫我们醉了,我们都多吃两杯就有了。”

贾母笑道:“姨太太今儿也过谦起来了,想是厌我老了。”

薛姨妈笑道:“不是谦,只怕行不上来,倒是笑话了。”

王夫人忙笑道:“便说不上来,只多吃了一杯酒,醉了睡觉去,还有谁笑话咱们不成。”

薛姨妈点头笑道:“依令,老太太到底吃一杯令酒才是。”

贾母笑道:“这个自然。”

说着端起酒杯,便吃了一杯。

凤姐儿笑道:“既行令,还叫鸳鸯姐姐来行才好。”

众人都知贾母所行之令,必得鸳鸯提着,即便鸳鸯现在是贾琮的人,只要贾母需要还是会把她叫过来的,对于这一点上,别人是比不了鸳鸯的。

对此,鸳鸯也不推辞,便径直站了出来。

王夫人笑道:“既在令内,没有站着的理,端一张椅子,放在你二位奶奶的席上。”

鸳鸯也就半推半就的,谢了坐,便坐下,也吃了一杯酒,方笑道:“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惟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

众人都笑道:“一定如此,快些说。”

鸳鸯还未开口,刘姥姥便起身下席,摆手道:“别这样捉弄人,我家去了。”

虽然自己身份地位,只是一介贱民,放下脸面配合一下众人,讨老太太开心一下也没什么。但是,接二连三,没休没止的被人取笑,心里还是有些抵触的。

一听说要行酒令,就知道这不是个简单的,可不是她这个目不识丁的老婆子,能够玩得来的。

乡村之中也有猜酒行令之事,只是大多简单粗俗,明显和这些人玩的不一样。

自己留在这里,那不是丢人现眼,任人取笑吗?

鸳鸯笑道:“这却使不得,姥姥实在说不上来,罚一杯酒就是了。”

见刘姥姥还是犹犹豫豫,鸳鸯喝令小丫头们道:“赶紧拉上席去,不准放跑了。”

小丫头子们嬉笑着,一哄而上,把刘姥姥拉入席中。

刘姥姥连连讨饶:“好姑娘,就饶了我罢。”

鸳鸯脸色一板道:“再多言的罚一壶。”

见实在无法走脱,刘姥姥也只有认命了,乖乖的坐了回去。

心中暗道:“大不了喝个烂醉就是了,只要让大家都开心了,此次贾府之行,也算圆满了。”

见众人都坐定,鸳鸯道:“如今我说骨牌副儿,从老太太起,顺领下去,至刘老老止。比如我说一副儿,将这三张牌拆开,先说头一张,再说第二张,说完了,合成这一副儿的名字,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合韵。错了的罚一杯。”

众人笑道:“这个令好,快说出来。”

鸳鸯道:“有了一副了。左边是张天。”

贾母道:“头上有青天。”

鸳鸯道:“当中是个五合六。”

贾母道:“六桥梅花香彻骨。”

鸳鸯道:“剩了一张六合么。”

贾母道:“一轮红日出云霄。”

鸳鸯道:“凑成却是个‘蓬头鬼’。”

贾母道:“这鬼抱住钟馗腿。”

说完,大家笑着喝彩,贾母饮了一杯,接着便是下一个薛姨妈。

鸳鸯又道:“又有一副了,左边是个大长五。”

薛姨妈道:“梅花朵朵风前舞。”

鸳鸯道:“右边是个大五长。”

薛姨妈道:“十月梅花岭上香。”

鸳鸯道:“当中二五是杂七。”

薛姨妈道:“织女牛郎会七夕。”

鸳鸯道:“凑成‘二郎游五岳’。”

薛姨妈道:“世人不及神仙乐。”

说完,大家都纷纷称赏,薛姨妈也饮了酒,然后继续,这次轮到史湘云了。

鸳鸯又道:“有了一副了,左边长么两点明。”

史湘云道:“双悬日月照乾坤。”

鸳鸯道:“右边长么两点明。”

史湘云道:“闲花落地听无声。”

鸳鸯道:“中间还得么四来。”

史湘云道:“日边红杏倚云栽。”

鸳鸯道:“凑成一个‘樱桃九熟’。”

史湘云道:“御园却被鸟衔出。”

说完,史湘云也饮了一杯,下面就轮到薛宝钗了。

鸳鸯道:“又有了一副了,左边是长三。”

薛宝钗道:“双双燕子语梁间。”

鸳鸯道:“右边是三长。”

薛宝钗道:“水荇牵风翠带长。”

鸳鸯道:“当中三六九点在。”

薛宝钗道:“三山半落青天外。”

鸳鸯道:“凑成‘铁练锁孤舟’。”

薛宝钗道:“处处风波处处愁。”

一语毕,薛宝钗也端起面前酒杯,仰首喝下,接下来就轮到林黛玉了。

鸳鸯又道:“左边一个天。”

林黛玉道:“良辰美景奈何天。”

宝钗听了,回头看着她,黛玉只顾怕罚,也不理论。

鸳鸯道:“中间锦屏颜色俏。”

林黛玉道:“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鸳鸯道:“剩了二六八点齐。”

林黛玉道:“双瞻玉座引朝仪。”

鸳鸯道:“凑成‘篮子’好采花。”

林黛玉道:“仙杖香挑芍药花。”

说完,也端起酒杯饮了一口,望向贾琮嘿嘿一笑。

贾琮摇了摇头,这连西厢记里的词都用出来了,太没有顾忌了,好在听出来的不多。

也就是薛宝钗听出来了,其他人,应该都没有注意到,或者是听出来了,却装作没听见。

鸳鸯继续行令,一个个接下去,有的顺利过关,也有的被罚了酒。

很快,就轮到了刘姥姥。

刘姥姥道:“我们庄家人闲了,也常会几个人弄这个儿,可不像这么好听就是了,少不得我也试试。”

众人都笑道:“容易的,你只管说,不相干。”

鸳鸯笑道:“有了,左边大四是个人。”

刘姥姥听了,想了半日,说道:“是个庄家人罢。”

众人听了,哄堂大笑起来。

贾母笑道:“说的好,就是这么说。”

刘姥姥也笑道:“我们庄家人不过是现成的本色儿,姑娘、姐姐别笑。”

鸳鸯道:“中间三四绿配红。”

刘姥姥又道:“大火烧了毛毛虫。”

众人笑道:“这是有的,还说你的本色。”

鸳鸯笑道:“右边么四真好看。”

刘姥姥道:“一个萝卜一头蒜。”

众人听了,又是一阵大笑。

鸳鸯笑道:“凑成便是‘一枝花’。”

刘姥姥两只手比着,也要笑,却又撑住了,说道:“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众人听了,不由的再次大笑了起来。

······

众人喝酒行令,休整了一阵。

便在贾母的带领下,又在大观园里游逛了起来。

怡红院、栊翠庵等地,一处处的景观、院落,观赏下来,歇一会,玩一会,再吃喝一会,时间就这么慢慢地过去。

转眼之间,就到了傍晚时分。

众人来到了稻香村,就在稻香村摆下晚饭。

贾母因游玩了一天,虽然心里很开心,但毕竟年纪大了,觉着懒懒的,有些累了,也没有吃饭,便坐了竹椅小敞轿,回到房中歇息了。

命凤姐儿带着大家留下来吃饭,不用管她。

吃过晚饭后,大家也都累了,略坐了一会,便各自散去。

刘姥姥也来了两天了,此行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也该回去了。

便找上王熙凤,向她告辞,准备明天就回家去了。

刘姥姥道:“明日一早定要家去了,虽然住了两三天,日子不算多,却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见的,都经历过了,真是长见识了。

难得老太太和姑奶奶,并那些小姐们,连各房里的姑娘们,都这样怜贫惜老的照看我。我这一回去没别的报答,惟有请些高香,天天给你们念佛,保佑你们长命百岁的,就算我的心了。”

凤姐儿笑道:“今儿老太太高兴,因为你在这里,要叫都逛逛,把大半个园子都逛的差不多了,往常也进园子逛去,不过到一两处坐坐就回来了。”

随后又对丰儿道:“明儿恐怕不得闲儿,你这会子闲着,把送姥姥的东西打点了,她明儿一早就好走的便宜了。”

刘姥姥道:“不敢多破费了,已经叨扰了几天,又拿着走,越发心里不安了。”

凤姐儿笑道:“也没有什么,不过随常的东西,好也罢,歹也罢,带了去,你们街坊邻舍看着也热闹些,也是上城里一趟。”

丰儿带着刘姥姥,来到了旁边的屋里,指着一大堆的东西,一一给她介绍。

“姥姥,这是昨日你要的青纱一匹,奶奶另外送你一个实地月白纱做里子。这是两个茧绸,做袄儿、裙子都好。这包袱里是两匹绸子,年下做件衣裳穿。

这是一盒子各样内造小饽饽儿,也有你吃过的,也有没吃过的,拿去摆碟子请人,比买的强些。这两条口袋是你昨日装果子的,如今这一个里头装了两斗御田粳米,熬粥是难得的。这一条里头是园子里的果子和各样干果子。这一包是二十两银子,这都是我们奶奶的。

这两包每包五十两,共是一百两,是太太给的,叫你拿去,或者做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

丰儿说一声,刘姥姥就念一句“阿弥陀佛”,也不知道念了多少句了。

看到这次得了如此多的东西,心中也是狂喜连连,这次回去,家里的日子也会好起来了。

再次对凤姐儿千恩万谢之后,才跟了丫鬟去了贾母处歇息。

第二天一早,刘姥姥就找到贾母告辞。

贾母说了句“以后再来”,就叫琥珀将刘姥姥带了出去。

到了下房,鸳鸯指着炕上的一个包袱,说道:“这是老太太的几件衣裳,都是往年间生日、节下众人孝敬的。老太太从不穿人家做的,收着也可惜,却是一次也没穿过的,昨日叫我拿出两套来送你带了去,或送人,或自己家里穿罢。

这盒子里头是你要的面果子,这包儿里头是你前儿说的药,梅花点舌丹也有,紫金锭也有,活络丹也有,催生保命丹也有。每一样是一张方子包着,总包在里头了。这是两个荷包,带着玩罢。”

说着,又抽开系子,掏出两个“笔锭如意”的锞子来给她瞧。

刘姥姥见此,自是千恩万谢的谢过。

带着东西来到了王熙凤的院子,见东西都已经帮她装到了车上,就要准备离开。

这时,鸳鸯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两个小丫鬟,手里各自拿着一个包裹。

鸳鸯笑道:“姥姥这就走了,我倒是来得巧了,这是我们国公爷的一点心意,这一包里是一百两银子,还有一些没穿过的衣服,前些年我们爷忙着练武,给他做下的衣服都没有机会穿,都是崭新的,带回去给板儿留着穿吧。这一包里几批布,带回去留着做衣服吧。”

刘姥姥见此,自然又是一番千恩万谢。

“这是哪里说起?我哪一世修来的,今儿这样。我得去给国公爷磕个头才行。”

鸳鸯笑道:“国公爷说了,不用去了,叫你们好好回去过日子。”

王熙凤也道:“既是琮兄弟给的,那就安心收下就是了,等闲了再来。”

刘姥姥和板儿出了二门,跟着周瑞家的出了荣国府,祖孙二人喜滋滋的赶着车,往自己家里走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