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红楼天骄

作者:醉饮美人膝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三百二十二章革职查办

书名:红楼天骄 作者:醉饮美人膝 字数:4.2千字 更新时间:03-04 14:12

妙玉从小跟着师傅,在深山中修行。

虽然满腹才气,却也养成了一副孤傲高洁的性子。

与人相处之道,比起在深宅大院里长大的薛宝钗,那是远远不如,就是与爱使性子的林黛玉相比,也相差甚远。

与贾琮相处,也是随着自己的性子。

虽然师傅把自己托付给了贾琮,但是贾琮对她来说,毕竟非常的陌生。

心里始终有一丝担忧,没有放下。

随着这段时间的相处,两人的关系比以前融洽了许多,在一起也更自然了一些。

不过,还是不经逗。

见她有些窘迫,贾琮便不再逗她了。

笑了笑道:“这段时间,确实有些事情脱不开身,蛮族那边派来了一些奸细,主要的目标也是针对我的,这段时间忙着抓他们呢。

我也挺想过来看你,只是怕把他们引过来了,再伤害到你,我还不得心疼死啊,所以这才一直忍着,没有过来看你,其实我的心早就飞到你身边了。”

妙玉听了贾琮的话,心中顿时了然。

听到后面那些让人肉麻的言语,心里既有些害羞,又有一些欢喜。

她能够感觉的到,贾琮是喜欢她的,也非常的在意她。

上下打量了贾琮几眼,见他不像有事的样子,还是不放心的问了一句。

“他们没有把你怎么样吧?”

贾琮笑道:“我一点事都没有,有事的是他们,这几天终于将它们全都清理干净了,我这才放心的过来看你,仙姑如此关心我,让小生欣喜若狂。”

妙玉忍不住笑道:“你可是堂堂的国公爷,征战沙场的大将军,可不是什么小生。”

贾琮道:“在仙姑面前,我愿意做个小生,永远常伴仙姑左右,也好沾点仙气。”

妙玉笑道:“你这人油嘴滑舌的,应该骗了不少女孩子吧。”

贾琮哈哈大笑道:“曾因醉酒鞭名马,生恐情多累美人;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妙玉听了,眼前一亮。

想不到贾琮还有如此的文采,真是难得,还以为他就会打仗呢。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句好像是写自己的,与自己此刻的情况倒是有点相像。

想到此处,看向贾琮的眼神更加不一样了。

・・・・・・

与此同时,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奏报,送到了隆庆帝的手中。

隆庆帝看完奏报,差点没有被气死。

沉阳就这么丢了,王子腾那个混蛋,枉自己那么信任他,真是太让人失望了。

狠狠的一掌拍在了桉子上,大骂道:“废物,一群废物,王子腾这个混蛋,到底是干什么吃的,沉阳在打仗,他不亲临前线指挥、督促,却躲在了辽阳享清福,他就是这么带兵的?

现在沉阳丢了,他负有主要的责任,他这是渎职,真是太让朕失望了。戴权,去召集内阁大臣,前来议事,另外去把贾琮找来。”

“是,主子,老奴遵旨。”

戴权答应一声,慢慢的退出了御书房。

出了御书房,戴权回头看了看,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

他还是第一次见隆庆帝发那么大的火,这回真的是被王子腾气到了。

想想也是,沉阳抵挡了蛮族这么多年都没有事,一直稳如泰山,偏偏这次出事了,能不让人生气吗?

戴权摇了摇头,去通知人去了。

隆庆帝看着兵部尚书李广路,问道:“李爱卿,你们兵部有什么补救措施没有,对于后续的战局,你们是如何打算的?”

李广路道:“回禀陛下,这消息来的太突然了,臣接到八百里加急的奏报以后,知道事情严重,就立马来见陛下了,还没有来得及商讨这件事。

不过,臣这一路上思量着,一个是趁着蛮族人立足未稳之际,我们派出大军攻城,把沉阳夺回来,毕竟沉阳深处辽东腹地,一旦让蛮族人在沉阳扎下了根,整个辽东都不得安宁了。

再一个就是在辽阳,重新拉起一道防线,挡住蛮族人南下之路。”

隆庆帝也开始思索了起来,李广路的话和没说一样,不是攻,就是守,起码要选一样,一点实质性的内容都没有。

大楚军队的情况,隆庆帝也略有耳闻,整体的战力,是不如蛮族军队的。

守城战中,自己一方占据着最大的优势都输了,换做攻城战,自己一方处在劣势,而蛮族人占据着优势,自己一方真的有机会能赢吗?

可是不把沉阳夺回来,未来的辽东也堪忧啊。

再说,在自己手里丢城失地,要是不夺回来,后人还不说自己是个无能之君?

想到这里,恨不得将丢了沉阳的张世杰碎尸万段。

不一会,内阁的几位大臣,在胡庸的带领下,来到了御书房。

“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隆庆帝道:“诸位爱卿平身吧,辽东送来了八百里加急的奏报,沉阳被蛮族人给占了,你们也都看看吧,然后大家商量出个办法来。”

众人闻言一惊,沉阳丢了?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胡庸急忙拿奏报,仔细翻看了起来,看完之后又交给了其他几人,挨个看了一遍。

然后,仔细思索起了应对之措。

“陛下,沉阳之地事关重大,不容有失,不然整个辽东可就危险了,老臣建议,派兵夺回沉阳,将蛮族人赶回老家,重新建立起防线,保护辽东安宁。”

听了胡庸的话,隆庆帝点了点头道:“李爱卿,你们兵部可有把握夺回沉阳?”

李广路琢磨了一会道:“陛下,要想夺回沉阳,耗费太大,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蛮族这次出动了十万人,这一战之后,应该也有七八万人马。

我们要想攻下沉阳,辽东的兵马稍显不足,需要从其他地方调集军队,补充辽东的兵员,而且臣也没有把握,一定能够夺回沉阳。”

次辅杨怀道:“辽东乃苦寒之地,人烟稀少,税负更是寥寥,如此大动干戈,实在没有必要,不如退守辽阳,重新组织起新的防线,来阻挡蛮族人的南下。”

李荣道:“虽然辽东地广人稀,气候恶劣,产出也不是很多,但那毕竟是我大楚的领土,岂有拱手让人的道理,臣以为,无论如何都要夺回沉阳。”

刘晋道:“李大人之言虽然有道理,但是也要考虑一下实际情况,我们的军队能不能夺回沉阳,要是能夺回来,我也支持出兵沉阳。

可若是一点把握也没有,非要出兵,到时候一旦再败了,恐怕连辽阳也保不住了,那可真是鸡飞蛋打了,老臣觉得,还是杨大人的办法对朝廷更有利。”

隆庆帝闻言,皱起了眉头。

“虽然杨爱卿的建议更稳妥一些,可是我大楚的领土不能收回来,始终是个隐患,总不能敌人打下一处,朝廷就放弃一处吧?那样的话,我们岂不是要亡国了?

长此以往下去,大楚的臣民,也就对朝廷失去信心了,谁还会支持一个无能的朝廷,难道都想当亡国奴不成?”

杨怀连忙上前道:“陛下,臣这么说并没有私心,也是从朝廷的利益考虑的,如何决断,还得有陛下圣裁。”

隆庆帝心中一阵的烦躁,一碰到难事,这些人就知道把事情推到自己身上。

“众位爱卿,难道我大楚就没有可战之兵了吗?”

李广路道:“陛下,不是没有可战之兵,而是夺取沉阳耗费太大,有点得不偿失啊。”

隆庆帝忽然想起贾琮来,这小子可是从无败绩,若是让他出马,不知道能不能夺回沉阳?

话说,这小子怎么还没有来?

正想着,就见戴权带着贾琮走了进来。

贾琮上前行礼:“臣,贾琮,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隆庆帝道:“贾爱卿平身吧,朕刚刚收到王子腾的奏报,沉阳被蛮族人攻占了,你先看看奏报的内容吧。”

贾琮吃惊的道:“沉阳居然丢了,那么多人都是吃干饭的吗?”

拿过奏报仔细看了一遍,这才恍然大悟,洪泰这一招诈败还真的很高明,张世杰上当也是顺理成章。

难道,阿敏还没有干掉洪泰吗?

还是说,阿敏失败了?被洪泰给干掉了?

贾琮摇了摇头,应该不是如此,要是有事的话,张虎应该会给自己送消息来的。

看这样子,应该还没有动手。

隆庆帝道:“贾爱卿,你对此事可有什么看法?”

贾琮道:“这次沉阳沦陷,乃是守城将领,立功心切,中了洪泰的奸计导致的。陛下无需烦恼,这胜败乃兵家常事,悲喜乃人之常情,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这次输了,下次再赢回来就是了。

我大楚地大物博,人才济济,小小蛮族也只能猖狂一时,终究不是我大楚的对手。”

隆庆帝“哼”了一声道:“你说的倒是简单,沉阳一战,损失巨大,数万大军,以及无数的军事物资,全都没了,让你去把沉阳夺回来,你有把握吗?”

贾琮犹豫了一下道:“陛下,战场之上瞬息万变,臣也没有必胜的把握,这攻城战,臣还不曾经历过,更是毫无经验可言。

以现在的作战方式,要想夺回沉阳,只有强攻一个办法,没有二十万兵马是做不到的,若是拿下沉阳,起码得死十万人,简单点说,就是用人命填。”

杨怀道:“宁国公,这也太残忍了吧,用十万人换一座苦寒之地的城池,真的值得吗?”

贾琮笑道:“杨大人,战争本就是残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哪一场战役,不是尸横遍野,白骨如山,血流成河,正所为,将军百战死,马革裹尸还。

我等身为军人,保家卫国那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使命,只要国家需要,只要陛下需要,浴血沙场,抛头颅洒热血,都义无反顾。”

听到贾琮的这番康慨陈词,众人也不禁对他刮目相看。

胡庸赞许的看了贾琮一眼,不管他自己能不能做到,能够说出这番话,足以让人佩服了。

隆庆帝满意的点了点头,贾琮的态度让他非常的欣慰。

这才是一个忠臣良将,该有的态度。

贾琮人年轻,有血性,懂恩义,知进退,守本分,对自己也是忠心耿耿,比这群老油子强多了。

隆庆帝大喝道:“说得好,若是我大楚军中,人人都如贾爱卿这般,赤胆忠心,何人还敢再犯我大楚?”

贾琮道:“为国效力,为陛下尽忠,这是臣的本分,只要陛下一道指令,臣即可披甲上阵,奔赴战场,只需要给臣十万兵马,一年的时间,定为陛下夺回沉阳。”

隆庆帝道:“贾爱卿,正所谓救兵如救火,趁着现在蛮兵立足未稳,不是应该更有胜算吗?干吗非得要一年的时间呢?”

贾琮道:“回禀陛下,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臣没有自己熟悉的兵马,对未来的手下一无所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连知己都做不到,又谈何取胜呢?臣需要一年的时间,熟悉自己的部下,严格操练他们,到时候方能取胜。”

杨怀道:“宁国公,难道你就没有想过退守辽阳吗?辽东毕竟太荒凉了,一年的税收也是非常的有限,牺牲太大得不偿失。”

贾琮道:“杨大人,暂时在辽阳拉起防线,这是可以的,但是沉阳是我大楚国土,岂能拱手送与敌人,身为军人,守土保疆,就要寸土必争。

再说,辽东虽然冷了点,但并不是不毛之地,那里的土地非常的肥沃,并不比中原的土地差多少,只是地广人稀,人烟稀少,无人开发罢了。

今年天气干旱,若是真的发生旱灾,可将一些灾民迁移到辽东,让他们开垦农田,谁开垦出来的农田,就归谁所有,发放地契,并且免税三年,相信会有很多人愿意去的。”

胡庸道:“宁国公,你说的可是真的?辽东的土地真的很肥沃?你可不能信口雌黄啊,这可是大事。”

贾琮笑道:“首辅大人,此事千真万确,我也没有说假话的必要,我们贾家就在辽东有自己的庄子,我在辽东的时候,整顿了一下,产出并不少。”

李荣道:“就算宁国公说的是真的,移民的难度也非常大,现在都知道辽东之地,是一片不毛之地,罪犯的流放之地,没人愿意去那里,这件事还是以后再议吧。

这次丢了沉阳,王子腾作为辽东节度使,罪责难逃,还请陛下下旨,将他革职查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