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红楼天骄

作者:醉饮美人膝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四百二十二章嫂子你等谁呢

书名:红楼天骄 作者:醉饮美人膝 字数:4.1千字 更新时间:03-04 14:12

贾琮再次移步,来到了薛宝钗的身边。

看到贾琮到来,薛宝钗嫣然一笑,继续提笔疾书。

贾琮探头看去,只见上面写到: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澹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宝钗的文才是极好的,这首诗也是极好。

特别是澹极始知花更艳,这一句,堪称经典了。

随后,又来到了史湘云的身边。

只见上面写到: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欲离魂。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却喜诗人吟不倦,肯令寂寞度朝昏?

见众人都写好了,林黛玉这才来到桉旁,提笔一挥而就。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芯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贾琮看了,也不禁点头,这小娇妻就是厉害。

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潇湘妃子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芜君的文稿。”

探春道:“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

林黛玉撇了撇嘴,并没有言语。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除非是能写出千古绝句,否则确实难以评判。

薛宝钗一脸澹笑的看向贾琮,见他正冲着自己含笑点头,心中喜意更盛,能得到情郎的认可,对她来讲是最高兴的事情。

李纨道:“从此后,我定于每月初二、十六这两日开社,出题限韵都要依我。这其间你们有高兴的,只管另择日子补开,那怕一个月每天都开社我也不管。只是到了初二、十六这两日,是必往我那里去的。”

迎春道:“到底要起个社名才是。”

探春道:“俗了又不好,忒新了刁钻古怪也不好。可巧才是海棠诗开端,就叫个‘海棠诗社’罢,虽然俗些,因真有此事,也就不碍了。”

众人闻言,纷纷赞同。

于是,大观园海棠诗社正式成立。

大家又商议了一回,略用些酒果,方才各自散去。

・・・・・・

栊翠庵虽然是个清静雅会之所,然终日没有闲人,让这里显得更加的清幽寂静。

妙玉为人虽然孤僻,但是心性高洁,才华馥比仙,自然不能与浅薄的丫鬟与粗陋的婆子多有交流,终日与书、茶为伴,清修的时日也未觉得孤单寂寥。

此女从小喜静,不喜欢被人打扰,所以来栊翠庵的人并不多

也只有贾琮是这里的常客,经常带着林黛玉和薛宝钗,一起来找妙玉,品茶论道,谈经据典。

再有就是惜春,偶尔过来玩耍,除此之外,其他人都很少来栊翠庵。

闲暇之余,妙玉也会走出栊翠庵,在大观园里闲逛一番,欣赏一下园中景色。

不过大多数时间,还是待在拢翠庵里。

贾琮离开了探春的秋爽斋,一个人往栊翠庵而去。

林黛玉刚回来,回潇湘馆收拾东西去了。

薛宝钗也回了梨香院,陪自己的母亲薛姨妈去了。

分别了几个月,才回来不久,母女俩有说不完的体己话,连陪贾琮的时间都少了不少。

正行走间,却见大嫂子李纨,正站在前边不远处,好像在等什么人似的。

贾琮心中纳闷,回头看了看后面也没人啊,难道是在等自己?

贾琮上前几步,笑道:“嫂子,你在这里等谁呢?”

李纨笑了笑道:“琮兄弟,嫂子在等你呢。”

真的是等我的,贾琮心中有些疑惑,不知道这位大嫂子找自己干什么。

这大观园里,其他地方贾琮都经常光顾,只有李纨稻香村,自打她搬进去后,贾琮就没有再去过了。

主要是不想给李纨,招惹一些闲言碎语。

一个小叔子,去一个寡嫂的住处,这好说不好听,即便什么也没有,也容易让人多想。

寡妇门前是非多,这可不是说说的。

贾琮道:“嫂子找我,可是有什么事情?只要兄弟能做到的,定然不会推辞。”

看着眼前这个英俊洒脱的小叔子,李纨不自禁的想起了,以前做的那个梦境,脸色瞬间有些泛红,心里更是砰砰乱跳了起来。

真是太羞耻了,怎么能想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呢?

李纨强自压下心中的季动,平缓了一下情绪,这才开口道:“琮兄弟,兰儿最近进步很大,连他的先生都夸赞他,这可都是琮兄弟的功劳,嫂子想着做个东道,好好谢谢琮兄弟,不知道琮兄弟是否赏脸?”

原来是这事,记得李纨以前好像说过,只是自己出门在外,也就放下了。

现在再次提起,估计是实心实意的。

贾琮笑了笑道:“嫂子客气了,兰哥儿自己出息,和我可没有太大关系,我只是给他创造一个好的环境罢了,一切都还要靠他自己的努力。

兰哥儿本就是一个出息的,能有此成绩,也是理所应当的,兄弟我可不敢居功,不过,既然嫂子做东,兄弟自然也不会拒绝的,如此那可就要叨扰嫂子了。”

李纨见贾琮答应了,一脸笑意的道:“说什么叨扰,那可就太见外了,像琮兄弟这样的人物,可是想请都难以请到的,平时也不去嫂子门里坐坐。”

贾琮笑道:“我倒是想去嫂子那里做做,这不是怕给臊子招惹一些闲话吗,那样可就是兄弟的罪过了。”

李纨闻言,脸上一红,“呸”了一声,笑骂道:“就你小子心思多,自家兄弟姐妹,那里有那么多说头。以后尽管去嫂子那里玩就是了,难道还有人敢说你的闲话不成?”

想想也是,若是一味的避嫌,反而让人觉得真有什么似的。

就像自己和凤姐儿一样,打打闹闹,嬉笑怒骂的,别人反而不觉得有什么。

就算偶尔亲密点,别人也不会往那边想。

“既如此,要是打扰了嫂子的清净,嫂子可不能怪我啊。”

李纨道:“有什么好打扰的,成天和这些妹妹们在一起打发时间,不然的话还不无聊死,等嫂子准备好了,就去请你,到时候你可一定要来。”

贾琮道:“那好吧,兄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两人又说了一会子话,这才各自分开。

李纨回了稻香村,贾琮继续往栊翠庵而去。

一进门,就看到妙玉坐在一个蒲团上,手里拿着本书,正在认真的阅读着。

听到脚步声,妙玉不禁微微的皱了皱眉头,对前来打扰自己之人,表现出了心中的不快。

放下手中书籍,抬头往门口看去。

见来人是贾琮,不由得展颜一笑,刚刚那一丝的不快,也瞬间荡然消失。

前一刻,还是一个清冷高傲冰山美女,下一刻,就变成了一个看到情郎后,一脸开心的小女孩,这变脸速度也是够快的。

贾琮一脸微笑的,来到妙玉对面坐下。

妙玉笑道:“还以为你今天不来了呢,怎么现在才来,可是有什么事吗?”

贾琮笑了笑道:“还真被你猜着了,今天还确实有点事,在三妹妹的提议下,她们成立了一个海棠诗社,凑在一起茶话解闷,你要不要也去凑凑热闹啊?你的文采可也是数一数二的。”

妙玉一脸惊讶的道:“三姑娘还真是趣味高雅,竟然效彷古人茶酒结社,真是让人敬佩不已,不过,我还是不去凑那热闹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这个人更喜欢清静一些。要是有什么好诗词的话,可以拿来让我欣赏一下。”

见她这么说,贾琮也没有勉强她,自己喜欢的才是最好的。

她的性子确实不怎么合群,真要去了,说不定反而不美,弄的大家都不开心。

贾琮笑道:“那随你吧,你是仙姑,自然不能和她们一样。四妹妹负责卷录文稿,你要是想看的话,可以去她那里,你们两个也算是比较熟悉了。”

妙玉点点头,起身准备茶水。

贾琮坐在对面,看着她那行云流水,美轮美奂的泡茶手法,心中也是连连惊叹。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妙玉泡茶了,每一次看她泡茶,都是一种视觉的享受。

见贾琮目不转睛的看着自己,妙玉心中欣喜,倒了一盏茶,放在了贾琮的面前。

“尝尝,看看好不好喝?”

贾琮想也不想的道:“好喝。”

妙玉笑道:“你都还没喝呢,怎么知道好不好喝?快尝尝吧。”

贾琮收回目光,端起面前的茶盏,轻轻的抿了一口,微微笑道:“不用尝就知道好喝,喝了你的茶,再也喝不了别人的茶了,这可怎么办呢?”

妙玉甜甜笑道:“你想喝茶的时候,过来喝就是了,又不是不让你来。”

贾琮笑道:“那好啊,你就帮我泡一辈子茶好了,如此我可是有口福了。”

妙玉道:“对了,林姑娘不是回林家了吗?成立诗社这么好玩的事情,她没有参加吗?”

贾琮道:“参加了,就为了成立诗社,我今天去把她接回来了,把云丫头也叫来了,那才是个爱热闹的主。”

妙玉点点头道:“说的也是,史姑娘比你们家里的姑娘们,更喜欢热闹。”

这史湘云的性子,跟贾母倒是有点相似,天生的喜欢热闹。

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时间就这么慢慢地过去了。

直到傍晚时分,在妙玉这里吃了一顿斋饭,这才告辞离开。

・・・・・・

荣国府,贾母的屋里,此时正笑语盈盈。

原来是那位刘姥姥又来了,此时正在贾母房中,陪着贾母说话。

秋收以后,刘姥姥便带了一些蔬菜瓜果,带着自己的外孙板儿,再次来到了荣国府。

说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留的尖儿的,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吃个野菜儿,换换口味,也算是她们的一番心意。

说好听点,那就是亲戚之间的走动。说难听点,那就是来打秋风的。

当然了,对于这种上门的亲戚,贾家也不会亏了她们,回礼是少不了的。

贾家随便回点礼,都够他们生活个一年两年的。

贾母听说后,就把刘姥姥叫了过来,陪她说说话。

贾母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

刘老老忙起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

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硬朗,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到这个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

刘老老笑道:“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我们要也这么着,那些庄家活也没人做了。”

贾母道:“眼睛、牙齿还好?”

刘老老道:“还都好,就是今年左边的槽牙活动了。”

贾母道:“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聋,记性也没了。你们这些老亲戚,我都不记得了。亲戚们来了,我怕人笑话,我都不会。不过嚼的动的吃两口,睡一觉,闷了时和这些孙子孙女儿玩笑会子就完了。”

刘老老笑道:“这正是老太太的福了,我们想这么着都不能。”

贾母又笑道:“我才听见凤哥儿说,你带了好些瓜菜来,我叫他快收拾去了。我正想个地里现结的瓜儿菜儿吃,外头买的不像你们地里的好吃。”

刘老老笑道:“这是野意儿,不过吃个新鲜。依我们倒想鱼肉吃,只是吃不起。”

贾母又道:“今日既认着了亲,别空空的就去,不嫌我这里,就住一两天再去。我们也有个园子,园子里头也有果子。你明日也尝尝,带些家去,也算是看亲戚一趟。”

凤姐儿见贾母喜欢,也忙留道:“我们这里虽不比你们的场院大,空屋子还有两间,你住两天,把你们那里的新闻故事儿,说些给我们老太太听听。”

贾母笑道:“凤丫头别拿他取笑儿,她是屯里人,老实,那里搁的住你打趣?”

刘老老吃了茶,便把那些乡村中所见所闻的事情,说给贾母听,贾母越发得了趣味。

那刘老老虽是个村野之人,却生来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见贾母高兴,众人也都爱听,便没话也编出些话来讲,听的众人都一愣一愣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