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红楼天骄

作者:醉饮美人膝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百二十七章辽东局势

书名:红楼天骄 作者:醉饮美人膝 字数:4.2千字 更新时间:03-04 14:12

乌进孝送的这些东西,虽然看着挺多的,在这个年代,还真不怎么值钱。

辽东黑山那边八九个庄子,有十几万亩田地,这么点东西真不多。

就算产量再低,一亩地生产一石粮食,也有十几万石粮食了。

按照一两银子两石粮食算,也有六七万两银子,收三成租子,就是两万两银子左右。

这一大堆东西,顶破天也就一千五百两银子左右,算在一起也就七千两银子。

是应得租子的三成,确实少了。

临河山庄的六千亩良田,自己接手以前一年就收入两千两左右。

自己接手以后,弄水车,挖水渠,改进铁犁,深翻土里,选良种,施土肥,光一季小麦就达到了亩产三石。

秋季的稻谷虽然产量低些,也达到了两石,一年就是三万石,一万五千两银子。

收三成租子,就是四千五百两。

这一比的话直接没法看了,一个才六千亩地,一个却十几万亩地。

田地相差了十几倍,收入才差了不到两倍。

黑山那边的田地,都是第一代国公爷,在打仗的时候强占的,绝对都是上等良田,不可能去抢那些贫瘠的田地。

到现在也耕种了百年时间了,更不可能是生地,虽然气候冷了些,但是产量不可能那么低。

等明年自己去辽东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嫂子,这个数少了,我庄子上才六千亩田地,一年就收入四千五百两,黑山那边十几万亩田地呢,这么点够干啥的?

虽然我们不缺这点钱,但是也不能让人湖弄了,就算我们大度不计较,他们也不会感恩,反而会觉得我们蠢,好湖弄。”

尤氏皱了皱眉头道:“怎么差那多啊,这些人真是太不像样子了,那你还见他吗?”

贾琮道:“既然来了那就见见吧,我明后年就要去辽东了,正好向他打听一下辽东那边的情况,也好心中有数。

等我去了辽东,查看一下当地的收成情况,如果做得太过了,还不知悔改的话就处置了他。”

尤氏吃惊地问道:“琮兄弟要去辽东?这么小去干什么啊?就算要从军也得等到成年以后啊,你这么小就跑出去,我们在家里怎么能放心呢?”

鸳鸯也关心的道:“三爷,大奶奶说的很对,就算要去从军,也要等过几年岁数大些了再去,你这么小就去太危险了,你让我们怎么能放心的下呢?”

对于她们的话,贾琮也不好多说什么。

她们二人也都是好心,关心自己,怕自己有危险。

只是她们不了解自己的实力罢了,同样对于自己的性格也不是太了解。

自己可不是那种愚忠的人,无论是谁下达的命令,没危险咱就上,有危险了咱就撤,保命才是第一位。

在保住小命的情况下,再谈立功的事情,不然死球了啥都没了。

“你们瞎担心什么呢,我也没说现在就去,只是想着从乌进孝那里,先了解一下辽东那边的情况,让自己心里多少有点数。

毕竟那老小子一直在辽东生活,也算是地头蛇了,对那边的情况应该非常熟悉,让人告诉他,我在前院书房见他。”

尤氏见贾琮如此说也就放心了,点点头出去让人通知乌进孝了。

贾琮对鸳鸯道:“鸳鸯姐姐,你先等我一会,我去见见那个黑山来的乌庄头,看看能不能得到点有用的讯息,顺便敲打敲打他。”

鸳鸯道:“三爷,我这边不急,你先去忙吧,你什么时候有空了,我们再过去也不迟。”

贾琮来到前院书房,这里有两个小厮负责打理。

见贾琮过来了,赶紧准备了茶水端了上来。

自从接手宁国府以后,尤氏给贾琮配齐了八个小厮,八个长随。

这些人但凡成器的,将来一个管事是跑不了的,那实在不成器的也没办法。

自己出行都有亲兵跟随,长随用处不大,小厮们也就是帮忙传个话什么的,作用也不大。

就将他们安排到了府里,早上跟着家丁训练半天,下午执勤半天。

有在书房的,有在大厅的,有在客厅的,有在校场的,都是贾琮经常光光顾的地方,负责伺候、传话。

“三爷,乌庄头来了,让他现在进来吗?”

贾琮道:“既然都来了,就让他进来吧。”

小厮得到允许后,将乌进孝领了进来。

乌进孝进来后赶紧跪下叩头,“小的乌进孝,给三爷请安。”

贾琮打量了乌进孝几眼,大约四五十岁的年纪,中等身材,身体健壮,看上去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

“起来吧,不必多礼,你这一次过来路上用了多长时间?”

乌进孝站起身来,拱了拱手道:“回禀三爷,今年雪大,外面都是四五尺厚的雪,前日忽然一暖一化,路上竟难走的很,因此耽搁了几日。

走了一个月零两日,因日子有限了,怕三爷心焦,可不赶着来了。”

这个时代的路况都很差,马车和步行差不多。

不过,这个速度确实够慢的,这一天也就走个二三十里路,跟乌龟爬似的。

这个距离快马的话一两天也就到了,八百里加急的话,路上换马一天就差不多到了。

“嗯,辛苦了。我接管宁国府以后,所有管事都见过面了,你这边比较远也没有通知你,现在见了也一样。

既然换了主子,那规矩也要换一换,府里的新规矩张福已经和你说过了吧?你可有什么想法?”

乌进孝道:“小的一切都听三爷的,三爷说怎么做,小的就怎么做。”

贾琮道:“嗯,我看了你的单子,今年所有庄子上的收成,就你那边最差了,你可有什么说法?”

乌进孝闻言心里有点疑惑,也有点庆幸。

虽然府里没有人给自己送信,但是自己兄弟那边,却意外得到了宁国府换了主子的消息,并且告诉了自己。

为了给新主子留个好印象,今年的孝敬特意增加了不少,想不到这位小爷居然还嫌少。

其实乌进孝来了以后,已经和相熟的打听了府里的事情,知道这位小也不好湖弄。

只是,现在自己也没有其他办法了,只能想尽办法过关。

“回禀三爷,这几年的年成确实不太好。从三月开始下雨,一直持续到八月,竟没有一连晴过五日。

九月里一场碗大的雹子,方圆近一千三百里地,连人带房并牲口粮食,打伤了上千上万的,所以才这样,小的并不敢说谎。”

贾琮见他如此说,也没再言语,起身拿出了一份铁犁的图纸,和关于田地深翻、施肥、选种的资料给了他。

“这些东西对粮食增产很有用处,我已经在自己的庄子里验证过了,并将它们进献给了皇上,皇上也已经下令全国普及,我也不知道你那边有没有这东西。”

乌进孝闻言翻看了一下,抬头道:“我们那边并没有收到消息,三爷连种地都懂得,小的真是佩服不已,小的回去以后,就将三爷的方法在庄子里推广开。”

贾琮点点头道:“嗯,这件事情你一定要多用点心,多打点粮食对那些农户也是好事。

另外,你给我说说辽东那边的事吧,说说当地的局势,和草原那边状况如何?有没有冲突?和蛮族那边又是什么情况?捡你知道的给我仔细说说。”

乌进孝想了想道:“三爷,小的虽然一直生活在辽东,大部分时间都在庄子里,知道的并不是很多,就挑一些知道的说说吧。”

乌进孝把他自己知道的一些情况,和道听途说的一些小道消息,一股脑地说了出来。

贾琮也对辽东那边的情况,有了个大致的了解。

自家府上的庄子包括西府的庄子,都在黑山附近,那地方属于北镇。

东边是广宁,西边是义州,离草原人比较近,大约有三四百里路,虽偶有冲突,但规模并不大。

辽河的东边,就是辽东的治所辽阳,辽阳北边是沉阳。

沉阳东边是抚顺,现在被土蛮人占据,再往东就是土蛮人的地盘,也就是女真部落。

土蛮人现在还没有完全统一,内部有三个最大的部落,相互之间也是不断的争斗,其中老奴部已经渐渐压制了另外两个部落。

这边的冲突,要比草原人那边大一些。

贾琮心里明白,这些土蛮人才是真正的隐患。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出色的猎人,可与狮虎搏斗,一旦让土蛮人统一了,组成军队,真的很难抵挡。

大楚在辽东的军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卫所的形式存在,闲时种田,战时参战的军户,这些人都拥有土地,相当于自己的军饷。

这些人实际上就是农民,平时也不训练,和蛮族人直接没法比,十个不一定打得过人家一个。

另一部分是各大城市的驻军,像辽阳和沉阳这样的大城市,都有驻军存在,这些都是职业军人,拿军饷的。

这些军队的战斗力,估计会比卫所兵强一些的。

自己去辽东的话不可能去卫所,最有可能的是去那些大城市驻守。

那些土蛮人不光和大楚这边有冲突,和草原人那边的冲突更大。

在这片辽东大地上,三方势力相互征伐,形成了一个三足鼎立的局势。

就目前的情形看,这三方属大楚最强,不过却一直采取守势。

土蛮人和蒙古人,有点闲不住,经常相互杀伐,打的是有来有往,有点势均力敌的感觉,真要比较的话,土蛮人更凶勐一些。

这乌进孝的话也只能做一个参照,具体的还得等自己去了辽东以后,再详细了解。

又询问了几句,就打发乌进孝离开了。

回到后宅,和鸳鸯一起去了贾母那边。

还让人把四对白兔,四对黑兔,两对锦鸡,两对西洋鸭都带了过来。

自己那边没有小孩子,拿过来让黛玉,惜春,探春等人养着玩吧。

来到贾母跟前躬身行了一礼:“孙儿给老太太请安。”

鸳鸯也跟着行礼问好,“奴婢给老太太请安。”

贾母看着二人笑道:“琮哥儿,鸳鸯快起来吧,你们什么时候从庄子上回来的?”

贾琮道:“老太太,今天上午才回来,赶上辽东庄子上送来了年货,见了见那边的庄头,这不就过来给您请安了。”

贾母问道:“辽东那边收成如何?”

贾琮道:“和往年差不多,感觉有点少,老太太,你当家的时候他们也送这么点东西吗?”

贾母想了想道:“那时候应该多点,也多不了多少,那边的气候太恶劣了,和关内没法比,也就没怎么计较。”

贾母冲鸳鸯招了招手,把她叫到身边说话。

鸳鸯跟着贾琮一走就是半年多,贾母心里还是挺想鸳鸯的。

毕竟以前都是鸳鸯伺候她,两人几乎形影不离,这突然离开这么久心里很不适应。

当下也不再搭理贾琮,拉着鸳鸯两个人唠起了家常。

贾琮见此,也没有打扰二人,来到了黛玉等人身边。

惜春跑上来拉着贾琮的手问道:“哥哥,我刚看你拿了东西进来,还放在了外面,是什么东西啊?”

贾琮摸了摸她的小脑袋,宠溺的道:“辽东庄子上送来的小兔子,锦鸡,还有西洋鸭,都是活的,拿来给你们玩的,若是喜欢的话就在你们的院子里养着吧。”

惜春高兴的道:“真的,太好了,我们先去看看。”

几人一起来到外间,围着四个笼子,观看者里面的几个小动物。

“呀,这个锦鸡好漂亮啊。”

“这两个小鸭子好可爱啊。”

“这些小兔子也挺可爱的。”

几个小丫头叽叽喳喳的议论起来,她们平时还真是很难见到这种活物,这一看到稀罕的不得了。

林黛玉抬头问道:“琮哥哥,这些小动物能养的活吗?万一养死了怎么办呢?”

贾琮笑道:“林妹妹,这些小动物挺好饲养的,从辽东到这里走了一个月,它们竟然一点事都没有,可见适应性很强,只要别忘了喂它们,因该不会有事。”

惜春道:“哥哥,它们都吃什么啊?我们怎么喂它们啊?”

林黛玉道:“四妹妹,小兔子吃红萝卜,吃青菜。”

探春道:“四妹妹,我知道,小鸡吃米,小鸭子应该也吃米吧?是不是三哥哥?”

贾琮道:“吃米也可以,吃点青菜也可以,这东西很泼辣的。”

四个小家伙滴滴咕咕了好一会,最后瓜分一空。

林黛玉拿走了四只小白兔,探春拿走了两只西洋鸭,惜春拿走了两只锦鸡,迎春拿走了四只小黑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