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穿越182年

作者:布鲁托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2章两首佳作

书名:穿越182年 作者:布鲁托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3

经过实践验证,这些方法果然奇效非凡,救治了数名饱受病痛折磨的百姓,一时间,华佗之名更盛,而赵云之名亦随之传遍四海。

华佗对赵云,从最初的惊异到后来的敬佩,最终化作了深深的敬仰,他慨然应允赵云之请,愿赴常山之地,开设医馆,将所学医术与新技术广传于世,造福苍生。

这段奇缘,不仅见证了赵云武勇与智慧的并重,更彰显了医者仁心与侠之大者的光辉。

赵云率许褚及一众精锐随从,风尘仆仆地抵达了颍川郡,心中满载着对智谋的渴求。他寻至荀家府邸,那里,荀攸与荀彧叔侄二人正静候着这位不速之客。

通过一番诚挚的交谈,赵云不仅赢得了荀氏叔侄的敬佩,更借由他们之手,诚邀了钟繇、司马徽、戏志才、徐庶等当世大儒大才,以及年仅十五、却已展露锋芒的陈群,与年仅十二岁、却智慧超群的郭嘉,共聚于荀攸那藏书万卷的书房之中。

烛光摇曳,映照着一众英才的脸庞,气氛凝重而热烈。

赵云缓缓起身,向在座各位拱手行礼,简短而有力地自我介绍后,他提出了一个跨越时空、直击人心的问题:“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朝代更迭,兴衰交替,其背后究竟隐藏着何种法则?吾等又当如何作为,方能减缓这历史的阵痛,减少无辜百姓的苦难?”

此言一出,书房内顿时陷入了沉思。片刻后,钟繇轻抚长髯,率先发言,其语字字珠玑,剖析历史之必然与偶然;

司马徽则面带微笑,以超脱之姿,谈论着天下大势与个人修为的微妙关联;徐庶则以其实战经验,道出了民心向背、将才辅弼的重要性。

及至陈群与郭嘉,虽年少,却语惊四座。陈群以其敏锐的政治嗅觉,提出了加强法制、选贤任能的主张,言简意赅,直击要害;

而郭嘉,那双闪烁着异彩的眼眸仿佛能洞察未来,他以孩童特有的纯真与深刻,阐述了“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哲学,提出顺应时势、灵活应变的策略,令人叹为观止。

赵云听后,心中激荡不已,他深知今日之聚,非但解答了他的疑惑,更让他见识到了何为真正的智者风采。于是,他灵感突发,即兴赋诗两首。

柄术

独欲向何满,唯愚充君贵。

未拙诱之愚,旦醒罚其罪。

醒愚

罪源皆愚众,因资寡独柄。

醒夫孤尚士,碎独唤愚醒。

赵云吟咏的两首佳作,犹如晨钟暮鼓,瞬间激荡起在场八位大才心中的波澜,他们面面相觑,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震撼与钦佩。

司马徽,这位素来以博学多才、洞明世事自居的老者,此刻竟也微微动容,他缓缓起身,言辞间满是诚挚与自省:

“老夫生平自负学识浩瀚,自谓能窥透世间万象,然今日有幸聆听子龙之诗,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诗中深意,直指人心最幽暗之处,揭示天下之纷争祸乱,其根源往往在于愚昧与无知。愚者之行,非但误己,更祸及苍生,实为世间罪之渊薮。

老夫往日所倡教书育人之道,虽意在传道授业解惑,却未曾深刻领悟,其根本使命更在于点亮心灯,唤醒沉睡于愚昧之中的灵魂。

念及此,老夫不禁汗颜,深感自责。子龙之才情高远,见解独到,实乃当世之瑰宝,老夫愿以此拜,表达心中最深的敬意与自愧不如之情。”

言罢,司马徽躬身一礼,其态度之谦卑,情感之真挚,让在场众人无不为之动容,整个空间仿佛被一股温暖而深刻的自省氛围所笼罩,赵云亦是连忙还礼。

赵云眸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轻启朱唇,仿佛揭开了历史尘封的一角:“吾已窥得造物之秘,纸张轻盈问世,活字印刷之术更令知识之光得以普照四方,自此,天下寒门士子皆可手不释卷,求学无门之困,终成过往云烟。

郑玄公、管宁先生与蔡邕大家,三位鸿儒,已携经世之才,远赴常山,共筑学府,誓以文墨化雨,润泽苍生。我定当圈力支持。”

言及此处,他目光转向司马徽,那份诚挚与期盼,如同春日暖阳,温柔而坚定:“徽公乃当世之智囊,门下弟子皆英才辈出。

若能引领您的师资力量,共赴常山,与郑、管、蔡三位先生并肩,开启民智,唤醒愚民,定能育英才无数,启新学之门,破愚昧之桎梏,让智慧之光,照亮每一个渴望求知的心灵。”

司马徽闻言,脸上浮现出一抹动容之色,他深知此行之重,亦感念赵云之胸襟与远见,遂微微一笑,那份超然物外的气质中,更添了几分坚定:“子龙言之有理,此乃利国利民之大业,吾辈岂能袖手旁观?

吾当整肃师门,携诸弟子,共赴常山,与诸公携手,育桃李于天下,开民智以兴国,让学问之光,照亮天地间每一个角落。”

荀彧的目光深邃,仿佛穿透了时空的壁垒,缓缓而沉重地言道:“如此一遭变迁,往后岁月,大汉之名,或将只余史册残章,人间再无其辉煌之影矣。”

他的话语,如同秋风中的落叶,虽轻却承载着无尽的哀愁与沉思,让在座众人无不心生感慨,思绪万千。

赵云望向荀彧,眼中闪烁着对这位智者深邃才华的认可,同时又夹杂着对大汉不可言说的复杂情感。

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穿越了历史的尘埃,直击人心:“秦之灰飞烟灭,是否意味着这方孕育了无数英雄豪杰的锦绣河山亦随之沉沦?

非也,山河依旧壮丽,岁月悠悠,唯有人心与世事更迭不息。若汉室倾颓,这大好河山岂能随之黯淡?不,显然不会,亡的只是统治者。”

“我们所忧虑的,非山川之存亡,而是那维系万民安宁的秩序。汉室之所以步入末路,究其根本,乃是皇权独大,无物可制衡,昏君出现,天下民不聊生。

古人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言非虚。百姓之力,既可托起盛世,亦可颠覆王朝。”

赵云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超脱时代的洞察与决心,他继续说道:“吾辈所求,非一朝一夕之权势,而是千秋万代之安宁。

若能与诸位共谋,非但要救万民于水火,更要立一崭新之制,使皇权不再是无边之海,而是受法度约束之川流,既滋养万物,又不失其本性。

至于那国家的名讳,随意都可,再叫大汉有何不可,重要的是赋予权力之人,能否携手共筑一个公正、和谐、并且权力受制的国度。”

如此一番话,让人听后心潮澎湃,仿佛已置身于那个美好的理想时代。

“一朝皇权落,又一新朝皇权起,如何才能立一皇权受制约的制度?商鞅曾经变法,王子与庶民同罪,也没有实行,唯有愚民、弱民、劳民之法广为引用,荼毒百姓。”荀彧道。

“第一步:君主立宪制,我们以后还是叫大汉,还是有皇帝,皇帝还是姓刘,唯一就是皇帝只是象征意义,不能有实权。

第二步:建立宪法,宪法规定国家军队政府的职能,立法权,分权和制衡,宪法至上……,另外,实行大众评审团制度,大众评审团的人都不能是法律从业者,大众评审团审判结果为终审。

第三步:建立参议院:立法职能、人事审批权、弹劾审判权等。

第四步:建立众议院:立法职能,和参议院相互协调制约、财政权、弹劾提案权、总统选举权。

第五步:从所有优秀人中选出一位德才最优者为总统,每一位年满18周岁的大汉百姓都可以投票,这个计票方法以后我们详细再讨论,我们会把所有州的人口数量按照比例算计票的份额……

每位总统只能任4年,最多任职两届,每届都要选举。两届之后再没有任何理由连任。”

“这就是我们要建立的新制度。”赵云道。

众人闻言,无不精神一振,心海翻涌,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深深触动。他们面面相觑,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坚定与热望,纷纷表示愿与赵云并肩作战,共赴那未知而壮阔的征程。

那一刻,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激昂与豪迈,仿佛连风都为之停歇,只为聆听这份誓言的庄严。赵云的身影在众人眼中愈发高大,他的每一个字,都如同战鼓般敲击在每个人的心房,激起了无尽的勇气与决心。

“吾等同心协力,誓与子龙共克时艰,无论是刀山火海,还是龙潭虎穴,皆无所畏惧!”众人齐声高呼,声音回荡在天地间,响彻云霄,将这份坚定的信念传递至远方。

于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缓缓展开,赵云与这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携手踏上了那条充满挑战与荣耀的道路。

赵云一番娓娓道来,细数了自己在幽州之深谋、常山之稳固、徐州之拓展、兖州之布局,其言语间透露出的不仅是战略眼光,更有对大局的深刻洞察与细腻考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55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