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穿越182年

作者:布鲁托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5章 鲜为人知的传奇

书名:穿越182年 作者:布鲁托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2

周仓闻言,眼中敬意更浓,赞叹道:“主公真乃神机妙算,末将佩服之至。提及裴元绍,倒让我想起一事,昔日张燕大哥遵您之命解散部众,裴元绍亦在其中,若非如此,他或许就留在此山林之间。其父母之事,亦是令人唏嘘不已……”

赵云言道:“周仓,你明日去将他寻回,务必让他归队,与众人并肩,磨砺意志、锤炼武艺。”

“遵命,主公。”周仓应声,声如洪钟,透着不容置疑的忠诚与果决。

赵云转而望向关羽,眼中闪烁着几分促狭与温情,笑道:“云长兄长,小弟斗胆一问,那张辽与徐晃,是否与您有着不解之缘?”

关羽闻言,胡须微动,面上浮现出一抹温煦的笑容,仿佛春风拂面,言道:“子龙真乃慧眼如炬,张辽确为我同族之弟,血脉相连;

而徐晃,则是我故土之骄子,同乡之情,深厚难言。二人皆是当世豪杰。”

在历史的尘埃中,隐匿着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关羽,其本名实为张羽,自幼拜入武学宗师蔡隽门下,勤学不辍,武艺日益精进。

然世事无常,一场意外的风波,悄然改写了他的人生轨迹。

关羽长叹一声,缓缓道来了他的过往:

某夜,月黑风高,张羽因一场误会,不慎手刃了冀州袁家一位骄横的贵族公子,这一举,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波澜。官府震怒,即刻颁布了海捕文书,誓要将这“凶徒”缉拿归案。

他深知,一旦卷入这场风波,不仅自身难保,更恐累及家族。于是,夜深人静之时,蔡隽与其子蔡阳在书房内密谋,欲趁夜色深沉,将张羽擒下,以平息袁家之怒。

这番密谈,本欲悄无声息地落幕,却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府中老仆蔡福,年岁虽高,却耳聪目明,于无意间路过书房,门外细语如丝般传入他耳中。

蔡福心中五味杂陈,对张羽的遭遇深感同情,更不愿见他落入敌手。于是,这位忠厚老仆,在夜深人静之际,悄然潜入张羽居所,将这一惊天秘密和盘托出。

张羽闻讯,面色凝重,却也迅速恢复了那份属于武者的冷静与果决。师徒之情虽深,但命悬一线之际,唯有自救方能求生。

于是,二人趁着夜色掩护,悄无声息地牵走了师父府中最为矫健的骏马,跃上马背,如离弦之箭般冲出了这危机四伏的府邸,踏上了逃亡之路。

行至半途,因蔡福年事已高,行路缓慢,怕拖累了张羽,就告辞分路而行。老蔡福后来在玉泉山出家为僧,法号普净。

蔡隽发现张羽失踪,知道阴谋败露,就与儿子蔡阳分路带人追赶。在青龙关外,蔡隽终于追上了张羽,劝诱不成,刀兵相见。师

徒俩在关前一场大战,战至八十余合不分胜负。张羽使一招拖刀计,用刀背将蔡隽拍落马下,因念一师之恩,留了其性命。师徒二人划地绝交,割袍断义。

张羽指关为姓,指云为字,改名为关羽,字云长,从此独闯江湖,两人恩断义绝。

关羽讲完他的过去遭遇,众人无不叹息。

赵云则继续说道:“张辽,年方十三,稚气未脱,却已显露非凡将帅之才的端倪。云长兄可书一封挚诚之信,言明无论岁月如何更迭,未来之路或明或暗,总有我辈并肩之处,若心有所向,此刻启程亦无不可。”

谈及徐晃,赵云道:“徐晃家中高堂健在,孝心可鉴。你写家书一封,选派可靠之人,携书前往,并护送他与慈母至此。徐晃之才,世所罕见,实乃我辈不可或缺之良才。”

关羽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温润笑意,拱手言道:“如此安排,甚好。此事便交于关某了。”

两人相视一笑,眼中闪烁着无限憧憬与坚定信念。

赵云随即对太史慈说道:“子义兄,你尽快安排人将令堂接至常山郡,安排下来。”

“我明天就亲自去接。”太史慈说道。

“多带几个兄弟去,一路上有个照应。”

赵云说继续说道:“未来三年内,我们的根据地中心将是常山郡。预计将会出现大的叛乱,为了防止家眷发生意外不测,我们计划把常山会打造成铁桶一样安全,各位将领文士各自都可以把家眷亲朋好友接到常山居住。”

赵云对汤鑫沉声道:“汤先生,明日你需整顿铁匠铺的一应事宜,携同家眷,共赴常山郡之井阱北处。那里矿藏丰饶,煤炭遍地,乃是理想的安居之地。

你需在彼处寻觅一幽静之地,为随军将士的眷属搭建工坊,首要之务,便是传授他们冶炼锻造之术,特别是那锻造兵器的技艺,刻不容缓。”

汤鑫闻言,神色坚定,拱手回应:“子龙放心,此事我已暗自筹备多时。除我之外,我还联络了几位技艺精湛的铁匠与木匠,他们皆愿共赴井阱,携手共创。

另外,我恰好新制了几把精巧匕首,皆是我亲手打造,锋利异常,赠予张公公正合适。我们确有求于彼,此番礼物,定能表我等诚意。”

赵云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汤先生思虑周全,此番安排,实乃我军之幸。那匕首既是你心血之作,定非凡品,明日我便携此礼,赠与张公公,望能为我军争取更多助力。”

两人相视一笑,心照不宣。

“汤先生,今天事情急,就夺你所爱了,回头我再给先生画一张图纸,可以按照图纸锻造一把绝世短刀,名曰‘尼泊尔军刀’,以后这种刀也可以大量装备军士,你再带几坛神仙酿。”赵云道。

"子龙言重了,那宝刀锻造之术,若非您慷慨相授,我汤鑫何能得此绝技?此恩此德,纵是倾尽余生,亦难以为报。"汤鑫连忙摆手,言辞间满是谦卑与感激,眼中闪烁着对赵云深深的敬仰。

"汤先生此言差矣,技艺传承,本为同道中人共荣之事,何须挂怀。你我之交,贵在志同道合,不必拘泥于此等小事。"赵云微微一笑,语气中尽显豁达与洒脱。

"既如此,便依子龙兄之意行事。"汤鑫见状,也不再坚持,心中暗自决定日后定要加倍回报这份深厚的情谊。他轻轻颔首,应承下来,神色间透露出一股决绝与信任。

赵云语气沉稳,转向张燕道:“仲卿兄,明日还请劳烦你,携手典韦、太史慈两位师哥,深入流民之中,各自招募精锐之士百五十人。

依循往昔之训练法门,悉心锤炼,务求精锐。届时,自当以公正之眼,行严格之考,以验成效。”

"师父、师叔,一切已就绪,我们即刻启程前往郡首元氏城,完成接下来的重任。"赵云转身,目光坚定地望向身后的两位长辈,话语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果决与担当。

言罢,他环视四周,目光中流露出一种深邃的信任与期待:“眼下情势所迫,此等安排乃权宜之计,望诸位各安其位,各尽其能。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克时艰,不负此生,不负各自一番鸿鹄之志。”

此言一出,空气中似乎都弥漫起了一股不可言喻的激昂与坚定,众人纷纷点头应承,心中暗自誓要在未来的岁月中,书写下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晨曦初破,张让缓缓起身,辞别之意溢于言表,准备踏上归途,重返繁华的洛阳。

赵云见状,步伐稳健地走至其身旁,手中托着一个古朴而精致的木盒,眸中闪烁着诚挚的光芒。

“张先生,此行路遥,安全为重。此乃一把非凡之匕,名曰‘明月宝刀’,非但可用于防身,更是一件世间罕见的兵器。

其锋利无比,即便是最坚硬的铁石,在其刃下亦如朽木,轻描淡写间,便可化为齑粉。”赵云的话语中带着几分骄傲与不舍。

心中却想:我就随便起了个名字而已,这种刀,在当世均可称为宝刀,嘿嘿……

张让闻言,面上却绽开了满意的笑容,昨夜的推心置腹似乎已让两人间建立了不浅的默契。

他欣然接过木盒,轻轻摩挲着盒面,眼中闪烁着赞许:“子龙果然心细如发,有此宝刀相伴,路上定能增添几分安心。若有他日,你有何所求,尽管开口,张某定当鼎力相助。”

赵云沉声细述,眸中闪烁着坚定与忧虑交织的光芒:“我知窦武陨落之后,朝中局势微妙,而张先生之威望,已悄然间能撼动兵马之权柄。

提及我师叔张愧,他昔日虽因理念之异,决然挂冠归隐,然其胸中韬略未减,保境安民之能犹在。昔日抵御匈奴,战功赫赫,至今犹是宝刀不老,壮志未酬。

而今,渔阳之地风云暗涌,张举其人,心怀异志,暗地里招兵买马,其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反叛之祸,迫在眉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311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