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穿越182年

作者:布鲁托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7章 若欲行远,必先筑基

书名:穿越182年 作者:布鲁托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2

赵云继续说道:“师父,当今皇帝卖官鬻爵,宦官当政,大肆敛财,苛捐杂税数不胜数,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朱门酒肉臭,路有饿死骨,我觉得不久后天下将变,大乱将至。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眼瞎正是我们未雨绸缪的极佳时期,这个时候聚集贤才事半功倍,错过了这个时期,很多贤才都不易得。

我虽然才14岁,但是我可以提前做很多准备,为后面打好基础。”

"妙哉,此言'朱门之内酒肉陈腐之气四溢,而野外却横陈着无数饿殍之骨',字字锥心,尽显世态炎凉。

子龙啊,你虽年岁尚幼,然言谈举止间,所展现的洞察与预见,实乃老成持重,深谙未雨绸缪之道。

老夫不禁要问,面对这即将到来的风雨飘摇,你心中可有筹谋,欲提前布下何等妙局,以应时局之变?"

"若欲行远,必先筑基,地盘、人才、钱财、粮草,缺一不可,更需一方稳固之基。朝廷多次请师父出山为官,师父均以无心名利而拒绝,眼下北方内忧外患,师父此时出山做官,朝廷定然同意。师父慈悲,世间英杰,若能招致麾下,自是幸事;若不可得,结下善缘亦是日后之桥。

然则,在此宏图初展之际,我欲先锻几样利器,以为基石。师父可否援手,先替我搭线两家名门?"

"哦?是哪两家名门望族,竟能让你如此上心?"童渊闻言,心中已明了赵云之意,这是要借他的威望,行便捷之事。

"师父,弟子斗胆,想请您以尊名,致书中山无极之甄逸,其家族以‘上菜令’闻名遐迩,富甲一方;再及东海郡朐县之糜竺,其家资雄厚,人脉广布。

师父实不相瞒,几天后我便能得一佳酿。弟子欲称,师父偶得天地间一罕见佳酿,其味醇厚,仿若天赐,且产量不竭,愿与二家共赏此等奇珍。他们均是商贾,定知其中的商机。

实则,乃弟子欲借此为由,探寻合作之机,共谋大事。不知师父意下如何?"

赵云心想:师父之名,于当世如雷贯耳,其威望之盛,定能令那等人物心生敬畏,更何况,身为东汉商界巨擘,他们嗅觉之敏锐,自能捕捉到潜藏于风云变幻中的商海巨浪,岂有不趋之若鹜之理?

“诚然,爱徒所提无极甄氏与徐州糜家,皆为商海中的璀璨明珠,然世俗之见,常以士农工商论高下,将商贾置于末流。”童渊心想,商贾人才如何能成大事。

“古语有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商道亦是治国平天下之大道,其智慧与胆略,非一般人所能及。

师父,眼下我等虽势微力薄,却也需洞悉时局,巧妙布局。士人官僚,身居高位,学识渊博,然其心高气傲,非轻易可纳。

反观商贾之流,虽非庙堂之高,却掌世间财富之钥,且性情多务实,易于结交。此等人物,对我等未来发展而言,实为不可或缺的助力。

彼士族虽富甲一方,钱粮充裕,然我辈欲图大事,首要之务,在于积聚资粮。商贾之力,恰能解此燃眉之急,实乃天赐良缘。

此等家族,世代累积之财富与人脉,非但非其所短,实乃其独步商界之长。故,吾言此二者为人才,非仅指其财势,更在于其经营之道,应变之策,乃至于洞察时局之慧眼。此等才俊,若能得我所用,何愁大事不成?

再者,赵云斗胆进言,欲成大事,还需广开财路,尤重工匠之技。

工匠者,巧手匠心,能化腐朽为神奇,实乃国之大用。且其招募相较士人,更为直接明了,不啻为一条捷径。

试想,未来诸般伟业,皆需精工细作之物以辅之,工匠之重要,可见一斑。彼等不仅能助我等打造利器,更可推动百业兴旺,共谋宏图。

故而,弟子以为,当前之策,应先结商贾以固根本,聚工匠以强筋骨,某根基之地,后快速招揽贤才。如此双管齐下,必能使我等势力日渐壮大,终有一日,可问鼎中原,成就一番霸业。”

童渊,一生淡泊名利,视官场之勾心斗角、权势之争如粪土,更对军中那抹不去的腐朽气息深恶痛绝,是以,他选择了山林为伴,隐姓埋名,与世无争。岁月悠悠,山林间清风明月,成了他心灵的归宿。

今日,山林间闻爱徒赵云一番慷慨陈词,字字句句,皆是少年壮志,满腔热血,那份纯真与坚定,如同初升之日,穿透了笼罩在他心头的宁静。

童渊的眼眸中,不禁闪过一丝久违的亮色,那是对未来的憧憬,也是对传承的欣慰。

“既如此,为师便依你所言,执笔修书,为你铺就一条通往梦想的道路。”他的声音温和而坚定,仿佛山涧溪流,虽不张扬,却蕴含着不可小觑的力量。

师父缓声又道:“子龙宽心,彼两家之主,必亲至。昔日,诸多名门望族络绎不绝,皆欲以子弟相托,求入为师门下,然老夫皆以年迈力衰、收徒之念已绝为由,婉拒之。我若亲笔书信相邀,彼等岂有不欣然应允之理?”

赵云闻言,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感激,他深知师父此举意味着什么,那是对自己最大的信任与支持。

于是,他郑重其事地跪拜于地,额头轻触尘埃,声音中带着颤抖的敬意:“师父大恩,云没齿难忘。他日若有所成,定不负师父教诲。”

童渊闻言,目光深邃,转而询道:“你方才提及,此番筹划,工匠乃不可或缺之基。却不知,究竟需何等能工巧匠,方能铸就你所构划之伟业?”

赵云躬身答道:“师父明鉴,各类匠人皆乃我辈所需之瑰宝。然眼下最为迫切者,莫过于铁匠与木匠。

铁匠以锻铁为器,可铸刀剑甲胄,强化我军备;木匠则擅斫木构屋,造车制弩,为行军布阵、民生建设之根本。二者相辅相成,实乃奠基之要。”

赵云继续说道:

"时下世道纷扰,流民遍野,此乃世之弊,亦为我等崛起之机。弟子斗胆提议,不妨广开方便之门,收容那些身强力壮的流离之众。

无论男女,皆予以训练之责,日后必成我辈之臂助。世间诸事,皆需人手,他们但求温饱,便愿效犬马之劳,且心怀感恩,忠诚可鉴。"

童渊闻言,眉宇间略过一抹忧虑,轻叹道:"云儿言之有理,然则人数众多,粮草之需,实非小可,为师恐力有不逮。"

赵云闻言,眼中闪过一抹坚定之色,温言宽慰道:"师父放心,待甄逸、糜竺二位贤士莅临,钱粮之事自可迎刃而解。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也是我为何提及先请他们二位的原因,届时,将有粮济民,也有粮招募士卒,非但可解燃眉之急,更能彰显我等仁义,广结善缘。流民之中,不乏英才,得此助力,何愁大事不成?"

一番话,既显赵云之远见卓识,又流露出对师父的深切敬意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使得这乱世中的一隅,似乎也泛起了希望的微光。

童渊的嘴角勾勒出一抹温柔的弧度,眼中闪烁着对爱徒无尽的赞许与欣慰。他望着眼前这位年岁尚轻,却已展现出非凡智谋与远见的赵云,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喜悦与自豪。

“如此说来,你既有意请他们二人前来,后续事宜自是已胸有成竹,为师深感欣慰。”童渊的话语中满是慈爱与鼓励。

赵云闻言,眼中闪过一抹狡黠的光芒,咯咯地笑起来,那笑声清脆悦耳,带着几分孩童的纯真与少年的调皮。“正是,师父。”他的话语中透露着自信与坚定。

随即,赵云再次郑重地躬身一拜,向着童渊表达着最深的敬意。“师父,弟子还需寻觅些所需材料,以便着手制作一些珍贵之物。望师父恩准。”

童渊闻言,轻轻颔首,眼中满是对弟子的信任与支持。“好,去吧,可让你师兄帮你。至于这柄涯角枪,乃是为师多年心血所铸,今日便正式交付于你。望你持此枪,行侠仗义,不负为师期望。”

说话间,童渊缓缓从身旁取出一柄寒光凛冽、枪身流转着淡淡光华的长枪——涯角枪,轻轻递至赵云手中。那一刻,师徒间的情谊仿佛也随着这柄神兵的传递而更加深厚。

“是师父,弟子定不负师父厚望。”赵云随即跪下向师父扣头行大礼。

赵云起身时,童渊又交给赵云一包沉甸甸的银子。

童渊大师将此枪赠予了赵云,不仅是对其武艺的认可,更是对他未来成就的无尽期许。赵云接过枪来,只觉一股暖流涌遍全身,仿佛与这柄枪产生了某种难以言喻的共鸣。

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份礼物,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

从此,涯角枪与赵云,人枪合一,将共同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不朽传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470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