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穿越182年

作者:布鲁托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4章 愚孝之窠臼

书名:穿越182年 作者:布鲁托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3

关羽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温和地回应:“兄弟既有此问,关某自当知无不言。你且道来,对忠、义、孝三字有何不解之处?“

赵云闻言,神色更加专注,缓缓问道:“大哥,世人皆言忠孝节义,然小弟愚钝,实难透彻理解何为真正的忠诚?何为坚定不移的义气?又如何在世事纷扰中践行孝道?“

关羽闻言,沉吟片刻,说道:

“百善之中,孝字当先,儿女之行,当以敬顺父母之心,遵循家中长辈之训,更需缅怀先人遗志,不可有丝毫悖逆之行。

谈及‘忠’,那是一股激荡于胸中的浩然之气,是对国家深沉的爱恋,对君主无私的忠诚,亦是对主人不变的信守。

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誓以血肉之躯,捍卫疆土,守护家园,忠贞不渝,至死不渝,诠释了何为‘忠诚’。

而‘义’,则是江湖儿女心中不灭的火焰,让并肩作战的伙伴在危难之际能够相互扶持,共渡难关。义气二字,重于泰山,它让人们在利益面前不失本心,在困境之中更显真情。

小兄弟,这三者相辅相成,共筑为人之根本,需你我细细体悟,方能领悟其中真谛。“

“大哥,我以前也是这么理解的,可是后来我想了很多后,发现很多就解释不通了”,赵云说道。

“兄弟你说说看,那些事情解释不通了?”关羽好奇的问赵云。

赵云说出了一则令人唏嘘的故事,宛如一缕不经意的风,轻轻拂过心田,泛起层层涟漪。

话说有那么一户人家,邻里间传颂着一位勤勉的儿媳,她的身影如同春日里不息的耕牛,穿梭于家务琐事与田间地头之间。

晨光初破,她已挽起衣袖,为家人准备一日的温馨;夕阳西下,她仍弯腰于田埂,用汗水浇灌着生活的希望。

然而,这份坚韧与付出,在她婆婆的眼中,却似乎成了无休止挑剔的缘由。

婆婆的目光,仿佛总是带着一层不易察觉的霜寒,挑剔着儿媳的一举一动,言语间不乏尖酸刻薄,将那份本应有的尊重与感激,化作了无尽的嫌隙与谩骂。

更令人心寒的是,她不仅未能体恤儿媳的辛劳,反而暗中鼓动自己的儿子,以拳脚相向,试图以暴力的名义,抹去这段本不和谐的关系,甚至让儿子休了妻,以遂她那不公之心。

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禁沉思:何为真正的孝道?难道仅仅是盲目遵从长辈的意愿,哪怕那意愿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这位儿子,依了母亲的意愿,他是否能意识到,真正的孝顺到底是什么?

如此看来,这位儿子的行为,便难以称之为真正的孝顺,却成为伤害与隔阂的推手。这样的孝顺是愚孝。大哥以为呢?

赵云问关羽。

关羽一直都是读书,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样的事情。

关羽从小也见过很多类似的情况,只是漠不关心,从来没有细想,说这样的儿子孝顺好像不对,说不孝顺好像也不对,关羽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赵云了。

关羽脸涨得有些发黑了,他原本红脸变得都有些发黑了,竟说道:“小兄弟,这个事情我还不好评判”。

“你这厮,面泛红潮,竟连此等浅显之问亦哑口无言,平日里手不释卷《春秋》,莫非尽付流水?“这一声断喝,犹如天际惊雷炸响,震颤人心。

赵云循声望去,只见一少年立于眼前,身高八尺有余,体魄强健,肌肉虬结,宛如山岳般不可撼动。其面容刚毅,眉宇间凝聚着不凡之气,双目炯炯有神,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透出一股睥睨天下的傲岸。

他豹头环眼,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霸气,下颌线条分明,短须轻扬,更添几分英武之气。

其声如洪钟,字字铿锵,响彻云霄,行走间气势磅礴,犹如万马奔腾,难以阻挡。

观其年纪,约莫十五六岁的光景,却已展现出超凡脱俗的领袖风范,令人心生敬畏。

赵云眸光一闪,心中已如明镜般透亮,断定眼前这位豪迈不羁之人,必是传说中的张飞无疑。

他缓缓抬起双手,抱拳于胸前,身形微倾,行了一礼,语气中满是诚挚与敬重:“这位义兄,小弟斗胆一问,依您之见,此子之举,可称得上孝悌之道乎?”

张飞闻言,爽朗的笑声如雷鸣般响起,他挠了挠头,脸上浮现出一抹难得的赧然之色,道:“哈哈,兄弟言之有理,只是俺粗人一个,这孝心之事,倒是难以细说……”

赵云目光温和地转向身旁两位兄长,语气中带着几分深思与诚恳:“二位兄长,小弟心中所感,愿与二位共鉴。

世人皆言,母慈则子孝,此乃天伦之美。但若慈母之德有所不逮,子女仍盲目遵从,不顾是非曲直,以求全孝之名,此非真孝,实为愚孝矣。

愚孝之下,不仅家宅难安,更可能让贤妻受屈,致使幼子失母之庇护,亲情之舟风雨飘摇。

故而,小弟以为,那位兄弟之举,恐已落入愚孝之窠臼。

真正的孝道,应是心怀敬畏,明辨是非,既敬母爱母,亦不失自我之判断与责任。二位兄长以为,小弟这番浅见,可有几分道理?”

赵云言罢,眼中闪烁着智慧与温情的光芒,静待兄长们的回应,言语间既有对传统的尊重,又不乏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尽显其作为智勇双全之士的风采。

关羽和张飞二人对视一眼,有所悟的同时点点头。

赵云继续说道:忠诚二字,犹如双刃剑,光芒之下亦藏暗影。世人皆言忠,殊不知,忠亦有度,过之则成愚。

试想那商汤之后,商纣王暴虐无道,其侧有苏妲己,于纣王而言,此女之忠,似乎无可挑剔,实则却是以媚惑主,混淆忠奸之辨。

这里的“忠”,更多映射出君主是否能明辨是非,慧眼识忠奸。

崇侯虎,一介武将,其心向纣,却误入歧途,助纣为虐,遗臭万年。

他的忠,如同黑夜中的烛火,虽亮,却照亮了罪恶之路。

试问,这样的忠,岂是正道所归?不过是对错误君主的盲目追随罢了。

再言秦末风云,胡亥昏庸,赵高权倾朝野,其忠于二世,表面看似忠诚无二,实则暗藏祸心,操弄权柄,将帝国推向深渊。

赵高之“忠”,不过是野心家的伪装,是权力的奴隶对权力本身的盲目崇拜,又怎能称之为真正的忠诚?

故而,忠诚之美,在于心之纯、行之正,需有智慧之眼,辨是非,明善恶。

真正的忠诚,是辅佐明君,共谋天下大治;是于乱世中坚守正义,不为权势所惑。

它如同璀璨星辰,照亮黑暗,引领前行,而非沦为权欲的牺牲品,或是罪恶的帮凶。

我常思忖,倘若一国之君,失去了明辨是非的慧眼,让奸佞之徒得以混迹朝堂,身披忠良之皮,行那大奸似忠之实,此等“忠”,实则愚昧之至,犹若暗夜中的烛火,虽亮却引路至深渊。

试想,当君王之心被蒙蔽,忠臣良将反遭猜忌,甚至遭受暴虐无情的对待,而那些本应守护苍生、辅佐明君的贤士,却成了权力斗争中的牺牲品,百姓更是如同砧板之肉,任其宰割,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那所谓的“忠”,在无情的现实面前,竟也显露出其残酷与虚伪的一面,它不再是美德的赞歌,而是罪恶的帮凶。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暴秦之例,犹在眼前。

那是一个忠奸不辨、黑白颠倒的时代,秦朝的辉煌在无尽的暴政与愚昧的忠诚中逐渐崩塌。

当权者的昏聩,加之臣子的谄媚与伪善,共同编织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帝国的未来紧紧束缚,最终导致了不可挽回的覆灭。

这段历史,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中的光辉与阴暗,提醒着后来者:

真正的忠诚,应是智慧与勇气的结晶,它要求臣子不仅要对君王尽忠,更要对天下苍生负责,敢于直言进谏,勇于拨乱反正。

唯有如此,方能避免重蹈覆辙,让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

兄弟我深信,忠诚之光,非盲目之炬,而是智慧与识见之烛。首要之务,君主需有洞若观火之能,能于纷扰尘世中,明辨忠奸,使奸佞无所遁形,忠良得以彰显。

此乃忠诚之基,稳固而不可动摇。

明君者,以德才兼备,广开言路,励精图治;昏君则不然,他们或沉迷于声色犬马,或刚愎自用,视忠言为逆耳。

忠诚之士,亦非愚钝之辈,他们需胸怀明镜,能于茫茫人海中,辨识出何为明君,何为昏聩之主。

忠诚之士,唯有在明君之侧,方能展其抱负,成其大业,否则,不过是徒增悲剧色彩,沦为世人叹息之愚忠,甚或沦为助纣为虐之恶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31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