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卧龙惊凤

作者:地瓜土豆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五十四章小犟种

书名:卧龙惊凤 作者:地瓜土豆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1

诸葛成在旁纳闷道:“莫非你俩在这里还有熟人?”

诸葛青兴奋道:“父亲,母亲的病有救了!”

“嗯,说来听听。”诸葛成毕竟当了那么多年的朝廷高官,能稳住自己性子,并没像诸葛青那样表露出喜形于色。

诸葛青悄声道:“孩儿在这边有一个贵人朋友,现就住在周国国都平梁城内。”

诸葛成淡淡道:“现今我们落魄如此,若是去上门找人家,你确定人家还会理睬我们吗?”

“呃……。”诸葛青脸色一滞,光顾高兴,这事倒是漏想了。

“算了,青儿。”诸葛成拍拍儿子的肩膀,宽慰他道:“反正我们父子已是落到这般光景,也不在乎再多一次白眼或少一次白眼了,还是去试试吧?”

诸葛青长吁一口闷气,“好吧,父亲。”

接下来,诸葛青向名医拱拱手,“劳驾,请问平梁城怎么走?”

名医斜着眼睛看着他道:“询问费用十两银子!”

“啥?我不问了。”诸葛青扭头就走。

“站住。”名医在身后阴沉道。

“怎的,我不问了,还不行吗?”诸葛青转身忿忿道。

“事实上,你已经是问过了。”名医皮笑肉不笑道。

“我问你什么了?”诸葛青气往头上冲。

“你们刚刚不是才问过老婆子的病情么?”名医微眯着眼,一点不露怯。

“可你并没有为我们医治呀?”诸葛青回怼道。

“呵呵”名医冷笑一声,“小子,知道什么叫诊询费么?”

诸葛青头一昂,不屑道:“不知道,不信光天化日之下,你敢上来抢钱。”

名医“砰”地一拍桌子,“好,你小子有种,我倒要看看你今天走不走得了?”

“我就走了,你能怎么样?”诸葛青扶起诊床上的母亲就要往医馆外走。

“都还愣着干什么?”名医一声厉喝,医馆里正在捡药,配药的几个学徒伙计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计,围了上来。

“算了,算了。”诸葛成见此情景,赶紧上来打圆场,“大夫,你那诊询费是怎么收?”

名医冷哼一声:“二十两。”

“什么,你刚刚不是说十两么?”诸葛成压着火气问。

名医双手往胸前一抱,冷冷道:“你就说你给不给吧?”

诸葛成此时牙都要咬碎了,他那天曾受过这种的窝囊气,只是想到自己当前的处境,是忍了又忍,颤声道:“好,这银子我给!”

“父亲……。”诸葛青忍不住叫道!”

诸葛成一摆手,沉声道:“休得再讲!”

名医接过诸葛成递过来的二十两银锭,似乎良心有所发现,沉吟着道:“这里是通梁县,往前再走三十里便到都城平梁。”

诸葛成一拱手,“多谢。”

走出医馆,诸葛青愤愤道:“父亲,这个庸医明显是敲诈,你就不该将银子给他。”

诸葛成看一眼自己年逾五旬才得来的儿子,脸上尚余的青涩之气,叹息道:“青儿,你还是经历的事太少了!所谓的强龙不压地头蛇,何况我们眼下麻烦事够多的了,再因这二十两银子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惹出一些事来,岂不更是麻烦?”

诸葛青傲然道:“父亲,您可知道周春燕这个人吗?”

“怎么?你认识她?”诸葛成骤然一惊,这个名字他太耳熟了,周国摄政十多年的长公主,实际上的当家人。

诸葛青得意道:“正是,去年在晋国参加诗词大会时认识的,当时我们两国的使团被安排住在同一个驿馆里,每天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相互之间还交换不少本国的特产。”

诸葛成迟疑道:“我记得去年去晋国的使团有二十多人,怎见得人家单单记得你?”

诸葛青哈哈笑道:“父亲,你可记得孩儿曾作过一首关于友情的五言诗?”

诸葛成点头,“记得,那首“赠友”是你至今作得最好的一首诗,虽然没在当时的晋国诗词大会上得奖,但是也令人印象深刻。”

诸葛青兴奋道:“当时周春燕也和您说差不多的话,她还请我用上好的宣纸重新誊写一遍赠送给她,并回赠一方上好的端砚于我!”

诸葛成略着思量,沉声道:“反正现时我们已经落到这步田地,不如去找这位周国的长公主搏一把,即便是再坏又能坏到那里去呢?”

三十里路,快马加鞭,只用半个时辰便到了平梁城,进城后,诸葛成父子经过打听,很快就找到镇国公主府,这次在熟知周国人的秉性后,父子二人直接打点门卫二百两银子,要说这银子在周国真是好使,特别是一出手就是二百两的豪掷,这些门卫还是第一次见到,得,收人钱财替人办事,何况还是在门卫的职责范围内的事,赶紧麻溜的进去通报吧。

周春燕听完门卫的禀报,非但没摆什么架子,还亲自迎出门来,刚一见面,周春燕尚未来得及开口寒喧一番,只见诸葛成“扑通”跪到在地,大喊道:“在下恳请公主殿下,救家母一命!”

周春燕吃一惊,在问清楚情况后,急令凡在府中当值的太医全都前来为诸葛青母亲诊治,可惜的是,由于老夫人年老体弱,再加上一路惊吓颠簸,此时已是气若游丝,即便太医们医术再怎么高明,却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老夫人在面前一点点咽气。

诸葛成父子当即抱头痛哭,诸葛青更是忍不住向周春燕哭诉,通梁县的那个庸医耽误了他母亲的最佳医治时间,周春燕好言安慰他们父子一番后,又当面令人去通梁县查处那个所谓的名医。

接下来数天,在周春燕的帮助下,诸葛成隆重安葬了离世的老妻,好巧不巧,就在父子二人即将进入守孝期的时候,周春燕接到安插在郑国都城里的探子送来的密报,郑国军队已经重新占领新京城,眼下正在向郑楚交界的楚国边境重镇新阳关方向推进。

原本想留下诸葛成作为自己幕僚的周春燕,在经过再三思量,还是派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诸葛成父子,由他们自己决定去留。

在得到周春燕传来的消息后,诸葛成心里第一个念头就是要回国,然而,儿子诸葛青和他的想法却不同,诸葛青认为经此一战,郑国现时已是元气大伤,没有十年八年绝对恢复不了,即便现时能够复国成功,怕是也支撑不过三两年时间,与其到时四处逃命,倒不如就此在周国安定下来,过上平静的日子,再说刀剑无眼,郑国若是再次遭遇灭国之灾,能不能像今次这样顺利逃出来都难说。

父子俩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经过反复商讨确定,父亲诸葛成起程回国,而诸葛青和妻子则留在周国为母亲守孝三年,等到三年守孝期满后,再确定其去处。

临回国之前,诸葛成父子特地前来和周春燕告别,除了将儿子诸葛青托她照顾,还表示,将来周春燕若需相助,自己那怕肝脑涂地也要报答她的搭救之恩。

周春燕也不含糊,不仅赠送其巨额路费,还把她精心安插在新京城内的联络点告诉了他,让他今后遇到什么急难之事,直接去联络点求助。

诸葛成在返回新京城时,正是苏乘轩还都后的第五天,他进殿在苏乘轩面前稍加掩盖和煽情后,便顺利官复原职,而后又娶了新京城首富吴光禄的外甥女作续弦。

这次周春燕和徐钰两个人女扮男装以商人的身份,前来新京城打听关于炸药的事,诸葛成虽愿鼎力相助,可是由于此项技术完全掌握在陈晓木手中,而他和陈晓木的关系又不怎么和睦,所以任凭他绞尽脑汁,一时也无从下手,加上周春燕要其设法让她和徐钰以真实身份见上陈晓木一面的想法,更是令诸葛成陷入为难之中,若真是按照周春燕的想法操作,这岂不是在陈晓木面前挑明了自己是周国安插在郑国的卧底吗!

女人天生敏感多疑,诸葛成尽管已经是竭力帮周春燕做事,但却没做出有什么实质的事情,这难免不让周春燕怀疑他在故意推诿敷衍自己。

于是周春燕和徐钰商量了一下,趁着诸葛成上朝的机会,借口吃不惯太尉府里厨子所做的饭菜,将诸葛成的新妻潘小玉约到外面吃饭,希望能从她嘴里套出些实情,由于诸葛成之前曾向潘小玉介绍过此二女的真实身份,她也存有找个机会,能巴结上这两个身份高贵女人的心思,因而双方一拍即合,随即三人带着两个护卫,从太尉府里溜达出来。

因为此时三人的心思都没用在吃饭上,所以也就不存在催菜这一说,实际上她们只是想找个僻静的地方说说话而已,这时的潘小玉正手拿一张面额为一百文的纸钞,在向周徐二女讲着她从诸葛成那里听来的笑话,她指着纸钞中间的人像问二女,“二位姐姐,知道这人是谁吗?”

二女接过纸钞,仔细看了看中间的人像,而后对望了一眼,同时摇头道:“不知道。”

潘小玉禁不住“咯咯”笑道:“这便是当今皇上的驸马呀!”

“哦!”二女听说,又重新打量一下纸钞上的人像,周春燕对徐钰笑道:“妹妹,你看这位驸马长得倒是挺俊的,只是不知他为何要将自己的头像印到这纸钱上,让人摸来摸去的,多不吉利!”

“就是。”徐钰闷闷附和道:‘‘我看这人八成是脑子有病。”

潘小玉赶紧接上道:“谁说不是呢!听我家老爷回来说,起初这位驸马还想将皇上的头像印到纸钱上呢!不过,在遭到朝堂上文武百官一致反对后,这才作罢,后来他又要将卫丞相的头像印到纸钱上,气得卫丞相冲他吹胡子瞪眼的,说是陈驸马想咒他早点死。

“噗嗤噗嗤”周徐二女闻听,都不由得笑出声来,“后来是不是卫丞相逼着他把自己的头像印到纸钱上的?”周春燕憋着笑问。

“不是。”潘小玉摇头道:“当时卫丞相的意思,在纸钱上印些花花草草什么的,用以取代人像,谁知这家伙犟的很,干脆把自己的头像给印纸钱上了,还说什么他作为郑国第一任皇家银行行长,有资格将自己头像印在纸钱上。”

周春燕瞟了徐钰一眼,嘻嘻笑道:“妹妹,现时姐姐倒是有几分喜欢上这个小犟种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76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