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卧龙惊凤

作者:地瓜土豆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七十三章众望所归

书名:卧龙惊凤 作者:地瓜土豆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1

丞相夫人余诗兰在听到深夜才回府的夫君赵纲诉说,才知道自己当初偷偷联合哥哥三戒大师营救梅小木的计划半途而废了,不过让她感到万分庆幸的是自己营救梅小木的计划幸亏是失败,不然的话陈国这次恐怕真的连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相爷,你说小呆这孩子真有秦国人说的那么神吗?”印在余诗兰心里的那个梅小木呆痴的形象让余诗兰怎么也对不上今晚赵纲口里陈小木的光辉形象。

“夫人,你也不想想这秦国人有多精明,这几年己经被它们吞并了好几个国家,当今各国可以说没有人不害怕它们的,如若小木这孩子没有对它们造成威胁,你想想它们能主动上门来为公主提亲,把公主下嫁到我们这个小国来吗?”

余诗兰想了想,点点头道:“相爷,若是小呆这孩子回国统军打败吴国和周国的军队,是不是咱们的胜儿也可以获救了?”

“ 那是自然,”赵纲捋一捋胡子,望着窗外挂在天上的月亮,微微叹道:“自从江陵城破胜儿便下落不明,有人说亲眼看到他被吴周联军生俘了,我是不大相信这个话的,俗话说,知子莫若父,以胜儿的性格,他是宁可战死也不愿被生俘的!

听了赵纲的话,余诗兰不由暗自垂泪,三个儿子俩个战死,如今这一个也下落不明,儿媳俞氏己怀胎近十个月,虽在俩位老人面前强颜欢笑,并没提起这些事,可赵纲和余诗兰也看出儿媳笑容后面的落落寡欢,甚至有几次余诗兰还看到她躲在房间里偷偷流泪,女儿赵忆秋数次想女扮男装去前线找哥哥,都被余诗兰发觉,派人给截了回来。

‘‘爹爹,娘亲,我想去邺城找小呆弟弟和他一起回来救出三哥!”赵忆秋不知什么时候悄然走进赵纲和余诗兰的房间。

“秋儿,洛城到邺城有一千多里路,你一个女儿家怎么能出那么远的远门呢?再说皇上己经派宫里太监总管冯宝宝带着他的圣旨和金牌去招回小木这孩子,你就不必去凑这个热闹了。”赵纲听完女儿赵忆秋的话立刻出口阻止。

“爹爹,我是怕这个冯总管此番前去招不回小呆弟弟,你想想看,当初他被皇上顶替六皇子去和郑国公主结亲,按照当时郑国的情况,那分明就是让他去当六皇子的替死鬼,我怕他心存怨恨不愿意再回陈国,何况他身边还有如今的郑国公主缠身,那边的战事也没结束,即使他有心想回来,我怕他也是身不由己!”

听完赵忆秋的解释赵刚觉着也不是没有道理,他一下子开始拿不定主意。

“秋儿,你大哥二哥都己不在了,如今你三哥又生死难料,你这一去若再出现什么意外,将来我们老俩口还能靠谁?”余诗兰悲伤的说道。

赵忆秋轻轻走到余诗兰身边,伸手抱着余诗兰,“娘亲,正因为大哥二哥都己不在了,所以我一定要把三哥给找回来,可是现在我们陈国军队被吴周两国联军逼的节节后退,眼看着连国都洛城都处在危险之中,我若不把小呆弟弟找回来,到时恐怕会国破家亡,连嫂子肚里的孩子都保不住,现在小呆弟弟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我们这个小家唯一的指望了!”

‘‘好,忆儿,你去吧,我让王保忠带人护送你,见到小木这孩子后,让他无论如何先回来救陈国于危难之中,不管皇上和陈国以前如何对不起他,可毕竟他的娘亲还在陈国!”赵纲思虑再三,终于痛下决心让女儿赵忆秋奔赴楚国邺城寻找陈小木。

说走就走,赵忆秋心急如焚,连一时都不愿耽搁,赵纲叫来王保忠,让他挑选几个身手利落的相府侍卫负责护送女儿赵忆秋去楚国的邺城找回陈小木,临行前三人一齐来到相府的后院见梅芸娘,梅芸娘此刻还不知道外面发生关于儿子陈小木的这些事,夜深人静还坐在铺上对着一盏油灯在发呆,侍奉她的丫鬟站在她身边静静的陪着她。

听到门响,她扭头看见余诗兰带着赵纲和赵忆秋走进来,忙从铺上起身准备下地穿鞋,余诗兰立刻紧走几步把她按在床铺上,轻声道:“芸娘,下边凉,你就在铺上坐着,我和相爷有几句要紧的话过来和你说说。”

梅芸娘却坚持要下铺和赵纲见礼,她早知道赵纲在这个国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她寄人篱下多少年,赵纲从没对她有个半句不字,从内心讲,她一直都把赵纲夫妇当着自己的父母看待,情急之下,赵纲一步跨到房间中央,对着梅芸娘躬身作了一个揖,口中说道:“下臣拜见皇贵妃娘娘!”

梅芸娘闻听大吃一惊,忙道:“相爷,民女只是一个平民女子,可不敢担当相爷如此称呼,若是让皇上知道可就不得了了!”

余诗兰紧紧搂着梅芸娘,看着梅芸娘鬓角边的几根白发,动情的说,“芸娘,一晃将近二十年了,如今终于盼到你出头之日!”

“出头之日?”梅芸娘惊讶的望着余诗兰。

于是赵纲就把今天秦国来为公主提亲之事详细的向梅芸娘说了一遍,又把陈如常册封她为皇贵妃,明天一早将亲自前来接她回宫,中午还要她和皇后周安安一起陪同他参加迎接秦国提亲使团宴会的事告诉了梅芸娘。

梅芸娘默默的听着,并没有像赵纲预计的那样欣喜若狂,仿佛她知道这一天会迟早到来,任凭眼泪不停的从眼眶里溢出来,在脸颊上静静的流淌,梅芸娘刚到相府的时候几乎连一个字都不认识,对一些待人接物的礼仪也懵懵懂懂,不过在寄居相府的这十几年里也被余诗兰调教的虽不能说琴棋书画无不精通,起码也能算的上是知书达礼的贵妇人!

“这么说我的木儿并没有去当和尚了?”梅芸娘喃喃的问道。

“当然没有去当和尚了,也不知道我兄长是怎么弄的,把木儿带丢了,也不来报个信!害的我和芸娘一直以为木儿在他的寺里当和尚呢。”余诗兰埋怨她兄长三戒大师说。

“嘿嘿,夫人,芸娘,我倒觉着我们不仅不能责怪三戒大师,相反还要感谢他呢,若不是他把木儿弄丢了,又怎知木儿原来是这样还有经天纬地的奇才呢?”赵纲半开玩笑半认真的笑道。

余诗兰白了赵纲一眼,佯怒道:“你们用木儿顶替那六皇子和郑国公主结亲,如今这秦国的公主又来向木儿提亲,我看你们这帮人怎么办?”

余诗兰不提还好,一提到这个事赵纲就感到头疼,他也不知道这秦国君臣好像吃错了药一样,明知陈小木己和那郑国公主结亲,还要偏偏跑来陈国为公主和陈小木提亲,这明明就是仗势欺人嘛,今晚回相府之前,在御书房里陈如常也和他们几个人商量过这个事,最后商量的结果是若是秦国逼的太紧,也只能拼着让陈国背着骂名,想办法让陈小木和那郑国的庆丰公主和离了,因为此时陈国和郑国加起来也惹不起秦国。

这时赵忆秋走过来,向梅芸娘道了个万福,说道:“梅姨,我马上就要和保忠大哥连夜去楚国的邺城见小呆弟弟,能否烦请梅姨写一封信给小呆弟弟让他随我返回陈国,以救陈国万民于水火之中!”

梅芸梅嗔道:“你这孩子今晚怎么跟梅姨这么客气?就是梅姨不写这封信,木儿若敢不认你,等他回来看我不打断他的腿!”

接着梅芸娘又叹道:“相爷,夫人,不瞒你们说,当初我见这俩孩子在一块玩耍戏闹,心里还曾想过如若将来这俩孩子能喜结连理多好,可是当时我见秋儿这么漂亮聪明,木儿真像一根木头一样呆头呆脑的,皇上又没给我们娘俩一点名份,深感木儿配不上秋儿,所以这话一直藏在肚里没敢说出来!”

赵纲和余诗兰怔住了,她们没想到梅芸娘还藏着这份心思,确实她俩连想都没往这事上想过,赵纲和余诗兰心里的打算,就是将来陈国国家恢复正常的时候,从各来前赶考的贡生中选取一名才貌俱佳的进士,不管他是考中状元,还是榜眼,探花,到时就把赵忆秋许配给这个乘龙快婿!

梅芸娘话意刚落,两朵红云便飞上赵忆秋的双颊,她低眉顺眼小声娇羞的说到,“梅姨,不管小呆弟弟将来怎么样,我一定时常陪伴在你身边。”

梅芸娘笑着点点头,“这就好,不管以后木儿身边这个公主那个公主,梅姨最喜欢的还是秋儿。”说完她转头吩咐站在她身边的丫鬟拿来纸和笔给陈小木写了一封信,信里除了说陈如常己给了她们娘儿俩名份,还嘱咐他早日归来为他父皇分忧解难,并特别叮嘱陈小木要好好对待前去找他的赵忆秋,其意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梅芸娘信中暗藏的意思。

几个人刚在相府门前送走赵忆秋,尚末返回各自的房间,相府门前就传来执事太监尖溜溜的叫声,“皇上驾到,首辅大人赶快出来迎驾!”

赵纲闻听又赶紧让人打开相府的中门,带着余诗兰和梅芸娘迎了出来,陈如常早早就走下轿子等在门口,看到迎出门的三个人要跪拜自己,连忙摆摆手,和颜悦色的说道:“地上凉,那些俗礼就免了吧!”

陈如常说完又走到梅芸娘面前,轻轻的拉起她的手,声音有些哽咽道:“芸娘,这么多年辛苦你了,你为朕生了一个好儿子,朕这些年委实是慢待你们娘俩了,如今国难当头!朕才想起你们,心里实在是有愧呀!”

梅芸娘闻听陈如常的话语,瞬间泪流满面,哭泣到,“皇上操心的都是国家大事,小女子何德何能让皇上为小女子的儿女之事分心!”

陈如常浑身一颤,他听出梅芸娘的话里似乎对自己有一股幽怨之情,陈如常伸手搂过梅芸娘不停抖动着瘦削的肩膀,柔声道:“芸娘,从今往后朕将与你朝夕相处,不离不弃,现今朕己在宫里为你准备好了永春宫,现在随着朕回宫吧?”

梅芸娘在陈如常的怀里轻轻的点点头,说道:“皇上,丞相和夫人这些年来对我们母子恩重如山,我想拜谢她们一下再走!”

赵纲闻听吓了一跳,慌忙阻拦道:“皇上,贵妃娘娘,这都是为臣应该做的事情,何来拜谢一事。”

陈如常笑道:“爱妃就不用拜谢首辅大人和夫人了,这个人情理应有朕来还,毕竟她们也是为君所托,忠君之事,现今朕赦封丞相赵纲为陈国的靠山王,赦封丞相夫人余诗兰陈国的为一品浩命夫人。钦此。赦封圣旨我回宫后让人送过来。”

赵纲和余诗兰都呆住了,后经执事太监提醒才慌忙双双跪地谢恩,要知道自己陈国建国以来,除了皇帝的亲兄弟,外姓大臣即使功劳再大,也都从来没有封过王,最多也就封个侯爵之位,赏个百户侯,千户侯的,因陈国是小国,连万户侯都从来没有封过,基本是封个千户侯就到了顶点,如今一下给自己封了个可世袭的王位,不仅是出乎赵纲的意料,也出乎在场所有人的意料。

楚都邺城外,己经安静有四五天的邺城城头,在今天晌午突然从城头飞出一支响箭,由于后力不足,“啪”的一声插在离郑军营帐很远的草地上,可能是因为没有引起郑军的注意,城头上又接二连三的飞出十多支响箭,这下终于引起郑军的暸望哨兵注意,哨兵忙把这个情况禀报给陈晓木。

陈晓木走出营帐,搭手向城头观察了半天,这时城头上又飞出十多支响箭,响箭在空中被风吹的呜呜作响,啪啪啪,又插在原先射出来的响箭周围,陈晓木扭头对站在他身边的哨兵说道:“你举着盾牌,去把插在地上的响箭拨几支回来交给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839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