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霓裳铁衣曲

作者:克里斯韦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百四十六章 请战

书名:霓裳铁衣曲 作者:克里斯韦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8

「你到广州也有几日了,可有曾去看过这五府经略使的府邸?」须陀问道。

「嗯,昨日曾经路过!」

「觉得如何?」

「楼阁壮丽,墙高壁厚,守卫森严,远瞻便令人心折!」贺拔云道。

「嗯!」须陀道:「你是不是觉得有点像难波京的王宫?」

「对,对!」贺拔云轻拍了下大腿:「是有些像,须陀兄你不说还好,听你一说就觉得更像了!」

「你觉得像很简单,因为这岭南五府经略使明面上是朝廷属官,实际上却更像是一方诸侯!」须陀冷声道:「这岭南之地与中原相隔万里,中有五岭相隔,风俗气候皆不相属,且土地肥沃,有通商海贸之利,夷汉杂居。能坐上这个位置的都不是等闲人物,不但朝中有人,自己也是有手腕的。父亲要把元宝弄来当交州刺史,他只怕已经听到风声了!」

「岭南五府经略使是由广州刺史兼任,元宝做的是交州刺史,这又没冲突呀?」贺拔云问道。

「交州刺史的确和广州刺史不冲突,可要是更进一步呢?」须陀冷笑了一声:「眼下这位才刚刚到任一年吧?你喜欢一任没干完就被人顶下来?」

「这——?」

「所以我们要小心行事!」须陀道:「这样吧!明日你去一趟经略使府,先投一份名刺!」

「遵命!」贺拔云低声道:「那是否要做什么准备?」

「你放心,我早有准备!」

————————————————————————

岭南五府经略使府。

阳光透过葡萄架,洒在广州刺史,岭南五府经略使杨全盛的脸上,留下斑驳的痕迹。架子上已经结满了果实,不过大多数都还半青半熟,引来不少蝇虫盘旋,发出嗡嗡的声音。每当有蝇虫要落到杨全盛的脸上,冯盛便挥舞着拂尘,将蝇虫赶走,以免惊扰了上司。空气中弥漫着葡萄的香气,院子里静谧的很,只有蚊蝇飞行的嗡嗡声,偶尔会传来一点鼓声,那是在牙兵在校场操练射箭的声响。

管家出现在院门口,他看到杨全盛正在午睡,赶忙停住了脚步。冯盛迎上前,压低声音道:「外间有事?」

「嗯!有人投递名刺!」管家小心翼翼的从袖中抽出一支名刺:「自称是河间郡王的儿子!」

「河间郡王的儿子?」冯盛吃了一惊,他虽然世居岭南,但只要不是聋子,自然知道这名字背后代表什么,赶忙接过名刺,回到杨全盛身旁,先轻轻推了两下对方的肩膀,然后低声道:「使君,使君!」

「哦!」杨全盛打了个哈切,睁开了眼睛,他的头发稀疏,脸光滑肥胖,看上去疲惫而又温和,但冯盛心里清楚这个人的头脑敏锐,那些因为外表而轻视了他的人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冯记室,有什么事吗?」

「外间有人投名刺求见!」冯盛双手呈上那名刺:「那人自称是河间郡王之子!」

「河间郡王?」杨全盛立刻清醒了过来,他睁开眼睛,接过名刺仔细看了看,然后放到一旁:「只能是那个河间郡王了?」

「只能是那位了!」冯盛道。

「他在范阳好好的,与我风牛马不相及,儿子跑到广州来作甚?」杨全盛站起身来,肥胖的身体摇晃了两下,来回踱步,面上露出厌烦之色:「真是可恶!」

「使君!」冯盛低声道:「您还记得前几日长安王侍郎信中提到的那件事情?」

「王侍郎?你是说——」杨全盛拍了一下脑门:「我想起来了,王文佐要给他儿子谋一个交州刺史,难道这么快?我连朝廷的文书都没有接到呀?他人就来了?」

「使君,您忘记了?此人行事一向出人意

料!」冯盛低声道:「若是以常人料之,只怕会出差错!」

「嗯!」杨全盛一屁股坐回胡床上,沉重的身体压得胡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该死,若是真的这样,那岂不是麻烦了。虎父无犬子,有这样的老子,儿子肯定也不好相与。眼下交州又是那个样子,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打发过去!」

「使君,其实照我看这倒也未必是坏事!」冯盛笑道。

「为何这么说?」杨全盛问道。

「使君,您多年宦途,应该很清楚岭南这里与内地不同。其地与长安相距遥远,使发必数月后方到。且五岭之南,人杂夷僚,不知礼义,以富为雄。为守官之人不可以文法拘之,须因地制宜,约之以诚信,示之以恩威,方可粗安。既然河间郡王要让儿子去做交州刺史,不如便让他去做,若是平定乱事,您也有功劳;若是败了,也怪不得您,朝廷那边也有话说!」

听到冯盛这番话,杨全盛不由得点了点头。当时的岭南地区除了自然条件恶劣之外,还居住着大批少数民族。梁侯景之乱后,在岭南颇有威望的陈霸先出兵北征,而当时岭南望族冯氏纠和各部,参与了陈霸先的军队,并为其建立陈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而陈朝也投桃报李,对岭南冯氏为首的当地豪族给予了政治上的回报。隋灭陈、唐平定南方时,岭南冯氏为代表的当地豪强基本都对胜利者恭顺,没有坚持抵抗。而隋、唐统治者也承认了岭南豪族的各项政治经济特权:即析其部落,别置羁縻州县。以其首领为刺史,许以世袭。在本地区内有其自***,对唐朝只有「朝贡」及出兵助战的义务——即「贡赋版籍,俱不上户部」。

显然,在岭南地区,像杨全盛这样的流官在治理策略上肯定与内地地区大不一样,那些世代担任羁縻州主官的部落酋长们要钱有钱,要军队有军队,在当地盘根错节,也不懂啥儒家忠义,基本有奶就是娘。如果把中原那一套拿来,恐怕三天两头就会打仗。而唐帝国在岭南当地的军事力量是很有限的,而从中央派兵,一来时间来不及,二来气候地理不合适,从中原派来的军队很容易发生疫病,还没打就死的差不多了。所以岭南这里的守官只来硬的肯定是不行的,必须利用朝廷的声威,分化当地豪族,然后拉一派打一派,对一切不那么严重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来换取当地对朝廷名义上的臣服,同时替朝廷获取经济上的利益。

所以,岭南当地的守官要求是很高的:首先要有声威有名望,血统高贵、仪容威严,谈吐不凡,最好祖上还在当地当过大官,有恩于当地——要不然当地的蛮子酋长就会看不起你,一旦轻视,那距离反叛就不远了。

其次,要会弄钱,弄当地的特产,但又不能太贪。自古以来岭南地区都以盛产明珠、大贝、文犀、象牙、玳瑁、沉香等宝物,加上广州又是当时著名的海贸港口。你去岭南当官,就离不开天子的信任和朝中诸位大佬们的支持,不弄些好东西把天子和朝中大佬们哄开心了,这官位恐怕也坐不太稳吧?但捞的太多也不成,毕竟岭南的那些酋长老爷们可不是中原的编户齐民,逼急眼了可是会亮家伙揭竿而起的,那时候你多半要倒霉。

其三、手腕要灵活,懂得审时度势,在岭南当官就算你再怎么威望深重,廉洁如镜,任期中遇到几次民变反乱也是难免的。遇上民变反乱要么镇压,要么安抚,这运用之妙就存乎一心了,否则你再能打,如果只镇压不招安,那结果只能是越打贼人越多,最后力竭而亡,成为失败的案例供后世学习了。

所以像杨全盛这种从长安来的大吏一到岭南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岭南冯、何这样的大姓子弟招来,或者在自己门下当属吏幕僚,或者加以官爵送到长安去。一旦有乱世,这些大族就会派兵相助,这冯盛便是岭南冯氏的子弟,他这样的人提出的建议,杨全盛是不

可能无视的。

「那就见一见吧!」杨全盛收起名刺:「不管来意如何,我们面子上总要过得去,省的将来话柄落在他爹手上。你去打听一下那厮的住处,老夫登门拜访一趟!」

「使君所言甚是!」冯盛笑道。

————————————————

太阳下山,天气变得凉爽起来。须陀站在院子里的橙子树下,仆人从水井里拿出镇凉的瓜果和粥,切好摆放在桌子上,还有干饼、虾酱和鱼汤。他和贺拔云、崇景坐在桌旁,掰了一块饼,在上面涂满虾酱,就着鱼汤吃了起来。

「这虾酱的味道怪怪的!鱼汤也是!」贺拔云尝了一口,抱怨道:「我有些怀念难波京的味增鱼汤和鹿肉饼了!」

「将就些吧!」须陀笑了起来:「我听说交州那边更离不开这虾酱,几乎餐餐都有!你若这里都吃不下,那边更受不了!」

「好吧!」贺拔云强迫自己喝了一大口鱼汤:「对了,你觉得杨刺史接到名刺会怎么做?」

「估计会先见我们一面吧!」须陀道:「到时候我们就分开,免得被他一网打尽!」

「干脆我们直接去交州?」贺拔云道。

「那更不成!不明不白的撞过去更危险!」须陀道:「至少手上要有一个官府的名义,很多事情才方便做!」

「嗯!」贺拔云应了一声,这时大艾顿从外间进来了,对须陀附耳低语了几句。

「别吃了!快收拾一下!」须陀站起身来:「杨刺史就在外面,我们快出门迎接!」

「嗯!果然是一表人才!」杨全盛上下打量了一番须陀,伸手将其从地上扶起:「老夫虽未曾与令尊谋面,但神交已久,想不到今日竟然能见其子,亦可见其父一斑了!」

「小子不敢!」须陀垂手而立,他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双手呈送给杨全盛:「这是家父的手书,还请杨公收下!」

杨全盛接过书信,随手交给一旁的冯盛:「住在这种地方委屈你了,这样吧,待会就搬到府中居住,如何?」

「杨公,家父有令,不可擅离船舶士卒,以免生变。」须陀道:「小子不敢有违父令,还请杨公恕罪!」

「这里是广州城,哪里还会有什么生变!」杨全盛笑道。

「杨公不知家父一向以军法治家,虽为父子,亦为上下!」须陀肃容道:「军令就是军令,若是有违,让家父知道就算不斩首,一顿军棍也是跑不了的!」

听到须陀的回答,杨全盛面上的笑容消失了,他看了看左右,突然笑了起来:「好!久闻河间郡王军法森严,今日方窥其貌,难怪能克敌制胜,那老夫就不强人所难了!」

「多谢杨公!」须陀赶忙道:「请!」

众人进屋后分宾主坐下,杨全盛笑道:「我前些日子收到长安来信,说河间郡王之子将出任交州刺史,想不到你来的竟然如此之快,倒是让我有些吃惊!」

「回禀杨公,家父向朝廷举荐出任交州刺史的是家兄元宝,而非在下!」

「哦?那你是——?」

「在下此番乘舟南下是为了打通从沧州至交州的海上道路,到了广州后,听说交州那边生乱,才暂时停船于此,求见杨公的!」

杨全盛摸了摸自己的下巴,他已经从方才的错愕中恢复了过来,他重新打量了下眼前的青年,决定先打探一下对方的底细:「不错,交州那边的情况现在的确不是太好,不过呢!岭南与中原不同,各种战乱要多的多,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在下在广州也听说了一些了!」须陀道:「至于战乱,在下说句托大的话,王三郎的儿子可是摇篮里面戏宝刀,十指天生握长矛!」

「哈哈哈哈!」杨全盛闻言一愣,旋即大笑起来:「好气魄,好胆量,果然不愧是河间郡王的儿子,这么说,你还是打算去交州了?」

「嗯,我这次南下有八条船,上有甲兵六百,水手还有七百人,甲胄弓弩齐全,皆为武勇之士,可当贼万人!现在只缺一个名义!」

免费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53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