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霓裳铁衣曲

作者:克里斯韦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四百一十一章 芦苇荡

书名:霓裳铁衣曲 作者:克里斯韦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8

“父亲,想不到您也是这么想的?”弓仁闻言大喜:“那您为何不在众人面前——”

“这些话我为何不在众人面前说是吗?”钦陵问道。

“对,对,孩儿就是这个意思!”弓仁道:“将领中有很多人都反对孩儿的做法,如果您表明态度的话,肯定会有很多人改变想法的!”

“事情没有这么简单!”钦陵摇了摇头:“军官们之所以愿意支持我,是因为在征服吐谷浑人和西域之后,他们都得到了各种各样的实惠。而如果依照你的办法来,就必须对唐人的豪强怀柔,这样一来他们的利益就会受损,他们反对你也是理所当然!”

“可是父亲您刚刚明明说若是不把河西的唐人化为己用,即便我们能百战百胜,最后吐蕃还是会灭亡的!”弓仁急道。

“不错!”钦陵点了点头:“但那都是将来的事情了。而且那些支持我们的人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领地和财富,既然他们会为了领地和财富支持我们,自然也会为了这些反对我们!”

“哪怕这样会导致未来的灭亡?”弓仁问道。

“那毕竟只是未来!”钦陵叹了口气:“所以哪怕我明明知道你是对的,表面上我也不能表态支持你!”

“我明白了!”弓仁叹了口气,他此时已经明白了父亲的奇怪态度:“那我应该怎么做!”

“做你觉得对的事情!”钦陵道:“我是我,你是你,虽然我比你强大,但我只是过去,而你才是未来,明白了吗?”

弓仁眼睛一亮,他点了点头:“我明白了!”

——————————————————————————————

兰州,唐军行辕。

“裴公!”程务挺压低了声音:“护良公子的前队已经到了,我让他在城南珈蓝寺扎营!”

“嗯!”裴行俭头也不抬的问道:“兵马情况如何?有多少兵马?”

“有兵士八百余人,战马一千三百多匹,其他骡马杂畜九百余匹!”程务挺低声道:“听领兵的将佐说,他们这一路上陇十分艰险,途中病倒的、累倒的、摔伤跌伤的就有一百多人,马匹杂畜更多。不过以末将亲眼所见,这些骑士虽然途径长途跋涉,但志气不馁,应该是精悍敢战之兵!”

“能大冬天上陇的兵马,自然不是一般之辈!”裴行俭抬起头来,叹了口气:“这次王大将军是下了本钱呀!”

“裴公!”程务挺低声道:“要是王大将军亲自领兵,末将自然没啥好说的,都只有任凭驱使的份。可他这次就派了个儿子来,听说才刚刚二十,只不过娶了天子的妹妹,就要位居您之上。军中众将都不服气!”

“不服气?”裴行俭笑了笑,站起身来拍了拍手:“年纪小你就不服气,那当今太子还在吃奶,你是不是也不服气?”

程务挺脸色大变,赶忙双膝跪下,连连叩首道:“裴公,末将该死,末将该死!”

“起来吧!”裴行俭笑了笑:“只不过是私下里说话,你也莫要太在意了!”他伸手将程务挺服气,叹了口气:“你这个脾气,见小而不见大,若是不改早晚要吃大亏!你觉得王文佐为何不自己亲自来,而派儿子来?你觉得他把对吐蕃的战事当儿戏?好吧,就算他不在乎大唐的西疆、不在乎自己儿子的性命,那他总得在乎这些上陇的精兵悍将吧?这些可是他近二十年累积起来的本钱,要说天底下谁最在乎这些,那就是他自己了!”

“他觉得这次儿子也能赢?”程务挺低声道:“钦陵可不是一般人,如果好对付的话,也轮不到他儿子出马!”

“这个用不着你操心!”裴行俭低声道:“王文佐肯定给他儿子准备好了底牌,他这次派了两个儿子来,可谓是势在必得!”

“两个儿子?还有一个是?”

“叫彦良,是他和倭国女王生下的那个,也是他的长子,现在是倭国大王!”裴行俭看了程务挺一眼,目光阴冷:“明白了吧?别犯蠢!”

程务挺被上司的目光吓了一个哆嗦,赶忙沉声道:“裴公放心,我一定会听从号令!”

“不只是你,还有其他人!”裴行俭道:“别以为我不知道,除了你之外,不服气的人还有不少吧?把你拱到我这里来试探口风对不?我给你交个底,若是不尊号令,犯了军法,谁也救不了你们!”

程务挺赶忙俯首道:“末将一定会把您的话转告其他人!”

————————————————

吐蕃军队在黄河边并没有停留多久,在钦陵河边巡视后的第五天,吐蕃人过河的斥候在探查村落时,遇到了唐军的斥候,由于双方的人数相差悬殊,唐军的斥候发现敌人后立刻调转马头逃走,吐蕃人没有追上,便派人送回消息,为了证明自己没有撒谎,吐蕃人的斥候还取下几颗残留在树上冻硬的柿子。(一般这种果树都是在村子周围才有)

得到消息时,钦陵正和吐蕃众将一起吃饭,他看了看手中的柿子,随手递给旁边那人,让其传视。

“我军应乘机先渡河,过了河堤立营,若唐人不来战,就继续进逼!”一名吐蕃将领大声道。

“对,唐人明显已经夺气,否则不会弃险不守的!我军应该乘胜追击,直取兰州,这样就可以北联突厥,从西北两个方向夹击陇右,进逼关中!”

“对,如今河面冻硬,正适宜渡河进击,若是过几日突然变暖,冰面变薄,那就错过时机了!”

营帐中绝大部分吐蕃将领都赞同渡河进击,这也难怪他们,自从大非川之战后,唐与吐蕃在青海地区就已经攻守易势,唐军败多胜少,即便取胜,也是那种防御战的胜利,而非主动进攻的胜利。时间一久,在吐蕃人心目中就形成了己方勇悍不畏死,唐人羸弱怕死的印象(当然这也有一定的真实性,毕竟大非川那样的大败仗之后,陇右唐军的战斗力肯定不是短时间内能恢复的)。觉得唐人只不过是依靠屯堡坚守,野战不如己方。而这次钦陵出奇兵穿越山谷,突袭河西,取甘州后一路东向,翻越乌鞘岭之后,兵锋已经直逼兰州,便愈发志气轿狂。想要毕其功于一役,一举摧毁陇右唐军主力,进逼关中,迫使唐帝国与吐蕃议和,承认其对河西、青海、安西等地的占领事实。

钦陵并没有立刻表态,他思忖良久之后,下令先让儿子弓仁领兵渡河,在河堤上立营,同时派出大批斥候巡查,寻找唐兵的主力所在。

弓仁得令之后,立刻派人找来熟悉当地情况的百姓,在冰面上厚实之处立下标记,然后领兵从厚实处过河。那天是个阴天,虽然已经是中午时分,但太阳也只露出一个惨淡的轮廓,丝毫不能给天地间带来多余的光亮。弓仁渡河之后,在对岸的河堤高处放下胡床,自己坐在胡床上看骑兵渡河。他回头向对岸望去,只见天地间灰蒙蒙的,一片萧索,太阳只有一个光晕留在空中。

约莫过了小半个时辰,吐蕃人的斥候回报,说他们在一条当地小河汇入黄河的河口附近发现了一支唐军:“就在河岸便的芦苇丛边,黑压压的,约莫有四五千人,马匹并不多,但兵士的甲胄齐全,阵势也不齐整!”吐蕃的斥候这般禀告道。

“弓仁,就让我去将这伙唐兵尽数擒拿来吧!”说话的叫赞婆,他是钦陵的弟弟,吐蕃军中有名的勇将。钦陵每次与敌军野战,多以赞婆为前锋。

“叔叔,要不还是先请示父亲,再作决定吧!”弓仁道。

“兄长在河对岸,两边相距有十余里,等信使往返回来,天都黑了,谁知道唐军明日还在不在那儿?兵势如火,迟则生变呀!”赞婆催促道。

面对叔叔的催促,弓仁只得无奈的点了点头:“好吧,不过还请叔叔小心,莫要中了唐人的计策!”

“放心!”赞婆见弓仁应允了自己的要求,大喜道:“天黑之前,我便将唐军将领的首级取来!”

他策马回到自己的旗下,喝道:“来人,取我的金甲来!”他在奴仆的帮助下穿上金甲,吐蕃将士们也纷纷披甲上马,持矛挽弓,甲胄撞击之声,遍野可闻。随军的沙门走到军前,唱诵《法华经》,将士们纷纷下马屈膝,吟唱阿弥陀佛,发愿祈福。然后诸军便沿着河边谷地,一路蜿蜒向南而去。

——————————————————————

彦良看着天空中的热气球,一根绳索连接着热气球和地上的木桩,使得其不被猛烈地西北风吹走,他吐出一口长气,搓了搓手:“这鬼天气,地上都冻死人了,天上只怕更是难熬!”

突然,彦良看到热气球上伸出一面红旗,拼命摇动,接着就送绳索上滑落一个物件下来,一旁的高延年捡了起来,却是一个滑轮,上面绑着一封书信。彦良接过书信,拆开一看:“吐蕃人来了,约有六七千人,距离这里还有七八里路,有三分之一的骑兵!传令下去,令各队披甲,准备迎战!”

“遵令!”

随着一声声号角,河口附近的唐军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所占据的地方是一片黄河边上的河滩地,南面是一块黄土的陡坡,北面是那条汇入黄河的小河,已经封冻了。河岸布满沼泽,上面长满了芦苇,沼泽里水洼分布,冬天芦苇已经枯萎,沼泽化为湿软泥地,已经结了一层薄冰,从表面上看是一大片空地。唐军就是在这片空地后面结阵,两侧和背后都紧挨着芦苇地,以借此保护。

由于以为空地是坚实地面的缘故,吐蕃人把自己的骑队布置在前方,准备开战后便直接冲击唐兵的正面。但由于地势狭窄,前后不得,而后面的骑兵继续前行,便挤成了一团。彦良立刻下令击鼓,手下的弓弩手早就穿上了宽底草鞋,上前射箭。对面的吐蕃骑兵就听见雨点般的啪啪声,箭矢如雨点般飞来,很多人马中箭,密密麻麻的插在人马盔甲上,宛若刺猬一般。而前面的吐蕃骑兵又无法后退,只能弯弓还击,两边的箭矢如此的密集,以至于在空中相互碰撞。就这般对射了一会儿,唐军的弓弩手,向后退却,隐入芦苇丛中。

看到唐人后退,吐蕃人的骑兵互相喊道:“唐人已经逃了,我们追上去,攻击唐人的侧翼!”于是前排的人便策马突前,冲突,后面的人马见状,唯恐落后,便也策马冲击,一起冲入芦苇丛中。可等吐蕃人冲入其中后才发现脚下的分明是一片湿软泥地,马蹄陷入其中,便跑不起来,很多骑兵甚至陷入沼泽之中,动弹不得。而唐兵的弓箭手纷纷伏下身体,隐身于芦苇之中,吐蕃人的长矛根本刺不到。待到吐蕃的骑兵冲过去了,那些弓弩手才拔出短兵,围攻陷入泥沼之中的吐蕃骑士。可怜这些浑身披甲的重装骑士在泥土中无法抵抗,被杀的血流成河,哀嚎不已。

而后面的吐蕃骑士看不清楚前面的状况,听到惨叫声还以为是己方正在屠杀敌兵,冲的更急切了,反倒把前面的想要退出来的己方袍泽又推回去了,愈来愈多的吐蕃骑兵陷入芦苇丛中,而唐兵早就换了轻装,持长矛强弩,四面围攻。

看到己方掉入了陷阱,后队的吐蕃兵纷纷掉转头,想要逃出芦苇荡中。箭矢如雨般落下,人和马的尸体堆在地上,后面的马过不去,层层叠叠的挤成一团,后面的唐军士卒追了上来,他们只穿披甲,穿着宽底草鞋,在芦苇丛中行动自如。可怜那些身着铁甲的吐蕃精锐,就这般成群的死在长矛围攻之下,化为他乡之鬼。

这几天很忙,更新晚,请见谅!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43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