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霓裳铁衣曲

作者:克里斯韦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两百零四章 权衡

书名:霓裳铁衣曲 作者:克里斯韦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8

“是!孩儿已经吩咐过王文佐了,请母亲放心!”李弘赶忙道。

“罢了!”旁边的李治终于看不下去了:“阿武呀!照我看这件事情未必有幕后的主使者,你这么催逼,下头会随便找个倒霉蛋抵罪,反倒把真正的凶手放过了。你想想,夜里长安街头是有宵禁的,刺客又不是神仙,怎么知道你那外甥会夜里出来在大街上闲逛?好吧,退一万步说,就算你那外甥时常天黑了出坊,那他也应该守在他家坊门口,我可不记得周国公的府邸搬到开化坊去了!”

“那你说是怎么回事?”武后的注意力被老公吸引了过去:“可别说随便一个路边乞儿也能混进人群里杀了三思!”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我只是说你也不要催的太紧了,否则会适得其反!”李治苦笑道:“王文佐的本事你也知道的,把事情交给他你还不放心?”

“哼!你倒是替他说起好话来了!”武后冷笑了一声。

“他确实是才具出众嘛!”李治笑道:“你也不是第一天用他,是不是呀!弘儿!”

“父亲说的是!”李弘应道:“孩儿也以为三郎是最好的人选,不过裴侍中也想插一把手!”

“裴居道?他?”李治笑了起来:“掌着政事堂还不够?弘儿呀!你这岳父胃口还真不小呀!”

听到父亲的嘲讽,李弘露出一丝苦笑:“其实裴侍中也是一番好心。”

“罢了!”李治打断了儿子的辩解:“按说我是不应该替王文佐说好话的,毕竟是他帮你把为父我从这个位置上赶下来的。但毕竟这个位置现在是你坐,这大唐也是我们李家的,有些事情为父我还是要和你说清楚。裴居道为何能居此位?”

“名门望族,且是孩儿的岳父!”李弘低声道。

“那王文佐呢?”李治问道。

“文武兼资,有旷世之才,且对孩儿忠心耿耿!”

“不错!”李治点了点头:“王文佐的好处你说的很对,勇于任事,而且能把事情做成,做好了!这样的人才很难得,他入政事堂之后,第一件事不是揽权,而是做事,漕运的事情若让他办成了,那就是百代之利。但人才不可专任,朝廷大权不可予一人,所以你任裴居道为侍中,这点很好。裴居道的任务就是分王文佐的权,他们两个互相看不惯,你才能坐的稳!但分权归分权,不能妨碍王文佐做正事,更不能在朝中搞出党争来,两边各自拉拢一群臣子,势同水火,不论是非,只论敌我,那样你就坐不稳了,其中的尺度,要你自己来把握,我教不了你,也没法教你!”

李弘点了点头,若是在还当太子的时候,李治的这番话他未必听得进去,但他登基为帝也有一段时间了,这孤家寡人的滋味也品尝了不少,这才渐渐明白了李治这番话的深意——权力就是平衡,只有保持了平衡,天子才能以仲裁者的身份出现,事先自身权力的最大化。如果权力失去了平衡,那天子事事亲力亲为,结果只能是累的半死却没讨到好,智者所不为。

“那这次裴侍中说的话,哪里不合适呢?”

“这么说吧!裴居道若是扯王文佐的后腿,恶心几句,掣肘王文佐,只要不会妨碍到国之大事,你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不用担心王文佐会心生怨尤,他是个明白人,而且适当的敲打敲打也不是坏事,只要你事后施恩补救便是,说到底,若非如此怎么能体现你和他的君臣之谊?但敲打也好、掣肘也罢,裴居道就是不能揽权,权力是给那些能办事的人的,说句难听的,给王文佐放权他能替你拿下吐蕃突厥新罗,修好漕运,裴居道有这个本事吗?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人罢了,别的他做不了!”

“那这次武家表哥被杀的事情,应当如何处置?”李弘问道。

“查当然要查,但没必要给太大的压力!”李治道:“至于王文佐嘛!南衙十六卫在他手里,有人在街上被人刺杀了,他自然也难辞其咎,就罚他三个月的俸禄吧!”

“是,孩儿明白了!”李弘又不是傻子,立刻就领会了李治“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要诀,朝中吵了半天,最后罚俸三个月落地,王文佐自然明白天子是啥态度。至于裴居道,那就是个做恶人的,别的就拉倒吧!

送走了儿子,李治吐出一口长气,看了一眼旁边一直保持沉默的妻子:“阿武,还在生气呀?”

“我哪里还敢生什么气!”武氏冷哼了一声:“外甥被人当街杀了,结果就罚俸三个月了事,也亏你说得出口!”

“不然你要如何?”李治问道:“把王文佐拿下治罪,换裴居道手掌权柄?别忘了,王文佐在台上,你还能在大明宫里安享晚年,要是换了裴居道当政,你只怕立刻就得滚出长安了,别忘了,裴居道的女儿可是你的儿媳,你们两个才是你死我活呢!”

听了李治这番话,武氏面上的怒气才消失了,正如李治所说的,自古以来内宫里斗的最狠的可不仅仅是皇后和贵妃们,太后和皇后之间可也不太平。说到底,皇后也好、太后也好,这两个女人背后的家族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外戚”,算是一个生态位的,争夺同一生态位的斗争才是最为残酷。裴皇后也许能容忍李治这个太上皇在大明宫混吃等死,可绝对忍不了武太上皇后在大明宫这么待下去,因为那就意味着她还不能说是真正的“后宫之主”,这才是最要命的。

“雉奴!”武氏压低了声音:“那三思会不会是被裴居道的人杀的,然后嫁祸给王文佐?然后借机把王文佐赶下台,自己上位!”

“阿武!”李治笑了笑:“咱俩现在已经是退到幕后的老人了,没必要离台上太近了,不然小心溅一身血!我记得你还有一个外甥吧?让他上书请求外放吧!挑个好地方当刺史,这样对他也好!”

“你是说武承嗣?”武氏稍一沉吟,也点了点头:“这样也好,就让他去汾州吧!妾身的乡里就在那边,正好让他把三思的尸体送回故里,修修坟!”

“这个简单!下次你和弘儿说一声,他会答应的!”李治有些困倦的打了个哈欠:“我有些倦了,先去歇息了!”

——————————————————————————————————————

政事堂。

“刘侍郎!陕州水陆转运使的文书!”

“嗯,就放在这里,我待会就看!”刘培吉头也不抬,手中拿着一支毛笔,一边在案上的文书上批阅圈写,一边用左手小指点了点书案的一角,他批阅完了手头这份文书,一抬头才发现案前站着一人,一直看着自己干活,脸色不由的有些难看:“胡右丞(尚书省右丞),你这是作甚,我已经说了看完了这份立刻就看你那份呀!”

“嘿嘿!”胡右丞笑了笑:“刘侍郎,我不是催你,只是想问你一件事!”说到这里,他偏过身子,指了指最当中的那个位置:“看到没有,裴侍中这个点还没来,头一遭呀!”

“管他!”刘培吉冷哼了一声:“兴许是得了风寒,在家病倒了吧!”

“哎呀,你还记恨着上次那件事?”胡右丞啧啧了两声,压低声音道:“走,去鱼池边上去,那边好说话!”

在政事堂西边有一个不大的水池,里面喂养着些许鲤鱼,由于四下平旷,不用担心隔墙有耳,政事堂的相公们时常以赏鱼为名,在鱼池边说一些不想被旁人听到的私话。刘培吉是山西文水人,胡右丞是蒲坂人,两人还能算是乡里,平日里关系还不错。他被胡右丞扯着衣袖来到鱼池边,冷哼了一声:“到底啥事,非得跑到这里来说?”

“瞧你,还是这个性子!”胡右丞笑了笑:“你可知道,昨天夜里太子洗马武三思在齐化坊外被刺客一刀杀了!”

“什么?”刘培吉吃了一惊:“当真?奇怪了,天一黑长安街头就宵禁了,他干嘛跑齐化坊外干嘛?”

“你说呢?”胡右丞笑了起来:“五陵年少、虾蟆陵下、酒污罗裙、千金买笑,你别告诉我连这些都不知道!”

“呵呵呵!”听到胡右丞这番话,刘培吉面上也露出了“男人都懂”的笑容:“这些我自然知道,不过武三思他姑母都这样子了,他还这样,也不检点检点?”

“刘侍郎你这话说的!”胡右丞笑道:“人家姑母再怎么也还住在大明宫里,天子见了他也要叫一声表哥,一世的富贵总是少不了他的,若说以前他还要上进,注意一下风议,现在他又没啥上进的机会了,还注意啥?”

“这倒也是!”刘培吉笑了笑:“若是换了我,遇到这些事恐怕也懒得折腾了。对了,武三思被刺和裴居道没来政事堂有啥关系?”

“嘿嘿!我问你,长安城中巡夜的军士归谁管辖?”

“自然是南衙各卫!”

“不错!那南衙各卫有谁统领?”

“自然是王大将军!”说到这里,刘培吉眼睛一亮:“你该不会是说裴居道现在去想办法对付王大将军了吧?”

“多半是的!”胡右丞笑道:“所以我说刘侍郎你还真是耐得住性子呀,这个紧要关头你还能坐得下去!”

说到这里,刘培吉已经完全明白了胡右丞的意思,他站在鱼池边,口中喃喃自语,突然他低声道:“你说这时候王大将军知道不?”

“事到临头,王大将军要是连这都不知道,他怎么能有今日?”胡右丞笑道。

“这倒是,我问的蠢了!”刘培吉拍了一下脑门:“那你觉得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两雄并立,你我该做的自然是下注站队了!”胡右丞笑了笑:“你觉得哪边会赢,就站哪边!”

“自然是王大将军,裴居道那张老脸我早就看够了!”刘培吉冷声道。

“哈哈哈哈!”胡右丞笑道:“当初那件事情你还记恨在心,真是太小气了!”

“不错,我就是还记恨在心!”刘培吉道:“不过我选大将军并不光是因为那件事情,你知道吗?这两个月陕州那边整饬漕运的事情,与户部关系密切。我着实留心了些,说实话,大将军出手果然不一样,短短两个月功夫,就已经初具局面了,这等人才是能做事情的,撑得起我大唐的天下!”

“哦?怎么说?”胡右丞饶有兴致的问道。

“你也知道,陕州那边水流湍急,泥沙多,河中又有暗礁、砥柱,下水的船也还罢了,上水的船难行,一不小心就会船毁人亡。所以漕船到了陕州那边,都必须将船上的粮食卸下来,然后该走陆路,不但运费惊人,而且运输量也大为减少。所以大将军令人在那段水路使用专门的漕船,在险要的地方修建纤路,清理礁石、标记专门的航道,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就能见分晓!”

“你倒是对大将军很有信心!”胡右丞笑道:“可是陕州那边逆水难行可是千百年了,大将军就能改变?”

“嘿嘿!”刘侍郎露出了神秘的笑容:“你不明白,我有个老下属就在陕州,他亲眼看到了大将军的人是怎么清理暗礁的,据他在信中说,大将军的人有一种神药,只要将其放在合适的位置,点着了之后就算是坚硬无比的岩石也会四分五裂,就是凭借这个,漕路才会进展的这么快!”

“有这等事?”胡右丞也露出了饶有兴致的表情:“对了,我想起来了,有个羽林军的校尉说,宫变那天晚上,他负责守卫宫门,当时就感觉到脚底下一阵震动,后来就听说大明宫的宫墙塌了一段,大将军就是领兵从那儿入宫,拥立今上登基的!”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75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