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霓裳铁衣曲

作者:克里斯韦伯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三十五章 断臂

书名:霓裳铁衣曲 作者:克里斯韦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58

“这么说来,你是更喜欢新道了?”王文佐笑吟吟的问道。

“那是自然!”普善指了指自己身上的道袍,又指了指脚上的鞋子:“我现在身上的道袍,鞋子都是崔夫人送的,道袍是粗锦的,里面还有皮子衬里,鞋子是麻底包皮的,又轻便又暖和。百姓家里哪有这么好的东西,就算给他们驱鬼治病成了,最多也就两双麻鞋,一件细麻道袍便了不得了!”

“哈哈哈!”

王文佐被小道士天真未泯的回答弄得大笑起来,倒把一旁的崇景弄得尴尬的很,心中暗自发誓王文佐一走就要给普善一顿狠狠的教训,不然就凭这张没把门的嘴,早晚会被他害死。

“道长,你这弟子有淳古之风,我很喜欢!”王文佐笑道:“我知道你要出去传教弘法,不过这种事情也不急于一时,便在我这里住上几个月,权当是歇脚,如何?”

“大将军!”崇景见王文佐这么容易就把自己放过了,不由得松了口气,赶忙拜谢:“贫道这弟子生性愚笨,不堪造就,留在您这里只恐今后会得罪贵人,惹来杀身之祸!”

“我不杀他,又有哪个会杀他!”王文佐笑道:“这件事情就定下来了,崇景道长,照我看你这弟子是个有福之人,说不定将来你还能靠他得些福报呢!”说到这里,王文佐向一旁的曹文宗点了点头:“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好生安排,莫要慢待了两位!”说罢便转身出门去了。

“恭送大将军!”

刚刚送走王文佐,崇景松了口气,正想着应该如何教训弟子,让其长点记性。就听到一个沉稳的声音:“崇景道长,方才大将军的话您也听见了。原本在下不应该得罪的,不过听这两个不成器的手下说,道长的本事高深莫测,若是就这么留在大将军身边,在下着实有些不放心!职责所在,说不得只能得罪了!”

“你是——”崇景眼睛微眯,略显紧张的看着曹文宗,眼前的男人方才站在王文佐身旁并不起眼,但此时站在自己面前,就好像一座大山当头压来,让人下意识的喘不过气来。

“在下曹文宗,官居大将军殿前亲军都虞侯!得罪了!”曹文宗低喝了一声,上前一步,便伸出右手朝着崇景的左肩抓了过去。崇景下意识向后退开,却不想曹文宗脚下不知怎么一抹,身不动,肩不晃,整个人就好像踩在冰面上向前滑动了数尺,右手便能够到崇景左肩了。崇景只得抬手格挡,只听得两人同时一声闷哼,身体都晃了晃,站在原地没动。

“道长好本事!”曹文宗突然笑了笑:“方才得罪了,今后还要多多请教!”

“不敢当!”崇景的脸上泛起一丝苦笑:“曹将军才是好本事!”

“哪里,哪里!”曹文宗拱了拱手,退出门外。一旁普善正看着没头没脑,却听到崇景声音:“快,快去把为师的包裹那个黑陶瓶取来!”

“咋了?”普善莫名其妙的问道。

“里面是跌打伤药!估计为师的胳膊已经断了!”崇景一脸的惨笑。

普善替师傅脱下半边道袍,将右边的袖子扎在腰间,露出右臂来。只见小臂上已经一片青紫,肿起了好大一块,幸好他跟随崇景多年,跌打正骨的技术早已得了真传。赶忙熟练的替师傅扶正了骨头,从黑陶瓶中取出药丸用酒化了,涂抹在伤处,又折断几根树枝,从包裹中找出一件破衣撕碎布条小心的替其固定好了,方才长出了口气:“师傅,处置好了,刚刚我看您就和那个曹虞候交手一下,怎么就把胳膊弄折了,是不是不小心失了手!”

“住口!”崇景没好气的呵斥道:“还不是你多嘴,说什么新道旧道,才惹来这么多麻烦?还不小心失了手,能在这曹虞候手下保住性命,已经是为师多年来行善累积的功德,不然几十年的道行就要今日一朝丧尽了!”

“曹虞候这么利害,我怎么也没看出来呀?”普善好奇的问道。

“废话,能让你这兔崽子看出来,那还算厉害?”崇景骂道。

普善看了看崇景,小心的问道:“师傅,我记得你以前说咱们这一门的吞吐气息之术可以锤炼五脏肺腑,练到绝顶之处,便内外一体,举手抬足之间便有千钧之力,天下间少有能与之抗衡的。您也练了几十年了,就算没有练到绝顶,也差的不太远了吧?怎么连人家一下子都挡不住?师傅,您过去说的那些话该不会是在哄骗徒弟的吧?”

听到弟子这番大逆不道的问话,崇景险些被气的喷出一口血来,下意识的就要举起手臂打他,普善跟着崇景这么多年,早就成了其肚子里的蛔虫,敏捷的向后一跳,喊道:“师傅,您胳膊折了,可别乱动,不然若是错了位,又要受一番苦楚!”

“忤逆不孝的东西?”崇景没奈何的收回手臂:“哪个哄骗你了?这吞吐气息之术,你也学了,有用没用你自己不知道吗?”

“徒儿也知道这吞吐气息之术有用,但有多大用处就不知道了!毕竟我也没有和谁交过几次手!”普善振振有词的答道:“不过看今天,至少肯定是打不过那位曹虞候了,若是将来在江湖上遇到这种对手,放起对来,只怕性命难保!”

“这个你不用担心!”崇景冷笑了一声:“像他这种绝顶高手,江湖上你肯定是遇不上的,不要说江湖上,就算是王大将军手下,恐怕也就这一个。”说到这里,可能是触动了手臂上的伤处,崇景面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当真是没想到,一个活人能把筋骨气血练到这种地步,幸好今日他只是略施薄惩,不然就算有十条命也没了!”

像崇景这种老江湖,自然知道曹文宗表面上说是为了探自己的底细,实际上却是为了报复自己先前拿下他那两个手下。所以那一下估计还没用全力,只是折断自己的小臂便罢休了。而且这曹文宗既然自称是王文佐的殿前亲军都虞侯,那他最大的本事恐怕还不是空手格斗,而是枪矛刀剑、弓矢骑射的杀敌功夫,如果让他身披铁甲,手上有件兵器,自己与其的战力差距只会更大。说到底,自己的吞吐气息之术虽然也能强身健体,自卫伤人,但归根结底是用来养命全生的,拿来和这等精通杀伐之术的武人硬碰硬,天生就差了几分。

“看来这王大将军的宅邸也不是什么安乐乡,还是早些应付好了,早日离开为上!”崇景叹了口气,心中暗想道。

对于王文佐来说,崇景师徒不过是一个小插曲,他很快就将其抛诸脑后,将精力投入兴建港口,整饬河道,以及处理与河北士族之间的关系来。他很清楚,与自己过往的部属相比起来,这些新的加入者是有着巨大不同的。无论是昔日的袍泽、百济人、倭人、还是靺鞨人、高句丽人、契丹人,他们在加入王文佐集团时,都是以部下的身份加入的,有的甚至干脆就是战败者和被征服者。

换句话说,他们一开始和王文佐的关系就是不对等的(崔弘度、贺拔雍他们几个可能除外,这也是王文佐对他们格外优厚的缘故),是一种上下主从关系。因此无论王文佐给予他们多少,他们都只有接受的份,而没有资格抱怨,否则王文佐可以名正言顺的对其施以惩罚。但河北士族就不一样了,不管实际上他们在唐帝国的内部受到多少歧视,但也是帝国统治阶级的一部分。他们虽然拥立王文佐为主,拿出全力支持王文佐,但实际上他们和王文佐之间的是一种下注支持的关系,就好像当初河北士族之于高欢。

既然是下注,那赌赢了就要有回报,站在这个角度,河北士族的首领们向王文佐索要十五州刺史之位也是有其道理的。毕竟没有他们的支持,王文佐是绝不可能那么轻松的从营州一路杀过黄河,麾下的兵马也从区区两万变成十万大军。但问题是这些河北士族们有点看错了,王文佐并没有像高欢那样控制天子,宰割天下,若是如此的话,用区区河北十五州换取河北士族的坚决支持,也是一个很合算的买卖,毕竟大唐天下足足有四百多州。

不但如此,在王文佐未来的蓝图里面,为了能够开拓海东、乃至海外的更多殖民地,他需要大量的自由人口,而大唐经济最为繁盛,人口最为密集的河北道显然就是最好的人口来源地,这无疑就触动了这些世家大族的利益。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光占据大片的土地没用,还要有大量依附于他们的人口,才是他们能够一代代维持下去的基础。

当然,王文佐还不会蠢到现在就和河北士族们图穷匕见,毕竟自己不久前才借助他们的力量打败了朝廷,过河拆桥、吃饭砸锅也太快了点。而且搞统一战线的本能他还是有的,自己人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能不用武力就不用武力,分化瓦解,威逼利诱,这些手腕他早就已经玩的熟极而流。只要他自己不死,还是有信心搞定这些世家大族的。

——————————————————

王文佐府,花厅。

“卢老先生!”王文佐将一封信放在几案上:“今日请您来,便是为了商议上次的事情!”

“大将军您是说州刺史之事?”卢仁基捻着下巴上的胡须,颤抖的胡须出卖了他内心的激动。

“嗯!就是为了此事!”王文佐点了点头:“州县官乃是民之父母,政事清明,百姓安康,就是取决于州刺史的人选,所以不得不慎重呀!”

“大将军说的是!”卢仁基点了点头:“其实我等也不是随便选几个纨绔子弟让大将军举荐,各家都已经说好了,举荐的都是杰出的人才,大将军可以一一查问,然后再选用合心意的人选!”

“嗯,卢老先生考虑的果然周全,这样就好!”王文佐强笑道,他心里却是又生出了几分警惕之心。他相信卢仁基方才没有撒谎,如果自己应允的话,这些士族举荐出来的人选肯定是第一流的人才,甚至比自己能找到的还要更出色。毕竟这年头知识,尤其是政治知识还被这些大家族垄断,自己从外头找来的人才肯定不如这些家族里的精英优秀。

更不要说,他们选出的人才肯定也会得到自己家族的积极配合。而且这些家族在当地早已盘根错节,也不至于有人当上刺史就拼命兼并掠夺,反而会为了家族的长远利益做一些过去刺史做不了的事情。比如修桥铺路、水利设施之类的,毕竟州县好了,他们家族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但这样一来,王文佐的伟大宏图就难以执行了。比如王文佐想要在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半岛的南端修建一个港口(即今天的海参崴),要送过去三千移民。那么所在地的州刺史就会振振有词的表示反对,说什么边鄙之地,得之不足以富国、徒伤民力,当免民劳役,休养生息,以为长久之计。这个反对肯定会得到当地士族乃至整个河北道上下的支持。

原因很简单,在古代社会,无论是依附于士族地主的依附农民还是表面上自由的自耕农,都是地主阶级的财富。即便是自耕农,地主阶级也可以通过征发劳役,分享赋税,放贷等办法,从他们身上获取巨大的利益。

换句话说,任何人口脱离他们的控制范围之内,对于当地的地主阶级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都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王文佐对海东乃至更远地区的开拓和垦殖,虽然从长远来看,增加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但却伤害了唐帝国本土地主的利益。所以他又怎么会接受卢仁基他们的提名呢?(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951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