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红楼襄王

作者:飞花逐叶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826章 家事国事天下事【终章】

书名:红楼襄王 作者:飞花逐叶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6

奏本朱景洪看完了,而后他叹了口气。

“转内阁,让他们议吧!”朱景洪吩咐道。

薛家和林家的事情,一旦坐实他都会严惩,又何况一个贾雨村。

第二天内阁出了票拟意见,令贾雨村停职在家待查。

消息传到贾家,贾雨村就知道自己完了,虽然现在只是待查阶段。

“老爷,何不上奏自辩?”娇杏面露忧色。

“是该上奏,但不是自辩,而是请罪认罚!”

自己是什么人贾雨村清楚,皇帝是怎样一个人他更清楚,所以他对平安不敢有奢望。

叹了口气,贾雨村接着说道:“但愿陛下,能念些许旧情,不要斩尽杀绝!”

最近半个多月,发生的变故实在太多,即便贾雨村久历宦海,仍感目不暇接难以招架。

他毕竟是臣子,站的位置还不够高,没办法快速看透迷局,只能在迷茫中被动应对。

现在结果已经到来,却是他不可承受之重。

贾雨村这人确实有水平,请罪奏本虽一字未替自己辩解,可内里说得都是自己的功劳苦劳。

客观上来说,他确实是给朱景洪当牛做马,被弹劾的很多黑锅也是不得不背。

时间只过了五天,贾雨村便接到了上谕,革去了他礼部尚书的职务,然后便是对他的正式调查。

又只过了几天,贾雨村被押入刑部大狱,对他本人的审问正式开始了。

这一情况,可把户部尚书何顾谨吓得不轻,于是便以年老体弱为由告老。

何顾谨当然也不干净,包括现任吏部尚书郑显林也一样,但这些人毕竟是他的铁杆支持者,他也得考虑卸磨杀驴的不利影响。

所以,当何顾谨告老辞官时,朱景洪便顺势同意了,如此也算给了他善终。

四月底,在朱景洪的干预下,贾雨村的案子宣判。

因其用人不当落下亏空,故而罚没其家产充公,且全家流放辽东以北拓荒。

也是在四月底,江北的兼并第一案有了结果,李自恒查实了陈家各项罪名,也判了个罚没家产全家流放的结果。

大面积的流放,是开发新占土地的重要手段。

这些大家族一去数百人,且比普通百姓更能折腾,所以朱景洪也喜欢流放这些人。

也是在四月底,对薛、林两家的查访也有了结果,他们确实在泗州买了不少地。

而在江北和金陵等地,已经有人在拿此事做文章,传一些薛林两家强买强卖的故事。

根据北镇抚司和按察司查证,薛家林家未有强买强卖之举,所以不必对他们进行处置。

但宝钗仍下了懿旨,申饬薛家林家贵为皇亲不该与民争利,令其将所购田地归还百姓。

如此处置下来,这件事也就平稳落地,皇家未被攀扯裹挟弄得灰头土脸。

地方士绅除了攀扯薛家林家,李自恒也是重点攻击目标,弹劾他的奏本是一个接着一个,而朱景洪顶住了这些压力。

都察院这边,王培安已拟好章程,先期准备在河南、河北、山东进行兼并清查。

六月初,户部正式下发公文,令各地官府清查土地登记,会同士绅更正错误登记情况,这算是给下面主动改正的机会。

李自恒的严查加都察院“虎视眈眈”,加上陈家的下场已成典型,确实让各地大地主们感受到了压力。

事实上,所谓兼并主要也跟大地主有关,因为他们在地方有无视律法的能力。

不管怎么说,在各方面压力之下,各地陆续有“错误的登记”被改正,许多被夺走土地的百姓。

当然,始终会有头铁的人不退土地,那就只能等都察院来查了。

虽没办法确保全部查到,但只要在查就会形成压力,便能起到抑制兼并的效果。

事实上,很多事情都难一蹴而就,需要的是有足够耐心,去持续关注并不断耕耘。

对朱景洪来说,这样的事情有很多。

抑制兼并、任用官员、规划国内、开拓新地、建设海军、发展技术、改土归流……

事情是急不来的,所以他不着急,日子得安稳的过。

乾盛五年秋,和往年一样,朱景洪又住到了行宫。

皇宫住久了无趣,所以他在七月到了行宫居住,打算一直住到年底才回去。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

在行宫这边,他每日生活也很规律,一般上午看奏本或接见文武大臣,下午的时间则是自由安排。

但今天是中秋节,朱景洪打算好好休息,所以便把政务撇到了一边。

当然,如果是要紧的事情,自然会有人递到他面前,普通庶务放一放也不要紧。

可即便如此,当日他还是看了十六份本章,并在内阁票拟上写下“准”或“可”字。

奏本批阅完成后,朱景洪便来到了园子里。

其实说到园子里也不准确,因为整个行宫本就是依山而建的园子,只不过有几处用于议事的殿宇。

中秋节自当大庆,当然这些不必朱景洪考虑,自会有人将一切打理好。

今日设宴之处叫飞流涧,之所以得了这么个名,是因为此处山涯间有处下流,由上而下有近四五丈。

山涧之下是很大的一处花园,里面栽种着各种奇花异草,亭台楼阁点缀于其中。

宫女太监来往传送着各种东西,现场虽是忙碌但也井然有序。

见到皇帝到来,沿途所遇之宫女宦官,隔着老远就已跪下参拜。

因是参与家宴,朱景洪今日是着便服,看起来比较随和。

花园内的一处楼台上,一众妃嫔按封位落座,此三三两两聊得非常热闹。

而在楼台下,则有两个小丫头追逐打闹,这是朱景洪年长的两个女儿,即英莲所出之朱娴柔和可卿所出之朱娴静。

前者已有十一岁,后者则是九岁多。

一边往楼台方向走去,朱景洪一边问道:“怎么没看见桢儿他们?”

随行大太监余海答道:“回陛下,几位殿下怕还在学堂,据说是……是这几天课业不佳,皇后娘娘命所有进学之皇子,皆去学堂温习一个时辰!”

相比于女儿们,对皇子的要求显然更高些。

“这些天来了行宫,我看他们玩得不亦乐乎,是该管紧些才是!”

朱景洪嘀咕时,两位公主发现老爹出现,于是便朝着他这边跑来。

“爹~”

“爹爹~”

提起儿子就不爽,看到女儿小跑着过来,朱景洪便又露出了笑容。

“拜见父亲!”

虽是两个小丫头,但此刻行礼亦极为端正,体现出了皇家的修养。

但这所谓的修养,在行礼结束后戛然而止,年纪小些的朱娴静立马开始告状。

“爹……大姐她抢了我的花环!”朱娴静指朱娴柔,脸上满是委屈之色。

朱娴柔手中的花环,朱景洪刚才就注意到了,确实编得很好看。

只不过他没想到,俩丫头是为这个追逐。

朱娴柔当即道:“谁说是你的了,这是我编的花环!”

朱娴静越发气恼,跑到老爹近前拉住衣摆,看向大姐道:“可那些柳条和花儿,都是我亲自摘的!”

“哦?”朱景洪做上了断案官,要为这两姊妹分个公道。

朱娴柔也不着急,慢悠悠说道:“可东西是我编出来,所以该是我的才对!”

“我也有功劳!”朱娴静立即分辩。

言罢,朱娴静跳了起来,同时哭诉道:“爹……大姐他欺负我!”

朱景洪没着急处理,而是问道:“柔儿,静儿说她也有功劳,你若独占对她则有不公,此事如何处置为好?”

朱娴柔也有些委屈,但还是大度说道:“她若执意要,女儿让给她也可以!”

朱娴静从长姐手中接过花环,然后才说道:“我本来就有份儿!”

“嗯?”

朱景洪看向朱娴静,是想让二女儿说声谢谢。

朱娴静跟长姐关系极好,这般打闹平日没少发生,所以刚才的事并不影响她俩关系。

在老爹示意下,朱娴静手拿花环面向长姐,面露笑容:“多谢大姐姐!”

“这还差不多!”朱娴柔撇着嘴。

随后朱娴静转过身,一只手把花环举起,另一只手则示意老爹下来。

朱景洪不明所以,但还是微微弯下腰,然后朱娴静就将花环戴到了老爹头上。

这一情况,颇让朱景洪意外。

蹲在原地,朱景洪扶着女儿双肩,轻声问道:“你辛苦争来的东西,何故要给爹爹?”

没等朱娴静回话,其后的朱娴柔就答道:“启禀爹爹,我们就是给您编的,今天中秋节……这是我们姐妹给您的礼物!”

虽只是柳枝和野花编出的东西,可却让朱景洪深为感动,这可是小女儿们亲手给他做的礼物。

他是铁血帝王,按理说戴这种东西影响形象,但此刻朱景洪却舍不得取下。

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他一手牵着一个女儿,老怀大慰的走向了楼台。

在他们刚才掰扯时,楼台上的后妃们得到了消息,此刻已经在宝钗带领下出迎。

看着正下楼梯的后妃们,朱景洪朗声道:“不必下来了,今日家宴不讲这些,都回去!”

于是宝钗停下,回头对众人道:“陛下既开了金口,咱们就都回去吧!”

众妃皆言谢恩,然后依次返回楼台,朱景洪则带着两个女儿拾阶而上。

待朱景洪来到楼台上,一众妃嫔见礼之时,其年纪小一些皇子皇女们,此刻也都出来向他参拜行礼。

对这些儿女们,朱景洪都亲自问了话,而他本人则在宝钗引领下就座。

这时黛玉笑问道:“陛下头戴花冠,颇有魏晋名士之风流,莫非陛下转性了?”

朱景洪头戴花冠,其实众妃早就注意到了,而且对此深感惊讶。

只不过因他是皇帝,所以不好出言议论。

黛玉话才说完,湘云就开了口:“魏晋文人曲水流觞,咱们陛下横威大漠,这怎么能联到一起来,除非……”

“除非什么?”宝琴直接问了出来。

正待湘云要说话,宝钗便先一步提醒:“湘云,你可得说些好听的!”

湘云叹了口气,遂道;“皇后娘娘这样说,倒让臣妾不敢说了!”

她们们这边说笑时,靠后一些的可卿英莲这边,两个小丫头已悄声讲了情况,颇有些邀功的意味。

“你父皇岂能戴这个!”

“静儿啊,往后可别胡闹了!”

可卿英莲各自教训着女儿,声音很小没让其他人听到,她俩一直都是这样谨小慎微。

而此刻在前面些,湘云在众人怂恿下,终于道出“附庸风雅”这四个字,引得宝钗黛玉几人都笑了起来。

探春姐妹三人也在笑,迎春是真的觉得好笑,探春是面笑而心不笑,惜春则是逢场作戏的笑。

除了这些王府旧人,那些前几年才选入宫的低阶贵人们,则沦为了不太重要的背景板。

可谁又甘心一直当背景板呢?往后时间还长得很,争奇斗艳等乱七八糟的事情,都很考验中宫皇后治家手段。

且说前方打趣说笑后,才有甄琴询问花环何处得来。

朱景洪招手示意两个女儿过来,随后才道:“方才我在外面断了一桩案……”

众人好奇之下,朱景洪便将这姐妹二人争执道出,也随之讲明了花环来历。

听罢,一众后妃方才明白,皇帝为何破天荒戴这东西,原来是女儿亲制视若珍宝。

这时黛玉说道:“陛下管着天下百姓生计,日理万机国事繁忙之际,还得抽时间给柔儿静儿断案,这可真是爱女心切令人叹服!”

没等朱景洪答话,其身侧的宝钗笑着说道:“陛下圣明烛照……是天下万邦亿兆黎庶的君父,家事国事天下事岂能不知,岂能不管!”

听到宝钗的这句话,朱景洪想到了近几年发生的事,对皇帝“圣明烛照”这种说法,心里是一点儿都不敢有奢望。

端坐上首,朱景洪神色平静,语气略有些感慨道:“家事国事天下事,朕也不是全知啊!”

虽然刚才是在说笑,但看到皇帝认真的表情,殿内的笑声便收敛了许多。

也就是这时,外面传来吵嚷之声,细听之下还有争执。

朱景洪知道,这是自己儿子来了,显然今天又得给他添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10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