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红楼襄王

作者:飞花逐叶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800章 黛玉:陛下又错了

书名:红楼襄王 作者:飞花逐叶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6

廷议全程,朱景一句话都没说,刚才这两天相互辩论时,他也是一直在听在想。

在他左右,是陪他参与廷推的宦官,其中就有东厂提督程英,这老太监一直在讲解涉及官员的履历。

所以朱景洪大致摸清楚了,当前争斗的两方是什么格局。

这个时候安静下来,且众人都面向御座方向,如此便是等我表态了……朱景洪暗暗道。

现在有两个选择,在此时无论他支持哪一方,都会对外传达出对这些人的支持。

对朱景洪来说,彻底完成清丈对朝廷大有裨益,所以赵玉山还得继续任首辅,所以挺他一把就成了必然。

目标已经明确,但如何实现得讲方法。

“这么多朝廷高官都议下来了,浙江布政使却悬而不决,可见此职何等重要!”

“实话说,朕久在军中,对治理地方所知不多,诸卿可否与朕讲讲,为何这浙江布政使……如此重要?”

“乃至六部两位堂官,在这廷议上争执不休,若非朕在这里怕是都打起来了!”

过去发生的事已多次证明,不要试图蒙蔽这位年轻皇帝,当他说自己不懂什么的时候,做臣子就该提高警惕性了。

“刘卿,你来说说!”朱景洪笑着说道。

前文曾说过,六部堂官及以上官员,正式场合会尽量避免说话,奉行的便是少说少错的原则。

冲锋陷阵这种事,尽可能让下面人去做,就能避免眼前这受问的场景。

此时被皇帝问到,刘志贤顿时紧张起来,接下来的回话他就得注意了。

“回奏陛下,官员是代天子牧民,故而重要攸关,务必详加审擢!”

这是说了句没用的废话,于是朱景洪又问:“朕问的是……为何浙江布政使格外重要!”

为什么格外重要呢?难道把党争的事道出?

刘志贤在官场混了这么多年,明白把问题回答好很简单,只要弄明白皇帝要自己答什么。

这听起来是废话,总结起来就四个字,揣摩圣意。

入朝为官,揣摩圣意是必修课,更是行深至远的根本保障。

揣摩圣意有多难?难在信息不对等,难在圣意难捉摸,难在“做题”时间短。

刘志贤只沉默了三秒,朱景洪便转而看向梅敬文,问道:“梅卿,你来说说……浙江布政使为何如此重要,使得你二人争执不休,都到了互揭老底的地步?”

党争的事当然不能说,如何短时间编出完美说法,这确实很考验人的应变能力。

朱景洪问刘志贤时,梅敬文就已在思索,所以他的反应时间要多些。

“回奏陛下,浙江乃朝廷赋税重地,且勾连海外洋人众多,非遣一干员就职……只怕难以处置诸多事务!”

梅敬文的回话内容,刘志贤当然也想到了,可他为何不说出来呢?因为这话皇帝同样可以驳斥。

毕竟浙江有浙江的特殊之处,其他省份也有其特殊情况,为啥浙江就格外特殊呢?

但朱景洪没有追问下去,而是看向了赵玉山,笑着道:“赵阁老!”

“微臣在!”赵玉山当即出班,这是本次廷议他第一次开口。

“据朕所知,你是梅侍郎的座师,你来说说……他说的可对?”

赵玉山略微思索后,便答道:“回奏陛下,先贤有言,‘吏者,民之所悬命也’,可见任用官员是何等重要之事,所以任何一个职缺,臣等推举都应当慎之又慎,如此方不至有大错!”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陛下诘问……是为提点臣等,不可因浙江富庶而偏爱,梅敬文所言非秉公至明之言,他有过失微臣也有过失,请陛下责罚!”

说到最后,赵玉山竟直接叩拜于地,逼得梅敬文也只能跪下。

老实说,朱景洪方才问话咄咄逼人,就是为了敲打朝中几个派系。

老狐狸不愧是老狐狸,竟被他体会到了然后请罪,可见是非常的上道。

赵玉山做了近十年首辅,对朱景洪这样的新君来说,要用他也确实要敲打他,这是防患于未然的必要手段。

朱景洪不置可否,转而看向另一侧的郑志清,问道:“郑卿,此事你怎么说?”

“回奏陛下,这确实是臣等过失,朝中官员代天牧民,他们是百姓的父母官,他们一言一行都牵涉陛下之圣明,选官任官着实是该慎之又慎!”

“然臣等久居庙堂,远离百姓之疾苦,对选任之事等闲视之,此确为不赦之过!”

“请陛下治罪!”

郑志清在给自己拦罪,这是非常明智的选择,等于是接受了皇帝的敲打。

两位阁臣的回话,都在强调皇帝是天下之主,这是比较高级的拍马屁手段。

两位阁臣都请罪了,方才廷议上发言的众人,此刻也都纷纷下拜请罪,朱景洪再次巩固了自己的威权。

此时他没着急让众人起身,而是在沉默几息后,徐徐说道:“朕把天下,交给了内阁和尔等臣工,只盼汝等实心用事,做好自己的本分,其他已不敢再奢求!”

只希望大家做好本分,这其实就等于指责,在场众人不太守本分,比如在廷议上搞党争。

当然,这得要段位高的才能快速反应过来,并随即思索下一步的问对。

“方才郑阁老说得极好,你们这些人久居高位,确实是离百姓太远了!”

说完这句,朱景洪又问道:“言归正传,浙江布政使的位置,还是要尽快定下才好!”

“郑阁老,你来说说……这个位置,到底谁去合适?”

表面是有两个选择,但郑志清知道只有一个答案,于是他在略作思索后,答道:“回禀陛下,微臣以为……宋致远与杜承轩各有优略,选谁去浙江都有道理,此事唯请陛下圣裁!”

听到这话朱景洪笑了,暗道这也是个老滑头,什么时候都不忘媚上。

“朕是在问你!”

早预料到皇帝会有此问,郑志清给出了自己真正的答案:“陛下相询,臣斗胆推举,杜承轩颇有贤名,治理地方成果斐然,升任他为浙江布政使,或许更为合适一些!”

郑志清一党的人,推举的是现任河北按察使副使宋致远,此刻由他道出升任杜承轩,这场“非正式”的当争便画上了句号。

朱景洪敲打了臣下,而赵玉山和郑志清二人,也进一步确定了皇帝意志。

往后仍是赵玉山主事,他郑志清还是辅助参政,一同执掌中枢各项事宜。

当事两人看明白了,在场的其他官员们,也大致体会到了其中真意,往后他们行事便会更有分寸些。

“赵阁老,你说如何?”朱景洪又问道。

“伏唯陛下圣裁!”

这个时候朱景洪没再逼问,而是宣布道:“那好,浙江布政使,便由杜承轩升任!”

“都起来吧!”这个时候,朱景洪才让众人起身。

待众人排班站定后,朱景洪又吩咐道:“选官用官乃是要事,今日之议吏部要详加审定,切勿有不忠不仁不廉之人充数!”

新鲜上任的吏部尚书郑显林,此刻便出班应下了这件事。

接着朱景洪又吩咐道:“督察院监察百官,往后也要严加履职,遇有不法即刻弹劾,切勿放任贪官恶官残害百姓!”

新任都御史王培安随即出班,格外庄重的应下了此事,这给包括三位阁臣在内的所有人带来了压力。

到这里,议事内容已全部的完成,本场廷议也就到了尾声。

大概半个时辰后,朱景洪来到了瑶华宫,也就是黛玉的寝宫。

初春之际,黛玉正亲自指挥宫女,将她的各式盆栽重新摆放,此刻瑶华宫的院子里很忙碌。

可当看到皇帝驾临,这份忙碌就被摁上了暂停键,所有人都来恭迎皇帝的驾临。

黛玉迎到宫门处时,正巧朱景洪便赶到了,她想要行礼却被朱景洪免了。

陪着朱景洪走进宫门,黛玉问道:“据臣妾所知,陛下今日不是要议事么,为何此时到这里来了?”

“议事哪比得来见你要紧,朝廷大事……自有内阁处置!”朱景洪笑笑道。

知道朱景洪是玩笑,黛玉便问道:“听陛下这意思,为了臣妾……莫非连江山都能舍弃?”

“爱妃钟灵毓秀,世间唯一,朕岂能割舍!”朱景洪答道。

撇了撇嘴,黛玉道:“既如此……不如请陛下赐臣妾一死!”

此刻二人已走到殿前,一边往台阶上走,朱景洪一边问道:“这是为何?”

“若因我之缘故,而使陛下荒废朝政,进而天下大乱……臣妾可是万死难赎!”

“所以,还不如现在陛下就把臣妾赐死,如此也好让天下百姓少受些罪!”

“哈哈哈……果真是一张利嘴,可见古人所言不差!”

“哪个古人?说的什么?”黛玉追问。

“唯……”

与朱景洪一道进了殿内,只等其说出了头一个字,黛玉便道:“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朱景洪笑容更甚,他确实是想说这么一句,此刻却被黛玉抢答了。

而黛玉说完后没着急停,反而给朱景洪科普了一遍,这句话的本意到底什么。

也就是说,黛玉是在告诉朱景洪,你这句话说得不对。

扶着朱景洪坐下,黛玉很是认真问道:“陛下,您可明白了?”

“丫头,你在跟我讲道理,我且问你……这世上什么才是道理?”

从紫鹃手中接过茶盏,黛玉递向朱景洪后,学着官员们的样子答道:“回奏陛下,臣妾以为,陛下的拳头就是道理!”

果然,话全都让这丫头说了,朱景洪甚至都找不到台词了。

“你即知道这些,何故还跟朕讲那些话,朕难道不知孔夫子的真意?”

朱景洪这话才道出,就迎上了黛玉的审视,那种想隐藏却又没藏住的怀疑,才是最让他挠心的地方。

“臣妾岂敢怀疑陛下的学问,只是得知过些日子,陛下要御殿亲策士子,提前与陛下温书罢了!”

再过几天就是会试,会试之后的殿试理论上皇帝是主考官,所以黛玉这样说没错。

将黛玉拉入怀中,并将紫鹃等人全部挥退,朱景洪方问道:“丫头,我猜你一定在想,我这样腹中草莽之人,竟也能做殿试主考官,可对?”

转过头与朱景洪对视,黛玉一板一眼答道:“这……陛下又错了!”

“哦?”朱景洪一副不相信的模样。

随后黛玉便道:“所谓学以致用,学问再多归根结底来说,还是要为了用而学,否则不过是书呆子罢了!”

“陛下自为先帝重用以来,所做的每件事无不利国利民,于国于民皆有大用……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黛玉的最后一句,引用了子夏先生的名句,真可谓是恰到好处。

她的这番理论,确实是非常有说服力,即便是孔夫子在这里,想来也不会挑朱景洪的错处。

“这……当真?”

在后宫黛玉是少数的几个,可以让朱景洪放下戒心的人,此刻他问话时眼中才会有清澈的愚蠢。

“先贤都这么说了,还能有假?”黛玉佯作惊讶道。

“好好好……说得对啊,爱妃能道出这般真知灼见,可见做个进士绰绰有余了!”

黛玉遂笑道:“陛下若是想学,臣妾可以教您几句!”

“爹,娘……抱抱!”

就在这俩人感情愈深时,一道声音在侧方响起,二人望去便迎上了一双童真的眼睛。

这是个小男孩,乃是黛玉所出之子名朱慕梴,在朱景洪的儿子中排行老四,到现在已两岁零两个月。

黛玉随即撇开朱景洪,快步走向了自己的爱子,然后俯下身将他抱了起来。

这些年黛玉身体好了许多,所以此刻才能把孩子抱起来,但仍然无法抱得太久。

所以当走到朱景洪面前时,她便显得有些吃力了,然后朱景洪便顺势接了过去。

“梴儿,叫爹!”

“爹~~”

“诶!”

这边父慈之孝之时,相关的情况随即传到了坤宁宫,此时宝钗正躺在床上安胎。

再有差不多两个月她将要生产,所以当下行动已是极为不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03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