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红楼襄王

作者:飞花逐叶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756章 打算如何对老六?

书名:红楼襄王 作者:飞花逐叶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6

九月二十五,云阳王府。

云阳王朱景泽,得知了朝野的论调后,原本正在听曲儿的他,吓得手里的茶杯都掉了。

而在他的身后,禀告的宦官以为他是太高兴,仍旧非常兴奋的说着。

“王爷,这可是好……”

没等着这宦官把话说完,朱景泽反手便甩出一巴掌,把这亲随宦官打得晕头转向。

随后他便转过身,严厉质问道:“此事你是何时得知?”

“前……前几日就听说了!”

“听说了为何不报我?”朱景泽怒斥。

“奴才只是耳闻,不敢妄……”

没等这宦官把话说完,朱景泽便已站起身靠近,一脚就踹在了这宦官下巴上。

“混账,蠢材!”

朱景泽确实是气得不行,除了拳打脚踢还抄起一旁凳子,狠狠往这太监身上招呼。

见此一幕,可把周围服侍的众人吓得不轻,一个个都老老实实站在原地,没有一个人敢上前来劝阻。

于是乎,堂堂云阳王府总管太监之一,就这样被朱景泽给打死了。

也就在这太监咽气后,朱景泽便直接晕厥倒地,周围众人这才慌忙靠拢,抬着朱景泽往寝殿里去了。

半个时辰后,等太医瞧过离开后,朱景泽非常及时的睁开了眼,在他床边是王妃柳氏。

“王妃,大祸将至!”朱景泽哀叹道。

“你是说……有关储位之事?”柳氏询问道。

朱景泽坐起身来,面带惊恐道:“这些流言,会害死咱们!”

“这……应该没这般……”

“老大、老二、老三……怎么死的,你都忘了?”

“他们是想争储,咱们又没这心思,都是外面的人……”

“可若让老十三起疑,那岂不是大祸临头?”

“十三弟心胸宽……”

在柳氏看来,两家关系比较要好,朱景洪又是个敞亮人,应该不会怀疑自家有争储之心。

“蠢妇,你懂什么!”

因云阳王府不争不抢,导致柳氏对这些事认知不深,所以才会比较肤浅的思考。

但朱景泽不同,他这人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什么事都看得明明白白。

“听好了,今日我众目睽睽之下杀人,可以表明我无争储之心,但这还不够……”

“下午,不……现在,现在你就去襄王府,告诉襄王妃这是流言,我们绝无夺嫡之心,告诉她储君之位,非十三弟莫属!”

消化着丈夫给的消息,柳氏察觉到情况的严重性,于是连忙应了下来。

可她随即又问道:“这些话,你何不亲自对十三弟说?”

重新躺回榻上,朱景泽答道:“我病了,接下来……在储位确立以前,我的病都不会好!”

“你这是……”

“别管我的事了,赶紧去襄王府!”

“嗯……好!”

眼见柳氏要走出门,朱景泽又喊话道:“王妃,你我安危,全靠你了!”

这句话,再度给柳氏上紧了弦,对这件事越发重视起来。

半个时辰后,柳氏进到了襄王府,被侍女引到了后园中。

如今已算得上是晚秋,已经开始有些寒意,但此时襄王府后园却热闹得很。

柳氏来到园子东侧,还没走近就听见欢声笑语,一抬头便见空中有纸鸢在飞荡。

此时柳氏方才想起,自己似乎多年未曾放过风筝,五年、还是七年?

柳氏正思索间,引路的侍女已停了下来,极为小心道:“娘娘,我们王妃就在那边,您请!”

“好!”

应下之后,柳氏继续往前走去,转过前方的几棵树,就可看见一片草地。

此时草地之上,有人蒙着眼在做迷藏,有人在更远处散步,当然也有人在放风筝。

而柳氏此行要找的人,襄王妃薛宝钗便在放风筝,身侧则是湘云在嬉笑着指挥。

风筝越飘越高,可不知哪里来的一阵狂风,竟又把风筝卷到了地上去。

“你看看,不听我言,这下落了吧!”湘云当即推卸责任。

宝钗理了理鬓间细发,笑骂道:“这不是都听了你的话……才落下来,如今倒怪起我来了!”

说笑之际,宝钗看见了远处的柳氏,于是又对湘云道:“你比我能干,你来你来!”

从宝钗手中接过风筝线,湘云傲娇道:“我来就我来,定能飞上天去!”

“好……那我就瞧你的了,一会儿若飞不起来,你可别哭哦!”宝钗打趣道。

“哼!”

见湘云退开几步,宝钗方转过身,走向了不远处的柳氏。

见她过来,柳氏也忙迎了上去。

“五嫂,你是何时来的,这些个奴婢……也不知通报一声!”

“王妃,我也是刚到,见你玩得尽兴,哪好搅了你的兴致!”

慢慢走上小径,宝钗答道:“你这话可就见外了,你是贵客自当迎接,玩乐之事何足道哉!”

柳氏对大事的见解或许浅薄,但其人情世故察言观色的本事,却不是一般的厉害。

比如宝钗的这句“贵客当恭迎”,她就知道完全是场面话,自己这位嫂子还真算不上贵客。

这天下谁能当她的贵客……

柳氏想了一圈,发现除了皇帝,竟是一个人都没有,如此她心里反倒好受了些。

“十三弟今日没在?”

“去了骁勇营,说是有什么军演,我也不懂他那些事!”

二人又随口聊了几句,便走到了不远处的亭内,这里可以看到周边情况。

奉茶之后,宝钗问道:“嫂子过来,可是有事?”

谈起正事,柳氏刻意调整了坐姿,极为郑重答道:“是有件要紧事,要跟王妃禀明!”

“什么禀明不禀明的,五嫂直接说就是了!”宝钗嫣然一笑,显得格外和善。

“近日京城有流言,说云阳王府有争储之心……”

听到“争储”二字时,宝钗脸上的笑容缓缓消失,随后又端起了桌上的茶杯。

“此事也不知是谁在造谣,我们家那位成日寄情歌舞山水,哪会有这等狂妄念头!”

“今日得知此事,以为是府上奴才乱说,当场就怒了……把说闲话那人给打死了!”

“他是个直性子,竟被此事气得不轻,最终竟晕倒了!”

拨弄着杯中茶汤,宝钗淡然道:“五哥何必跟那些人置气!”

“我也说他呢,后来太医过来看了,说是急火攻心……让他静养!”

“后来他醒过来,就跟我说……这储君之位,放眼一众兄弟,最合适的人便是十三弟,还让我即刻过来告知,说他倾力支持十三弟做太子!“”

柳氏前后话说到一半时,宝钗就已明白了她的来意。

此刻见她说完,她方答道:“五嫂,谁做太子,乃是父皇钦定,又岂是做臣子该议论的事!”

“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但你今天这番话……我只当没听过!”

这里段位差异就显示出来了,比如此刻柳氏心中就犯了疑,不知道宝钗这番话是什么意思。

最关键的是,她不知如何回答恰当。

但本能告诉她,这个时候顺着往下说最好,于是她答道:“王妃教诲,我当谨记!”

而此时在安乐王府,元春与朱慕椿正在争执,焦点也在于议储这件事。

京城的流言,自是传进了安乐王府,早在三天前元春就理清思路,就在劝朱慕椿去跟朱景洪表忠心。

而今天,已经是她第四次来劝,显然前三次她都没劝成功。

这也说明,对于储君之位,朱慕椿这位“嫡长孙”,确实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

“椿儿,你醒醒吧……你斗不过你十三叔!”元春已是在哀求。

“母亲,都是一些流言,何必去理会!”

“何况储君之位归属,皆在皇祖一念之间,他要立谁那便是谁!”

听得这些话,元春遂问道:“那你可有争储之心!”

“母亲,我方才已说过,立储之事皆在皇祖一念之间!”

“昨日你接见旧臣,又是为何?”元春也不再遮掩,直接质问。

“你难道不是想争一争?”

“你可知道,此事何等凶险,须知你父亲……”

元春的语重心长,在朱慕椿耳中却是喋喋不休,此刻他也显得越发不耐烦。

“母亲,那储君之位,本就是我爹的,如今他走了,依照皇明祖训……”

朱慕椿也不装了,道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这让元春是无比惊愕。

如今形势已如此明显,这还有争赢的希望吗?

想到朱慕椿如今十七岁,年少轻狂不知世事也正常,元春也只能继续劝他。

可这却惹恼了朱慕椿,最后竟听他顶嘴道:“母亲教导儿子本属应当……可当年我母亲也曾教导过我,一切行事要依礼法,如今我为皇家嫡嗣……”

听到朱慕椿用先太子妃来压自己,这盆冷水泼到了元春心头,让她感到遍体生寒。

朱慕椿的母亲,是朱景源的元配,还真就比元春更尊贵,此刻前者的话压她也就很合理。

“所以母亲,往后这些事,儿子自有主张,就不劳您操心了!”

说完这最后一句,朱慕椿直接转身离开了房间,独留元春一人伤心站立。

良久之后,她才走出了这处花厅,回到了自己居住的寝殿。

来到书房,取出一张画像,打开后看着已故去的太子,元春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就这样坐了许久,她才将画像小心收好,而后便找了匣子来装好,放到了柜子最深处去。

朱景源不听她言屡屡犯错,眼下朱慕椿又刚愎自用,这父子二人一脉相承的愚蠢,外加今日朱慕椿诛心之言,确实是让元春死心了。

往后,她不会再理会这些事,事情走向如何就听天由命。

再说朱景洪,他是昨日就去的城外,预计要在军营待五六天。

此番军演任务很多,除了测试新配发的武器弹药,还要检验新编军队的训练成果,以及京营与侍卫亲军的协同配合。

关于城内的流言,他当然是全部知道,然后也没太放在心上。

嘴巴长在别人身上,又哪里管得过来,何况这些人是乌合之众,搭理他们反倒抬举了他们。

十月初一,朱景洪返回了京城,然后便直接进宫去了,他要跟皇帝汇报军队情况。

他到乾清宫已是中午,此时皇帝正在用午膳,于是这父子二人就一起吃了。

听着朱景洪的汇报,皇帝胃口都好了一些,愣是比平日多吃了一碗饭。

军中这些事交给朱景洪,朱咸铭当然是非常满意,所以他也就没再多问。

“走,出去转转!”朱咸铭平静说道。

于是朱景洪便上前,和另一侧的太监一起,将朱咸铭从椅子上扶了起来。

朱咸铭近日瘦削了许多,但其实走路还是没啥问题,所以他在起身后挣开了去。

“我还没老得走不动道!”

朱景洪也不好多言,便老老实实跟着皇帝出去,始终落后半个身位。

挥退了随行宦官宫女,他二人沿着廊道行走起来。

“京城里的流言你都听说了?”

“城里流言多,不知爹您说的哪一个!”

朱咸铭也不废话,直言问道:“近日城中有人议论储君之位,此事你怎么看?”

“储君之位,父皇您说了算,哪轮到这些人操心!”

“若他们当真忧思社稷,就该上奏直言……而非是私底下议论!”

听到这话,朱咸铭露出了笑容,随后说道:“他们说立长、立嫡、立嫡长……就是不立贤!”

“近一年来,朝中更换了大批官员,却还是这般格局……此事你怎可看?”

被老头子定为“立贤”,着实让朱景洪受宠若惊,但此时听到提问的他,也只能迅速收敛心神。

“换来换去,都是读书士大夫,说是换了……其实也没换!”

“重用武勋,推行清丈,都让他们不高兴,能得他们青睐才是怪事!”

见朱景洪认识依旧清晰,朱咸铭在点头肯定之后,又说道:“御外患靠武人,但治天下还得靠文人,他们对你不满……往后你如何用他们?”

皇帝这句话,就差直接说要传位给朱景洪了,这让后者内心稍微激动了一小下。

“这些人多,其中总有投机取巧之人,分化拉拢便可制之,然后再慢慢训化调教!”

“其实也无所谓,听话便用不听便黜,儿子不需要他们的忠心,只需要他们听话就行!”

见皇帝面露惊讶,朱景洪又接着说道:“何况这些人里,未必没有愿向儿子尽忠之人!”

朱景洪话才说完,哪知朱咸铭忽然问道:“往后你打算如何对待老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03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