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红楼襄王

作者:飞花逐叶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812章 陛下万岁,娘娘千岁!

书名:红楼襄王 作者:飞花逐叶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6

辗转时间进入九月,却暑气才完全消退而去,甚至当下还了些凉意。

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对皇家来说是大事,需要有各种庆典仪式。

但如今是在行宫,就可不必如宫里那般麻烦,朱景洪只是祭祀了故去的父母。

上午一个时辰弄完,接下来就是度假时光了。

重阳节又是登高节,九峰山自然少不了山,从山脚到山顶不但有路而且有好几条。

山顶自然也有宫殿,殿外涯边看台上已设好宴席,皇后薛宝钗带着一众妃嫔和宗室命妇,坐着小轿来到了山顶之上。

众人下轿之后,宝钗看了眼外面情况,方对走过来的黛玉说道:“我还是他们快些,哪想着却是咱们先到了。”

黛玉答道:“他们在路上说说笑笑,能走得快才是怪事,登高是为眺远……这无边美景,只能咱们先享用了。”

她二人闲谈时,其他人也在陆续下轿,其中就包括元春和陈芷,以及另外几位郡王妃。

这里最尴尬的当属陈芷,毕竟她这位亲王妃在这里显得多余,所以她只能落寞游离于人群,而且还得担心被仇家找上。

元春情况便要好上许多,她与迎春探春正说话,今日惜春休假也跟在一旁,姐妹四人算是凑齐了。

“你可得保重身体,咱们家如今就看你了!”元春叮嘱道。

咱们家就看自己了……

听得这句话,迎春只觉得茫然,自己生孩子跟“咱们家”有何干系,而且所谓的“咱们家”又是谁?

“三妹妹,你也得抓紧,做女人就得有孩子,否则啊……”

元春没有生孩子,如今虽说不缺儿子,可跟亲生的总是有区别,其中苦楚她可体会太深了。

探春当然也想生,可这不是她能决定的事,能不能怀得上还是要看缘分,但总体来说还是得看恩宠。

皇帝临行越多,那怀上的概率就大,想着如今后宫的严峻形势,加上马上又要有新秀女入宫,探春只感到亚历山大。

惜春对这些事没感觉,毕竟她现在的工作很简单,只要在御前伺候好就行,如今她已得心应手。

“我跟你说,坤宁宫那件事根本没完,到底是谁……”

说话的是甄琴,看她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英莲竟直接伸手捂住了她的嘴。

“琴姐姐,别提那些事了,不然咱还是别说话了!”英莲冷着脸提醒。

通过这段日子不断套近乎,甄琴总算和英莲拉近了关系,此刻见好朋友又有要疏远的迹象,这让甄琴很是惊慌失措。

此刻她哪还有心思装深沉,连忙跟英莲保证再也不提,二人这才继续一道走着。

朱云笙今日也来了,此刻正跟湘云手挽着手说话,神色间已不再有半分愁容。

这边众人说笑着就座,而另一边的山路上,几位郡王和驸马都尉则陪着朱景洪登高。

紧跟在朱景洪身侧的,便是朱景淳朱景浩二人,他俩如今管着宗人府一干事务。

他们之所以走得慢,是因为路上说话时间多,朱景洪在问蜀藩之事善后事宜。

虽然蜀藩早就没了王爵,但毕竟还有后人袭着宗爵,瘦死骆驼比马大,还是有那么一些家底在。

此刻朱景洪问的,便是关于这些家底的处置情况,比如田宅这些不动产。

所以只能是朱景淳二人回话,也难怪他俩要紧跟着朱景洪

其余人则只能跟在后面,时不时的扮演捧哏的角色,倒也算是轻松闲适。

“陛下,前面十几步就到了!”

“听这动静,只怕她们先到了!”

听到两位兄弟的提醒,朱景洪笑了笑没有多说,背着手往台阶尽头走了去。

几息之后,朱景洪一行登上山顶,看到了不远处的行宫,以及已经就座的女眷们。

“果然,她们已经到了,咱们可别让她们久等!”

言罢,朱景洪径直往宴席方向去了,其身后一行也都紧跟了上去。

皇帝到场,现场宦官宫女跪了一路,而在朱景洪靠近时,宝钗也领着一众女眷来迎接。

“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平身!”

待众人起身后,便由宝钗领着朱景洪就座,沿途所遇之人仍一一向他行礼。

当来到元春和陈芷近前,朱景洪这便停下了步伐,而后出言问道:“两位嫂子,近来可好?”

元春面露惶恐:“陛下为天子,万民之君父……臣妇等卑贱愚陋之人,岂敢当陛下称嫂!”

“今日是家宴,只谈家事不谈国事,我与四哥一母同胞,血浓于水是变不了的!”

皇帝都这样说了,元春便也不再分辩,只是弯下腰以表示恭敬。

“六嫂,你说是不是?”

朱景源是病死,但朱景渊的死可不同寻常,皇帝的问话让陈芷瞬间紧张起来。

看她脸色涨红,朱景洪面露和煦笑容,然后便与宝钗一道走了。

朱景洪的位置自然是北侧的主位,当他与宝钗落座之后,这次重阳节家宴就开始了。

简单开场,与众人共饮之后,朱景洪放下了酒杯。

下方众人已在自由发挥,朱景洪已斜靠在了椅子上,叹息后念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呐!”

宝钗就坐在一旁,听到这话后便说道:“陛下在思念谁?”

看向远处天空,无数人影在划过,无人能在朱景洪眼前停留,以至于他自己都不知道在思念谁。

但刚刚有感而发念出那首诗,朱景洪确信自己是想到了什么,只是他已记不住了……

“我也不知道,或许是老四老六,也可能是想爹娘了,还可能是想曾经的自己!”

宝钗明白朱景洪的心境,目光郑重道:“世事沧海桑田,臣妾会一直陪着陛下!”

伸手握住妻子的手,朱景洪面露笑容:“高处不胜寒,多谢你陪着我!”

宝钗笑道:“倒也不只是臣妾,姐妹们都会陪着陛下!”

她这话才说完,探春却是来到了御前,提着酒杯道:“臣妾恭祝陛下万岁,娘娘千岁!”

…………

朱景洪把酒言欢之时,远在数千里外的安南行都司,一场紧张的对峙在进行。

自与英法谈判破裂后,朝廷就加快了行都司兵力进驻的时间,所以在八月时那一万大军就到位了。

但这一万大军,当然不可能全驻扎在屯城内,所以在屯城以西三十里和以南四十里处,分别又征用了两处城池驻军。

与此同时,广西、云南和安南三省抽调的兵力,也已经部署在了大城国和越南边境,保证一旦有事可以快速增援。

根据情报,英法等四国的水师,近期确实是有了异动,难保这些人不挑起事端。

言归正传,此刻发生对峙的地方,便在行都司驻地以西的加拉城,大城国的军队还有百姓,此刻全都围在了城池外。

百姓失地有怨恨,大成国的军队也因压榨太过,成了眼下所谓的叛军。

百姓差不多有四五千人,而叛军大概有两千多人,而加拉城的明军有两千五百人。

但此刻,领兵的指挥使丝毫不慌,因为眼前的所谓叛乱,在他看来是反手可灭。

之所以拖到现在,全都是因为李自恒,为了查西南军中的烂事,这位监察御史竟到了最前线来。

领兵指挥使要武力镇压,而李自恒则是坚决反对,认为乱民是被人煽动,强行镇压只会把加深误会,损害大明朝廷的公信力,让以后的事情更不好做。

李自恒的说法很对,但可惜的是没人理解,但他依然很有办法,用大势和朝局稳住了这位秦指挥使,然后又写了信去说服行都司。

现在,秦指挥使和李自恒便坐在堂内,等待着安南行都司的回复,三十里的距离正常来说一个时辰能到。

而现在,便已临近一个时辰了。

“李大人,你们读书人都说,夷狄畏威而不怀德,对这些人就得亮刀子,否则今日咱们退一步,明天他们就能进三步!”

听到这话,李自恒冷声回应道:“他们不是夷狄,是我大明藩属,也是受陛下福泽的子民!”

只这一句话,就让这位秦指挥使无话可说,可见李自恒嘴皮子功夫不差。

“将军,外面那些人又骂了,骂得可难听了,您看咱们……”

一名千户来到屋外请示,没说完就被李自恒盯得不自在,剩下的话便也只能咽回去。

大概又过了小半个时辰,外面的骚乱声越来越大,听得这位秦指挥使深感难受。

李自恒其实也坐不住,他倒不是心里烦躁,而是心忧局面失去控制,到时候见了血就难以挽回了。

就在他俩都不自在时,突然听到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随后他二人便都看向了外面。

几息之后,一名百户走进了屋内,分别向两位上官行了礼。

这人秦指挥使认得,乃是行都司的坐衙百户,此番前来定是带了回复。

“徐百户,上面怎么说?”

徐百户答道:“秦指挥使,卑职带来了一份公函,是督察院传给李大人的!”

“哦?”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听得秦指挥使一头雾水,他不明白怎会冒出这件事,更不懂跟今日之事有何干系。

在他思索时,徐百户已将公函转交给了李自恒,后者接过来看了之后,整个人顿时失了许多生气。

公函是七月二十八签发,走了四十多天后终于来到安南,并辗转交到了李自恒的手中。

公函内容很简单,就是告知李自恒钦案已结,让他即刻回京述职。

重点就在即刻二字上,意味着李自恒必须马上走,且失去了钦差光环后,别人也就不再顾忌他了。

“李大人,马车和护送的人马,都已随卑职一道来了,还请您移步吧!”徐百户提醒道。

“眼下乱民围城,我如何能走?还是等此事处置完成,我再启程不迟!”

眼下他已不是钦差,对外威慑力消减了大半,他知道已无法影响行都司决策,所以现在只能靠自己挡。

但他这是异想天开,行都司的人既不在乎他态度,那么他就根本挡不住这些将领。

秦指挥使看懂了形势,此刻就见他站起身说道:“那好,我们就替李大人把事办了,给他开出一条回京的路!”

言罢,他便下令道:“通知火炮开炮,通知骑兵准备清场!”

“不可!”李自恒还想阻止。

“李大人,这打仗的事我还是在行些,就不劳烦你操心了!”

李自恒确实很无奈,此刻他感到很痛心,因为外面那些军民们,围而不攻只是想讨个说法,眼下却要被当做叛乱镇压。

这些人本就吃了苦吃了亏,眼下还要被如此对待,这确实是很不公平。

很快火炮声响起,然后便是更大的骚乱声,李自恒冲了出去查看情况,等他赶上城墙时才发现,所谓的乱民已经死了许多,此刻已是骑兵在追着残存者驱赶。

至于死伤,仅李自恒的视野内,少说便有一百多死尸。

“唉,照你们这个搞法,民心只怕会弃大明而去!”

更让李自恒担心的是,如今英法也在蚕食大城等国,他就怕百姓都跟着西夷去了。

但他这属实是多虑了,英法在殖民地更不当人,相比之下大明还算讲礼了。

“李大人,你该回去了,前线危险,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秦指挥使来到了李自恒身后,其实他很敬佩这位李御史,毕竟这位确实称得上圣人。

只可惜大家伙儿都是俗人,他和手下的千户百户们都需要钱,就连士兵们来这荒蛮之地扛枪打仗,一样是为了捞钱让家人过好日子。

李自恒来了,想让所有人都只拿该拿的,阻止大家过更好的日子,自然也就上下皆嫌了。

他在前线各处军营晃悠,到现在还没被人打黑枪,就已经算是大家宽容了。

当然,这也得益于他钦差的身份,众人更惧他身后的皇帝。

“是啊,我该走了!”李自恒叹道。

这般事情办不动,他打算这次回京后,专门请旨来查这件案子,到时自会有他澄清玉宇的时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193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