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秦汉演义

作者:牧尘客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7章 二世问计思享乐 皇叔错言陷忠臣

书名:秦汉演义 作者:牧尘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10:40

胡亥初继位,加之年幼,又得李斯辅佐才得以登基,对其还颇为尊重和忌惮,听其言上朝理政,批阅奏书,然不过数日便觉无趣,然又不敢懈怠。

一日,胡亥召赵高叹曰:“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朕已君临天下,只想日日吃喝玩乐,上保宗庙社稷,下安黎民百姓,快活到老该是何等惬意,然眼下政务繁忙,奏书如山,朕每日忙碌,为天子如此,何乐之有”

赵高本就无理政之能,自为郎中令后也碌碌无为,朝中大臣皆有轻视,然因其亲近胡亥,故此也无人敢当面讥讽,但赵高有自知之明,况矫诏篡位全是他一手策划,倘若泄密,自己必然死无葬身之地,因此每日也是忧心忡忡不敢太过高调,今日胡亥突然如此发牢骚,赵高自然也便乘机蛊惑,便答曰:

“陛下富有天下,驾驭万民,本该如此轻松快活,陛下既问及,臣便直言,愿陛下斟酌留意,就算斧钺加身亦不敢避也。”

胡亥摆手曰:“爱卿有滔天之功,今朕亦心有所感,故而召爱卿闲谈,就算言有差池,朕岂会怪之,爱卿直言无妨。”

赵高拱手曰:“那便恕臣斗胆,夫沙丘之谋,诸公子及百官皆有猜疑,而诸公子皆为陛下兄长,百官又为先帝所置。陛下初立,不服者众,此乃变数也。今蒙恬囚于阳周,蒙毅囚于代郡,百官皆恐,如此形式,陛下安得轻松快活焉”

胡亥连连点头,问:“爱卿所言甚是,如此奈何”

赵高心喜,曰:“陛下欲为自在天子,坐稳江山,唯有严法苛刑,令有罪者坐诛收族,灭大臣而远骨肉,贫者富之,贱者贵之。尽除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所亲信者近之。如此,则朝廷安稳,百官恭顺,陛下可高枕无忧,日日轻松快活也。”

胡亥听之怦然心动,然却又心中微恐。

虽然生于帝王自家,自小多见宗亲相残,亦见始皇帝生杀予夺重刑治吏,然他初登皇位,要对满朝文武重臣下手,仍有怯意,何况真要如此,若无李斯支持他亦不敢为之,故此,不久之后胡亥又召李斯入宫询曰:

“朕昔闻韩非子言:尧治天下时,草木为舍,野菜为羹,冬御兽皮,夏就麻衣。禹王继位,为治洪水东西奔走,三次过家而不入,劳累不堪,最终病死他乡。为帝王者皆如此辛苦,此之皆本意乎今大秦富足强盛,布帛如山,积粟如海,兵多将广,朕既富有天下,理应享尽荣华富贵,若整日劳累受苦,如何有心思治理天下,朕眼下只想享乐而已,丞相以为如何”

李斯听罢脸色骤变,与始皇帝勉励勤政不同,胡亥治国理政不仅毫无天赋,更无兴趣,整日只想吃喝玩乐,开始还有所收敛,但随时日变化,这种心思也越发明显,如今竟然明目张胆说出口来。

如若任凭胡亥如此想法,长久下去大秦必然混乱,但胡亥却是他和赵高二人串谋矫诏辅佐登基,三人乃是一船之客,李斯无论为国为己,都不能视而不见,亦不能苟同附和。

更何况,他亦听闻天子不久前曾召赵高奏对,赵高定然对天子有蛊惑之言。

赵高此人心胸狭窄,私心极重,嫉贤妒能,非为良臣,曾经数次于天子近前馋陷蒙氏有罪,欲杀之。

而李斯亦清楚赵高与蒙毅素有仇怨,当初赵高犯罪,李斯正任廷尉。

赵高欲除蒙氏,非是为国,实乃公报私仇。如今他又蛊惑天子纵情享乐,如若阻止,不仅天子生怨,更会与赵高结仇,因此思量再三,李斯拱手曰:

“陛下所想,臣自然赞同,然天下初定,先帝又崩驾不久,陵寝未完,六国之地又乱象横生,非是享乐之机也,臣请陛下效仿先帝,勤政治国,待天下安定再享乐不迟,老臣也会鼎力辅佐,少让陛下劳累”

胡亥一听心有不悦,然也不好再言,于是此事暂罢。

待李斯离去,胡亥于宫中拂袖怒曰:“先帝先帝,先帝已死矣,今朕是天子,何故事事效仿耶,朕不过想过的舒坦些罢了,李斯殊为可恶。”

胡亥不过愤懑之言,然宫中宦官内侍,尽皆赵高耳目,不久此言传入赵高耳中,赵高既怒且喜,于书房抚案自语曰:

“李斯如此为之,正合吾意,当日与其串谋矫诏之时,汝故作忠臣,要夷我三族,哼,老夫谨记不忘,日后待有时机,定然要夷你三族,一泄心头之恨。”

李斯自不知当初矫诏串谋前一番义正言辞之语,竟然为自己埋下一条抄家灭族之祸根。

眼下新帝继位,然却不善理政,几乎事事都需他亲力亲为,故此每日忙碌不可开交,亦无心思去细细揣摩上意,更何况在李斯看来,胡亥年轻贪玩实在情理之中,还需仔细辅佐教导,方不负这番矫诏谋逆之举,只要胡亥坐稳大秦皇帝位,他也才能保住自己的相位与权势。

不过为防止赵高蛊惑胡亥太深,并由此威胁自己权势,李斯接连上疏,循着胡亥心思,提出诸多治国方略,这些方略亦合李斯一贯强法治国之术,独断专权,酷法治民,如此正合胡亥之意,于是悉数照准,编纂法令推行天下,百姓更加敢怒不敢言,六国之地怨气日甚。

赵高虽然此次蛊惑天子落於下风,然其复仇之心不死,屡屡在朝堂弹劾诽谤蒙毅,诬陷其罪。

十一月,天寒地冻,雪淹关中。

一日临朝,赵高又奏天子,请杀蒙毅,群臣默然,皆暗自哀叹,赵高眼下为郎中令,权势仅次丞相,又是天子近臣,出入随行,如此处心积虑要杀蒙氏,众人皆畏之。

胡亥本不忍杀,此时朝堂又冷若冰窟,只想快快散朝归后宫与众嫔妃取暖饮酒作乐,故颇不耐烦,却见子婴出列奏曰:

“陛下,臣昔闻赵王迁杀良臣李牧而用颜聚,燕王喜用荆轲计而背秦约,齐王建杀先王忠臣而用后胜,此三者,皆因君上背旧例而丧国,并陷死地也,蒙氏,皆忠良功臣,陛下若弃之,非贤君之道。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不纳众智者非能报君,杀忠臣而用无德者,必内失功臣之信,外寒将士之心,此乃取祸之道也,非明君所为,陛下当学先帝,亲贤士而远小人,纳善谏而用良臣,方可治天下也。”

子婴,始皇帝胞弟,虽同父异母,然素有贤名,宗亲与诸公子素敬之。此言一出,顿时朝堂议论纷纷,遂有宗室勋贵出列奏曰:“殿下善言也,望陛下纳之。”

顷刻间,又有数位大臣出列附议,曰:“臣等请陛下宽恕蒙氏”

胡亥此时却内心竟生怨恨。

他本不善治国,整日只喜花天酒地寻欢作乐,上朝议政也并无太多主见,然有李斯赵高等三公九卿辅佐理政,朝廷运转依然有条不紊,因此便自以为贤德,然百官却事事要其效仿先帝,使其颇为不满,然却又不敢不遵,故此越发厌恶先帝二字。

蒙氏兄弟他的确有心放之,故此赵高虽百般诋毁,胡亥亦未曾松口,一直拖而未决,至今已逾三月,今日他本想依旧敷衍几句散朝,然不曾想皇叔子婴竟然发话,而且用词颇重,将其与三位亡国之君相提并论,胡亥顿时心头怒火起,击御案曰:

“皇叔之言固有理,然蒙毅受先帝令祭名山祈福诸神,陛下却崩于巡游途中,其罪难恕。朕非亡国之君,蒙氏也非忠良之臣,朕念往日之功,加之陛下陵寝未成,故未曾降罪,今日朕便杀之,看何人再敢多言。”

胡亥说完,遂令御史曲宫往代郡问罪。

满朝文武皆惊,无人再敢多言,子婴更是懊悔,脸色灰败,他万不曾想,自己一番忠谏,却事与愿违,不仅未曾救得蒙毅性命,反而惹怒天子,酿成大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31637s